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默想


耶稣由加利利海边开始传上帝国的道,一路往耶路撒冷前进,在那里受难、复活,完成道成肉身的旅程。如果耶稣的诞生与传道是福音书的序曲,进入耶路撒冷之后可说是高潮所在。这短短的几天当中,耶稣经历人世间的最大不幸,他被爱徒出卖,也由君王般的受拥戴变成受厌弃的死囚;此时人们唾弃他,门徒也不了解他,只会争权夺利,计较谁最大,就连他被捕的当夜,门徒只顾四散逃亡,这个上帝国度的生活与信仰团体,随即瓦解。然而,因为耶稣的复活,颠覆了一切人类的历史与经验法则,也扫尽死亡与失败的阴霾,从此门徒终于明白耶稣的福音,改变生命,勇敢宣扬。高潮就这样在受难的过程中让人绷紧神经,在复活的兴奋中有力的结束。

  如今我们纪念这些日子,再次体会耶稣受难到复活的过程,实在是基督徒灵命的大事。我们在受难周以纪念、灵修或禁食祈祷感怀耶稣的牺牲,自我约束,不举行庆典、欢宴,强调严肃的态度,由此就可知这个节期在我们信仰生活中的地位。

第四日(礼拜三)

经文:马太福音26章36~46节

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暗示犹大将要出卖他,也预言彼得三次不认主,他必定感受心如刀割的伤痛(太28章38节)。随后他带着最亲近的门徒彼得、雅各、约翰……来到客西马尼园祈祷,在此经历了一场属灵的交战。

  以耶稣的神性而言,他清楚自己的使命与下场,但是在人性上又极想避免受这等苦难。耶稣祈求让这苦杯离去,显示临死前的紧张与胆怯,这是人性的真实面。他希望门徒陪伴儆醒祷告,门徒却疲倦睡觉,这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孤单、无助。然而耶稣并非这样就被击倒,在祈求避免受苦的同时,他选择尊重上帝的旨意。“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39节),“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旨意成全”(42节),是多么坦然的话语。

  人不能有死亡的经验,只有死前的恐惧,知其然而死的却能克服它的侵扰。耶稣面对死亡的举止,使我们想到近几年兴起的死亡学思想,当它使死亡的问题由生理与心理的层面,提升到哲学的层面时,也许让人知其然而死,甚至死得安详、死得有尊严。但是耶稣凭藉的不是哲学的思辩,也不是对于命运的了解,他的一句“愿你的旨意成全”是一种交托、一种顺服,因此他战胜恐惧、孤单。“起来!我们走吧!”(46节)多潇洒,耶稣胜了这场属灵的争战。

默想:
  1.当挫折来临、孤单难奈时,是否有祈祷得释放的经验?
  2.祈祷是求上帝照我们的旨意,还是我们照上帝的旨意?
 

【返回目录】        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