(回网站首页)

马太福音概要

徐兴言长老

九 登山宝训(五)- 在世上的敬虔生活(6:19-34)

一、第六章都是讲天国子民的敬虔生活。第1-18节,论到施舍,祷告,禁食,这是在神面前的敬虔生活。到了下半章,19-34节,则论到在世上怎样过敬虔的生活。

1.基督徒要避免的一种危险,就是不必要的为着将来生活的事忧虑,这是主耶稣在第六章下半章要解决的问题。耶稣把忧虑看作是一种灵性的疾病。

2.自古以来,物质主义在人类社会中盛行。基督徒需要物质,衣食住行少不了物质,但却不要物质主义。物质主义主要是对钱财和它的重要性的态度,看钱财超过它应有的价值,过分想要得着超过必需的生活物质。这种病富人有,穷人也有。

二、 本段经文可分为两大段:

A (19-24节)原则:指出物质主义的错误,指出属灵原则

B (25-34节)实行:圣经原则怎样实行,重点指出在基督徒生活中忧虑的害处

三、 耶稣教训的原则(19-24节)

1.积财在天(19-21节)

(1) 这个原则的重点:在天上,不是在地上。西3:2说,“你们要思念上面(在天上)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思念是专心关注的意思。就是将天上的事放在优先的次序。

(2) 财宝有用,或者说财宝是为了使用,使用的过程就得到益处。老想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实际的用处并不大,最多对将来的生活有保障。

(3) 如果将财宝投资在天上的国度,则有更大的长久的果效。积攒财宝在天上,就是将劳力所得的一部分财物用在传福音,支持教会圣工,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样,神必定记念,你在神面前是富足的。

(4) 为什么不要积攒财宝在地上?这三节经文说到两个理由。

a. 地上的财宝是短暂的,不可靠的,比如衣服(财富的一种象征)是短暂的,会被虫蛀;贵重金银首饰,会生锈,被贼偷去。但用在神身上的财宝却有永远的价值。寡妇捐的两个小钱被记在圣经上,永远被记念(路21:1-4)。

b. 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21节)。如果心放在地上的东西,就不会想到主再来。基督徒面临的选择是:目前短暂的快乐,还是更大永远的快乐。神不是禁止我们享受今生生活中的乐趣,而是要将这些看作是暂时的,不能长远满足的。基督徒有时要会放下某些东西,为要得着更好的。积财在天,为的是使你的心也在天。心放在天上的人是最快乐的人。

2.专心向神(22-23节)

(1) 眼睛指心眼,瞭亮的眼睛指向神单纯的心

(2) 俗语说,眼睛是灵魂之窗。耶稣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眼睛指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会影响到整个人的灵性。眼睛就好像一扇窗户让阳光进入,眼睛有病,遮蔽或减弱进来的光,使得整个人活在黑暗里面。

(3) 在圣经中,眼睛表示一个人的性格。箴28:22,“人有恶眼想要急速发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这里形容一个想发财的人是恶眼(evil eye)的人。还有箴22:9,“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将事物分给穷人”,也是用眼睛代表人的性格。

(4) 耶稣教导我们,对于财富的态度和看法,会影响到我们整个人,或者光明,或者黑暗,短视,看不清天上的事,也不知自己真正的需要。

3.单单事奉神(24-25节)

(1) 钱财要么是你的仆人,要么是你的主人。耶稣说,你们不能事奉神,(同时)又事奉玛门(钱财的意思)。当我们以神为主人,就可以不被地上的物质财富所辖制。

(2) 要注意,不要将物质的拥有当作享受舒适,安全的方法。相反的,要将地上的财富投资在天上的,神国的事,得长远的果效。

四、 耶稣教训的实行-不要忧虑(25-32节)

1.物质主义有两种形式。一是爱财,积攒财富,设法得到更多的财富(19-24节指出的)。另一种形式是奢望更好的生活,所要追求的是可有可无的物质(更大的电视机,更大的房子,名车)。为了要得到这些,花费精力,免不了忧虑。

2.耶稣提醒我们不要为生活必需品(衣服食物)忧虑,要我们用眼睛去看,用头脑去想,去看空中的飞鸟(26节),野地的花(28节),就知道忧虑不合逻辑。

3.忧虑不要与为将来的需要有安排考虑混为一谈。忧虑是信心的反面。信心不是什么都不要想,而是把将来的问题交给天父来眷顾。

4.第25-32节,耶稣指出为什么不要忧虑。

(1) 忧虑,曲解了事物的价值,颠倒了它的优先次序(25节)。耶稣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么?身体不胜于衣裳么?”耶稣问,生命和饮食,那个放在优先?身体和衣裳,那个更有价值。答案很清楚,是生命,是身体;不是饮食,不是衣裳。

(2) 忧虑,因没有看到事物的真相(26节)。耶稣说,“你门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耶稣好像问,你们看过一只瘦麻雀吗?它们只是靠神(它们没有思想),神看顾牠们。我们比鸟更有价值,神是我们的父。

(3) 忧虑是白花力气(27节),浪费精力,时间。结果是不信,怀疑,惧怕。他所惧怕的不是“将会那样”,而是“或许会那样”。忧虑的结果不能使寿数多加一刻(反倒减少寿数),不能使身高多加一尺(反倒影响健康)。

(4) 忧虑是小信(28-30节)。耶稣从食物转到衣服。耶稣说,“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为衣服忧虑不是知识不够,而是小信(缺少信心)。

5.医治忧虑的良药(33-34节)

(1) 认识到忧虑是一种罪,不只是软弱,求神赦免。

(2) 重新温习对神的认识,看到忧虑不合圣经真理。

(3) 调整你的优先次序,先神的国,後我们的需要。“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你们必需的食物衣服)都要加给你们了”(33节)。

(4) 第33节的“求”是渴慕,寻求的意思,不是“祈求”。“求神的国”就是加深与神的关系,不断思念天上的事。“神的义”就是天父所要的天国子民应有的义。所以要寻求神的义,将圣洁和公义的生活放在重要的地位。

(5) 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就够我们担当了。主耶稣不是不要我们为明天关心,而是说,明天的缺乏信靠天父的预备,所以只可关心,不可忧虑。

(6) 有钱不是罪,但有了钱就多了一分责任。没有尽到责任,就没法向神交帐。虽然钱财不是大事(对神说),但如何对待这“小事”,说出我们是否忠心。

(7) 经文中有三个词指出胜过忧虑的方法:

a. 信心(30节),相信神会供应我们的需要;

b. 天父(32节),相信祂会照顾祂的儿女;

c. “先”(33节),把神的旨意置於我们生活的首位,使祂可以得着荣耀。假如我们对天父有信心,而是把它放在首位,祂一定会供应我们的需要。

五、 背诵经文:(6:33)

“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