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书释义
灵音小丛书之165
第四章 基督是我们的力量
腓立比书第四章是保罗的秘诀,分两大部分:最后的劝勉(1-9节);对腓立比信徒的感谢(10-20节)与总结(21-23节)。
第四章从道理的辩论转到结束语——劝告、感谢的表达与告别语。其实1:8,25,27,2:2,22,26已经谈过“想念”、“喜乐”、“站立得稳”、“同心”、“福音”,现在结束时再提,正如父亲临离别儿女们时的再三叮嘱。这转变是保罗私人函件的写法,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无需像别的教义书信。
一、最后的劝勉(1-9节)
腓立比书没有纯教义的段落。1:27-2:18是一段较长的劝勉;4:1-9是第二段的劝勉。
1.要同心(1-3节)
这是第一个劝告,劝他们“应当靠主站立得稳。”
有人把这节归入第三章末一段,因为在第一节前面,原文有“所以”。
不错,“所以”是根据上文(3:12-21)保罗的榜样,特别是等候基督再来。但这节应与4:2-3合为一段(达秘圣经合为一段)。
保罗在1-3节提出3个理由,要他们站立得稳:“所以”是根据第三章有异端入侵教会(3:2,18),我们要站稳。腓立比信徒是保罗的喜乐与冠冕,要他们继续站稳;他劝友阿爹和循都基两个女人不要分争,当同心站稳。
(1)腓立比信徒是保罗的喜乐与冠冕(1节):
保罗对他们的关怀(参帖前2:19)。
①“我所亲爱”:
腓立比信徒不单是“弟兄们”,更是“亲爱的”。第一节两次称“亲爱的”agapētoi,是圣爱,深爱的意思。
②“所想念的”:
新约只有这里用这字epipothētoi,保罗对他们爱越深,想念就越迫切。
③“你们就是我的喜乐,我的冠冕”:
a.“你们就是我的喜乐”:
保罗不只为他们祈求时是“欢欢喜喜的”(腓1:4),就是他要为道殉难也是喜乐(2:17),现在更进一步,他们是“我的喜乐”。
b.“我的冠冕”:
这里不是王冠,而是花冠,表明一种得胜的荣耀。这是保罗坐监劳苦所得的果效(帖前2:19)。
当时的腓立比信徒是保罗的冠冕(参箴12:4,17:6),也是主再来时成为保罗的冠冕。
④“你们应当靠主站立得稳”:
本章最重要是“靠”字(参诗16篇)。上面提到末世有许多事会败坏我们的信心,所以必须站稳。
腓立比书3:14说“向着标竿直跑”,这里说“站立得稳”。到底是跑还是站呢?
在灵性的增长与侍奉上是要“直跑”,但在信仰上是要“站立得稳”(西1:23)。可惜末世有许多信徒跌倒了!
(2)劝两位姊妹要同心(腓4:2-3):
2-3节不是另一段。达秘把1-3节合为一段。2-3节是保罗劝同工要和睦,靠主同心。
①“友阿爹和循都基”:
“友阿爹”是获得者的意思;“循都基”是幸运、可悦面孔的意思。
她们在福音事上与保罗“一同劳苦”(3节):与1:27的“齐心努力”同字,是并肩作战、一同挣扎的意思,比“劳苦”意义深得多。她们不只在传福音的事上帮助保罗,而且一同受苦。
她们与革利免等同工在地位是同等的。
② 她们意见不和,有争执:
究竟什么原因引起不和,我们不知道。
可惜她们有分争,影响大,成为教会的危机!
③ 保罗劝她们“要在主里同心”(1节):
“劝”字,原文有请求的意思。
“同心”,是腓立比书一极重要字眼(1:7,2:2,5,3:15,
4:2,10)。不只大家同意、意念相同,而且要彼此有相同的感觉,相同的态度是生命里的和谐(来12:14)。
保罗“快去”腓立比,为什么还要“劝”呢(腓2:24)?原来她们的争执完全激烈化了,所以保罗迫不及待地劝她们,而不能再迟延了。
保罗更要公开提名,因为她们的分争是众所周知的。
(3)劝其他同工帮助这两个女人(腓4:3):
“我也求你这真实同负一轭的”,新约只有这里用“同负一轭”,指真诚的同道又是同工。
“你”,有人认为是提摩太,有人认为是路加。可能是以巴弗提、西拉、吕底亚,但最有可能的是腓立比教会的监督。
“还有革利免”,圣经只有这节提到他。
他们的名字都在生命册上(启3:5,13:8,17:8,20:12-15,21:27),包括腓立比书4:1-3的同工都是得救的。
2.喜乐与祷告(4-7节)
(1)喜乐与谦让(4-5节):
①“靠主常常喜乐”(4节):
a. 要喜乐:
“喜乐”,这个词在新约有70次,而腓立比书就有16次。
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凡临到我们的事不都是可喜乐的事。快乐happiness,只是靠幸运;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低沉,因我们在主里有喜乐。
b.“常常喜乐”:
pantote,是随时、总是、长远的意思。
c.“靠主”:
不是听天由命。我们要坚定信心才能靠主常常喜乐。靠主是喜乐的途径;靠主就是在主里。保罗与西拉初到腓立比传福音,在监房是靠主充满喜乐。
d.“我再说”:
第一句是方法;这句是命令。
原文是将来时态,“我要再说”,强调要常常喜乐。
保罗一再吩咐我们要喜乐,使腓立比信徒牢牢记住,深深领受。
②“当叫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腓4:5):
a.“谦让”:
在原文没有“心”字,而是“你们的谦让”。不单包括温柔、宽容(徒24:4),也包括忍耐、恩慈、良善,也有甘甜、满意、知足等意思。这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5:22-23)。
谦卑,是常常喜乐;骄傲,心里常常烦躁不安。
b.“当叫众人知道”:
使我们明白保罗命令的重要性。
对教会领袖特别重要;对世人也要有谦让。不是故意做在人前,而是真正有谦让的心,流露出来使人知道。
c. 我们在信仰上要像狮子那样刚强;对待人就要像绵羊那样温柔。
d.“主已经近了”:应译“主是近的”。
(a)空间的近(徒9:38):基督离腓立比信徒相近,而且注视着他们。
(b)时间的近(太24:3):指主再来的时候近了,信徒更当对众人存宽大、公正的胸襟。
(2)感恩与祷告(腓4:6-7):
① 当怎样作(6节):
a.“应当一无挂虑”:
腓立比信徒正在忧虑中。忧虑就不能儆醒等候主再来(路21:34)。
忧虑比惧怕更严重。挂虑使我们不能专一侍奉神。如果只把罪放下而不放下挂虑,仍然是没有喜乐。
“一无”,不应为任何事挂虑。这里特别指前面所讲的一切事,有逼迫又有假教训。
不是说我们的环境平安无事,而是叫我们心里有平安。
b.“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
“只要”,原文是“但”,与上文比较:上文是消极方面,这里是积极方面。
“凡事”,是任何情况下,为所有的事。可惜许多人有难处才向神祷告。
“祷告”,一般是向神的敬拜;“祈求”,是专为一事或自己所需要的恳求。
“和感谢”,有痛苦也要感谢(尼9:4-5,诗66:14,17)。
② 所得的结果(腓4:7):
如果我们照着第六节去做,就得第七节的结果。
a.“出人意外的平安”:
原文没有“所赐”,神就是平安。
“出人意外”,原文是超过一切所理解的(弗3:18-20),就好像在风雨中享受的宁静。
“平安”,不独是在于身外的,更是在于心内的。
b.“保守”:
是军事用词,哥林多后书11:32的把守,有警戒防守、守卫的意思。但我们必须“在基督耶稣里”才得到保守。
c.“你们的心怀意念”:
“心怀”,原文是“心”,英译hearts,是我们的意志和感情。
“意念”,是“心思”,思想thoughts.“心怀意念”,就是整个魂被保守。
d. 神没有应许把我们所求的都赐给我们:
神的平安保守了我们的魂,使我们内里享有神的平安(赛26:3),所以我们不要挂虑。
3.思念和行动(腓4:8-9)
我们遵行主道也是喜乐之一。
(1)思念(8节):
①“我还有未尽的话”:
“未尽”,接第七节,有译“最后”。可见8-9节是最后的劝告,也是最重要的劝告。
② 开头说6样的德行:
保罗把这6样写在前面,并且特别强调这几件,是要用这几件提醒我们。
a.“凡是真实的”:
我们行事、待人、言语、盼望等都要真诚。
b.“可敬的”:
庄重的、端庄的、端正的、值得人敬重的。
c.“公义的”:
公正的,英译just、正义的。
d.“清洁的”:
原文是“纯洁”的,英译pure.
e.“可爱的”:
新约只有这一节。具有吸力、令人愉快、使人见而生爱。
f.“有美名的”:
有好名声的。
③“德行”与“称赞”:
a.“德行”:
是主要的句子,超越的意思,是道德上的超越。
b. “称赞”:是赞美。
④“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
上文(6节)是消极的“应当一无挂虑”,这里是积极的。
“思念”,是思想。不只记住,更要有计算、思想、考虑、决断等,是关乎生活上的。如果我们不过着圣洁的生活,就不得神的保守。
(2)行动(9节):
第八节是关乎内心:“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第九节是外面的行动:“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参箴23:7)
第九节上半是劝勉,下半是结果。
我们不单要听道,更要行道(雅1:22,25)。
① 言教:
“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
a.“所学习的”:
指保罗的教导,影响生活行为的教训。
b.“所领受的”:
接受教会传统的教训,有关基督徒生活的伦理和处事的准则(帖前4:1,帖后3:6)。
② 身教:
a. “所听见的”:
听见有关保罗生活与侍奉的一切表现。
b.“所看见的”:
指保罗与腓立比信徒同在时,他们所看见保罗生活与侍奉的表现(帖前2:10-12)。
③“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
是现在时态,是要继续去行。
④“赐平安的神,就必与你们同在”:
原文没有“赐”字,是“平安的神”。第七节说神的平安,这里说神自己是“平安的神”。
我们行道,平安的神就与我们同在。
前面谈过第一点最后的劝勉(腓4:1-9),下面我们要谈第二、三点。
二、对腓立比信徒的感谢
(腓4:10-20)
10-20节,是保罗领受和感谢腓立比信徒的馈送,但他表示“不求什么馈送”(17节),而是“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11节)的。
1.凡事靠主知足(10-13节)
这是保罗感谢中的第一段:满足的保证。
(1)称赞(10节):
保罗因腓立比信徒的爱心和慷慨而感到喜乐。
①“我靠主大大地喜乐”:
原文有“但”字,把2:25的事重提,表示欣赏和感激(4:18)。
“我靠主”,应译“我在主里”,是在主的生命里。
“大大地喜乐”,是过去时态,因为“在主里”的缘故。保罗不单喜乐,而且是“大大地”。
②“因为你们思念我的心,如今又发生”:
“思念”:是思想及行动的关心。
“又发生”:原文是“再次发旺”。
③“你们向来就思念我,只是没得机会”:
前一段时间,腓立比信徒没有机会帮助保罗。当保罗在哥林多传道时曾帮助过(林后11:9);现在保罗在罗马监房,已有10年之久了。
保罗不是责备他们。保罗不接受哥林多教会的礼物(林前9:11-18),但他接受腓立比教会的。因为他有需要,而且是因腓立比信徒是乐于奉献。
“只是没得机会”:腓立比信徒没有机会,因为保罗没有给他们机会。为什么呢?因保罗到罗马的行程不定,或因没有人带去,以致腓立比信徒无法表示关怀。当时的经济不发达,不像如今可以邮寄,而是要托可靠的人带去的。
(2)保罗凡事知足(腓4:11-12):
① 解释(11节):
“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保罗不是因腓立比信徒供给他的需用而喜乐,而是因他们能分担他的患难(14节)而喜乐。
“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人生不是一条直线,即富者常富,贫者常贫……。保罗无论在什么景况都知足(参提前6:6-8)。
“知足”:是“自足”,实以神为足。
“这是我已经学会了”:“这是”,原文是“因为”,接上。“已经学会了”,英译have learnt,将从开始到现在的整个学习经历综合起来,表示他曾经学过。
② 保罗的秘诀(腓4:12-13):
a.“处卑贱”、“处丰富”:
“处卑贱”:过贫穷生活,也包括为传福音受苦(林前4:11-13,林后6:3-10,11:23-29)。
“处丰富”(箴3:7-9):保罗是大数公民(徒22:3),生活相当富裕。
b.“或饱足,或饥饿”:
“饱足”,有衣有食之外,也是“有余”之一。这样,我们就当感谢神。
“饥饿”:也是缺乏之一。如果我们在不足时,就要接受神的安排(参伯1:21-22),千万不要抱怨。
c.“随事随在,都得了秘诀”:
是在任何情况之下。他不是一直富裕或一直贫穷。
“秘诀”,是知足的秘诀。我们生活的秘诀,是要学会知足,而不是奉承富者的秘诀。
d. 凡事靠主(腓4:13):
“凡事”,指上文的情况(12节)。12节的秘诀是13节“凡事都能作”,必须靠基督(参弗3:20-21),特别在福音事工上。
2.称赞腓立比人的爱心(腓4:14-20)
(1)一件美事(14-16节):
这是保罗感谢中的第二段。
①“同受患难”(14节):
“然而,你们和我同受患难”:“然而”,原文是“但”。“同受患难”,是“分担了我的患难”,藉着参与成为伴侣。
就算没有腓立比信徒的帮助,保罗也靠基督“凡事都能作”,但他仍感激他们与他同受患难。
在保罗受捆锁时(1:7,13-14),腓立比信徒来帮助他。
“原是美事”:即“作得很好”。保罗感谢他们这样作,免得他们误会保罗轻看他们的奉献。共享、共乐、共患难,在基督里是美事(参可14:6),因为将来必得荣耀。
② 感激他们以前的供给(腓4:15-16):
a. 保罗一贯自食其力(徒20:33-34,帖前2:9,帖后3:7-8):
特别对属肉体的哥林多教会,保罗拒绝接受他们的帮助(林后11:9)。
b. 保罗接受腓立比教会的供给(腓4:15-16):
(a)初期(15节):“腓立比人哪”,保罗对他们的亲切感。
“我初传福音”,在福音初期。保罗传福音工作,公元40年代在马其顿开始,就是转向欧洲的初期。“初传”,是保罗第二次旅程传福音时,最初是在腓立比(就是马其顿这一方的头一个城)(徒16:12)讲道。
“离了马其顿的时侯”:往南(亚该亚)的雅典和哥林多(徒17:14-16,18:1-4)。
“论到授受的事”:腓立比信徒付出,保罗接受他们的供给。
“没有别的教会供给我”:不是没有其它教会供给他(林后11:8的教会是众数),只是特别指他离了马其顿那个时期。
(b)后期(腓4:16):“就是我在帖撒罗尼迦”:原文在前面有“因为”。帖撒罗尼迦是保罗在马其顿省传道的第二个城。保罗离开腓立比后,第二站便是帖撒罗尼迦(徒17:1-9)。
“你们也一次两次的,打发人供给我的需用”:保罗以往至少有3次接受腓立比人的资助(不包括腓4:18)。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约有3个星期,他们就两次打发人供给他。
保罗在腓立比传福音时没有接受他们的资助,他只在离开腓立比后才接受他们的帮助。因为保罗在腓立比时也是自食其力(帖前2:9,帖后3:8)。
(2)保罗所求的(腓4:17-18):
① 不求与求(17节):
a.“我并不求什么馈送”:
“馈送”:指送礼物。
“不求”:保罗刚提了他们的帮助,但怕他们误以为是间接吁请法(预先感谢未来的支援)。“求”,是现在时态,表明保罗一贯性都是不求人帮助的。
b.“所求的……”:
保罗求他们的果子归在他们的账上。他们以爱心帮助保罗,是他们的果子,在基督台前将本利算为他们的赏赐。
保罗不为自己求什么,但为别人就求多而又多属灵的利润。
②“我已经充足”(18节):
a.“但我样样都有,并且有余”:
应译“绰绰有余”。
b.“我已经充足”:
“我已经被充满”,暗示他们不要再送东西来。
“因我从以巴弗提受到了你们的馈送”:“馈送”,是送“礼物”,不单是金钱。保罗全收到了,并且超过他的需要。
c.“当作极美的香气”:
“香气”(参创8:21)。
无论什么时候帮助为神作工的人,就是献上极美的香气(来13:16)。
d.“为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
“收纳”:是接纳。
“祭物”:不是赎罪祭,而是感谢祭(利7:12-15,弗5:2,来13:15-16)。
(3)神必供给我们(腓4:19-20):
爱心的奉献,神会使我们得大福。
① 圣经重要应许之一(19节,参林后9:8):
a.“我的神必照祂荣耀的丰富”:
在原文有“但”字。“丰富”,是复数。
“我的神”:因为保罗想到神为他作的事和他与神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他说“我的神”。
不是说“从祂荣耀的丰富”、即拿一点点给我们,而是“照祂荣耀的丰富”,就是神会按照祂全部的丰富来供给我们的,特别是属灵的丰富(弗1:3,3:8,20-21)。
b.“在基督耶稣里”:
离开基督,一无所得(参太6:33,罗8:32)。
c.“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
“你们”:不只保罗自己。
“所需用的”,物质上只能满足我们的“需用”need .
② 颂赞(腓4:20):
末后三件事:颂赞(20节),问安(21-22节)与祝福(23节)。
“愿荣耀归给我们的父神”:直译“如今愿荣耀归于神就是我们的父。”荣耀本来是神的属性,不用我们“归给”祂的;但这“荣耀”,原文有冠词the“那”,因此不是我们归给祂的,我们只要活出基督的形像使神得荣耀。
“神”,创造者;“父”,救赎者,使我们成为祂的儿子。
“直到永永远远。阿们”:“永永远远”是“世世代代”ages of ages,“阿们”,加强和确定那些颂赞的话。
三、结 语(21-23节)
1.问安(21-22节)
保罗把在罗马各基督徒的问安带给腓立比信徒。
(1)保罗的问安(21节上)。
(2)保罗代众弟兄问他们安(21节下):
“众弟兄”:指保罗在罗马的众同工特别是提摩太,包括路加、推基古与亚里达古。
(3)代该撒家里的人问安(22节):
这是特别的问安,“特特地问你们安。”
保罗是该撒(罗马皇)的囚犯,但因着保罗的见证,一些人成为基督徒了(1:13“御营”,包括御营的侍臣、仆婢与兵丁等)。
2.祝福(4:23)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常在你们心里”:直译“与你们的灵同在。”“灵”,是单数,腓立比教会如同一整个人。在原文又以“阿们”作结的。
保罗书信末了的祝福,不论长短,总离不了恩典。腓立比书以神的恩典开始(1:2),也以神的恩典作结。恩典是从神来的,但这也是“主耶稣基督的恩典”(约1:17,西2:9)。
二○○七年元月二十五日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