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网站首页)
马太福音概要
徐兴言长老
八 登山宝训(四)- 在神前的敬虔生活(6:1-18)
一、主耶稣在5:20说,门徒的义要胜於法利赛人的义。第六章继续这个主题,先是从敬虔的生活来看。
1.施舍,祷告,禁食是犹太人宗教生活的要素。施舍,对人;祷告,对神;禁食,对自己。耶稣在6:1-18,说到法利赛人的义是不可取的,他们在这三方面假冒为善。这些事本来是归给神的敬拜,他们却出于自义,欲得人的称赞。
2.法利赛人强调律法外表的要求,鼓励宗教活动的形式主义。每一个活动必定有形式,形式是为了表达事情的实质,没有实质的形式,就成为形式主义了。
3.耶稣先在6:1指出这种错误,然后在第2-18节,举出当时犹太人看重的三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说出它们的错误。
4.第一节,耶稣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善事”,原文是“义”,指公义善德,其中包含施舍,祷告,禁食等事。行善是好的,但故意叫人看见,为要得人的称赞,动机就不单纯了。神的赏赐不按外面行为,乃按内心。人行善的目的,不是要荣耀自己,乃是要荣耀神。
二、 关于施舍(2-4节)
1.帮助穷人是神的命令(出23:11,申15:7-11),是犹太教思想的重要内容。甚至有些犹太人认为,多施舍比献祭更美,与行全律法相等。
2.行善有两种方法,赏赐也不相同:
(1) 假冒为善的施舍,得的赏赐只是人的赞扬。施舍时吹号,用来声扬自己的善行,故意要得自己的荣耀(就是不要神的荣耀)。
(2) 敬虔的施舍,行在神面前,不在乎人看见或不看见。
3.纠正在施舍上假冒为善的错误
(1)
行善尽可能在私下做――行在暗中。不要声扬,故意叫人知道。教会的领袖不要用表扬捐款捐得多的人的方法,来刺激其他信徒的热心。当你行在暗中,父在暗中看见,必然报答你。
(2)
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意思是不但不要故意叫别人知道,也不要故意叫自己知道,自己暗暗欣赏自己在行善,多么慷慨,多么属灵。主耶稣在末日审判万民时祂对右边的绵羊说,“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我渴了,你们给我喝,….”(太25:34-41)。但绵羊说,我们什么时候作过这些事。他们行善,却忘记自己所行的善(左手不知道右手所作的)。
(3) 马丁路得说,“若因为不得人报答而停止行善,就证明他行善的目的不是要求神的喜爱和荣耀”。
三、 关于祷告(5-15节)
1.犹太人很注重祷告,有规定的时间,但渐渐落于形式,有两种表现:
(1)
出风头,夸张。有人突然想起这是祷告的时间,他要立即祷告,不管当时在街上,市场上(十字路口),站在那里就祷告了,看见的人会点头称许。渐渐地,他会有意地在祷告的时间出现在街市上,站在街市上祷告,博得路人的称许。
(2)
冗长,啰嗦的祷告。用许多重复的话,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这里的“重复”指没有意义的重复,如同有些异教徒反复地唸誦他们神明的名号。有如巴力的先知从早晨到午间,重覆地求告巴力的名,说“巴力阿,求你应允我们”(王上18:26)。有的将写好的祷告文放在轮子上面,将轮子转一次,就是祷告一次,以为这样不停的祷告,越能增加功德。
2.纠正在祷告上假冒为善的错误
(1)
耶稣说,“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6节)。祷告不必要叫别人看见,因为神看见比人看见,好的太多。在暗中祷告,避免人的干扰,不求人的荣耀,可以将心完全倾向神。没有比注意别人的感受更有害的,也没有比知道神在暗中察看更宝贝的。
(2) 耶稣说,“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8节)。神是我们的天父,不需要我们将祷告的话重复几百遍,祂才应允。祂早已知道我们的需要。
(3) 为什么神知道一切,我们还要祷告呢?
a. 顺服。神要我们祷告,将自己的需要告诉祂。
b. 与神相交,坚固信心,表示信靠交托。基督徒若能天天按时祷告,不住的祷告(从内心),生命必定长进。
c. 是神让人与祂同工的方法。神能独自成就一切,但祂更喜欢我们藉着祷告,与祂同工。
四、 主祷文(9-15节)
1.主祷文不是主耶稣自己的祷告,确切地说,乃是耶稣教导门徒应该怎样祷告(9节,你们祷告要这样说),主要内容是那些方面,使我们避免重复多话的祷告,真正起到祷告的作用。
2.关于这篇教导祷告的特点:简要,深入,容易明白。虽然短,内容却包含广泛。最要紧的是顺从神的旨意,计划,为了神的荣耀而祷告。
3.主教导门徒的祷告文主要内容:
(1) 求神的荣耀:
a. 神的名被尊为圣;
b. 神的国降临;
c. 神的旨意行在地如天。
(2) 求人的需要:
a. 身体的-今日饮食;
b. 魂的-赦罪,饶恕人;
c. 灵的――试探中蒙保守。
4.祷告以“我们在天上的父”开始。这是第六章的关键经文。迷信的人只认神为有威严的权柄,而不知神也有父的慈心。谁可以称宇宙的真神为天上的父呢?只有在基督里因信得救,接受耶稣为个人救主,从神生的人,才可以作神的儿女。约1:12说,“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给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所以我们向神祷告,称神为我们的天父,这是很大的恩典。
5.第二句,“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
(1) 旧约时犹太人称神为耶和华,表示与外邦的诸神(偶像)有区别,只有祂的名才可尊为圣。
(2) 神的名表示祂的属性,善德,配得众人的敬拜,爱戴和荣耀。
(3) 今天未信的人不尊重神的名,甚至亵渎神的名,基督徒要祷告,愿人都尊神的名为圣。
6.第三句,“愿袮的国降临”。这里的国主要是作王的意思。今天地上的国还是人在作王,但在神的计划中,有一天,世上的国要成了基督的国(启11:15),基督要作王,以公义治理全地。这是多么荣耀的景象啊!
7.第四句,“愿袮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行”有成全的意思。当人都遵行神的旨意,神的旨意就成全在地上。这时神除灭了世界每个人心中的罪,使真理栽培在各人心里,弃恶行善,神和人的关系和谐。
8.第五句,“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现在的祷告转到人的需要;我们有信心信赖神,祂“今日赐给”;我们不贪心,只求基本的需要(饮食)。
9.第六句,“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1) 当我们信主时,承认自己的罪,向主祷告,主就免去我们的罪债。我们信主以后,作所不当作的,不作所当作的,这也是欠神的债,需要求神赦免。
(2)
“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这句话不是交换条件(我赦免了别人,所以神才赦免我),乃是表示我们饶恕人是真的。如果我们求神赦免,却不肯赦免别人,说明我们的祷告不真,虚伪。
10. 第七句,“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或作恶者)”
(1) 神不试探人,乃是撒但试探人,所以祷告神,求神拯救我们脱离恶者。
(2)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或可译作“不要让我们被引入试探里面。”因为我们软弱,撒但常常要引诱人进到试探里面,如果不抵挡,就很容易犯罪。所以我们要求神保守我们,避免犯罪。
(3) 不要自认为刚强,进到试探里面;如果进入了,就要求神保守我们,不至于被恶者吞灭。
五、 关于禁食(16-18节)
1.禁食的目的:表示悔罪(约拿书3:5);为灾难悲哀(士师记20:26);为所爱的人去世(撒下1:12);或者事奉的专心,预备接受神的启示(出34:28)
2.律法只要求一年一次,在赎罪日全民禁食。在耶稣的时候,有些犹太人一周禁食两次,他们故意面带愁容,把脸弄得难看,叫人看出他们正在禁食。耶稣说,他们已经得了赏赐(人的称赞)。
3.纠正在禁食上假冒为善的错误
(1)
耶稣说,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与往常一样,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17-18节)。因为禁食是在神面前的专心,不需要宣扬在人前。
(2)
新约中没有禁食的命令,但有榜样,主耶稣有禁食(太4:2),门徒也有(徒13:2,3;14:23),保罗也经历过(林後6:15;11:27)。所以禁食要因人因事而定,随人自己的感动,不要勉强。
(3)
虽然禁食不是强制性的,但有真实价值。比如对身体有益(适当的禁食),顾念饥饿的人;可以训练自我节制,攻克己身(不至于过分注重美食),并且可以专注与神相交。不要为禁食而禁食。禁食若只有外表,就失去它的意义。因为身体禁食,内心也要禁食。
(4) 圣经的教训:禁食不是孤立的事,必须与悔改,督促自己,为特别的事祷告结合起来,不在乎时间的长短,只在乎向神存真诚的心。
4.从耶稣的教训看到法利赛人的义与门徒的义的鲜明对比。
法利赛人的敬虔―――外表炫耀,动机虚荣,得人的赏赐;
基督徒的敬虔―――暗中隐秘,动机谦卑,得天父的赏赐。
六、 背诵经文(6:9-13)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愿祢的国降临。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袮的,直到永远。阿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