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铭
(1880~1964)
1901年,因为庚子拳匪之乱,登州的文会馆(广文大学前身)只毕业了两名学生,其中之一是贾玉铭(德新)。
他继续进教士馆(神学院),成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神学家。
贾玉铭,山东昌乐县小岭村人。
毕业后,任安邱县逢旺支会牧师,及济宁州,沂州府牧师。1907年,赫士博士(Dr. Watson M.
Hayes, 1857-1944)在潍县创办女子神学院。后合并成为齐鲁大学的一部分;因为信仰问题而离开;1919年,创办华北神学院,后来于1922年迁往滕县,规模颇为宏敞。大约是经过丁立美的推荐,贾玉铭牧师被聘为教授。
贾玉铭的神学思想是保守的,但不故步自封;中庸,却不是没有主见。 他所读的广文大学,原是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 DD, LL.D.
1835-1920)创立的文会馆,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信仰上属于长老会传统,自然是改革宗信仰。 赫士来华后,则先在文会馆任教,后继任校长,创立华北神学院;他的信仰是非千禧年主义(Amillennialism)。
贾玉铭可能是中国最早受达秘(John Nelson
Darby, 1800-1882)思想影响的人。
前千禧年信仰,到英国弟兄会的达秘的时候,又发展成为时代论。 美国作过律师的神学家司可福(Cyrus Ingerson Scofield, 1843-1921),讲述,又著作,并有司有司可福注释圣经 ,更助长其发展。
贾玉铭接受了前千禧年论和时代论,但没有接受弟兄会废弃“牧师”名衔,仍然为牧师。因此,他不能跟赫士继续同工,导致他的离开。
贾玉铭到了南京,成为金陵女子神学院的院长。他也办了一个灵光报 。如果单看这个名字,颇有诺斯替派(Gnosticism)的意味。
其实,那也是弟兄会习用的语词,对于青年人,“亮光”特别有吸引力。
贾玉铭爱栽培青年人,提拔后进。
李渊如女士到福州领会,认识了有追求的青年倪柝声;由李和蔡苏娟女士,把他介绍给贾玉铭,在灵光报学习帮忙了约九个月,直到1927年,广东北伐军逼近南京。
在三月二十八日,发生大火, 灵光报在火光中被烧光了。 不久,倪也离开了。 福州有个和受恩教士(Margaret
Barber),同安汝慈教士(Ruth Paxon),都善于讲类似弟兄会灵,魂,体的道理;不过,后来的人,流于把三元论(Trichotomy
),弄成近于三等论。诺斯替派把人分成三等:属肉体的人(Hylics)是不信的;属魂的(Psychics)是平常基督徒;最高级的人是属灵人(Pneumatics)。属灵人才有“灵智”(gnosis),就是最可羡慕的“亮光”。
弟兄会的人,不少有这种自是的态度。但贾玉铭可不是那样。
约在那时,也有“山东大复兴”,教会圈子里开始有“灵恩运动”这个名词。
许多信徒对此批评,轻视,或竟反对,形成不怕罪,不传福音,不重品德,惟独怕“灵恩”的怪现象。
贾玉铭也未见过;但他不像别人,没见过的事就是错误,不同于我的就是不对的。
他困惑,但不认为该盲目反对。他曾为复兴长久祷告;但复兴临到的时候,却跟他想像的不同。是否他的“想像”是成见? 当然不能以自己想像决定神工作的模式。
他的办法是放下自己,谦卑祷告,要自己经历圣灵充满。 他认罪,他祷告,大声祷告。后来,他自己见证,确实经历了圣灵的充满。
自他去山东自己观察后,回到南京,不作消极的批评,只是积极的祷告。他的祷告生活,成为学生和传道人的模楷,使这位本来道德文章就为人推重的牧者,更成为祷告人的榜样。
据他的学生说:贾牧清早三,四时即起身祷告,常禁食祷告。
到后来日军侵华,逃难去重庆,灵修院在南山上复课,他仍然在天未亮扶杖上山祷告。
他们记得他以杖拄地,说:“哈利路亚”的情形,难以忘怀。
在他所著的神道学中说:
爱是最大的灵恩,作先知讲道,是最重要的灵恩,是教会最需要的,是世界最需要的,也是人受过灵洗后最显然的。
如五旬节圣灵沛降,彼得讲道,一日三千人悔改归主。
因人受过灵洗,即得了“上头来的能力”,大有灵权灵能,显为圣灵的利器,建设灵国,拯济亡魂,作灵工,结灵果,以归荣于神。
…
他又說:
未受灵洗不能成为进步的基督徒,不能成为有能力的传道人,这五旬节的应许,‘是应许,给我们和我们儿女的’,切望主内信徒勿放弃权利。,
不过,他同时警告信徒,不可偏重灵恩,要谨防邪灵。 并要有相当准备:“ 1.须先倒空己心—即除去一切罪污,算清罪债,备空器皿;亦除去成见,并一切阻碍之物;
2.完全奉献… 3.诚心祷求… 4.坚信与顺从。”
贾牧所有著作甚多,其中神道学是最重要的一本。
虽然简略,但却完备,纲举目张,影响华人教会至为深巨。
起初于1921年出版,为文言文;后来,继续修订,于1949年第七版,改为白话文,略有浅文言,因之更为风行。可惜,华人教会,多只接受其前禧年之教义,而忽略其圣洁,与平衡的灵恩教导。但贾牧在神学界之领导地位,则无可争议。
在美国,有人把相当巨大的遗产,捐赠给南京的金陵神学院。执行人知道南京有两所神学院,一男一女,认为宜合并才可完成捐赠人的意愿。
不过,两所神学院名同,而信仰并不相同多数人以为金钱就是信仰,赞同有钱则合;但贾牧觉得信仰很重要,不应该,也不愿留在自由派的旗下。
而且他看到传统神学教育的问题,是只重知识,而不重信仰,因此,他出来创办学术与灵命并重的灵修院。
到中日战争期间,灵修院内移逃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迁到上海恢复。这可见贾牧在信仰上,持守纯洁的原则;和在神学教育上的卓见,只是曲高和寡,不仅未能发展,连继续也不可能。
1948年,国际教会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Christian Churches,简称ICCC)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开成立大会,贾牧应邀出席;荷兰的驻华大使高柯(Arie
Kok)主席,美国多名代表包括跋扈好战的麦金泰(Carl McIntire)。会中见不到属灵气氛,只是党同伐异的政治把戏。
高柯的开幕致辞,说是如同基甸与米甸之战,当然自比神的勇士,把反对的人一律打成米甸人,自然是应该赶尽杀绝! 会后,年老的贾牧,感慨的对青年于中一牧师说:“中一,我
们受骗了!”
这样,贾牧虽然受人尊敬,但在信仰上,左右不逢源,大致走的是孤单的道路。
贾玉铭牧师的著作什丰,而且坚实,信仰纯正,是神给华人教会恒久的赐福。其中包括神道学 , 罗马书讲义 ,
以弗所书讲义 , 宣道法 , 完全救法 , 圣经教义 , 拔摩异象 , 灵修日课等多种;还有他所编著的灵交诗歌 , 圣徒心声
,有许多他自己的作品,和夫人朱德馨的作品一首;不论是他自己写的,或翻译作品,都是明白易懂,音韵和谐,为最受教会欢迎的中文诗歌。
贾牧伉俪情深,相敬如宾,为后辈所乐道。贾师母朱德馨女士,患有癌症,在床卧病;贾牧师体贴的亲自照顾,直到她离世。
贾玉铭牧师牧师于1964年逝世。
于中旻著 by JAMES CM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