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弥赛亚又有甚么用呢?
很多人曾经为了忠于自己的理想以至牺牲性命。在圣地亚哥就有学生纵火自梵以抗议当时的越战。在六十年代,不少佛教僧侣为了使世界正视东南亚局势,亦不惜焚身而死。
使徒们所面对的问题就是他们的理想本身已死在十字架上。他们也曾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他们从未想过他也会死。他们确信他就是那位要来建立神的国及统治以色列人的。
要了解使徒们与基督的关系以及他们为何不能接纳十字架的事实,你必须首先把握当时犹太人对弥赛亚的观念。
耶稣的生平和教训与当时犹太人的弥赛亚观可以说是正面地发生冲突。从孩提时候开始,犹太人就接受弥赛亚必以得胜掌权的政治领袖身份来到的观念。他要救犹太脱离捆锁,恢复以色列的地位。受苦的弥赛亚“在犹太人的弥赛亚观念中是完全陌生的。”
史葛(E.F.Scott)这样地综合了基督当时的背境:“……那是一段极为紧张的时期。连那些宗教领袖亦差不多不能控制汹涌的民情;他们都热切地渴望所应许的拯救者来临。当时所发生的几件事更激使这期望的情绪愈发高涨。
“个多世代以来,犹太人在罗马人监管底下,失去自由;他们所受的压制,挑起了一股激昂的爱国情绪。他们不断梦想有一次神迹性的解脱,弥赛亚以君王的身份来临,使他们脱离当时的困惑;但这事的本身却并不是怎样的新奇了。从福音书的记载中,我们可以肯定这已是一个积压已久的希望了。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弥赛亚的形象仍然是停留于以赛亚时期──他是戴维的子孙,他要为犹太民族带来胜利与丰裕。从福音书的亮光中看来,当时普遍的弥赛亚观念含有极浓厚的民族性及政治性。”
犹太学者克罗士拿(Joseph Klausner)写道:“慢慢地,弥赛亚不单是一个杰出的政治领袖,而且更是一个德性极高的人。”
加顿亥斯(Jacob Gartenhus)这样反映当时犹太人的强烈信念:“犹太人所等待的弥赛亚是一位可以拯救他们脱离罗马压制的人……他们盼望弥赛亚的来临主要是为了民族自由。”
犹太百科全书出当时犹太人“极其渴望所应许那出自戴维家的拯救者,就是那能救他们脱离外族强权,消灭罗马人苟政的。他要在当地建立和平公义的国度。”
在那个时候,犹太人都寄望于所应许的弥赛亚的出现。就是那些使徒亦与他们周围的人一般想法。正如鲍罗斯所说:“耶稣与犹太人所期望的那位戴维的子孙是那么的截然不同,以至他自己的门徒也差不多不能将他与弥赛亚拉上关系。”当耶稣有一次谈到自己会被杀的时候,门徒亦甚不以为然(路九:22)。根据布鲁士(A.B.Bruce)观察:“他们似乎都希望他只是对情况过份悲观,而他所预期的事亦不会发生……被钉死的基督实在令使徒们难以接受;这亦是主复活升天后大多数犹太人的想法。”
牛津大学一位圣经学者爱德赛(Alfred Edersheim)说得对,“那根本不是基督应该出现的时候。”
我们可以从新约圣经看出使徒们对基督的态度:他们期待一位掌权的弥赛亚。当耶稣告诉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受难之后,雅各布和约翰随即要求,将来他得国的时候他们可以坐在他的两旁(可十:32-34)。他们心目中的弥赛亚到底是怎样的?是一位受苦、被钉的弥赛亚吗?不!是一位政治领袖。耶稣指出他们的误解;他们根本不明白自己在要求什么。当耶稣预言自己的受难和被钉时,十二个门徒都不明白他的意思(路十八:31-34)。因为他们的背境和所受的训练,他们相信自己都在参予一件正事。随后发生的是加略山事件。耶稣是他们弥赛亚的一切希望都尽成泡影。失望之余,他们只有收拾行装,回到故乡。过去的几年都算是白费了。
富勒神学研究院新约教授力特博士(Dr.George Eldon
Ladd)写道:“这也是当他被逮捕时门徒离开他的原因。在他们的心目中,弥赛亚是战无不克的,他的任务就是要制服所有的仇敌。当他们看见主在辱骂者手下受刑流血,成为彼拉多阶前无助的犯人;当他们看见他被人带走,像普通罪犯一样被钉死的时候,他们对耶稣是弥赛亚的盼望亦完全粉碎幻灭。这是一个很普遍的心理现象:我们只听到我们想听的事。耶稣曾多次预言自己的受苦,却没有一个门徒明白。虽然他已多次发出警告,他们仍是毫无准备……”
但是耶稣被钉几个星期之后,门徒竟然一反常态,在耶路撒冷宣告耶稣是救主,是犹太人的弥亚赛。唯一可以合理地解释这个改变的只有林前十五:5──“……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还有什么原因可以驱使这些绝望的门徒去为一个被钉的弥赛亚受苦,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呢?他必然是在自己“受难以后,用许多凭据向使徒显示自己是活着的。他向使徒显现……有四十天之久”(使一:3)。
不错,曾经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惜牺牲性命,但使徒的理想却已死于十架之上。只有基督的复活及其后与他们的接触可以使他们相信他的确就是那位弥赛亚。他们不单以自己的口和生活见证这事,他们甚至愿意付上自己的生命。
麦 道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