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书释义
灵音小丛书之七七

第九章 七十个七的异像

但以理第9章是但以理第3个异像:第7-8章是关乎外邦的(第8章亦有关乎以色列的),但第9章是特别注重以色列的前途。

第2章与第7章同是预言4个帝国直到天国。

第9章是预言犹太人被掳归回后直到弥赛亚(基督)初来完成救赎的工作和再来之后的事。第9章是预言的要领,特别是日期的准确性。

一、但以理的读经(1-2节)

这是第9章的引言。

1.时间(9:1)
大利乌王元年,比第6章要早。

(1)他不是以斯帖的丈夫亚哈随鲁。

(2)他不是古列,因为大利乌的王位是古列“委派”的(5:31),qabbel是被册封为王的意思。

(3)大利乌是个王号:一般认为他是亚达薛西(大王意,尼2:1),名亚提遮斯Asteages. 但历史上难以考证他是谁。

2.但以理的读经
(1)他不是为求知识:

有人单要经历而不要知识,这就容易被撒但所利用了。得知识为使生命更丰盛。

(2)他藉着神的话语,联系神的心意。

(3)他读经读出神的计划(但9:2-3):

他读耶利米书25:11-14,29:10-14,得知犹大被掳为期70年。当时虽未到期,但为时不远,最多相差一两年。那时耶利米已殉道数十年了。

但以理书注重预言,我们也当注重预言(彼后1:19),等候主来。

二、但以理禁食祈祷(3-19节)

1.但以理经常祷告
第1章他肯定有祷告;第2章明提他祷告(2:17-18);第6章“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6:10)他用祷告感谢来解决“不许祷告”的禁令。

2.第9章的祷告
(1)他读了耶利米书25与29章,知道“荒凉的年数,七十年为满”(但9:2),为什么又要祷告呢?

撒但要先得着人然后才能破坏神的旨意;神愿意先得着人才成全祂的计划,所以需要人祷告。

(2)他的态度(3-4节上):

① 禁食:谦卑、痛心,为民禁食。

犹太人在巴比伦70年,每年5月和7月都要禁食、痛悔、学习守律法、不拜偶像;也有在4月和10月禁食的(亚7:5,8:19)。

② “披麻蒙灰”:这是外表行为。

③ “定意”:若不达到目的就不罢休。

(3)他认罪(4节上,5-15节):

本来犹太人犯罪,但他说“我们犯罪作孽……”(5-15节);他也承认自己的罪(20节)。

这祷文从开始到末尾都是认罪;他的祷告与认罪占了12节,其它只占5节。

犹太人犯罪作孽(5,15-16节)、偏离诫命、不听先知的话(6,10节)、得罪真神(8节)、违背真神(9节)、不听神言(10-11,14节)、犯了律法(11节)、不求神恩(13节)。

(4)神是公义合理的(11-14节):

但以理没有说神惩罚百姓是因他们的罪;而是他看了预言,有所感动就代表百姓认罪,而且承认他们被掳是公义合理的。特别第8节是关乎列祖的罪,而不是指他们被掳后所犯的罪。

(5)但以理祈祷求恩(15-19节):

他是为神的子民(15节)、为神的城(16节)、为神的圣所(17节)、为神的名字(19节)而求恩。

求神赦免(17-19节),求主应允而行。

(6)此祷文取材于当时会堂的敬拜:这里是但以理书第一次称“耶和华”(10,14节)。他强调神的慈怜。这篇祷文比但以理其它祷文流畅。这是圣经中几次模范长祷之一。

三、祷告后所得的应允(20-23节)

这是加百列的启示(9:20-27)。20-23节只是个导言。

1.但以理祷告蒙应允(9:20-23)
这是但以理恳求的结果,得到加百列的安慰。

2.神在傍晚(“约在献晚祭的时候”,21节)所发出的回复打断了他的祷告。
3.但以理是个“大蒙眷爱”(23节)的人
原文作“最宝贵的”。认罪祷告的人是最宝贵的。

四、七十个七(24-27节)

这段经文仅有4节,但这是最重要而又最难解的。七十个七的预言是揭开圣经一切预言的钥匙,更是对末世有关。

1.总论(9:24)
(1)“已经定了七十个七”:“定了”,原文是“分割”为一段一段的。我们不要把被掳70年、公元70年和“七十个七”混为一谈。

他们被掳为期70年。但以理读了耶利米书,得知70年快到期了。但这里的预言不是70年,而是70×7=490年,因为他们有490年没有遵守安息年(利26:32-35,代下36:21),所以神要让地得回70年的安息。

(2)“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这是关乎以色列国日后的事(亚13:1,罗11:26-27)。“你本国”指以色列;“你圣城”,就是耶路撒冷。但以理书9:24有6件事都有个“为”字,是为以色列的。本来以色列是神所拣选的国,圣城是神的城,但因为以色列人犯罪,神似乎不认他们是自己的民了!

教会是插在其中,但不在“七十个七”里面,所以“七十个七”不是为教会的,教会是不会经受七年灾难的(后详)。

(3)错误的计算:

① 有人把“七十个七”作为象征释法:如果这样,为什么要把“七十个七”分为3个(七个七,六十二个七,末一七)时期,长短不合比例的时期?这又不能解释受膏者如何被剪除。

② 半象征释法:他们认为末一七是由基督的死到基督的再来。如果这样,末一七为什么又要分为两半呢?

(4)字意释法:即490年,70×7=490 。

① 但以理一直是想着实数的(9:2)。

② 根据以西结书4:6“一日顶一年”的原则,应是70×7=490年。

③ 以“年”为单位:

a. 因为这是来自耶利米的预言。

b. 过去490年犹太人没有守安息年(耶34:12-22),所以神要用490年来完成祂的旨意。

c. “七个七”,若以49天、49周或49个月等来解释是不可能的(490天合起来是1年零4个月;490周合起来是9年半;490个月合起来是40年零10个月)。490天、490周或490个月完成之前,犹太人仍然未悔改。

所以490解作“年”才合理。

(5)目的:都是关乎以色列的(但9:24)。

① 消极的有3点,罪蒙赦免:

a. “止住罪过”:“止住”,原文是“关闭”、“约束”、“拦阻”;“罪过”transgression,是超越神的吩咐、对神的反叛。

b. “除净罪恶”:“除净”,是封住,使之不要猖獗;“罪恶”sins,是离开神的心意。

c. “赎尽罪孽”:“赎尽”,是代替,赦免,赎尽将要悔改的以色列人的罪孽;“罪孽”iniquity,特别是从内而外的暴行。

但主耶稣第一次来世界的时候,以色列人的罪过、罪恶和罪孽都未得“止住”、“除净”和“赎尽”;这要到七年灾难末期才能应验。

② 积极的又有3点:神施恩惠。

a. “引进永义”:(耶33:14-16),指天国实现的时候。“永义”可译“万世之义”,实现于选民及耶路撒冷之上。将来以色列人要悔改,永义就要加在他们的身上了。

b. “封住异像和预言”:意思是预言性的异像会停止(林前13:8),“封住”是完成的意思,而不是“封住”不让人看,因为圣经原是叫人看的。这是说,到那时候,有关弥赛亚与天国的异像及预言必须应验。

c. “膏至圣者”:直译为“至圣所”(小字),指至圣所。被毁的圣殿与至圣所会重建。

2.七十个七分成三个时期
第1、2个时期是相连的,第3个时期是隔开的。这3个时期犹太人都在本国居住,因为是为他们“定了”的(但9:24)。以色列分散天下之后,七十个七就告停止。

“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开始(但9:25):不是出令重新建造“圣殿”,而是从新建造“耶路撒冷”。

(1)“必有七个七”:7×7=49年。

注意,公元前458年,是犹太人“自愿”重建,而且在没有建成之前就受阻隔。

① 波斯王有几次发出重建耶路撒冷的命令:

a. 古列王下召:公元前539年10月29日(代下36:22-23,拉1:1-4,6:1-5)。

b. 大利乌命:公元前519年(或是512年),但此次只申述古列的命令,不是新令。

c. 亚达薛西· 隆基马奴王(公元前465-462年)之命,发于公元前457年(拉4:12,7:11-26)。

以上几次都不是。

应该是:亚达薛西·隆基马奴王Artaxerxes Longimanus第20年所下的谕旨(尼2:1-8)。他于尼散月初一日(是犹太人的新年1月1日,即公元前445年3月14日)下达重建耶路撒冷的谕旨。

② “正在艰难的时候”:尼希米建城受阻(尼2:19-20,4:7-9,6:1-14)。

“连街带濠”:显明濠所围绕的墙必已重建。街濠,指全城。“街”,指城内的广场;“濠”,指城外的渠道,表明城内重新建妥。

从耶路撒冷开始建造,经历艰难时期,共计49年(公元前445-396年)。初期教父优西比乌Eusebius也说是49年完成。尼希米的工程只有52天,但要清除废物,搬运颓墙全部完成要49年。由犹太人分批回国到圣城建完,共49年。

(2)“和六十二个七”:62×7=434年。

从建完耶路撒冷之后直到有受膏君(但9:25-26)。

① “受膏君:

有人说是古列(赛45:1),但古列没有被剪除和毁灭。

又有人说是祭司约书亚(该1:1,亚3:1)或所罗巴伯。

应是基督耶稣钉十字架:“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无所有。”(但9:26)“一无所有”直译是“却不是为自己”,耶稣被钉十字架确不是为自己。祂没有得着本是属乎祂的一切。

② 到耶稣骑驴入京(路19:28-40),也就是到耶稣钉十字架(公元32年4月6日),一共是434年。

③“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但9:25):

“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到耶稣钉十字架(49 + 434 = 483年):

第一种计算:

从出令(公元前454年)到耶稣被钉(公元29年)。耶稣33岁被钉,时为公元29年,(因后人错算了4年,直到公元500年才建立用公元历法)正好是483年(454 + 29 = 483)。

第二种计算:

49 + 434 = 483年。犹太人的年历每年是360日:483× 360 = 173,880日。

从出令建耶路撒冷到耶稣钉十字架:公元前445年3月14日至公元32年4月6日(从公元前1年到公元1年仍算一年)只有476阳历年。

476×365=173,740日。与上面相差140日:

173,880-173,740 = 140日。

每4年润1日,476年本应润119日,但4个世纪中共少了3日,所以只润116日。

3月14日(公元前445年3月14日出令)至4月6日(耶稣钉十字架,头尾两天在内)共24日。

116 + 24 = 140日。

173,740 + 116 + 24 = 173,880日= 483年。

④ “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和圣所……”(26节):

公元66年,罗马提多·韦斯伯斯亚尼斯Titus Vespasianus率4连精兵镇压,到70年攻陷耶路撒冷,焚毁圣殿,110万人被杀,其余的犹太人被分散天下各国,“必如洪水冲没”。以色列地荒凉,“一直到底”,未确定多长时间,大约是2千年。

⑤ 教会时代:从耶稣钉十字架起为“间隔说”Parenthesis or “Gad” theory. 以色列被分散天下,教会被插入,时间停止计算了。

(3)末一七(9:27):

错误解释:特别是帕斯博士Pusey 在牛津解但以理书,说是基督时代的事。他把“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说是基督与民立新约;“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说因十字架成了救恩,就不用再献祭了。

但基督不是立7年和约,而是立“永约”。这末一七是指基督再来到空中后,地上七年灾难的事。

① “一七之内”,应译“最后一七”或“一七之久”,指最后7年。

六十九个七:

69×7 = 483年加最后7年 = 490年(七十个七)。

当主再来到空中,圣徒被提后,地上就进入末后的“7年灾难”了。

“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

假基督将要“与许多人”(许多犹太领导人)立一个7年和平条约。不是全民都赞成立和约的。

他不只“立”约,更是“坚定盟约”,使约生效:以色列人可以安居故土,他们有信仰自由,可以在圣殿里照常献祭。

② “一七之半”:

末7年分为两半:前31/2年是“灾难的起头”(太24:8),后31/2年称为“大灾难”(太24:21)。

假基督与犹太人立7年和平条约,但过了31/2年,他就撕毁盟约。他背约(诗55:13,20),所以称为“死约”(赛28:15)。

“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前31/2年他是“假基督”,后31/2年他变为“敌基督”,不许人在圣殿里献祭,大大迫害以色列人。他自称为神(帖后2:3-4)。他就是“那行毁坏可憎的”(太24:15)。

七年灾难完了,基督要从天空降下,毁灭敌基督(帖后2:8,启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