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网站首页)
马太福音概要
徐兴言长老
十三 赦罪和胜过死亡的权柄(9:1-38)
一、
第九章继续上一章的主题:王的权柄。第八,九章都说到耶稣是天国的君王。马太一共记载了十个神迹,证明祂是以色列的弥赛亚。当然神迹本身并不足以证明一个行神迹的人就是神所差来的(帖後2:9,即使撒但也会施行神迹)。但是耶稣行神迹有祂的目的:
1.用神迹来证明祂所说的教训。祂声称自己是国度的王,如果一个王没有能力权柄行事,那么祂的教训又有何用呢?
2.祂的神迹应验了旧约的预言(赛35:5-6,瞎子看见,聋子听见,瘸子行走,哑巴说话),显明神的怜悯和作为。
3.藉着神迹,向人显明救恩的真理。神迹也是对以色列的审判,拒绝的必定受审判。
4.耶稣不要人们只是因看见神迹而相信祂,所以祂尽量避开群众,多次告诫蒙医治的人不要宣扬。信心的根基必须建立在祂的话语上。
二、 本段经文的分段
A 耶稣和瘫子(1-8节)
B耶稣和马太(9-13节)
C 耶稣和约翰的门徒(14-17节)
D 耶稣胜过死的权柄(18-26节)
E 叫瞎子看见,叫哑巴说话的权柄(27-34节)
F 耶稣怜悯人(35-38节)
三、 耶稣和瘫子(1-8节)
1.耶稣在加利利海东面的加大拉赶出附在人身上的鬼以后,祂渡过海,来到自己的城里(第一节),就是迦百农。圣经称它为耶稣“自己的城”,因为是主常住的地方,也是祂工作的基地。迦百农的交通很方便,所以主可以到撒迦利亚,庇利亚,犹太各地方传道,然后回到迦百农。
2.主耶稣一生中,有四个地方是很重要的。有人说,“主生在伯利恒,养育在拿撒勒,住在迦百农,死和复活在耶路撒冷。”
3.在迦百农,耶稣医治一个瘫子。路加第五章也记载此事,但马太的记载很浓缩,因为他的重点在耶稣有赦罪的权柄。
4.这神迹给我们的教训。
(1)
信心和医治的关系。第2节说,“耶稣见他们的信心”。路加记载,这个瘫子自己不能来,是四个人把他抬来,应该说,这五个人都有信心,排除万难来到耶稣面前。不是信心本身叫病得痊愈,乃是人的信心给神作工的机会。耶稣来到自己的家乡讲道,家乡的人却不相信祂,耶稣就不能作什么。
(2) 这事鼓励我们为别人代祷,当一个肢体软弱无力时,众肢体可以在信心里代祷,将他抬到主面前。
(3)
耶稣乐意赦免人的罪,鼓励人有勇气来到祂面前。祂对瘫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马太福音中,“放心吧”提过三次(另外两次在9:22;14:27)。来4:16,也鼓励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4) 罪和疾病连在一起,但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由本人的罪所起的,也不能说罪得赦免,病就得医治。有时,神没有医治我们的病,是为了叫我们得益处。
(5) 赦罪或医治,那一样容易?照人看,说赦罪容易,因为看不出效果。但真正说,两样都不容易。除了神,人没有赦罪的权柄。
(6) 这神迹叫神得荣耀,这是耶稣和门徒行神迹的目的(8节)。
四、 耶稣和马太(9-13节)
1.马太是本书的作者,当耶稣呼召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马太为什么要记载他跟从主的故事?
(1) 见证他蒙召的经过。他原来是一个税吏,神的恩典临到他,他就成为一个使徒。马太存着一个感恩的心记下他的改变。
(2) 突出耶稣的权柄,祂有权柄呼召人来跟从祂。
(3) 藉着他被召,在家里与税吏和罪人一同坐席,引出主来地上的目的-主耶稣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13节)
2.在马太家里,耶稣与税吏,罪人一同坐席,是一个欢喜快乐的时刻。
(1) 马太原先是一个税吏,收入不错的,但为了跟从主,他放下了,内心欢欢喜喜,充满喜乐,所以要与亲朋好友一同来庆祝。人生最大的喜乐莫过於信耶稣,得永生。
(2) 法利赛人反对耶稣和税吏,罪人一同吃饭。他们说的有一点是对的,与耶稣同席的是罪人,但他们错的是自以为义,以为义就是离开罪人。
(3) 耶稣引用何西阿书6:4-6,神责备以色列人的话,那时他们不忠心,只有外表的义和献祭,主耶稣用这段经文指出,他们也是罪人。
(4) 神喜爱寻求祂的人,不喜爱那些与祂远离,依靠律法,仪文的人。主耶稣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12节),说出神怜悯罪人。
五、 耶稣和约翰的门徒(9:14-17)
1.约翰门徒的话不是反对,而是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禁食,而耶稣和门徒不禁食?其中有何差别?
2.耶稣根据约翰说过的话,回答他们。约翰说,耶稣是新郎,他是新郎的朋友(约3:29)。当耶稣还在的时候,耶稣的门徒不能禁食;等祂离开以后,门徒才需要禁食。
3.第16,17节论到耶稣所作的为什么不符合人的期望的理由,祂解释祂来到地上与旧约和新约的关系。旧衣服,旧皮袋用来比喻旧约;新布,新酒,新皮袋比喻新约。新约,旧约有分别,二者如果混合,掺杂合用,不相宜,会有害处。
4.路5:39说,“没有人喝了陈酒,又想喝新的,他总说陈的好”。这是说到人们希望耶稣修补一下旧的,比换成新的好。但是耶稣来,是要将新的(更好的)带给人,新酒装在新皮袋(新容器)里,表示新生命需要新原则方可。
5.耶稣来,不废掉律法,乃是要成全。成全不是叫律法永久存在下去,成全乃是为了赋予律法真正的意义,并且开始新约。旧约律法不能救人。新约不是根据人的善行,而是根据主耶稣的代替,受死。成全旧约,引进新约。
六、 耶稣胜过死的权柄(9:18-26)
1.这段经文是两个女子的故事。一个是患血漏病十二年的妇人,一个是十二岁的女孩(可5:42)。这两个女子的生命都停止了(一个久病不愈,一个已经死亡),因耶稣的怜悯和大能,她们转危为安,显明耶稣恢复生命的权柄。
2.按律法规定(利15:2),血漏患者是不洁净的,不能过正常家庭生活,不能去圣殿敬拜,甚至不能生育儿女。这个妇人摸了耶稣衣裳的繸子,就痊愈了,恢复了生活的希望。
3.从这个血漏妇人,看到一个胆怯和有病的人的信心
(1) 她先前看过很多个医生,花尽一生积蓄,病情没好转,反倒加重。人的尽头,就是神的起头。她转过来信靠神,用信心的手摸耶稣衣服,病就痊愈。
(2) 信心胜过胆怯和害羞。她不敢正面求耶稣医治,也不敢叫别人知道她的病,她只敢来到耶稣背后摸祂的衣服。但耶稣知道一切,看到她的信心。
(3)
信心给她勇气,她挤到人群中,不但心里想,也伸手去摸耶稣衣服的繸子。犹太人衣服的繸子提醒他们是神的子民,遵行神的命令(民15:37-39)摸衣裳繸子就是与耶稣有接触,是信心的行为。不洁的人摸别人,那人也不洁,但她摸的是神的圣者,耶稣的能力洁净了她。
(4) 得主的称赞: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神也因此得荣耀。
(5) 妇人必定喜乐。病好了,不再痛苦;可以过正常生活;可以上圣殿敬拜神。
4.从管会堂的人,看到一个恐惧和绝望的人的信心。
(1)
一个管会堂的人(可5:22,他名字为睚鲁)的小女儿死了,他来求耶稣叫他的小女儿活过来,虽然途中有些耽延(遇到血漏妇人得医治),这耽误应该有助于加强睚鲁的信心,因为他目睹那女人软弱的信心使她得医治。要学习去相信基督和祂的应许,即使情况困难,好像耽延了。耶稣去到睚鲁的家,叫小女孩复活了。
(2) 死亡是人犯罪后受诅咒的结果,主耶稣胜过死亡,将诅咒变成祝福,证明祂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
(3)
基督徒对死亡的看法。耶稣说,这女孩不是死了,是睡着了。照人的常情,死给人的只是悲伤痛苦,因为死结束了一切。但神的话告诉我们,信徒的结局不是死,而是暂时睡着,有一天要起来,这是基督徒的盼望。
七、 叫瞎子看见,叫哑巴说话的权柄(9:27-34)
1.这段经文说到关于医治 瞎眼(身体和灵性)的重要。瞎眼的原因:
(1) 不同原因:先天瞎的,后天瞎的,有的是因罪引起,但不是每个瞎子都是因为犯罪。
(2)
瞎眼象征属灵的无知和不信(赛6:9,罗11:25)。罪人必须重生才能看见神的事情(约3:3)。信徒要竭力追求属灵的成长,否则会伤害到自己属灵的看见(彼后1:5-9)
(3) 这两个瞎子眼瞎心不瞎,信心使他们看见;犹太人宗教领袖眼不瞎心瞎,要受到神的审判(约9:41)
2.瞎眼得医治的过程
(1) 他们喊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大卫的子孙指弥赛亚,以赛亚书提到弥赛亚所要作的,叫瞎子看见,哑巴歌唱(赛35:5-6)。他们求主的怜悯。
(2)
他们对主的信心:第一,他们喊叫“主阿,大卫的子孙”,信耶稣是弥赛亚;第二,他们跟耶稣进了房子,不半途而废;第三,清楚的信心。耶稣问:“你们信我能作吗?”耶稣帮助他们将信心放在主上面。瞎子赶快说“主阿,我们信”(英文更简捷Yes,Lord)。这看到信心不是别的,乃是“信祂”。
(3) 耶稣摸他们的眼睛,他们的眼睛就开了。耶稣警告他们不可叫人知道,因为耶稣的时候还没到,不要激动群众,只求医治而不悔改。
3.耶稣赶出哑巴身上的鬼,他就说出话来。众人希奇,在以色列中从未见过这样的事。
八、 耶稣怜悯人(9:35-38)
耶稣不仅医治,祂也教导和传道。但是祂不能单独工作,祂需要人与祂同工。祂要门徒祷告,求神供应所需的工人。今天也是一样,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我们也要求神打发工人出去,收祂的庄稼。
九、 背诵经文:(9:12,13)
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