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网站首页)
约翰福音概要
徐兴言长老
第十七章 离别的祷告
一. 第十七章的特点:
1.这是过渡性质的一章,是耶稣在地上服事的结束,也是祂代求服事的开始(来,、7:25),祂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
2.这也是对整卷约翰福音的总结,内容包含:
1) 耶稣对父的顺服;
2)耶稣藉着死和复活荣耀父;
3)神在耶稣基督里的启示;
4)神经世界中拣选门徒;
5)门徒对世界的使命;
6)父与子的合一是门徒合而为一的模型;
7)因着父与子的同在,门徒最终要去的地方。
二. 13-17这五章是记载主耶稣离别前的事:13章,离别的晚餐;14-16章,离别的讲论;17章,离别的祷告。
主耶稣为什么要祷告?
1.前面有十字架,虽然祂经父的荣耀里来,一生中都是坚定地顺服和服事。但昨天的得胜不一定保证在今天的危机中也得胜。顺服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是新的经历,在上祭坛前必须有圣别的祷告。
2.为门徒需要。将教会的使命和门徒藉祷告交给父。
3.对我们的鼓励,看到我们的工作,见证都有子的代求,父的应允。不论有多少失败,亏欠,神都要带领我们走过。
4.对我们的教导。不单有话语的服事,必须还要有祷告的服事。这样工作才有果子。
5.对我们的提醒,在神眼中我们有无限的价值。父与子所作的为自己的荣耀。也是为教会的益处。我们需要神,神也需要我们。主过去为我们你求,今天也在天上为我们代求。
三. 祷告分三方面:
1)为自己(1-5节);
2)为当时的门徒(6-19节);
3)为历世历代所有信徒(20-26节)
四. 耶稣为自己祷告(1-5节)
1. 称呼——“父”。福音书记载主21次祷告,只有一次是“神”。父表示亲密,信任。
2. 耶稣最关系的是:“父的荣耀”,不是先想到自己的死。“荣耀祢的儿子”指祂顺服至死,以致许多人归向神,父在祂儿子里所定的救赎计划得以成就,荣耀子主就是荣耀父。
3. 荣耀父是通过两方面达到:
1) 赐给人永生,十字架是父与子同得荣耀的方法。父出于爱差子,现在子要舍命,因而罪人得永生。永生是上面来的生命,神国度的生命。
a) 从来源,永生是父给子的权柄,是子给人的礼物。不是给“所有的人”,而是“父所赐给祂的人”,蒙拣选,接受恩典的人。
b) 从本质说,永生是认识独一真神,认识基督。神包含父、子、圣灵。
2)工作的成全。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死和复活是最大的工作,叫父得荣耀。这也是我们服事的原则。
a) 崇高的动机——荣耀神,神高过一切。
b) “在地上”——天上不是我们的事。
c) “所托付的事”——各人不同,只要是神托付的就忠心去作。
d) “成全”——服事不是凭热心,不能忽冷忽热,半途而废,必须成全。
3)第5节“我同祢所有的荣耀”说明道成肉身时,有些荣耀是放下的。
五. 耶稣为当时的使徒和门徒祷告(6-19节)
1. 他们明显是主所成全的工作。神伟大的救赎从他们开始,逐渐遍及全地。
2. 尽管门徒在耶稣受死时,否认祂、逃跑,但主看到他们的本质和将来,除了那灭亡之子,没有一个灭亡的。
3. 耶稣为谁祷告(6-10节)
1) 属于父与子的人——“他们本是祢的”父赐给子的人是神在基督里拣选的人(9节)
2)知道、领受、相信的人(7,8节)——“知道”指根据主的话,知道子是父的彰显,并且领受,相信。
3)荣耀主的人(10节)——门徒不完全,但他们信祂是基督,祂因他们得荣耀。
4. 祷告的内容(11-19节)
1) 蒙保守(11,12节)——求圣父保守,因世界的恨,撒但的害。怎样保守?主的名的能力。
2)合一(11节)——像父与子那样的合一。合一就胜过仇敌,合一是兵器,也是力量。
3)脱离恶者(15节)。撒但虽然已经失败,但仍有能量破坏信徒的信心。
4)喜乐(13节)——是主的喜乐。等不多时,就再见祂。
5)成圣(17-19节)——成圣有两方面意思:a)实际上的圣洁;b)为了专一的用处被分别出来。这处是后面的意思。主耶稣一生自己分别为圣,完全献上为神的旨意。门徒成圣的目的是接受主的差遣。进到世界,继续基督的使命。成圣的方法:(17节)真理——主自己和主的话,主就是真理。
六. 耶稣为全体信徒祷告(20-27节)
——那些以后听门徒传的福音而信的人
1. 耶稣预见要藉着门徒传福音,有更多的人会信。
2. 祷告的内容(20-26节)
1) 三次提到合一:
2) 叫世人因此相信,看到神爱信的人
a) 合一的基础:坚守主交通给使徒的父的启示
b) 不是经历上的合一,而是生命和真理的合一,众人成为一个基督的身体。
3) 所托付的使命可以完成(24-26节)
a) 主的愿望(24节)——深愿信徒经过世界,回到父家,将可亲睹神完全的荣耀,享受神完全的同在。
b) 神是公父的父(25,26节)——将来以公义审判世界,今天以公义保护信的人,使信徒今世就能经历父的爱和主的同在。
七. 背诵经文:(17:3)
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