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书释义
灵音小丛书之一四七
雅各书概论
读经:雅各书2:14,18,26
新约除了四福音和使徒行传,其它都是书信(启示录是预言,但也是书信)。
书信以保罗书信最多,其它称普通书信。保罗书信是写给教会或个人的;普通书信是写给普遍的教会的(约翰贰、叁书虽是给个人,但一般认为是约翰壹书的附篇)。
除了希伯来书(不知著者是谁),雅各书是普通书信的第一卷。雅各书是最受攻击的一卷书信,但它特重道德,劝勉我们听道就要行道。
一、作 者
1.新约有四个雅各
(1)“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太4:21):
他母亲是撒罗米,与他兄弟约翰同为12个使徒之一。他是使徒中为主殉道最早的(公元44年),死于希律王亚基帕一世手下(徒12:1-2)。
(2)小雅各(可15:40):
他身材比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小,所以称“小雅各”。他的父亲是亚勒腓(革罗罢)(太10:3),母亲是马利亚(约19:25)。
小雅各也是12使徒之一。
(3)使徒犹大(不是卖主的)的父亲(路6:15-16)。
(4)耶稣的兄弟(可6:3,加1:19):
希腊教说他与耶稣是同父异母,但圣经说耶稣是头生的。耶稣有4个弟弟,而雅各是最大的弟弟(太13:55),排第一。
2.雅各书是耶稣的兄弟雅各写的
(1)耶稣在世时,他是不信的:
他与弟弟犹大不信耶稣是弥赛亚,他们以为耶稣是好出风头(约7:3-5),又是“颠狂了”(可3:21)。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后,雅各与母亲留在耶路撒冷。
(2)到耶稣复活向他显现,他才信(林前15:7):
① 五旬节,他也在马可楼里(徒1:13)。
② 保罗悔改后初到耶路撒冷曾访问他(加1:18-19)。
③ 彼得出狱后,叫门徒通知他(徒12:17)。
④ 在耶路撒冷会议当领袖(徒15:4,13)。
⑤ 保罗称他为教会的柱石(加2:9):公元44年,为耶路撒冷重要人物。
⑥ 保罗最后上耶路撒冷时,又访问他(徒21:17-25)。
(3)他的为人:
① 他生下来作拿细耳人。他曾结婚(参林前9:5)。
② 为人虔诚:
外号是“义者雅各”,人们称他为“公义的雅各”。
相传他因长时间跪下祷告,使两个膝盖的皮都很厚,好像骆驼的膝盖,被人称为“有骆驼膝盖的人”。
(4)传他殉道:
犹太人计划杀保罗(徒23:12)失败后,便向耶路撒冷发泄,藉大祭司等要雅各否认基督。雅各当时就大声说:“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是将要审判全世界的。”于是他被迫上圣殿顶。在圣殿顶他跪下祷告说:“求主赦免他们,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他祷告完后被人扔下,又用石头击,后用棍子打死,时为公元62年。
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毁,百姓后悔说:“雅各不死,耶路撒冷就不至被毁灭。”
(5)他写雅各书(雅1:1):
“雅各”,希腊文Iakobos,源自希伯来文Yaakov Jacob.
在写雅各书时他没有提他与耶稣基督在肉身的关系,他只说是:“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
二、雅各书
以前,雅各书是一本遭受一些基督徒批评的经书。
1.早期教会对雅各书的看法
(1)早期教会领袖没有引述:
二世纪末的谋拉透正典中不列入雅各书。特特连的老拉丁文译本中也没有列入。阿利金怀疑雅各书是否可以称为圣经。
(2)革利免Clement 曾作雅各书注释。俄利根Origen 引雅各书视为圣经。耶路撒冷的欧利罗、拿先斯的贵极利、亚他拿修、奥古士丁和耶柔米Jerome
曾引用雅各书。优西比乌Eusibius 视为圣经并加以引用。
(3)迦太基第三次会议Council of Carthage:
直到公元397年迦太基第三次会议,雅各书才被纳入圣经。之后,东方与西方教会都接纳了。
2.更正教初期
(1)马丁路德:
他不认同雅各书,称它为“一文不值的书信”、“一封禾稈的书信”。他说:“雅各书撕裂了圣经。”他还把雅各书排除于正典之外。
(2)加尔文:
他与马丁路德都是更正教者(改教者)。但他以雅各为使徒的权威。他主张雅各与保罗对“因信称义”的看法应可互相调和。
三、雅各书简介
1.写作日期
(1)有人认为在公元60年之后写的。
(2)梅雅Mayor 说在五旬节后不久、在耶路撒冷会议(公元51年)以前写的。
(3)一般人认为在公元45-48年写的:
当时发生经济恐慌(犹大地区于46年间饥荒,徒11:28)与宗教动乱。
① 信中充满犹太色彩:显明当时有许多犹太基督徒。
② 当时教会组织很简单:只有长老(雅5:14)和师傅(3:1)。
③ 没有提关于外邦人要受割礼的争论。
④ 用犹太会堂synagoge 来表示教会聚会或聚会场所(2:2)。
⑤ 全书没有提耶路撒冷大会议:所以这书是在公元50年前写的。除了加拉太书(?),雅各书是书信中最早写的。
2.地点
是在耶路撒冷写的,因作者是一位耶路撒冷的领袖(参徒12:17,15:13),而且雅各在耶路撒冷教会受试炼时,他是留守在那里的柱石(加2:9)。
5:7提“秋雨春雨”:只有地中海东地区(包括耶路撒冷)才按这个顺序来称“秋雨春雨”。
3.对象
雅各写给“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1:1),原文是“散居各地的十二支派”:这是指希伯来信徒。
以色列被掳到亚述,犹大被掳到巴比伦,12支派就不存在了。到末时再称全以色列为12支派。
“散住”diaspora,由希腊文动词“流散”或“散布”而来。
五旬节后,犹太基督徒受逼迫而散居各国。他们来自耶路撒冷,后来分散到各地(徒8:1,11:19),直到以色列之外的各国。他们是散居在罗马帝国欧亚非3洲42个城市的犹太基督徒。
雅各身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因此写信训诫勉励那些分散到各处的、受逼迫的犹太基督徒。
4.钥节钥字
1:26-27,2:14,18,26。智慧,信心,行为,试炼。
5.目的
(1)雅各书没有提:
基督降生、受死与复活等基本要道,但稍提将来的审判和主的再来(2:12-13,5:7-10)。
(2)为犹太基督徒:
有人认为一切是恩典,有信心就够了,不必有好行为,因此造成许多人听道而不行道。
(3)写这信的目的:
除了安慰分散各地的犹太信徒、警告信徒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1:27)外,主要是以行为显明真信心、言行合一的重要。
(4)总题:
① 信心与行为并行:
不是因信又要加上行为,而是能产生行为的信心。
②“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1:27)。
6.要义
雅各书不是论信仰(但有提信仰);不是论神学。本书的宗旨是以个人的经验与背景论信心与行为。
(1)道德律与自由律:
① 道德律:
雅各书写给多年在律法下生活的犹太人。雅各书是基督教伦理学。书中所论的是合乎犹太基督徒当时的情况,注重超世而入世的生命与生活。
② 自由律:
雅各书也注重基督的自由律(1:25,2:12)。律法本是个重轭。
在自由律之下:即在基督“恩律”下、“信律”下、“灵律”下、“爱律”下、“生活律”下。连道德律亦化为自由律。
(2)行为与信心:
① 有信心必有行为(2:18)。
② 信心赖行为成全(2:22)。
③ 信而不行就是罪(4:17)。
④ 信心与行为并行(2:22):有如双轨车道是平行的。
7.与其它书卷的关系
(1)与旧约相关:
雅各书有105节采用旧约背景。特别与箴言相似。
(2)与福音书相关:
雅各书的教训与福音书的教导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雅各书保持基督的教训多于其它书信,特别与“山上宝训”多同。但四福音书多用比喻。
(3)与保罗书信相关:
保罗书信重信心,特别是罗马书与加拉太书(参加5:6)。保罗讲有行为的真信心,雅各讲“出于信心的真行为”。
保罗重已过的信心,雅各重现在的信心。
保罗书信有许多神学理论(特别教义);雅各书特别注重实行。
保罗对纯基督徒,不带犹太色彩;雅各是对犹太教的基督徒。
除了雅各书2:14-26,许多论点都与保罗书信相同。
(4)与彼得书多吻合。
8.特色
(1)以简单格式、优美的希腊文写成。
(2)多用重叠字。
(3)是新约最多命令的一卷:
在108节中有54个命令。
(4)10次“我的弟兄们”;“弟兄”有15次。
“10”,是人的本分。神藉着10件事来试验我们:
① 藉试炼(1:1-12)。
② 藉试探(1:13-18)。
③ 藉神的话(1:19-27)。
④ 藉爱人(2:1-13)
⑤ 藉守法(2:10-13)。
⑥ 藉善行(2:14-16)。
⑦ 藉言语(3章)。
⑧ 藉世俗(4章-5:6)。
⑨ 藉候主来(5:7-12)。
⑩ 藉祷告(5:13-20)。
9.大纲
(1)信徒的行为(1章):
① 问安(1:1)。
② 试炼与试探(1:2-18)。
③ 听道与行道(1:19-27)。
(2)不要偏重(2章):
① 不要重富轻贫(2:1-13)。
② 信心与行为(2:14-26)。
(3)话语必须炼净(3章):
① 约束口舌(3:1-12)。
② 言语背后的两种智慧(3:13-18)。
(4)谨防与世俗为友(4章):
① 分争与贪恋世俗(4:1-10)。
② 论断与自夸(4:11-17)。
(5)警告与劝勉(5章):
① 警告富人(5:1-6)。
② 苦难中的忍耐(5:7-12)。
③ 祷告与医治(5:13-18)。
④ 总结(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