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后书释义
灵音小丛书之109

第二章 合宜的教导

本章形容提摩太是“儿子”(1节)、“精兵”(3-4节)、运动员(5节)、“农夫”(6节)、“工人”(15节)、“器皿”(21节)和“仆人”(24节)。

保罗知道自己很快就义,就开始写遗言,有“交托”、“嘱咐”与“勉励”。主要是至死忠心为主所用;当为纯正之道战,在恩典上长进。

一、操守和忍耐(1-13节)

有关忍耐,作基督的精兵。

1.基督徒的三种姿态(1-7节)
(1)引言(要忠心教导)(1-2节):

① 提摩太要刚强(1节):

1:7已鼓励他要刚强;这里再劝他要刚强(参徒9:22,弗6:10,腓4:13,提前1:12,提后4:17)。

不是靠自己刚强,“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恩典包括一切的恩赐。提摩太在恩典中长大,神给他恩赐,也会叫他刚强。

② 要“交托”真理给“忠心”的人(2节):

“在许多见证人面前”,那些为主站立的弟兄们,包括长老们。“听见我所教训的”:提摩太从保罗听见许多教训,还有其它许多人都听到,他们可以为保罗作见证。

提摩太后书1:14叫提摩太要“牢牢的守着”,2:2叫他将善道“交托”。

提摩太自己忠心,又要“交托”,注意栽培能教导的人,把教义传给其它被拣选的人。提摩太有两种资格:忠心、能教导别人。

(2)学效三个榜样(3-6节):

①“精兵”(3-4节):

a.“你要和我同受苦难”(3节上,参林后11:23-29):

梵蒂岗古卷,西乃古卷没有“和我同受苦难”;有些古卷是“你要拿起你该接受的那份苦难”。意思是保罗现在受苦,提摩太也要。按上下文,不是“你要和我”,而是“你要和我们”,因为有许多见证人。

基督徒要一生与魔鬼作战,作精兵(腓2:25,门2)是会遇苦难的。

b.“不将世务缠身”(4节上):

不是不能在世有职务,保罗也织帐棚谋生。但我们不当被世务“缠身”(来12:1)。

c.“好叫那招他当兵的人喜悦”(提后2:4下):

精兵要常准备听候总部的差遣,使那招他的喜悦(提后4:7-8)。

(a)先放下世务,专心于战事。

(b)要顺服:不问情由,要绝对顺服,例如某长官要士兵用牙刷来刷洗大礼堂。

(c)要准备牺牲。

② 运动员(5节):

a. 必须守运动场的规矩:

“规矩”,指“专业”,与“业余”是相对的。“专业”,是没有别的工作,他的正业就是从各方面受训,在每一小节上都做到十全十美。

b. 侍奉的规矩(按真理而行):

(a)“攻克己身”(林前9:24-27)。

(b)要用属灵的兵器(林后10:4)。

(c)必须保存自己洁净。

(d)不要争竞,而是要忍耐。

c. 得冠冕:

希腊文有二字:stephanos花冠,给得胜者;diadema,王冠。本节是花冠戴在头上,12节是王冠。

许多人未到终点就放弃!

③“农夫”(6节):

农夫要极勤力,又有忍耐,等候禾成长。例如他要撒种、耕耘,当天天灌水并要施肥、除虫,到收割时,日夜不停在田里守候,不要迟延,预防刮风下雨。所以我们必须劳力,竭力多作主工,不要懒惰(箴20:4,24:30-31)。

“先得粮食”,忠心劳苦就得赏赐。

3个比喻的目标相同:精兵得胜,运动员得冠冕、农夫得收成,都要努力,心不二用。

(3)“你要思想”(7节):

当思想前3个比喻,“因为凡事主必给你聪明”。当明白侍奉如同战争、竞赛和耕种。

保罗没有详细解明3个比喻,所以提摩太要靠主所给聪明思想。仅阅读是不够的,还要详细揣摩、推敲(太11:29,13:51,15:17,16:9,11,林前10:15)。

“因为凡事主必给你聪明”(参约14:26,16:13)。我们当详细查考圣经,当求神给我们智慧(雅1:5)。

2.受苦与得荣(提后2:8-13)
上面提到忠于基督的就有苦难(3-6节);这里保罗劝提摩太已到了高峰,要勇往直前,不怕死。

第7节“你要思想”(诗1:2),不思想就不领会神的话;单思想是不够,更要仰望神所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弗1:17)。我们思想,神就给我们聪明:“凡事主必给你聪明”(悟性)。

(1)耶稣基督的榜样(8节):

“要记念耶稣基督”:提摩太后书其它地方提“基督耶稣”,这里提“耶稣基督”。保罗要提摩太注意为我们死的耶稣(加3:13,4:4-5),后来被高举为基督(徒2:36,腓2:5-11),所以特别提祂复活。

“乃是大卫的后裔”(参太1:1“后裔”、“子孙”,原文作“儿子”,太9:27,可10:47-48都是“大卫的儿子”):这是合法作王的继承人。“大卫的儿子”,这里指复活的主、作王的主。提摩太后书2:11-12提复活与作王。

“我所传的福音”:是神直接启示保罗的(加1:12)。本节是保罗传福音的纲要,是基督复活的福音。

书信有提假教师(徒20:29-30,提前1:3-11):他们信耶稣是神而不是人。末世许多人信耶稣是人而不是神。

耶稣基督的榜样是最好的:祂有受苦的榜样,后来得荣耀。

保罗传死而复活的基督,是完全神又完全人的基督。这是福音基要的真理。

(2)“我为这福音受苦难……”(9节):

① 保罗坐监是为第8节所说的福音:

这时,他已被判刑,等候处决(提后4:6)。保罗提他所传的福音之后,立即提到“受苦难”。传准确的福音就要受苦。

“被捆绑”:是桎梏、锁链或脚镣(路13:16,徒16:26)。

他为福音被捆,为什么神不救他脱离苦难呢?原来耶稣也是为救我们而受苦,神也没有叫“苦杯”离开耶稣。

如果传“别的福音”,魔鬼不理我们。但真正跟从主的,不在乎环境的顺逆。

②“神的道却不被捆绑”:

保罗坐监,有人继续传福音;保罗在监里也用口传、用笔写书信,他忘记自己的忧景。正如人要阻止不下雨是不可能的(赛55:10-11)。

(3)“所以我为选民凡事忍耐……”(10节):

①“选民”:

在旧约指犹太人;在新约四福音书指犹太人,书信有指犹太人,有指教会。这里是犹太与外邦被拣选(神预知才预定),但神没有拣选人受咒诅。

②“凡事忍耐”:

不是靠忍耐得救的,这里是讲保罗忍耐。

这“忍耐”,不是短暂的,而是恒忍,是“忍受”,英译endure. 不但不诉苦、沉默不言,而是勇往直前(继续信靠、见证与劝勉)。

③ 得救恩与永远的荣耀:

可以得救恩;又可以得永远的荣耀。这样,激励了保罗忍受苦难(参西1:24)。

(4)有关赏罚问题(11-13节):

这段是引自早期教会的诗歌。

① 同死同活(11节):

“有可信的话”,保罗给提摩太的书信有4句(提前1:15,3:1,4:9,提后2:11),这是第4句。

a.“我们若与基督同死”:

有人认为这是说信耶稣时我们与基督同死,以受浸表明(罗6:8)。但这段不是论得救,而是论得救后的生活。这段有4次说“我们若”(13节“我们纵然”,原文是“我们若”)。

头两句是正面(11-12节上),对基督的忠心与行动。

“与基督同死”,这里指忠于基督而死,甚至殉道而死。这是早期背十字架殉道者之歌。这时保罗与提摩太还未殉道,但已忍受各样的苦难,也指向今世名利等死(林前15:31,林后4:10)。

b.“也必与祂同活”:

不是说复活,因为凡信的人都要复活,一同被提(帖前4:17,5:10)。这里指那些为主忠心而死的,将来在天上“必与祂同活”在“永远的荣耀”里(提后2:10)。

②“一同作王”(12节):

神造人原是叫人得荣耀。人犯罪,神救人。人得救后,不是所有基督徒都作王。

作王要有冠冕有宝座。冠冕与宝座不是每个基督徒都有的,要得胜的才得冠冕(启2:10,3:11),得宝座(启3:21)。

第5节的“冠冕”是“花冠”;第12节作王是“王冠”。

这里的“一同作”是有条件的:“我们若能忍耐”。这“忍耐”,原文是“忍受”(参第10节),特别是为主受苦以至于死——殉道,就“必和祂得荣耀”(罗8:17)。

③“我们不认祂……”(提后2:12下):

上面二对句(11-12节上)是正面,下面二对句是反面(12下一13节)。

有人认为“不认祂”是指不信的。

但这里是指信徒“我们”:不是论得救问题,而是关于“永远的荣耀”问题。耶稣也说到这种人(太10:32-33)是得救的,因为他能到父面前,不是到审判台面前(白色大宝座)。这是彼得不认主的不认。如果不悔改,主也不认他,就失赏赐而受亏损。这个中心思想也配合了全章的教训。

④“我们纵然失信……”(提后2:13):

“纵然”,亦上文的“若”字;“失信”,原文指“不忠心”,不是指不信神,而是“不忠”unfaithful,失败跌倒。

这段都是论得荣耀,而不是论得救与不得救的问题。

“祂仍是可信的”:祂必按实际情况执行赏罚。

“因为祂不能背乎自己”:这是保罗的解释,而不是这诗歌的一部分。祂不会反复(申7:9-10,罗3:3,来6:18)。

二、神赞许的工人(提后2:14-26)

正如提摩太这类工人对基督信仰是至死忠心的。

前段(1-13节)是积极的(2:2);这段(14-26节)是消极的(14节,21-24节),“世俗的虚谈”是无益的。

1.作无愧的工人(14-18节)
前面谈过精兵、运动员、农夫(4-7节),现在不再用比喻。这段(14-18节),我们每人都当熟读。

一个无愧的工人当如何对待假师傅,怎样传纯正的真理。

(1)“你要使众人回想这些事”(14节上):

“众人”,包括提摩太所有的听众。

“这些事”:指上文(1-13节,特别8-13节)福音的真谛和许多我们所要做的事。

(2)“不可为言语争辩”(14节中):消极方面。

“言语”words:圣经字句(提前4:7)。

“争辩”dispute:圣经只这里和提摩太前书6:4用这词,是争夺、阻止别人的意思。我们可以讨论、辩证圣经基本真理,反对异端。初期教会在二世纪,盛行诺斯底主义。如果我们反对,可以讨论和辩论,但不要争吵。

(3)“你当竭力……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15节):

这是积极一面。

①“竭力”:

是专有名词,指经过试验合格,证明有可以担负重任的责质,正如金银要经过炼净。又如一大石,经试验可作房角石;如果不合格的大石,希腊人就在石上写个“A”字,表明不合格。因为这试验太重,所以我们要勤力竞争,经试验后被神派作大事,这就“在神面前得蒙喜悦”。

②“作无愧的工人”:

作神的工作,经常有试探,自己跌倒了,别人不知自己知,良心有愧。所以要对付、竭力对付,然后能“作无愧的工人”。

③“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分解”orthotomounta,“正割”的意思。割切钻石,割得正确才显出光芒。也有“剪裁”的意思:为要作成美衣,就不能乱剪,要直直的将那些弯弯曲曲的割掉。

我们要“按正意”是不可按个人的“私意”断章取义来处理神的道,不要改变、歪曲、乱解圣经。人不喜欢听神的道,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分解”。

虽然“不可为言语争辩”,但必须要“按正意”处理神的话语。

(4)要远离异端(16-18节):

“不可为言语争辩”,但无愧的工人要远离异端。

①“远避世俗的虚谈”(16节):

“世俗”:这两个字带有亵渎的意思。

“虚谈”:这与提摩太前书6:20的“虚谈”都是复数。

“远避”:避开(提前6:20,多3:9),各种不合真理的事都当远远避开,拒绝与纯正真道相反的教训。凡讲异端的都“必进到更不敬虔的地步”。

②“许米乃和腓理徒”(17节):

这里没有提亚历山大(提前1:20),可能他搬家、悔改或去世,我们不知道。

他们是以弗所城及附近区域中传异端的教师。

a. 许米乃:

他可能是领袖(提前1:19-20)。

b. 腓理徒:

是“蒙爱”的意思,他的情况不详。

他们在教会中自创门户,传“世俗的虚谈”,否定基本信仰。

③“他们的话如同毒疮……”(17节上):

“毒疮”,原文是癌,坏疽:癌细胞损害好细胞。它潜伏地扩散,而且蔓延得很快。身体部分腐烂的肉,将正常的血和养料的供应切断,“越烂越大”。又如一滴毒药将全部食物毁掉。

④“偏离了真道,说复活的事已过”(18节):

“偏离”,是不中的(提前1:6,6:21)。不是说,他们基本真理不错,只在次要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而是他们在基要教义上大错特错。

“说复活的事已过”:假师傅说,信徒在受浸时灵性已复活过来,这是灵性的复活。他们否定信徒复活。他们受外邦宗教二元论的影响。他们认为凡出于灵的都是好,出于物质都是恶的。他们推理:因为物质邪恶,所以身体也是邪恶,因此肉体就不能复活。以后没有复活的事了。

这“就败坏好些人的信心”。请注意,否定复活就否定一切基本真理(罗10:9,林前15:12-14,17)。

他们自称是基督徒,似乎是“称呼主名的人”(参提后2:19)。他们讲异端,被逐出教会(提前1:20)。

2.作贵重的器皿(提后2:19-26)
(1)是否教会可以被摧毁呢(19节):

①“神坚固的根基立住了”:

“根基”,基督为基石,不动摇。

这里指教会,也是坚固的宫殿(提前3:15),是“坚固的”,能“立住了”。

② 根基上有“印记”(单数):

“印记”,原文是sphragis,这字包括多种的“印记”,这里是指“石刻的印记”,因为是“神坚固的根基”的印。我们属基督的,祂也在我们上面印上石印,表明我们有不改变的信仰。保罗也说我们有圣灵为印记(林后1:21)印在我们的心里。

当时的房屋通常在根基上刻有主人的记号。

教会有神的印记,得神的保守,表示属祂的证据。

a.“主Kúrios认识谁是祂的人”:这是神的一面(参21节)。

主认识谁是真仆,恩典十分稳固,永不灭亡。

b.“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这是人一面。

信徒的责任(林前6:19-20),“总要离开不义”:属地利益与不义连上关系。

要以圣洁和敬虔的生活来证明我们真是属神的。与假师傅脱离关系,成为有用的仆人。

(2)两种器皿(20-21节):

①“在大户人家”:

有人认为是基督教,包括真假信徒。

但这里是指教会,提摩太前书称“永生神的教会”(提前3:15)。保罗离世前,教会出现许多不正常状况,外形规模大,像“大户人家”。

② 原来的贵贱(按质地和用途)(20节):

a. 贵重的(金器皿、银器皿):

有天才、有恩赐、有财富等。

b. 卑贱的(木器皿、瓦器皿):

没有天才、没有恩赐、没有财富等。

③ 我们要作的(21节):

第20节是原来的贵贱,不是我们拣选的;这里是我们要追求作“贵重的器皿”。

主要是“自洁”,原文是“纯洁”,英译purifed. 哥林多前书5:7译“把旧酵除净”(用泻药泻清),泻去里面不洁之物,金银要炼纯。

作贵重的器皿,不在乎本质是金是银;用金器皿给狗作食器具,也是不洁;木器皿瓦器皿洁净了,也是洁净的器皿。神只在圣洁的事上用洁净的器皿(赛52:11)。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但要“成为圣洁”,也要“脱离卑贱的事”,才“合乎主用”。这“主”字,Despotēs是“主人”。我们是“主人”所买来的,我们应对主人凡事服从(参19节)。

(3)怎样追求丰盛的生命(22-26节):

① 逃避与弃绝(22-23节):

a.“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22节):

“私欲”,包括金钱、名誉、地位、享乐(吃喝玩耍)与情欲(男女关系)等一切不洁的欲望。

“少年”(参提前4:12):中年、老年也有私欲,特别是少年人。当时提摩太约是37-42岁。

“逃避”,跑开之意。上文“脱离卑贱的事”,这里“逃避”。但逃避不是上山修道,脱离教会,而是“脱离卑贱的事”、“逃避少年的私欲”。但对某些坏人,真的要逃避、远离。

b. 又要追求(22节下):

我们不止负面逃避,更要正面追求。

“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清心”,单数,是“纯洁”的品格。“清心的人”:离开不义的人、洁净自己的人。

“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追求美德(提前4:12,6:11)。

c.“总要弃绝”(23节):

“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愚拙”,无的放矢,愚蠢的;“无学问的”,无意识的。这样的“辩论”是无益的(第14节),“总要弃绝”。

②“主的仆人”(24-26节):

“仆人”原文是奴仆。每个基督徒都是主的奴仆,尤其是牧人。

a.对待众人(24节):

(a)“不可争竞”:不要为得胜而与人争竞。第14节的“争辩”,是“辩论”(23节),这里的“争竞”,有竞赛的意思,要争取胜过对方。

(b)“只要温温和和的待众人”:“温温和和”,温柔文雅gentle;“待众人”,对待所有的人都要温温文文。不单外表温柔,更要内里谦卑温柔。

(c)“善于教导”:监督是这样(提前3:2),信徒也当这样。要温温和和才能善于教导。

(d)“存心忍耐”:自己温和,但当对方对自己不温和;也要忍耐。我们常认为某某人不可能改变,但我们当忍耐挽回。

b. 对待“那抵挡的人”(25-26节):

(a)“用温柔劝戒”(25节):我们对他们不要失望,而要挽回,向他们分析真理,“用温柔劝戒”(参犹22-23)。

(b)“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metanoia:不单“痛悔”(林后7:8-10):痛悔只向后望;悔改既往后回顾,更向前瞻望,既“悔”也“改”,生命上有极大转变,“明白真道”。

(c)“这已被魔鬼任意掳去的可以醒悟”:应译“被魔鬼掳去,叫他们可以照牠的意思去行恶事”。

“可以醒悟”:新约只这里是复合动词,从昏迷中转变过来,“脱离牠的网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