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网站首页)

腓立比书概要

四、 同心的秘诀——谦卑(2:1-11)

一、 引言

1. 本段经文与上段经文(1:27-30)有密切的关系。第一章27节的“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和第二章2节的“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中间以第2章1节的“所以”连接起来。这给我们看到,怎样可以有与福音相称的生活,就是要有同心的生活。

2. 第2章1-2节可以说是上段经文的小结。在第1章27 节,保罗认为“同心”乃是抵挡不信的世界的必要装备。但到了第2章,保罗将“同心”提升到另一层次:同心不只是对付世界,它同时也是基督徒生活的精华,是对世人表达福音本质的方式。世人看到基督徒的同心,就会愿意来寻求福音的意义。

3. 本段经文可以分成两段:

A. 基督徒同心的生活(2:1-4)

B. 基督的榜样(2:5-11)

二、 基督徒同心的生活(2:1-4)

1. 同心的基础(2:1)。保罗指出同心不是一种抽象的理念,而是一个事实,因为每个基督徒都有共同的基础。在第一节,保罗指出这基础的四点:

(1) 基督里的劝勉。“劝勉”,英文作encouragement,意思是鼓励。因为基督徒都是属于基督的,所以在基督里就互相激励相劝。希伯来书10:25,“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这样的劝勉鼓励,自然可以消除彼此的分别,而满了心灵的喜乐。

(2) 爱心的的安慰。“安慰”带有切实“关心”的意念,是从基督的爱出来的。平常的爱情,尚且具有感动人心的能力;何况从基督来的爱,其感人的能力不是更深更切么?所以在基督里爱心的安慰必定使信徒之间连接更紧。

(3) 圣灵的交通。就是在圣灵里面的交通。“交通”,英文作fellowship,有相交,团契,契合的意思。世人的相交,多半是情感的作用,而信徒的相交,乃是在于灵性方面的联络。林前12:13告诉我们,不论是何种种族,何等地位的基督徒,“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圣灵里的交通奠定了信徒的同心生活。

(4) 心中的慈悲怜悯。在保罗书信中,提到慈悲怜悯时,多半是从神来的。所以心中的慈悲怜悯,也可作“神里的慈悲怜悯”。“慈悲”指内在的情绪,“怜悯”乃是表露出来的情绪。信徒怜悯有神的慈悲怜悯,是救恩的果效。神救了我们,叫我们成为一个新人,有新的心和新的感觉,跟信徒有新的关系。因此,能够分担别人的痛苦和忧患,与哀哭的人同哭,与得荣耀的人同喜乐。基督徒的同心不只是在教义上的合一,很重要的,也要在心灵上的合一。

2. 同心的劝勉(2:2)基督徒的同心不是自动产生的。有了同心的基础,还要藉着齐心努力,顺服,并细心的培养,才能达成。保罗根据第1节的真理,引进第2节的劝勉。

(1) 第2节,保罗提到“意念”,“爱心”和“一样的心思”。这都是关系到基督徒的内心态度。如果基督徒内心嫌弃对方,他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一。

(2) 保罗所强调的是意念一致:意念相同,有一样的意念。意思就是“想同样的事”,只想一件事。如果弟兄姊妹都以主的事为念,想同样的事,很自然就同心了。

(3) 信徒之间除了真理上一致以外,又要有爱心:“爱心相同”。什么样的爱是相同的呢?就是与神的爱相同的爱心,像神爱我们一样,我们彼此相爱,神把祂的爱赐给我们,以致我们可以主动去爱人,也可以回应人对自己的爱。彼此相爱其实是意念问题,当你愿意去彼此相爱时,你就有力量(圣灵赐的)去爱对方。

(4) 保罗身在监牢,内心却关心信徒的光景,他全神贯注在信徒同心的事上。他说,只要能听到你们同心,我的喜乐就满足了。

3. 同心的秘诀:谦卑(2:3-4)信徒有了同心的基础,保罗又有同心的劝勉,第3-4节要说到同心的应用,如何达到同心。可以说,同心的秘诀在于存心谦卑。

(1) 不结党求虚荣(3节上)。以众圣徒的心为自己的心。与弟兄姊妹相处时,凡事要秉公行事,不拉帮结派,搞小团体。既然信徒在基督里是一个身体,就应当一视同仁,不要有偏见,重这个轻那个。如果我们压制自己的弟兄,就会引起分争;如果我们骄傲,高抬自己,就是虚浮的荣耀。骄傲与雄心是我们人类堕落的天性,使我们与别人竞争,而不是成全别人。

(2) 看别人比自己强(3节下)。意思是以别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一般的人容易看到人的短处,而不看人的长处,如果我们有基督身体的感觉,就会感到弟兄的长处,就是我的长处。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是因为我没有看到别人的长处。真正的谦卑就是不将光芒集中在自己。“看别人比自己强”,有些版本译为“看别人比自己重要”。好比一个急诊室的医生,到了午餐的时间,看到急诊病人来了,就放下自己的事,去抢救病人。因为他觉得病人比他重要。

(3) 虽顾己也顾人(4节)。意思是以别人的事为自己的事。基督徒的彼此相爱,不但有相交的友情,更宝贵的是有互助的实行。“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到别人的事”,以别人的事为自己的事。谦卑促使人去服事别人,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别人的利益之下(别人的利益不包含自私欲望的利益,而是他真正的好处)。

三、 基督谦卑的榜样(2:5-11)

1. 在上文,保罗劝告基督徒受苦时要坚定不移(1:27-30),要同心,谦卑(2:1-11),要努力地表明生命的道(2:12-16)。这些品质并非只是理想,而是已经显在他自己(2:17-18),提摩太(2:19-24),和以巴弗提(2:25-30)的身上。

2. 在第二章5-11节,保罗提出一段关于基督的论述,作为他劝告信徒要谦卑的依据。这段论述是新约圣经中有关基督论的最伟大段落之一,十分深刻,十分美丽。

3. 第5节是一个命令:“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1) 此处的“心”,英文mind,指心思,心态,思念,对人事物的态度。一个人的心思非常重要,因为有什么样的心思,就有什么样的反应和行动。所以歌罗西书3:2告诉我们,“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这样,我们就可以脱去旧人,穿上新人。

(2) 什么是“基督的心?最重要的是,祂的谦卑,这是我们一生要效法的。主耶稣曾说,“我心里柔和谦卑, 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太11:29)我们如果要像基督,我们的心思必须是像基督那样谦卑的心思。教会的合一,信徒的同心,当以基督的心为心。

4. 第6-11节是基督谦卑的榜样,可以分成两大段:

A. 祂的卑微(6-8节)

B. 祂的升高(9-11节)

5. 祂的卑微(6-8节)

(1) 基督的神性与先存性——“祂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6节)。

a. 本节经文,照吕振中译本为“祂形质上本是属神的,却不以自己与上帝平等为应当把持不舍的。”

b. “本有”此词,在希腊文是由“先前”和“开始”二字组成。“本有神的形像”,意思是:基督在先前已经是神了。如约1:1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圣经学者将这些概念归纳为“基督的先存性”,指明祂在降世以前,已经是神了。

c. “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强夺的”,指不计代价要抓住的。虽然基督拥有神性一切的权利,尊贵,但为了成就父的旨意,祂的态度不是紧紧抓住这些权利,或者祂的地位不放,而是情愿暂时放下某些东西,为了达成那更可贵的目标。这是基督的谦卑。

(2) 基督耶稣的虚己——“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7节)

a. 基督虽然是神,反倒虚己。“虚己”即“倒空自己”(emptied Himself),这是指基督的降世为人。祂不是倒空自己的神性,也不是放弃神的本性,而是在某些方面放弃自己该有的权利,如

(i) 属天的荣耀——当祂在地上时,不能有像在天上时,与父神面对面亲密相交的荣耀。

(ii) 独立的权柄——当祂成肉身时,完全顺从父神的旨意。如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4)

(iii) 属神的特权——暂时放下自己主观的意志,听从圣灵的引导。如太4:1所记,“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

(iv) 属天的丰富——当祂在地上时,为我们成了贫穷,叫我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8:9)。

(v) 与神的相交——当祂在十字架上时,神对人的罪的忿怒,倾倒在祂身上,以致祂大声喊着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

b. 基督虚己的结果:取了奴仆(奴隶)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

(i) 奴仆是人类中最卑微的,但是基督原先是最荣耀的神,却来到地上成了最卑微的人,取了奴仆的形像,乃是为了顺服的事奉。这里也用了“形像”这字来描述基督在地上作人是作奴仆,表示祂有奴仆的本质(内在的),也有奴仆的外在表现。

(ii) 基督倒空自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是为了作主的仆人。对于主的仆人的描述,在以赛亚书第49-65章有多方面的阐述。主耶稣在地上时忠心服事,是受苦的仆人。

(iii) 基督倒空自己,也成为人的样式(likeness),说出祂的人性,有人的性情(喜怒哀乐),有人的灵,魂和身体,是真实的人。基督降世为人,既有完全的神性,也有完全的人性。

(3) 基督耶稣的死——“既有人的样式,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8节)

a. “既有人的样子”。“样子”英文做fashion,appearance。“人的样子”指基督成肉身的时候外貌的形状,那些遇见祂的人,都觉得是面对一个真实的人。祂似乎与其他人没有差别,实际上却与他们大有区别。因祂是神的儿子,无罪的。

b. 基督的死不是人强加予祂的,乃是祂的选择,可以说,若不经过祂的同意和愿意,死不会临到祂。但是基督耶稣很清楚,祂的降生是为着死。这是祂自己卑微Humbled Himself的伟大举动。

c. 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这件事的成就,乃是出于顺服神的心志。“存心顺服,以至于死”,意思是“顺服到底,直到死的地步。”基督绝对顺服父神。

d. “且死在十字架上”。祂的死是死在十字架上,十字架的死是痛苦,卑微,羞辱的死(当时罗马政府只对奴隶才可以施行十字架的死刑)。基督降卑到成为咒诅(加3:13),这都是祂自愿决心,为世人的罪承受的。

e. 在第6-8节这段经文中,要注意到有四个不同的字,它们各有其不同的含意。

(i) “本有”,英文作being,essence,指本质,形质,本体,或存在者。

(ii) “形像”,英文作form。本质是首要的,而本质必须藉着某种形像来显示其存在。但一旦取用某种形像以后,就得始终保持同一的形像。每一个存在者,都有其自己的形像。形像是永久不变的,用以表示本质的存在。这样,就有所谓神的形像,天使的形像,人的形像,兽的形像。

(iii) “样式”,英文作likeness。这是讲到与其他的人相似的关系。基督成肉身时,成为人的样式,祂有人的性情,有人的灵,魂,身体,是真实的人。但祂没有罪。

(iv) “样子”,英文作appearance。样子是暂时的,可以改变,但形像不改变。比如世界的“样子”可以过去,但世界的“形像”不变(林前7:31)。撒但可以乔装为光明的天使的样子,但他的本质不变。





6. 基督的升高(9-11节)

(1) 第9节的“所以”,将基督的卑微(2:8)和祂的升高(2:9)连起来,卑微是因,升高是果。首先耶稣降生在马槽,然后是十字架,最后是宝座和冠冕。

(2) 祂的升高是最高的升高,表现在神将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赐给祂(9节)。

a. 有的学者解释这超乎万名之上的名为“耶稣”,但若将本段经文(9-11节)与以赛亚书45:22-24对照,就显出这名似乎是“主”较合适(亦即神所启示的名字:Lord)。“赐给祂”并非指从前没有的名字,而是为了要引起人注意,叫人知道祂本来就是主,只是现在才为众人所知。

b. “主”这个至高的名,表示祂是万有的主宰,掌管天上,地上和地底下的一切事物。天上的指天使,死了的圣徒,他们的灵进到神的同在;地上的,指活着还住在地上的圣徒;地底下的,指等待复活的不信者,以及撒但和堕落的天使。有一天,一切受造的都知道耶稣基督是主。

(3) 耶稣基督升高的目的(10-11节)

a. 众膝无不屈跪(10节),英文作every knee will bow。今天人们把敬拜神看作可有可无。但有一天,每一个人界和灵界的成员都要敬拜神,在阴间里没有无神论。

b. 众舌无不承认耶稣基督为主(11节上),英文作 every tongue will confess that Jesus Christ is Lord。今天世人不承认耶稣是主,但有一天,每一个人都要承认耶稣是为世人而死。这种承认有两种:一种是自愿的,另一是非自愿的。今天就承认的是出于信心,到末日才承认的,是因眼见。

(4) 基督升高的结果:荣耀归于父神(11节下)。基督的卑微和升高都是对父神的顺服。祂未曾为自己保留什么,祂放弃自己的权利,为的是更完全的顺服神,拯救失丧的人,神的旨意得以成全,神得到荣耀。

四、 背诵经文:(2:5-8)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