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幽谷的旅程

 
“很多人说他们不怕死亡,却怕死亡的过程;他们害怕的不是目的地,而是那旅程。”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诗篇二十三:4)

  包恩豪博士(Dr. Donald Grey Barnhouse)是美国一位伟大的传道人。他的妻子在三十岁时因患癌症而去世,留下三个不足十二岁的孩子。包恩豪选择在丧礼时自己证道。一位父亲在这样的场合下,如何向他失去母亲的孤儿讲道呢?

  在他与孩子驾车去参加丧礼的途中,一辆大卡车在公路奔驰,卡车的影子投射到他们的车子上。包恩豪转过身来,对凝视窗外不肯接受安慰的大女儿说:“小宝宝,告诉我,你愿意被那大卡车辗过呢,还是被它的影子掠过呢?”

  那小女孩好奇地望着他的父亲说:“我想是影子,因为它不会伤害人。”

  包恩豪安详地对三个小孩说:“你们的母亲并非被死亡辗过,那只是死亡的影子,实在无须惧怕。”在丧礼中,他引用诗篇二十三篇证道。这首诗生动地表达了这个真理。包恩豪亲身经历的故事,曾被无数的讲员用来帮助其他面对死亡恐惧的家庭。

  很多人说他们不怕死亡,却怕死亡的过程;他们害怕的不是目的地,而是那旅程。

  约翰牛顿(John Newton)曾是贩卖奴隶的商人。他悔改信主后,成为英国教会的伟大布道家和圣诗作家。一八零七年是他死前的两年,那时他身体很虚弱,不能上讲坛。当他讲道时,要有人在旁边搀扶。在他弥留时,他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他对友人说:“我像一个坐驿车去旅行的人。深知随时都会到站,因此经常张望窗外……我已收拾妥当,准备抵站了。” [注一]

  你可能曾听过约翰牛顿的大名,因他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奇异恩典》(颂主新歌二四二首)这首圣诗。


  否认的危险

  不管我们的最后旅程是坐驿车,缓慢而艰辛地前进;抑或是乘喷射机,快速平稳地飞驰;经过幽谷的旅程最终要停止。我们应该怎样旅行;怎样才能帮助我们所爱的人走这条路呢?

  作为基督徒,我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却常与圣经的教训背道而驰。即使死亡的论题已从象牙塔内走了出来,我们大部分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仍是否认他自己至终必死。不管我们怎样保重自己,终必临到一个时间,我们会面对严重的健康问题。有时我们没有选择身体或心理状况的余地,我们怎样生活在一个基本上是非基督化的文化中,以应付因死亡可能临近而产生的焦虑绝望呢?

  凯瑟琳赫伯恩(Katherine Hepburn)用勇者不惧的口吻说:“我想我们最后到达一个地步,就是我们学会了以幽默的态度来看死亡。我必须这样,当你到达我的年纪时,你就像是一辆车子,首先是爆胎,你把轮胎补好;然后是车头灯熄灭,你再把车头灯更换;最后有一天,你去买零件来替换时,那售货员说:‘小姐,对不起,你不能再换零件了。’”[注二]

  但有时情况极其严重,已没有兴致幽默了。任何一个人,如果获告知已患上绝症,是不能一笑置之的。他第一个反应是:“你一定弄错了。”“不会是我!”听到坏消息的第一个反应,常是不相信。

  否认可能是很危险的。一位著名的泌尿专家长期患上严重的背痛。虽然他曾向病人作过类似的诊治,他却拒绝接受治疗,直至病情已到达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不想听坏消息,所以他采取驼鸟策略。

  鲁思科普(Dr. Ruth Kopp)是一位临床癌症的基督徒专科医生。她有多年医治患上绝症之病人的经验。她写下:“我藉与病人的关系,看到否认的第一个重要结果是:病者产生局部的耳聋。虽然医务人员告诉病人耶西,他的癌细胞已扩散至不能施手术的地步,他仍充耳不闻。在这方面他并不是绝无仅有的病人。” [注三]

  一位患上绝症的病人,可能拒绝接受听到坏消息,然后否认有治疗的需要。有些人会聆听医生的诊断,然后开始寻找其他可以告诉他较好消息的医生。当然,咨询其他合格医生的建议是无伤大雅的,这不算是否认。其他人寻求非正统的治疗方法,花费时间金钱得到短暂的、通常是虚假的表面治疗,却不面对他们的真实病情。

  否认不一定是软弱的象征,而是一种正常情绪的表示。它有时有保护的功能,能庇护一个人不受恐惧的侵袭,直至他的情绪已能面对实情。但如果我们坚持否认,我们就不会向其他人和神寻求帮助了。

  先知耶利米说:“他们表面医治了我子民的伤痛,因他们说:‘平安了,没事了!’但事实上那里并没有平安。”(耶利米书六:14,当代圣经) 由于忠言逆耳,我们会否认有关我们身体状况的诊断。

  腓马力院牧(Chaplain Phil Manly)讲到一个故事。这故事表明否认能混淆是非黑白。一个受到严重烧伤的婴孩被送到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医学院烧伤病房。当婴孩不治时,他母亲也在场。第二天病院的护士接到该母亲打来的电话,询问她婴孩的病况如何,以及她可以在何时探病。护士和腓马力牧师后来用爱心,说服她接纳婴孩已死的事实。

  当耶稣的门徒采取否认的态度时,耶稣也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祂重复告诉门徒,祂会被卖和被钉十字架,但他们拒绝聆听。彼得甚至责备耶稣,因祂说祂将要被害,三日之后要复活。“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 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彼得就拉着他,劝祂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马太福音十六:2l一22)

  彼得知道耶稣说的是事实,但他不想听。


  当实情损害——或医治时

  圣经告诉我们“用爱心说诚实话”。但有时诚实话刺耳逆意,所以我们常玩捉迷藏的游戏。当一个患上绝症的病人在否认的阶段时,我们可用的对策之一是用驼鸟政策附和他。但鲁思科普警告说:“如果你的反应是一些会伤害个人的行为,就是不适宜的。”[注四] 大部分人不能一天廿四小时面对自己要死亡的事实,最低限度短期希望它不外是个恶梦。

  我们对某些人否认的反应,可以是避而不谈。很多人确曾在获悉只有数周或数月寿命时,嗤之以鼻;随后却活了好多年。一位基督徒可能有完全的信心,相信神已医好了他,尽管医疗报告说他无法可冶。一个通情达理的回答是以仁慈爱心说:“我们知道神能医治,这是千真万确的。但我们不知道神对你或我的心意如何。让我们信靠医生的治疗,继续为医治代祷,求神的旨意成全罢!”一位医生说,每当一个患了绝症的病人说神已医治了他时,他通常用“让我们拭目以待”作答。如果神没有这样做,他们仍会在不久之后面对实情。


  没有人赢

  某种否认会对病人和亲友产生危险的影响。我特别是指那种像玩“不提算了”游戏的人。病人知道他已患上绝症,他应向妻子和儿女交代一些重要的事情,但他害怕他们不能接纳他不久于尘世的事实;所以他不谈任何引起伤感的话。而他的妻子因知道丈夫时日无多,想保持愉快的气氛,所以她也没有问他一些她内心挂虑着的问题,比方家人今后如何,及经济状况等。他的家人也许想告诉他一些当他仍健康时,一直没有机会告诉他的事;但他们又害怕这会引起他的伤感。每一个人都像玩游戏似的,结果没有一人是赢家。

  反过来说,如果垂死之人被说服,公开地讲及病情又如何呢?又如果他的亲人得以听到他们所关心的事,而不是避而不闻又如何呢?畅所欲言地谈及自己恐惧和挂虑之事,是纾解孤单或颓丧的最好方法。


  约伯的朋友:谁需要敌人?

  约伯遭受这么多肉身和情绪的痛苦,以致他的名字常常使人联想到受苦。他的财富被夺去。当他的儿女用膳时,一阵狂风吹来,把房屋吹倒,他们全被压死了。约伯从头到脚都长满了可怕的毒疮,他的妻子和兄弟不理睬他。小孩子们见到他便躲避。那些以前爱他的人,现在转而反对他。那些从前尊敬他的人,现在反过来嘲笑他。

  后来那些“心地良善”的朋友来到,试图解释他受苦的原因。一位“朋友”告诉他神在惩罚他,他理应接受比这更重的惩罚。另一人说,如果他是纯洁的好人,神会垂听他的祷告,应允他的祈求。

  今天我们周围仍有“约伯的朋友”,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没有别的事比半真半假更危险,所以让我们看看圣经怎样谈论有关疾病和痛苦的经文,因为疾病和痛苦,往往是突如其来或意外死亡的前奏。

  我们知道神创造了圣洁和健康的亚当和夏娃。他们是按神完美的形像被造,要保持完美的人种。更重要的是,他们理应不会经历死亡。但撒但毁坏了这两个神的杰作。他们决定不顺从神的结果是:罪恶、疾病和死亡,从此便进入了乐园。所以,犯罪是人类疾病和死亡的第一个原因。从伊甸园那一刻起,整个人类都承受了痛苦和死亡作遗产。“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马书五:12)

  即使基督徒事奉的辛劳也能带来疾病。但以理是神的忠心仆人,当他看见有关未来之事的异象时,他昏倒且病了好几天。(但以理书八:26-27)

  使徒保罗同样地时常患病和饱经身体的软弱。他回忆且对哥林多人说:“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哥林多前书二:3) 他也曾向神祷告求神把他的难处挪去:“……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 祂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哥林多后书十二:7下-10) 我知道很多基督徒工人冒着生命和健康的危险事奉神。我也知道一些工人,如果他们多保重,懂得松弛,他们的事奉会更长久些。

  今天患病的一个主因,是我们高度压力的生活方式。心脏病、胃溃疡,和某些癌症之类,通常可归咎于我们追求成功和不节制的生活。我们知道如果忽略了必须而适当的食物、休息和心理上的习惯,会引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圣经说:“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何西阿书四:6)

  我们不能常常知道或明白神容许我们遭遇肉身或精神试炼的目的。我必须承认当我看见某些把生命奉献给神,又过着模范生活之人受苦时,我难以明白。然而,我们知道尽管我们不明白,我们能够信靠神和他的慈爱。

  我有一位已去世的多年朋友,名叫赫伯罗耶(Herbert Lockyer)。在他写的名叫《圣经中所有的应许》一书中,他叙述了从圣经中发现某些有关疾病之目的。 [注五]

  一个目的是教导我们神的律例。诗人说:“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诗篇一一九:71)

  另外一个患病和受苦的目的,是要使犯罪的人得以完全。神让我们缺乏,以便加给我们力量,成就他的美意。“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 祂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彼得前书五:10)

  受苦也表示预备我们迎接荣耀的来临。彼得写下:“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欢喜,因为你们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彼得前书四:12一13)

  受苦也是装备我们以便去安慰别人。“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哥林多后书一:4)

  神安慰我们不是要使我们过舒适的生活,而是要使我们作安慰他人的人。

  除此之外,受苦能给我们有机会作见证。世界是一间庞大的医院,没有别的地方比在世上有更大机会,在经过死荫的幽谷时,更能体会主里的平安和喜乐。

  吉恩和海伦(Gene and Helen)夫妇是基督徒,他们结婚已有六十五年了。海伦在她临死前几星期不能移动,也不能说话。她忠心的丈夫坐在轮椅上整天随侍在侧,他的见证使在康复中心的员工和访客大受感动。

  也许你现在正处于受苦的期间,可能是因为某种肉身的疾病使你感觉痛楚,也可能因为婚姻的破裂,经济的困难,或别的原因。你是否抱怨和苦恼,需要神改变你的境况或是向周围的人大发牢骚,因为你觉得自己受不公平的对待呢?亦或你已把你的生命——包括你的痛苦——交托给基督,即使你不完全明白,也求他使用你的受苦来荣耀他呢?

  当拉撒路患病的消息(他后来死了,耶稣却叫他从死里复活)传来,耶稣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约翰福音十一:4) 如果我们寻求神的旨意和力量,这句话也可应用在我们的受苦上。

  圣经警告我们,苦毒的心态,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伤害我们和周围的人。“又要谨慎……恐怕有毒根生出来扰乱你们,因此叫众人沾染污秽。”(希伯来书十二:15) 圣经也有应许说,如果我们让神作工,神能藉着我们的受苦,在我们人生中得到好的收成。“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希伯来书十二:11)

  威廉金斯利(William W.Kinsley)写述:“每当我们以仁爱信靠的心转向祂说‘愿你的旨意成就’时,一切灵魂的沮丧、伤痛、和缠累灵魂能力的拦阻,或妨害发展的障碍,在 祂同情的阳光普照下,都会溶化掉。祂不除掉痛苦,而是藉祂的能力来释放我们。”

  是的,神在我们的痛苦中与我们同在。祂能以超过我们所想所求的方式赐福我们。把你受苦的重担放在基督的脚前——祂在十字架上为你受苦——求祂帮助你不单能忍受苦难,而且在苦难中经历 祂的胜利和平安。


  我们是否经过不同的阶段呢?

  伊利莎白罗丝(Elisabeth Kubler Ross)是一位非基督徒心理学家,她是首先观察到在死亡过程中,病人与他的亲人可能经过五个阶段的专家之一。大部分医疗和心理学专家都同意:一个人不会像机器人那样受电脑程式的控制,大踏步走过“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纳”这五个阶段。这些阶段可能同时存在,可能次序颠倒或被略过,但其形式在很多受苦的人身上都大同小异。

  玛丽霍顿(Marian Holten)照顾患上绝症之病人,已有四十多年,对看护病人经过死荫的幽谷很有经验。在一九四0代,她是护士学生。那时分派她的头一件工作,是照料一个昏迷不醒的垂死病人。她说,那时多用人手,少用机器照顾病人。她拉出一张椅子坐在病人床边,准备作长时间烦琐的看护工作。本来她的病人动弹不得和闭口不言已达数星期之久;突然,她惊奇地发现那病人张开眼睛,坐在床上四周观看。他容光焕发,然后跌倒在床上与世长辞。

  从那时起,玛丽霍顿被指派照料垂死的病人。她想知道多一点死亡的经历,在死前一刹那发生了什么事,并怎样帮助她的病人渡过最后的时刻。

  病人会强烈地否认死亡,他们坚持要做他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有一位患血癌已进入末期的年轻女孩子,坚持说要去加拿大。当负责照料她的人知道病人的愿望无法达成时,他们怎样回答呢?我们无须说谎;但我们一定要帮助她。玛丽霍顿教导她的护士学生要说出积极的话。她会说:“我看出你因某些事情而快乐,请告诉我一些有关加拿大之事。这是否是你时常想去的地方呢?”把病人心思带离疾病,而不支持他或她的否认,是最诚实的方法。

  当家母弥留之际,露茜亚当斯(Rose Adams)虽然知道母亲不可能走动,仍替她穿上衣服,准备出外。这有点装模作样,但却令母亲快乐。让她快乐是最重要之事。


  藉愤怒和忽视来否认

  愤怒是病重者的另一种自然反应。一次,当护士来探视时,愤怒的病人对她大声叫喝道:“滚开,我不愿见到你!”玛丽霍顿记得另外一次,一位病人把一盅尿泼向她。护理人员怎样处置病人的愤怒呢?有一个方法是使用幽默。稍后玛丽霍顿小心地把头探进病房的门口问:“喂,现在我可以安全地进来吗?”病人笑了,知道自己过去的做法是非常不合情理的。不久他们成为好朋友了。

  另一种否认方式,是忽略那些我们认为头脑不复清晰的病人。我们永不应该假设病人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在“风前残烛”者中,有不少仍是有相当活力的。护土报称常见家人甚至医务人员,在昏迷不醒之病人旁边聊天,就像病人已死一样。起初,家人们都会来病榻前探望他;不久,他们各人返回自己的活动去。等到病人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却无人在场。有些人在病人面前说:“他要等这么久才死!”或说:“我希望主 早点把他接去,使煎熬早完。”

  一位护士讲述她照料病人时,她常对病人轻声细语并鼓励他。虽然医生不明了原因是什么,病人却神迹般地脱离昏迷。在他听到护土的声音后说:“啊!你就是那位对我说话的人。”


  藉讨价还价来否认

  另外一个阶段是讨价还价。一位在赌城工作的表演女郎被送进医院,原来她已患上最后一期的癌症。一年前她发觉在她的乳部有个瘤,但她故意忽略了这个征兆。她的身体是她的摇钱树,正如她所说的,她不想把它“割掉”。当要动手术来救她性命时,她很愤怒。不久,她 认为她的魅力已失去,但她仍从床上爬起,每天用好几个小时来化妆。她的美容不外是虚浮的,这使她变得苦恼。一天,一位漂亮的护土学生走进她的房间。表演女郎对她仔细端详,然后对另一位护土说:“如果我能像她那样漂亮,我愿意用一切来交换……。”随后,她停止了她的讨价还价,忧郁地说:“但我已身无长物来交换了,对吗?”

  出乎意料的是,此刻她已渡过讨价还价的阶段,可以接纳她的境况了。那时,她才说:“我凭个人的力量难以支持。”

  当我们来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时,神说:“我所爱的孩子啊,我所要的就是你。信靠我吧!”只要我们把重担交给他,这位大能的医生不但愿意,也有能力除去我们的重担。生死的大事,不是独力能承担的。


  神的医治:实情和结果

  当小依丽嘉靠机器来维持生命时,有百余人祷告求神医治。但神终于把她接到神那里去。在同一时间的另一所医院里,罗恩(Ron Stokes)经过严重的中风住进深切治疗室,也有百余人在全球各地为他祷告。他终于康复过来。因基督徒的爱心照料,他接受了基督。为什么神医治罗恩,却不医治依丽嘉呢?是否因祷告不够恒切或他亲人的信心软弱呢?不是,完全不是。神今天仍医病吗?当然,他仍医病;但并不是常常这样。他能应允祷告和藉信心而治病,也能藉医生的医术或药物的功效而医治。

  当露芙的姐姐罗莎在惠敦学院就读大四时,她在教堂突然晕倒,被送到医院急救。他们认为她患盲肠炎。吉沙医生(Dr. Ken Gieser)是一位曾在钟仁溥医生(Dr. Bell)所在的中国医院实习的医生。他和她一道到医院。当他们在罗莎身上动手术时,发觉她的腹腔充满了结节形肺结核;她需要数月卧床静养。露芙和罗莎的女监护人,把阳光普照的房间让给罗莎,露芙并且辍学以便料理她。她似乎颇为好转。但当她要恢复正常人的生活时,她的肺大量出血。他们知道她整个肺部系统都有肺结核病菌。在她住的小医院,医生建议在她一边肺部作隔膜神经切断术,永远把横隔膜神经切断;每周一次气胸治疗其余部分。

  钟仁溥医生从中国回来,把罗莎迁到气候较干燥之新墨西哥一医院;露芙跟罗莎同住,对她的态度表现很感兴趣,正如露芙在多年后所说的:“世上有两种伪君子:一种是要你认为他比他本相好;另一种是要你认为他比他本相坏。”罗莎是属于后者,她以惊吓他人为乐。她读圣经就像一些人读《花花公子》杂志那样,当有人走进房间时,她就立即把圣经放在枕头底下。但她开始热心读经,发觉当耶稣在地上时,没有人来到耶稣面前寻求医治,而得不到医治的。她读到雅各的话说:“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雅各书五:14-15) 罗莎请求这样做。后来找到一间依循这教训的小教会;她打电话找长老,他们来为她按手祷告。罗莎决心要放弃治疗,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从医学观点看,停止医院的治疗会因大量出血而死亡 。

  露芙记得她父亲对罗莎的反应:“家父很关心这事。作为一个医生,他知道这样做的危险。但作为一个属乎神的人,如果神是这样引导罗莎,他不想拦阻罗莎这样做。他对医院的院长,一位敬畏神的人谈到这事。院长说:‘钟仁溥医生,在罗莎的生命中发生了一些事,我要小心,不使她气馁。’”

  “罗莎回复正常的生活。她的肺部扩展。外表看来,她痊愈了。其后在新墨西哥医治她的两位医生,尽管是不可知论者,也对家父说:‘钟仁溥医生,你女儿说是神医好她,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露芙说按她所知道的,从那天开始,罗莎从来没有患上严重的疾病。

  神今天仍医病,祂常常让一些从人的眼光看来无法救治之人仍然生存。我们的儿子法兰克林曾渡过不少危难关头,其中一件给我们特别深刻的印象。这事发生时他是在德萨斯州的托挪学院(Le Tourneau College)就读,正修习飞行的课程。在春季假期,他的飞行教练及妻子、另一位友人和他一同飞到佛罗里达州,要和我们一起渡几天的假期。在他们回航时天空云层密布。当他们飞到云层之上时,飞机的电流发生故障,飞机的电灯完全不亮。他们把飞机降到云层之下,看见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逊市。他们在城市上空盘旋,直至看见一个小型的飞机场;那里所有的电灯都点亮,闪光灯在闪照,他们平安地降落。

  当驾驶员走去感谢瞭望塔的合作帮忙时,他们说: “我们甚至不知道你们要来……我们不过是让一些朋友参观飞机场。他们想知道如果有人深夜才来到机场上空时会怎样做。在那时刻,你们刚巧来到。真是不可思议,因为我们不知道在这区域有一架飞机要降落。”

  神知道那时还不是法兰克林归天家的时候。大约两年后,他的飞行教练因飞机失事而丧生。有时,神把我们从死亡中拯救回来;有时祂不这样做。只有神才知道其中的原因。

  露芙在英国有位朋友,她患上多种硬化症。她祷告求神医治,但病情继续恶化。很多人对她说,如果她与神的关系良好,她会得到医治;否则一定是她有些未承认、隐而未现的罪。这类建议大大伤害了她的心,因为她全心爱神。最后,一间英国出版社叫她写一本有关她经历的书;该书出版了,书名叫《除了医冶之外》(Beyond Healing)。

  露芙应邀作序,读完文稿后她深受感动。很明显地,当神对她说“不”时,祂同时把另一份圣工交给了她。

  雅各说:“出于信心的祷告,要救那病人……。”(雅各书五:15) 然而,雅各自己却是被斩首而死的。雅各不管遭遇如何,他都信靠神。

  在使徒雅各被处死后,彼得被捕,下在监牢中。信徒恒切地为他代祷。在他被审问的前一晚,一位天使拯救了他。(使徒行传十二:5-11) 在这情况下,神应允了彼得的祷告。

  基督徒知道神有三种应允祷告的方法:是,不,和迟些时候。耶稣的使徒很生动地把这经过证实出来。在五旬节之后,早期教会大受逼害,但他们在任何境况下都信靠神。除了一位之外,其余的使徒都作了殉道者。他们活着时忠心,死时也忠心。他们明白死亡是信徒迁移到全能者面前的转捩点。

  是否经历神的医治或大难不死,都掌握在神的手中。

  萨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发觉患了口腔癌。当这可怕的疾病扩散后,多次手术把他的舌头和面部切除,以致他剩下的面部很少;他的妻子把他带到—个神医大会。当他们回家后,她满怀信心地告诉每一个人,萨姆已得到医治。但萨姆的苦楚越来越厉害,真难以想像他内心对此有何反应。他憎恨任何想来见他的人,可是,他的妻子却邀请朋友和邻居去他的家,宣布萨姆已得到医治。但相反的是,他不久便逝世了。在这情况下,对神的医治不切实际的那种信心,可能是否认的另一种方式:是一种不相信我们自己难免一死的信心。

  基督徒应该对神的医治有另一种观念,就是承认神有医病的权能——但却愿意接受“是”或“否”的回答。约伯就是神用来表示这种信心的好例子。他说:“祂虽杀我,但我必在 祂里面有指望。”(约伯记十三:15,新译本)

  面对疾病的可怕,知道除非神干预,否则我们必会死亡,这才是我们应有的诚实态度。

  诗人说:“他病重在榻,耶和华必扶持他;他在病中,你必给他铺床。”(诗篇四十一:3) 知道神在我们受苦的病房中与我们同在,看顾我们,这是何等大的应许啊!我曾探访在病房的 虔诚基督徒,在那里,基督的同在是如此真实,以致在难以忍受的痛苦和面对死亡的威胁时,病人仍是非常安详宁静。


  极不寻常的艾美卡迈高

  我在一九五六年参观了南印度艾美卡迈高(Amy Carmichael)曾居住的地方。艾美是凯斯域联会(Keswick Convention)资助的第一位宣教士,她一生写过四十本书。她在她工作的国家劳苦了超过五十六年,从来没有在休假期间,返回她英国的家乡。

  我很荣幸能参观她一生最后二十年所居住的地方。那时,她因意外脚部受伤,要整天躺在床上。这是一间简陋的小房子,地下铺红砖,只有几件普通的家俱。窗外挂着一个大鸟笼,以便她能观赏雀鸟。

  她在这些年间,躺在床上写书和作圣工。那位照料她的妇人带我参观,我对艾美崇敬之心,油然而生。我站在那简陋的地方,真实感觉到基督的同在。艾美经过了死荫的幽谷,尽管她有苦楚和身体的软弱,她是一颗照亮世界的明星。在这些年间,她完成了大部分的著作——她写的书,今天仍使全球成千上万的读者得到祝福和激励。埃利奥(Elisabeth Elliot)最近以她的故事写了一本向读者发出挑战的书,名为:《一次死亡的机会》。


  祷告必蒙垂听

  基督徒在绝望的境况下,寻求圣经中很多神奇妙的应许。我们最喜欢的其中一句就是耶稣说的,“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约翰福音十四:14) 我们抓住这个应许,求神医治我们所爱的人。但如果得不到医治又如何呢?如果基督徒祷告求医治而得不到痊愈,基督徒容易 觉得内疚或信心软弱。古往今来的基督徒,必须面对神没有医治所有向他寻求医治之人的事实。但我们的信心是否充足,并不能决定神是否医治。如果这样,神就要向希伯来书十一章的英雄榜上所罗列的忠心仆人道歉了。试看这份名单:亚伯、以诺、挪亚、亚伯拉罕、撒拉、以撒、雅各、约瑟、摩西、喇合、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大卫、撒母耳,以及其他先知。他们全都从神那里得到拯救,藉信心忍受了极大的艰难。他们遭遇到什么事呢?“又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各等的磨炼,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希伯来书十一:36-37)

  虽然神喜悦他们的信心,他们并没有得到很多属世的享乐。为什么呢?因为神有一个更美好的家,就是:天上圣城,为他们存留。这些神的仆人,并非因信心不足或是犯罪当惩,以致没有被神拯救,脱离受苦和死亡。我们有信心相信神为那些因基督之名而受苦或死亡的人,安排—种特殊的荣耀。


  死囚站讲坛

  包菲德(Velma Barfield)是来自北卡罗来纳州郊区的一位妇人,她被控一级谋杀罪。没有人预料到她的生死,会对很多人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九七八年,她因谋杀四个人,包括她母亲及未婚夫而被捕。她从来没有否认她的罪过,她讲述她令人心寒的吸毒生涯。某次她受伤后,为了止痛的缘故,吃了医生开出的镇静剂,从此陷入吸毒的泥坑中。

  包菲德小时受过乱伦的性侵袭,长大后受毒品的缠累。在她承认犯罪后,身系牢狱,独自被囚一室。一天晚上,一位看守人正在收听一个廿四小时播放的电台福音节目。她听到福音的信息,让耶稣进入她的生命中。她写下:“我过去时常进出教堂,能讲论关乎神的一切,却从不明白耶稣为我而死。”

  她的悔改是真诚的。在她被定罪为死囚的六年中,她向很多和她一同坐监的囚友作见证。她这奇妙新生的故事传了出来,外界人士开始听到包菲德的名字。她写信给内子露芙,她们之间建立了真正的友谊。在露芙写给她的其中一封信中,她说:“神把你这位待刑死囚之牢房,变成极不寻常的讲坛。由于你的特殊经历,人们聆听你所说的话。当神要让你在牢中作圣工,他会留你在那里。而我把你现在所处的可怕、孤单和艰难的牢房与在你前面的荣耀相比较时,我期望神会为了爱你的缘故说:‘归家吧!’”[注六]

  我的女儿安娜得到特别的准许,多次去探访包菲德。她的悲惨故事,她对基督真诚的爱,和她在监牢所作美好的基督徒见证,都使安娜大受感动。

  在她行刑前,她写信给露芙说:“如果我在八月卅一日受刑,我知道主会给我面对死亡的恩典,正如他已给了我救赎的恩典和生命的恩典一样。”在她行刑的那一个晚上,露芙和我跪下一同为她代祷,直至我们知道她已安抵荣耀的彼岸。

  包菲德是美国廿二年来,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女犯人。她曾在死荫的幽谷中行走了很多年。在她的追思礼拜中,海莱牧师说:“她死得有尊严,带有使命感,她是‘靠神恩得救’的活生生明证。”

  在包菲德丧礼完毕,会众领受祝福时,有人读出露芙的诗:

  就像焦急的父母在远方
  倚闾期待,
  他们飘泊流离的
  孩子归家。

  他们为罪受伤,
  路途荆棘丛丛,
  日晒雨淋,
  至终必安抵家园。

  天父同样地等待,
  祂的孩子归家。
  天堂的门大开,
  荣耀地迎迓,
  以前曾被害受辱,
  现在欢欣快乐。
  神眼中看为宝贵的,
  是祂孩子的死亡。


  有谁关心?

  身为基督徒,我们要关心别人。“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要这样。”(加拉太书六:2,10) 这句话在我们周围有人受苦或垂死时,更显得重要。

  照顾病人之亲戚朋友,通常藉他们的榜样感动多人,而他们却不知道。但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该作何事,该说何话。我们因说错话做错事而难为情,对患重病之人远而避之。但要记得,家人是不应该独自受苦的。

  我们当中很多人在人生中,都会有一段亲友经历死荫幽谷的时光。我们怎样表达基督的爱心呢?设身处地,我们期望别人怎样待我们呢?要记得耶稣的话:“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马太福音七:12)

  玛嘉烈费美(Margaret Vermeer)往尼日利亚当宣教士。当她怀孕七个月时得到切片报告,知道她的一个肿瘤是恶性的。在动手术割除肿瘤五星期之后,她诞下一个男孩,然后开始化学和辐射性治疗。开始时病情稍有起色,但两年后肿瘤却逐渐蔓延。当她的病情逐渐恶化后,她变得在别人对她的看法上非常敏感。在她去世前六个月,她到各教会的妇女会演讲,现身说法来与人分享我们应如何对待病人。以下是一些她的看法。

  首先,诚实地分享你的感受。不要假装愉快地走进病房,而是承认你爱莫能助。“我想尽力帮忙,但不知如何着手。”这话能坦率地表达你的关怀。不要躲躲藏藏找遁辞或玩游戏。人若说出真心话,甚至小孩也觉得舒服点。

  不要说出一篇洋洋洒洒的讲章。基督徒拿出圣经读出一大段经文,是不体贴的举动。分享一节你有特别心得的经文,可能会有帮助。但要等待适当的时机,才花长时间讨论属灵的事情。

  作一个好的聆听者。人们会告诉你,他们准备要说的话。患病是一个非常孤单的旅程;当耶稣在客西马尼园受苦时,他不想独自面对死亡。他请求三位门徒与他一同儆醒祷告,但他们却睡着了。试问他们有何用处?

  对垂危的人勿抱生疏态度。有时我们待垂危之人的方法,会加深他们的苦楚。我们在病人的面前缄口不言,却在他们的背后轻声细语,不让他们享受他们生活上喜欢的事物。要知道他们熟悉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一位妇女告诉我,在她的母亲昏迷不醒时,她把数年前去世的先父遗照,放在她母亲病床旁边的小柜台上。每当别人把昏迷不醒病人的头转向另一边时,她都不知不觉地挣扎,要把头转过来面对她丈夫的遗照。最后她的女儿对护土说,每当她们要病人转身时,也把遗照拿到另一侧。那妇人永远没有重新苏醒,但她死时以笑脸迎向那遗照。

  提供灵性上的支持。当你引用一节圣经来安慰一个病人时,你要确实知道所念经文的意思。当玛嘉烈知道她只有短时间可活命时,她说她的基督徒朋友告诉她要“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撒罗尼迦前书五:18) 这节圣经是否说人须为患癌症而谢恩呢?耶稣岂非把病患看作是撒但工作的一部份吗?试小心阅读那节经文,它不是说为任何事情而谢恩,而是说在任何境况中谢恩。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当圣经告诉我们“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时,不是说万事本身是好的,而是说神使用这些事令爱他的人从中得到好的结果。

  常常满有盼望。神比我们面对的处境强得多。我们有时很难在困境中找出积极而有盼望的一面,但它常有值得感谢的一面。帮助病人看到某些好事在前——某位特别人物的拜访——你在某时再来探病等。


  家母喜欢期待喜庆的事。在她去世前几个月,她的一位孙女要结婚了。她的护士知道她身体太弱,不能参加婚礼,但她仍替她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让她能有参加婚礼的盼望。当家母知道她不能去时,心情也很安宁。如果在开始时就告诉她不能去,可能她的内心会有点愤愤不平。

  非基督徒心理学家伊利莎白罗丝(Elisabeth Kubler Ross),在使人了解死亡和垂死方面,颇有贡献;但她的结论却与基督徒的盼望完全相反。在接受访问时,有人问她是否一个人的宗教信仰影响他对人生终点的看法。她答复说:“我认识极少真正虔信宗教的人,在那极少数中有深刻内心经历的人,比较容易面对死亡。但他们只是极少数。很多病人在临终时变得更具宗教热忱,但这样做并没有多大功效。”[注七]

  我的岳父见过很多人去世;他说在临终时信徒和非信徒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

  没有永生盼望的人,悲痛和忧虑;与此相反的是基督徒能够仰望基督,从他那里得到盼望和鼓励。由于我们在基督里的信心,我们不“……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帖撒罗尼迦前书四:13下)

  无论是我们自己或所爱的人要忍受何种苦楚,我们都拥有神同在的确据。最后,我们会复活,有一个像他那样的,不再痛苦,不再朽坏,和永不衰残的身体。这是我们将来的盼望。

  死荫幽谷的旅程可能极其艰辛,但当我们与耶稣基督同行时,等待在前面的,是一个多么荣耀的目的地啊!


上章 目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