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 话

 
有两个同工在探访时交通说:

甲:你有没有发现丽珍和志强来往得过于密切呢?我看到丽珍常到志强的家,还过夜哪,你看他们会不会……我看肯定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关系。我们要好好为他们祷告啊。

乙:是吗?真是知人口脸不知心呀,唉,丽珍以前给我的印象还不错呢,原来他们在背后还有一脚呀。好,我们为他们祷告。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话,这样的谈话对不对呢?很多人都是这样谈话的呀,况且是为了告诉别人为他们祷告嘛,有什么不对呢?。就因为我们对此习以为常,而且是普遍的人之常情,就不以为怪,不以为错了。

耶稣说:“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太12/35,36)”什么叫闲话呢?为什么闲话都要审判,这么严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叫闲话。

《辞海·词语分册》上注释:闲话就是“背后的批评、议论。”保罗又说:“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装满了各样不义......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罗1/29-30)”闲话原来就是背后说人,就是俗话说的“闲言闲语”、“讲人是非”。

闲话,是从存邪僻的心发出的不义,是邪恶的。不要以为闲话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平常的说话形式,甚至还以为是交通、谈工作。不,它就是魔鬼的作为!是魔鬼借我们的口在说话!

1.闲话是从人的心里论断产生的。

所谓闲话,其实就是一个人把自己对他人的论断在背后中说出来。

圣经说: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这样,论断既怀了胎,就生出闲话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论断)就发出恶(闲话)来。”这是罪逐步发展的过程。

甲:我身体近日不舒服,信心又软弱,但总不见李姐(教会工人)来探访,我想她们是看不起我们这些贫穷的人的(论断),唉!

乙:是呀,她们就爱去多奉献的那些有钱人家(论断),这不,今天我就看到李姐往镇里那个裁缝阿芬家里去,还吃饭哪。

魔鬼正是利用人的这一弱点,在我们说闲话的时候,把人平时隐藏的憎恶、论断不知不觉渗透在议论里,于是就产生了恶性的毁谤、谗言、恶言中伤;这两个人说完之后,就对李姐产生怨气。教会为什么这么复杂?不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人用闲话搬弄是非吗?教会很多是非,大多是人的论断造成的。
2.闲话是魔鬼的说话方式。

在约伯记中我们知道,魔鬼在约伯的背后一次又一次讲约伯的坏话,谗毁约伯(伯1/9-11)。在启示录里,魔鬼又被称为“在我们神面前,昼夜控告我们弟兄的(启12/10)”,可知魔鬼昼夜在我们的背后讲我们的坏话、控告我们,这是它的本性,是它的说话方式!

说是非、讲闲话,是人的一种情欲,民间流传一句俗话形容得很妙:“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一针见血的指出人们喜欢说闲话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就活在是非闲话之中。人们总有这样一种嗜好,如果当事人不在就喜欢议论别人,这样做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说不出的痛快,可以讲得口水花乱喷、眉飞色舞,世人闲人就常常这样度日。我们本为“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赛6/5)”因此我们这些不洁的魔鬼说话方式就在教会当中大行其“道”了。在主内,我们只是变了一个样:讲得很“属灵”,双眉紧锁、严肃认真,煞有介事地以为自己正为神热心、为他人忧虑,还以为为神作著事工呢。其实这一切只不过是人的情欲在作怪,讲闲话、背后说人,只是满足了我们的情欲罢了。魔鬼了解我们的嗜好,著意挑起这种情欲,人愿意参与其中,将魔鬼的意念表现出来,就成了闲话,它是人与魔鬼“同工”成就的罪。这种罪,很少有人对它认识得清楚,就连领袖、牧师也一样说闲话;别人说闲话,他们也很容易相信。可见很少人认识到这种说话方式有什么不对,因此使不少人中了它的邪。

“倘若你看到弟兄有什么不对,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你看,神要人说话的方式是当面诚实地指出人的错来,这同魔鬼的说话方式相反。

魔鬼背着我们,在天上的法庭里控告我们。可见背后说人正是魔鬼惯用的伎俩,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人类。如果你在心思上或与别人闲谈中,对别人嘀嘀咕咕时,你就要小心了,因为这是魔鬼的灵借着你在控告别人。
1. 人的不义和软弱的表现

人能够被魔鬼利用,皆因人有不义和软弱。

(1)人不公义,总会偏袒自己。

甲乙双方发生矛盾,甲找丙谈到自己和乙时,总会说乙多么不好,自己对乙多么好,总是说对自己有利的话,这是世上千篇一律的做法,什么人都概莫除外。人都有自义的毛病,就会袒护自己,而对别人不公正,这就是人的天然罪性。在内心说人不是,又自我夸赞,是“自义”的内在表现,而外在表现必然就是“自是人非”的闲话。一个人背后批评人的时候,他自己永远是对的。

例如,有一个教会的同工,因在钱财上有问题,被教会停了事奉,后来这个人就跑到别的教会里。试问,你能指望这个人能说公道诚实的话吗?他会说自己的问题吗?不!他一定会说从前的教会怎么不好、领袖有什么问题,而对于自己在钱财上有问题,则肯定只字不提。但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听信他的话,还以为在与对方教会争竞时打了一个漂亮仗,争取了一位同工过来了。

人总是站在自己的利益和立场来说话的,不利于自己方面的问题总是不说的,所以我们听到的不是完整的事实。

(2)没有当事人证实,情欲会放肆。

说完别人坏话后,会有一种痛快感,特别是说你所不喜欢的人,更是这样,这就是情欲了。

有时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受害的,为了赢得别人的同情、支持,甚至会夸大、歪曲、无事生非。因为没有当事人来证实这些闲话,说的人就无需要负上什么责任,这种情形下,说的人就可以毫无顾忌,于是就把自己的主观判断、臆测、推论加了上去,这时候他所说的只是个人的偏见,往往会偏离事实。在不用负责的情形下说人,人的情欲就可以尽情放肆,人往往就肆无忌惮,口没遮拦,任意夸大、甚至是大放厥词、无中生有,造成误会、毁谤、谣言。

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叫一个惯于在背后说三道四的人,到当事人面前再说一遍。你就会发现,他在当事人的面前和在当事人的背后,说的是两种相差很大的话,无论在用词上、内容上、态度上、时间长短上,都是截然不同,我曾经这样试验过多次,证明这不仅是某人的缺陷,而是普遍的人性丑陋的一面。耶稣很明白我们的弱点,因此他定规了人们之间相交的属灵原则(太18/15-17),免得彼此被魔鬼所利用。

(3)剥夺了当事人为自己解释(辩护)的权利,是不公正的,有可能是假见证。

论断、说闲话,其性质是判断是非的过程,所以《圣经》用的是“审判”、“定罪”这样的法律字眼,说明论断、说闲话是一种审判性的行为。一个人说闲话时,其目的是要别人来判断谁对谁错的时候,或者一个人听闲话时,是想以自己的心思来判断谁是谁非的时候,说的人无形中成为一个“原告”,听的人无形中也扮演了“法官”的角色。如前例甲乙两人背后议论、批评的时候,就把丽珍和志强置于到不可辩解的地位上了,如果在法庭上剥夺了当事人辩护的权利,那审判的公正性就值得怀疑。不敢当面与事实对证的话可能是假的,一个人背着人说人的时候,其公允性也是值得怀疑的。如果一个人对法官说,他的邻居偷了他一头牛,而法官没有让被告出庭,也没有核实事实就相信了,并判那人的邻居犯偷盗罪,你说这公平吗?一个公正的审判,一定是原告要当著被告的面,指出被告的罪来;而又允许被告有为自已辩护的权利。

“先诉情由的,似乎有理,但邻舍来到,就察出实情。(箴18/17)”这是对马太福音18章15-17节的另一个注释,假如果你听某人的一面之辞,你就会大大上当,就会觉得“似乎有理”,唯有与他发生争执的邻舍(当事人)来了,你才听到事实的另一面,才能“察出实情”。只有让当事人也能摆事实、讲道理,才合乎公道,才能真正认清事实的真相。

从以上对人性的认识,我们便知道,从闲话中得到正确信息的可能性是很少的,所以我们听到的有可能是假的东西。

(4)人不义,想逃避说话的责任。

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两人正说着某人,某人刚好进来他们立刻住了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那人知道自己在做“害羞(羞愧)的事”,他说别人的闲话是不对的,他说的不一定是事实,可能只是自己的猜疑罢了,给当事人知道的话,就可能会遇到当事人的质问,要他句句定准,这样就使自己处在难堪的地位,所以背后说闲就可以逃避对质的麻烦。

有时说闲话的人只是无意上了魔鬼的当,但不可否认,有些人说闲话,是故意散布有损别人声誉的是非,这是从人心的“恶”里自然的反应。有话说:“明人不说暗话”,暗地里说人是非,说明那人内心不正,是跟生命有关的,如果我们爱背地里说人,长此以往,我们的生命就有黑暗,有问题。

不敢明说,说明他想回避证实,不公义的表现。如果你不敢去与当事人对证,说明你的话很可疑、见不得光、是暗的。其实许多闲话,只不过是那人自己的私见、管窥、猜测,甚至经过歪曲发出的议论罢了。本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的,但我们人的不义,很想逃避这个责任。这样,即使不对,也无须负什么责任。

说闲话的人,可能都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我们在暗中说了别人的不是,是没人知道的,所以,这样就避免了当事人追究的麻烦。是的,有时候的确没有人追究他说了别人的闲话。但是耶稣却说“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偷偷说了别人的坏话没人知道,将来这些话都要句句供出来,你说过谁的坏话大家都知道,这是无法逃避的;你以为逃过了当事人的追究,但逃不过神的审判。神警告我们,这种侥幸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和愚蠢,这是人没法逃避的事实。

闲话能够得逞,完全是魔鬼利用了人的不义和软弱。听信闲话是对人本性败坏极其无知的结果。

4. 离间人与人的关系,破坏教会的彼此相爱。

 “乖僻人播散纷争;传舌的离间密友。(箴16/28)”凡是与圣经相违背的,都是出于仇敌的作为。目的是要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彼此误会、疏远、憎恨、相争、成仇。在教会,引起纷争、混乱、破坏,使大家不能彼此相爱。

最典型的闲话是“某某说了你些什么”,这种闲话破坏性极大,往往离间人的关系正是这类闲话。

许多时候,两个人关系本来不错,但后来有一方感到另一方莫名其妙地冷漠下来,却找不到原因,其实往往是因有人在背后说了闲话的结果。本来某位海外老师与甲教会关系不错,但因听了乙教会一些闲话,这位老师就不再去他甲教会了,一个合作事工就遭到破坏了。正如谚语所感叹的:“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

米非波设的仆人洗巴,在大卫面前说了自己主人的闲话,就使大卫与米非波设的关系破坏了。

有一次教会集体劳动,收割教会的一块田,很多弟兄姊妹都在一起。有一个领袖,原来与众人都很谈得来,与众人的关系很好。那天他却很少说话,只是默默收割。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地说开了:某人己经变了,己经失去了起初的爱心了,再不是以前的某人了等等。这个领袖知道后伤透了心,幸好主搀扶著他。原来那天他正在发高烧,为了做榜样,他挺住参加收割,没有告诉别人。后来他伤心地想:“我如果不是为了传福音给你们,牧养你们,我这个在大城市中工作的人怎会种起田来?我坐的是空调的办公室,出入是小汽车,怎会这样挥汗如雨、背脊朝天呢?真是良心当狗肺呀。”他痛心了好一段日子。如果有一些更严重的闲话,甚至会令领袖趴下起不来。

我们很多工人、教会就是背负着这样闲话的压力在工作,这对人的伤害、对事工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有一个教会,起初有一两个人对教会领袖的某些缺点不满,但后来不满的人数不断增加,原来这两个人背后的议论批评,藉著她们的探访交通,不断地在会众中,象瘟疫一样流传开来,最后使整个教会人心涣散,教会差一点垮下来。魔鬼来无非是偷窃、杀害、毁坏,这样的闲话,就是魔鬼毁坏的一种手段,许多热心的人还以为在事奉神呢。

论断只破坏两个人的关系,而闲话往往是破坏许多人的关系。小至生活的矛盾、争吵,中至社会上的械斗、杀人,大至历史上的暴乱、战争,许多都是由似乎小的闲话引起的。

“此后,亚扪人的王死了,他儿子哈嫩接续他作王。大卫说:"我要照哈嫩的父亲拿辖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于是大卫差遣臣仆,为他丧父安慰他。大卫的臣仆到了亚扪人的境内,但亚扪人的首领对他们的主哈嫩说:"大卫差人来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亲吗?他差臣仆来不是详察窥探,要倾覆这城吗?"哈嫩便将大卫臣仆的胡须剃去一半,又割断他们下半截的衣服,使他们露出下体,打发他们回去。有人告诉大卫,他就差人去迎接他们;(因为他们甚觉羞耻,)告诉他们说:"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胡须长起再回来。"亚扪人知道大卫憎恶他们,就打发人去,招募伯利合的亚兰人和琐巴的亚兰人,步兵二万,与玛迦王的人一千,陀伯人一万二千。大卫听见了,就差派约押统带勇猛的全军出去。(撒下10/1-7)”

这里只是亚扪首领讲了一句论断大卫的闲话,就导致了一场四万多人(还没有算大卫一方)被杀的大战。以上所举的例子,或者你去研究历史,就会更加清楚的知道,论断、闲话所起的破坏作用有多么大。弟兄姊妹之间、教会与教会之间的许多矛盾、分争、争竞,就是由是是非非、论断闲话造成的。这种破坏后果之大,是我们无法用肉眼、人的思想可以估计的,如果我们的灵眼开了,或者将来到了审判台前才可能知道。

5.要在说话的方式上去悔改:

圣经怎样说呢?“倘若你看到弟兄有什么不对,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不听教会,就看他象外邦人和税吏一样。(新译本,太18/15-17)”又说:“先诉情由的,似乎有理,但邻舍来到,就察出实情。(箴18/17)”

如果你的说话方式是错的,不管你说别人的错误时有多么准确、是确确实实的,只要你是背后去说的,都是犯罪。更何况大多数情形所说的不见得都是对的。

有著明明白白的圣经,我们不去用,反倒去用魔鬼为这个世界制订的为人处事的方法,我们怎么能逃得过审判?败坏了人心、败坏了教会,神怎能不严惩?弟兄姊妹们,这些现象,不仅是个别人会有的,也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败坏本性,从现在起,我们要真心悔改,从此不要再在人背后批评人,免招神日后的愤怒。

那么,我们该怎么样去除灭魔鬼的作为呢?就是用“自己所见证的道”(启12/11)——遵行圣经的教导去做。但凡看到什么不对的事,我们首先不是要去议论,而是不要让人知道,趁著只有当事人一人的时候,向他表达你的看法,使他改正过来。

(1)说别人的不对时,一定要在别人的面前单独说。

不要在无人可以证实的场合讲是非,也不要讲自已不想负责任、不想去证实的话;不要离开圣经的原则(太18/15-17)讲话。一定要遵遁主的教训,在当事人面前去说,并且要用爱心讲诚实活,句句定准。否则,我们的舌头就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况,被魔鬼所利用了而不自知。圣经说:“舌弄是非的,陷在祸患中。(箴17/20)”

耶稣要我们这样作:

  ① 面对面指正——我们的看法有两个可能性:一个可能是我们看见别人有错,圣灵让我们去指出他的错,去挽救别人;如果我们不去指出,就是我们的罪,因为没有遵行神的话,我们与魔鬼一同陷害了弟兄姊妹,是魔鬼的同谋犯。但也有一个可能是自己看错的,可能是魔鬼故意让我们看错,想让我们去论断、说闲话,破坏人与人的关系。所以有必要与当事人面对面,澄清我们的看法属实与否,如果我们的看法是对的,证明这看法是从圣灵而来的,你顺从圣灵的感动挽回了一个人;如果是错的,证明这是从魔鬼而来的,你就识穿了它的诡计。比如前面丽珍与志强的事,丽珍与志强很有可能有不正当的关系,你这样一提,他们就可能知罪,悔改过来,你就用爱心挽救了一个弟兄和姐妹;但是我们也有可能看错了,要给人有一个分辩的机会,如果丽珍分辩说:“因为最近志强的妈妈卧病在床,擦身倒尿的工夫志强不方便,我是个护士,我就去陪他妈妈,打针吃药也方便些,有时他妈病情恶化,我要守着她过夜。你要是想了解情况,你跟我去问问志强妈妈。”这样,就有两三个见证了,我们就可以避免犯论断、闲话的罪。也不致于成为陷害他人的毁谤。

  ② 单独指正——“你与邻舍争讼,要与他一人辩论,不可泄漏人的密事。(箴25/9)”“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不管谁对谁错,都不要把这些不利影响扩大化。看错的,收回自己的看法;做错的,要接受和改正。神为什么要人“单独”去指出错误呢?因为神了解犯罪的人的软弱。我们人在小范围里比在大庭广众中是更容易认罪的,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时,人最容易认罪,为了更好地得着弟兄姊妹,这件事其他闲人都不应知道,魔鬼就没有什么可利用的了。我们用爱心遮盖了别人的罪,就堵住了魔鬼攻击的破口。这样就叫彼此相爱了。如果“单独”还不能判断谁对谁错,那么我们可以多找一两个与此事相关的证人,一起去同当事人分辩,并且有事实根据,句句都得到证实,这样是非就分明了。相反,如果没有其他见证人,那么这两个人就暂且放下自己的见解,因为圣经的原则是一个人的见证是不能成立的,至少有两三个见证人(申9/15,约5/31,8/17、18)。如果句句定准是当事人错了,而他不认错,那么,就交给教会处理,为的是使他能够改正过来。如果教会后来公开处理,在众人皆知的情况下背后议论到这件事和人,就不算是讲闲话。

闲话与《圣经》是作对的,耶稣要我们对当事人说,不对旁人说;魔鬼却要我们不要对当事人说,而对其他旁人说,是刚好相反的。神的话想挽救一个人,因此要当面指出他,这样,他才能知错;魔鬼说闲话的方式,是想陷害一个人,不想让他本人知道自己错了。神的意思不让别人知道,消除旁人的歧视,更有利于那人悔改;而魔鬼的意思让旁人都知道,使那人面对许多歧视,不敢再回教会,或不敢抬头做人,被罪压伤,甚至逼使他向罪走去。

正确的交通应该是这样:

甲:很久没有见到丽珍了,最近她怎么样?

乙:她很忙,下班老往志强家里跑,还过夜了(只反映情况,没有论断)。

甲:这是怎么回事?这事你得关心关心呀,有空你要去问问她,了解一下……

这样说话,没有定罪,也不把自己的“认为”加上去,只把情况如实交通。这样交通,不是为了“闲聊”,而是能够造就人(过问丽珍和志强发生的事)。

(2)神的说话方式:在人前指出他的错,在人后用爱心遮盖别人的弱点。
“他(施洗约翰)便叫了两个门徒来,打发他们到主那里去,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那两个人来到耶稣那里,说:「施洗的约翰打发我们来问你:“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正当那时候,耶稣治好了许多有疾病的,受灾患的,被恶鬼附着的,又开恩叫好些瞎子能看见。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痲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约翰所差来的人既走了,耶稣就对众人讲论约翰说:「你们从前出去到旷野,是要看甚么呢?要看风吹动的芦苇吗?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甚么?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吗?那穿华丽衣服、宴乐度日的人是在王宫里。你们出去,究竟是要看甚么?要看先知吗?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经上记着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所说的就是这个人。我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路7/19-28)”

曾经为耶稣作过基督见证的施洗约翰,这时候倒怀疑自己的预言了,到了要凭“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才相信的地步,这是先知最失败、最软弱的时候。耶稣没有对大家说:“你们看人是多么软弱呀,就是大先知也不例外。”而是在这个时候,他反而对施洗约翰夸赞了一番,作出极高的评价。

众人都听出了施洗约翰的软弱,如果耶稣不在这时候说合宜的话,就会使百姓怀疑约翰是否是个先知,也对施诜约翰的施洗使命怀疑,这对天国的事工没有好处。耶稣及时的对施诜约翰给予高度的评价,不是为软弱的人辩护,而是遮盖了他的软弱,这样就维护了施诜约翰先知的威信,为的是维护了施诜约翰的事工。我应该向耶稣学习,用爱心说遮盖别人软弱的话,维护别人的名誉,这才是蒙福的。

迦南因为背着父亲向兄弟描述他醉酒的丑态受到咒诅,而闪和雅弗因懂得遮盖父亲的丑态而蒙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如果有两个教会,一个教会的人懂得维护领袖与教会的威信,而另一个是常说领袖、教会的坏话,你就可以看到两个教会截然不同的后果——一个教会很同心,福音兴旺发达;一个教会很分争,后来分裂、荒凉。这就是这段《圣经》的最好说明。

如果有人在背后议论一个领袖的缺点,我们应当用爱心去维护领袖的威信,用中肯的表扬去遮盖他的软弱,这是为了不使教会的事工遭到破坏。现在我宁愿在他面前说他不好,而在他背后多说他的优点。

(3)用爱心讲诚实话

圣经教导我们讲话的动机和原则:“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弗4/15)”

然而,世上甚至教会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当著你的面,就说你怎么的好人、漂亮,但对你有什么看法、意见,就是打死他也不会向你说出半句,这些话往往只能在传闻中听到。当面对你说:“你打扮得又年轻、又漂亮”,背后却对人说:“臭美,老来俏!”这是“魔鬼之道”——当面不讲诚实的话。尤其是中国人,喜欢当面讲好话、奉承话、拍马屁,是为了得到某些好处。但是我们当面指出别人的错,是不带个人目的、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想使别人悔改,使别人得益处的,这才是我们说话的正确动机。指出别人的错,有可能会招至别人生气、怀恨等,所以才需要爱, 需要那种不计较人的恶,不求自己的益处,凡事包容,凡事忍耐的爱。而背后说人坏话往往有许多不实之辞,对人不公义的,自己也知道在做“羞愧的事”,会造成谗毁诬蔑,对人有很大伤害,是没有爱的。就算你的话完全属实,但在背后讲,当事人毫不知情,也不知要悔改,于人于己都没有益处,也失去了爱的功用。

另外,世人当面说的好话往往并不诚实,而我们在主内赞扬一个人,一定要中肯诚实,要不带一点奉承和怀有个人目的的意思。

6.爱听闲话是人的情欲

人不但喜欢讲闲话,也很喜欢听闲话,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人听起闲话来,比听《西游记》更有滋味,这是因为人有这两种情欲,因此使得闲话有极大的市场,真是“供需两旺”。看看今日娱乐版新闻有这么大的“商机”,就是因为它有是是非非的卖点。

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爱听闲话,就使说闲话的有了机会,给说闲话的留给了地步。闲话的罪,不是一个人能够产生的,而是由讲和听的人一起才能发生的。因此,将来,神要审判闲话的罪是审判说和听双方的。你以为你听了闲话之后,说:“是吗?真是知人口脸不知心呀,唉,丽珍以前给我的印象还不错呢,原来他们在背后还有一脚呀”就没有罪了吗?不,你听了就说“是吗?……”就等于“阿们”了,你把别人的论断吞了进去,这就陷入了闲话的网罗里了。惟其如此,我们就要好好地对付爱听闲话的嗜好,视爱听闲话如爱讲闲话一样,都是魔鬼的作为,一定要立下心志从我们的身上戒除。

大思想家培根说过:“嫉妒的人必定是好打听闲事的,他们之所以特别关心别人,并非因为事情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关,而是通过发现别人的不愉快,来使自己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快。”爱打听闲话的人的心态是卑鄙的,是小人、是非者的所为。

(1)要保守自己中立的立场

听的人也不公义,会偏听偏信的

听的人也不了解说闲话的人的软弱——他总会说有利于自己方面的话来说,以此取得别人的同情。另外,也不了解自己的软弱——没有当事人对质,听的人是难以分辨是非的,往往会偏听偏信。

为什么我们听“先诉情由的”人,会觉得“似乎有理”呢?因为听的人会偏听偏信,这就是人的软弱。所以有些人总喜欢“恶人先告状”,这样总能占“似乎有理”的便宜。

另外,“先诉情由的”人,往往是找与自己较要好的人诉苦的,那作为“较要好的人”总会有一些偏心,爱袒护自己的朋友的,所以他很自然会站在 “先诉情由的”好朋友这一边了,这是听的人的不公义、软弱的表现。

我们听的人要留意,我们常常遇到背后说人的人,我们不要附和这个人的看法,要站在不置褒贬的立场上。

在法庭上有一条规则:任何与某案件有关的法官、陪审员都要保留一个前题,就是任何的口供,在事实面前都可能被推翻的;也即是说任何口供都可能是假的。所有参与本案审理的人员,都得要带著这样不偏不倚的态度,等待事实或当事人(包括证人)的证明,才能作出审判,这样,才是公正的。

任何人在你面前说别人的闲话,都有可能与事实不符的,都可能带著他个人的偏见、片面的看法、主观想象、甚至恶毒、故意中伤。俗话说得好:“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任何人都可能有偏袒倾向,比如夫妻二人吵架,妻子回娘家诉苦,一定能得到同情;如果在公婆面前诉说,就未必得到同情。另外,即便你不想偏袒,但如果只听一面之词,也会上当。俗话说得好:“偏听偏信”,这是真的,偏听偏信就会偏离事实,就会失去公允。知道我们人有如此弱点,在听到闲话时,就应当持守中立立场,这是要特别警醒的。

其实听信闲话的人,一方面没有认识到人性的丑陋——人总会说自己对,说有利于自己方面的话,另一方面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软弱——你会受到人性的丑陋的欺骗而偏听偏信,会支持同情讲闲话的人。

(2)制止别人说闲话

当有人在你面前说闲话时,你非但不要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还应当劝他、鼓励他向当事人面对面说。俗话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作为一个“法官” 你要清醒知道,这个人说谁不对,其实可能最不对的就是他,因为说闲话本身就是犯罪,你要帮助他认识这一点,帮助他改正。而且我们要特别留意有些在背后说三道四的小人,圣经说:“大张嘴的,不可与他结交。(20/19)”

有时人并不能完全遵守主的道,不够胆当面提意见,你就陪他同去,这虽然不太符合主的要求,但比背后说人己经好了一步。

“是非经日有,不听自然无”。有时,我们甚至要拒绝听别人在我们面前的说三道四,并劝那人不要在背后说人。我们也要严正警告那些喜欢说闲话、惯于说三道四的人,不要象外邦人中的三姑六婆那样没见识,其实背地里所说的闲话,到将来审判的时候,都要一句句负上责任,那时候,看你怎样哀哭切齿。“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趁早悔改了罢!

任何在讲闲话的情形里,我们都可能有其属灵的借口:我想叫人为他祷告;我想揭露他的败坏,叫人不要上他的当;我想这样让大家分析,吸取教训;我想......好了好了,其实这都是魔鬼想陷我们于试探里的欺骗罢了,不管这理由多么好听,多么充分,也不要相信,因为凡违反圣经教训的,都是魔鬼的阴谋。

在基督教里有一个假教义:看到任何人有错,不是去当面指出他的错来,而只是背地里祷告,或暗地叫更多人去祷告。好比有一个瞎子,正向被洪水冲塌的断桥走去,我们却在一边为他祷告:“主呀,求祢开他的眼,好让他知道自己有多么危险。”或者去告诉其他人,让更多人同他一道祷告:“主呀,求祢改变他的方向。”如果这是真理,以后你当这样遵行:当看到你的儿女做作业错了,应该不声不响,立刻到房间为他祷告。

这是魔鬼陷害我们的假教义。《圣经》怎么说呢?“倘若你看到弟兄有什么不对,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 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箴 27:5)”我们看到别人不对,却背地里为他祷告,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是看对了还是看错了?如前例假如甲乙认为丽珍和志强有罪,只拼命为他们祷告,这种祷告只是一种控告而已。

其实,归根到底,只不过是我们的情欲总想用借口来逃避行神的道(太18/15-17)罢了,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指出别人的不是时要付上“不计算人的恶……”的代价。(参考另一本书《揭露基督教里的迷信》)
 
默想和祷告:

1.当你背后说人时,是有痛快感还是厌恶自己?

2.检验自己对说闲话的罪有什么认识,当你恨恶这个罪的时候,就是你对付它成功的开始。

主啊,我不敢在言语上称义,我许多的败坏就在于此。过去我陷入这情欲的罪里不自知,求祢原谅我。我在这方面是个软弱的人,求圣灵帮助我勒住舌头,当我讲闲话的时候,求祢大大提醒我,我便知道我的罪,我愿顺服祢,使祢能免去将来对我严厉的审判,阿们。

悔改:

对于以前听来的闲话,要在心中除去对它的审判和定罪;或作一个补救,去当面指出,以消除他人或自己的错,以免除将来的审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