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在聚会时应该蒙头吗?
问:根据圣经,姊妹在聚会时,应该蒙头。对吗?
------------------------------------------------------------
答:
要分辨绝对真理与处境做法
要解答妇女蒙头的问题,我们应当先考虑这是否涉及救恩真理和神的属性的问题,因为若是跟得救与否或神的属性有关的,那就必是不能争议的了。然而明显地,妇女蒙头与否跟得救与否或神的属性有关,而只是聚会时的规矩性问题。所以我们不应否定它可能涉及文化背景的因素,因而可能不是绝对性的做法。举例来说:主耶穌在世传道时,祂曾吩咐门徒两人一组去传道,但不要带食物和银子(参路9:16),祂的意思是要操练他们过信心生活。但当主耶穌临近钉十架时,祂在最后晚餐上却又对门徒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们缺少甚麼没有?」门徒回答说:「没有。」主又说:「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著,有口袋的也可以带著,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参路22:35-36)。我相信那是因为时移世易,政治气候改变了,门徒传道将比从前时更艰难。政治领袖和宗教领袖既逼害耶穌,也必为难祂的门徒,人也会惧怕接待他们。因而主吩咐他们要準备好才上路。那就不是门徒有否信心的问题,却是有否智慧的问题了。可见我们释经的时候应先瞭解经文内容谈及的是绝对性真理(如人应悔改信主而接受祂的救恩),还是处境性做法(如在佈道旅程时应否带钱囊等物资)。如果是前者,我们须义无反顾地实践遵行;若是后者,我们须在分析经文的背景文化等因素后再分辨哪些做法我们可跟随经文记载而行,又有哪些做法我们却可以参考经文的原则而作做法上的修订,并灵活地应用。
要考虑文化因素风俗习惯
这样,妇女蒙头的事又怎麼样呢?首先我们应当分辨这事是否涉及救恩性的绝对真理呢?明显地,妇女蒙头与否跟他们的得救无关。所以它只涉及经文记载当时教会的一种在聚会时的规矩做法而已。但我们仍要考虑这种做法为何在当时适合?又要考虑我们应否在今天也彷效遵行呢?这样,我们应当查看圣经哥林多前书十一章5节,经文记载:「女人祷告或讲道的时候,如果不蒙著头,就是羞辱自己的头。」新约时代的罗马社会的风俗,包括犹太人和希腊人,都是妇女在公开场合蒙头的,以表达对男性的尊重顺服,所以保罗要求当时妇女在聚会时也蒙头,是当时人所容易理解的事。但今天在世界大部分的地方,除了阿拉伯人以外,我们却不见这风俗普遍地出现,因而我们应考虑神是否接纳我们在不同文化下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服权柄?
要承认文化更新做法改变
我们须知道在不同文化下对不同行径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中国人从前的文化是当人得罪别人之后便要端茶认错,这是上一代人的风俗,但在今天已不流行了,如果有人得罪你后向你求饶,你却要他端茶认错,那倒会叫人误会你想戏弄他呢!香港人有在扶手电梯站右边的习惯,让赶时间的人站左边,若有人站在左边不动而他前面又没有人的话,便会被人怪责他自私阻路;然而当你到了新加坡之后,你便发现很多人站扶手电梯的左边。难道你会认为新加坡人都没公德心,要阻碍别人前进吗?其实是他们在使用扶手电梯的文化刚好跟香港相反呢!这样,我们读经时,若忽略了去考虑文化背景的因素,硬要在没有妇女蒙头文化的地方蒙头聚会的话,只会给外人看为古怪的聚会习惯,反倒叫人误会或绊倒呢!如果那些真是神不变的旨意,那倒无妨。但如果只是人强行把古代文化背景的习惯强加在今天的信仰生活上,便成为貽笑大方的问题了。然而在我个人看来,若有妇女不接受从文化角度理解妇女蒙头的解释,但却因尊重圣经而甘心乐意蒙头聚会,我是十分尊重她们对主的忠心和欣赏她们践行主道心志。我认为我们不应批评她们,因为她们是为主而作的呢!然而如果那些蒙头聚会的却批评那些不蒙头聚会的,或强行要在那些没有蒙头聚会习惯的教会里蒙头聚会的话,我就认为她们所行的不当了。因为那是违反了保罗所说「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和「要为主而活」的那些原则(罗14:1-12),以及「不要彼此论断」及「定意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的原则呢(参罗14:13)!
因此,若有人领受认为妇女应当蒙头聚会的,他们便应当到那些有妇女蒙头聚会习惯的教会聚集,却不宜强行要求那些没有这习惯的教会做一些他们认为是其他文化要求的做法呢!我们应留意我们都必须确定自己的做法是为主而作,又应在不同的层面和环境表达我们对主耶穌和对教会领袖的顺服(妇女在家也应对丈夫表示顺服;丈夫也应深爱妻子)(参林前11:10;
弗5:22-33)。
愿主赐你靠主不断更新的心志,又懂得在不同的处境里实践遵行圣经的真理。
- 网页牧者 2005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