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痛苦这样的题目最好是在小组中研讨。如果我们尝试单独研究这个题目,可能会使我们注意自己的内心,进入一个不健全的内省去。我希望这个简短的讨论指引,可以鼓励小组聚会研究痛楚和受苦等题目。上帝要我们对他诚实,成为热心寻求的人。
我也希望这个指引会使人更容易研究这本书。你有几个方法使用这本书:
1.单独使用。你会注意到这个指引已说明我假设你是身处于一个小组中,因此,我要求你们要有讨论和小组活动。然而,如果你想单独研究,这些问题应可指示你做出个人的反省。
2. 与配偶或朋友一同使用。只要多加一个人一起研究,就会开阔你个人的思想。
3.小组使用。一个理想的小组不应超过十二个成员。若组员大多,就可能回到老师/学生的形式。
我要提出几个重要的原则,确保小组能成功地使用这本书:
a.你应预先作好准备。这个研究指引假设你已经读了这次聚会将讨论的那几章内容,资料是直接来自本书的。诚然,组员可以讨论问题而不需要每个人预先读过那些资料,但一个强的小组,组员必须每周先读那些章数才讨论。你甚至可以在每次聚会开始时,让组员用十至十分钟阅读课文。
b.不要感觉被我的安排所限制。每一次聚会会研究一章。如果你的小组对一个问题有兴趣,你切勿打断讨论,并草率结束该次聚会。你要按小组的兴趣运作。另一方面,如果你的小组停滞不前,你要继续前进,直到你找到看似曾产生兴趣的东西。小组的研究不应像学校的功课,就是必须完成所有的资料。小组应该刺激参与者本身的成长。你要让自己的本能支配讨论指引。
C.选出一个领导人。研究小组若有一个指定的领导人保持畅顺的讨论,必然会成功的。你可能喜欢转换领导人,轮流带领讨论。领导人越是自愿开放自己,分享他/她的人生,小组的人就会更自愿参与。因此,如果你是领导人,你要慎重扮演你的角色。每次聚会之前,你要在前一周不断地思考,并为小组祈祷。
带领讨论
如果你是带领小组的初手,急欲知道如何行事,你或许会欣赏以下的指引(改编自西尔弗一伯德特公司的[关怀丛书系列]):
当你怀疑组员缺乏证据时,你要问:“你为何相信那件事?你观察过什么东西,以致你有这样的思想? ”。
当你感觉心烦意乱,不知道原因时:“……有没有人对这个讨论感到不安?有没有人觉得困扰或混乱?”
当你不相信你所听到的事时:“……我是否错误理解你所说的话——若然,请纠正我。然后小心重述你所听到的意思。”
当一个有趣的要点被蒙混过去时:“……我们可以回到刚才所说的要点吗?我们可以较为深入地讲述这一点吗?”
当一个组员说了大堆例子,但你却怀疑离了题时:“……我同意你所说的事实,但你想指出什么要旨呢?”
当人人停留在一个细节上时“……我相信我已偏离了正题。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要点的?”
另一个有效的技巧是顺着别人的意见讨论下去,可以提出问题(你何时开始有这样的感觉?)、表示支持(我也这样觉得,所以我会赞同你。)、澄清问题(你的意思是否这样:是上帝引起痛苦,是上帝容许之?)、反映组员所说的话或感觉(你对这一点确实有强烈的感受,对吗?)。
第一章 挥不去的问题.
1.嘉迪雅讲述了一些基督徒对痛苦问题的不同回应。你以前曾否遇过这些“痛苦哲学”的解释呢?哪一个探访者所说的话对你是最有意义:执事?寡妇?电视观众?赞美者?牧师?
2.找出别人用错误方式回应是很容易的事。但你有没有在医院探望过像盖迪雅那样的人呢?你有没有尝试安慰一对刚失去婴儿的年轻夫妇?你向他们说什么呢 ?起码用十五分钟讨论你个人熟悉、和嘉迪雅有类似遭遇的真实生命处境。或者,你可以用角色扮演表达出来。
一位组员扮演在医院里的嘉迪雅,而其他组员对“为何上帝容许苦难。”这问题提出意见,要以圣经的理据为支持。
3.虽然嘉迪雅是一个委身的基督徒,但面对疾病时也会产生一连串的情绪反应。她对上帝发怒,并怨恨采访者。当她的祈祷不蒙应允时,她失去信心。她感到得到此病不公平,也感到疑惑。
你认为嘉迪雅的反应是否错误呢?你曾否有相似的经历?上帝怎样看这些情绪反应?
4.阅读这章首的引言,取自鲁益师的《卿卿如晤》。你曾否有此感觉?就在艰难的时刻,你感觉上帝同在,或如鲁益师所说,他隐藏了呢?
5.邸立基认为美国人对受苦没有全面的见解,你有什么看一法?你同意吗?美国人在这事上是否较其他人更差呢?
第二章 没有人想要的礼物
1.我们人人都熟悉简单解释“为何痛苦存在?”的答案:“为了使你不碰火柴或尖刀”。但是,我们是否真的相信有一个奇异保护系统特为我们的活动而设计呢?你在本章所学到的东西有没有改变你对痛苦的态度?
2.细想你的工作和你的嗜好:煮食、打网球、滑雪等。你身体的痛楚组织怎样适应这些活动?(例如,如果你的手指尖被触及时像痛楚那么敏感,你就不能忍受打网球所引致的痛楚;只因紧握网球拍就会引起极大的痛苦。)我们为痛楚组织感谢上帝,你认为恰当吗?
3.这一章说痛楚组织反映一位智慧创造者有目的的设计。你同意吗?若同意,那就引起一些神学性问题。你岂不是常听人说,痛苦是亚当堕落的直接后果吗?但堕落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身体是否完全被重新设计,多加了几百万个痛楚感觉器?你能否找到任何经文说明在创世记第三章记载反叛之前痛苦并不存在?那时,孤独的痛苦存在吗?
4.你听到对痛楚的两个普遍的抱怨:(1)令人不快;(2)不能制止。例如海勒在他的小说《第22条军规》有以下的对话:“一位至高无上的存在者必须在他创造的神圣体系中包括烂牙,你对这个创造者会有多少尊敬?他到底为什么要创造痛苦并把它放在世界?” “痛苦? ”土思柯夫中尉的妻子突然说出得胜的话:“痛苦是有用的症状。痛苦是一个警告,提醒我们身体有危险”。
“是谁创造这些危险呢?” 约瑟夫诘问道,“他为什么不用一个门钤通知我们?或用他的一队天国诗班?或在每个人的前额,放上蓝红色霓虹光管系统通知我们?”。
布兰德医生的发现提示一些基本原因,解释痛楚组织为什么是那样运作。你对他的结论有何意见?
5.从你对痛楚组织的认识,尤其是按照本章的讨论,你会设计不同的痛楚组织吗?你会改变什么?
第三章 无痛地狱
1.麻疯病的实相(它只是毁坏痛细胞,由于失去感觉,因此,自我虐待引致伤害身体),对你是否新鲜?这些实相有没有令你更加欣赏痛楚的角色?
2.亚卢、乔斯和赫克托都是令人心寒的例子,显示日常生活的活动——轻弹自呜筝、穿新鞋、拖地板——都可以对痛楚组织失灵的身体产生极大损害。请你与小组回顾你今天曾做过的一些活动,若你失去保护性的痛楚组织,会引致什么损伤?
3.你认为受苦者知道痛楚的生理学价值后,会对他有帮助吗?还有什么层面是这个解释未能解决痛苦的问题?
4.麻疯病人和生来不关心痛楚的人,对痛楚和受苦的解释显然有重大分别。麻疯病人很少感觉痛楚,但蒙受极大的苦。最痛苦的地方往往是情绪上,不关涉你的神经细胞。请与你的小组讨论你自己的“痛楚历史”——你大部分苦楚的来源是出自身体抑或情绪)
5.关于身体的痛楚同心理的痛楚文如何平衡呢?我特别想到“警告性”的情绪,如内疚感和恐惧。这些情绪在人健康时,或身体受苦时,同样也能扮演正面的角色吗?
第四章 痛苦与狂喜
1.痛楚不是简单的因果反射作用。痛楚是知觉,而那种知觉大部分基于一个人的期望。美国的文化似乎难于装备人面对痛苦。我们很少每日接触动物的痛楚,且会很快用药物止息痛楚。初生的婴孩被柔软毛毡包里替,保护他们不会碰着硬的床边。中央暖气和冷气调节极冷或极热的天气。大部分家庭甚至不准人赤脚走路。
你认为这个模式不健康吗?父母是否不应过分保护孩童不受痛苦和挣扎呢?请讨论你的父母教养你的时候,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2.第四章举出不少例子证明,当痛苦和快乐是有着关连时,挣扎会得看报酬。请花少许时间分享你人生最深刻的经历。其中是否包含着痛苦?你曾否经历过没有痛苦的真正成长?
3.痛楚、内疚感、恐惧、孤独——这一章提到我们尝试逃避这些“敌人”,但却证实它们对我们有价值。哪一样曾是你的仇敌?你学会“待之如友”吗?
4. “真正的满足不是透过安舒的自我满足而得,却是透过服侍他人而得”。请讨论你曾经历过或观察过基督徒的服侍榜样。你如何平衡这个原则并人要自我安抚的需要,从而找出积极的自我形象?
5.我描述过把人分为两种类别:“明星”和“仆人”。你有否认识一些人可以编入其中一组的?你同意我的结论吗?
第五章 呻吟的地球
1.按你对圣经的认识,你会怎样解释这个地球是与上帝的理想计划有别呢?你是否有时认为若上帝少给人类自由,地球可能就会变得更好?上帝为何不这样做?
2.请讨论上帝让我们居住在这个世界的中心目的是什么。那个中心目的似乎不大令人快乐,因为他多次要求我们面对十分困难的事。你身处这个地球,上帝希望在你身上成就何事?痛苦会否令那个目标更易或更难达到?
3.鲁益师把他的概念总结在一句说话上:“痛楚是上帝的扩音器”,你同意吗?你认为那个扩音器有何特别之处?换言之,受苦是不是上帝给所有人类的一般信息?还是,上帝藉著痛苦在你耳边说,你有些地方不对劲?
4.请你读有着标题“听见回音”的一段文字。你曾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当你(或是一个亲人或密友)受过苦,这经历有没有使你意识到不同的人生价值?
5.米勒有一次说:“痛楚好像肥料。当你走近时,你会闻到它的臭味,使你生厌。但过了一会儿,你就会明白那些卑贱物却是供应你成长的食物”。你同意吗?
第六章 上帝要告诉我们什么?
1.多年以来,至少有一次大空难事件发生,无数人罹难,又会带出许多故事讲述“上帝阻止我搭上那架飞机”。一次飞机坠毁事件发生在底特律,一百五十五名乘客中只有一个人生还,报章立刻称这个四岁女孩为“神迹儿”。是否上帝使她免受死亡,而不放过其余的一百五十四名乘客?桑德荡出版社的一个售货员恰巧错过了这班飞机,上帝是否单独提示她,以致她能避过这带来恶运的航机?对于上帝在世上的工作,飞机失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a.上帝对飞机上每一个人都有特定的计划,他预定他们死亡的时间。上帝有方法看见那份乘客名单确实符合他的计划。
b.上帝令飞机坠毁。
c.上帝只对乘搭飞机的基督徒有一个计划。他确保一些乘客预知不会乘搭那架飞机。
d.是自然定律引致那次坠毁事件发生——可能是机器故障、人为错误,甚至是恐怖份子的所为。与上帝无关。
e.上帝有时介入阻止飞机失事,有时却容许之。报章时常报道“险些失误”的事件,飞机仅仅避过了灾难。
你同意上述哪一个立场?按你对第六章的研究,你猜想我相信哪一个立场?
2. “上帝是否下来,轻轻扭转校车的车轮,看看它们急驶穿过护轨?上帝是否在印第安那州的地图上画一条红线,计划着龙卷风的准确路线?就在那里摧毁那间房屋,杀死那个六岁小孩,但要放过隔壁的那间房屋。请按这一章的内容讨论这些问题,并回答一个基督徒思想南美洲地震时所提出的质询。你认为上帝是否保护他的儿女不遭遇自然灾难,过于保护平常的人?
3.请你的组员翻查下列的新约经文。指定一些人大声读出每一段经文,然后,你问他们是谁引起苦难。
a. 路加福音第十三章十至十六节
b. 路加福音第十三章一至五节
c. 约翰福音第九章一至三节
d. 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二十九至三十节
e. 使徒行传第五章一至十一节
f. 哥林多后书第十二章七至十节
4.如果耶稣广泛地散播地超自然医治能力的消息,他的事工必定更“有效”:更多群众和更多人悔改。他为何不这样做?
5.下一章的题目是“我们为何在这里?”换言之,人类在地上最重要成就什么目的?在预备时,你要请每一个组员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
第七章 我们为何在这里?
1.艾滋病是现今出现的一种疾病,有些人把它看作是上帝的惩罚,你认为如何?这是个一般性信息吗?还是特定的信息?完全不是上帝的信息?
2. “如果我知道我受苦是因为做错了事,我要面对它,这是公平的。就是因为不公平才使我困惑”。你曾否有过这样的思想?这一章提出几个建议,说明一个“完全公平”的世界是怎样的。你真的喜欢这样的一个世界,过于我们现有的世界吗?
3.上帝为什么对白白付出爱给予这样高的价值?如果你的小组有为人父母的,请他们分享接受儿女“白白付出爱”的经验。
4.请阅读并讨论希克教授的一段说话。你认为他叙述自己的个案语气是否太激烈呢?你会否同意道个世界实在是美好的设计,符合上帝所定的目的?
5. 这一章提到教会可能陷入的“两大错误”,哪一个是你社区较大的危机?
第八章 手臂太短,不能与上帝拳斗
1.请从约伯记第三十八至四十一章上帝对约伯所说的话中,抽取几段经文。如果你身处约伯的景况却听到这些话,你会有何反应?这些话会满足你吗?请几个人用一两句话总结上帝所要传递的信息。
2.你认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从《当不幸临到好人》一书找到安慰?你同意我对拉比古舒那结论的评价吗?
3.这一章提到受苦具有不同层面的生产价值。受苦本身虽然不是好东西,但却可以使我们内里产生良善品格。你曾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请你们讨论这些经文,并讨论你目睹这个原则凑效的任何个人经验。
4.想一想正在受苦的人——就在你的社区、教会或工作地方。不用提名或认出他们是谁,请你向组员描述他们在受苦中有什么反应。讨论当中一些人用消极方式处理问题,并有些人用积极方式面对问题。是什么造成两者的不同呢?
5.用你自己的话解释有些人活在他/她的受苦中如何“欢喜快乐”?
第九章 跌伤之后
1.如果你访问住在西雅图的布雷恩,他请你就他的困境给他意见,你今天会怎样辅导他?
2.就本章和前一章的内容,请你选择一个词汇是最能形容上帝想我们在受苦中做出的反应。信心?爱心?欢乐?诚实?盼望?信靠?
3.布雷恩一家相信受苦往往是违反上帝的旨意,而上帝对布雷恩唯一的旨意就是身体得者医治。其他基督徒—一个是鲁益师,另一个是钟尼——却不同意。你同意抑或不同意?
4.向受苦的基督徒高举医治才是希望,这是错的吗?你认为这个哲学培育了抑或阻碍了布雷恩的成长?
5.布雷恩一家面对着永远受伤的“长期痛苦”,但这里还有其他的”长期痛苦”:童年未被医治的记忆、有被虐待的背景、挥霍的儿子或女儿、不能控制的癖好。请讨论上述一些项目。当布雷恩的母亲说她相信上帝想医治好每一个“不舒适”的人时,你认为她对吗?
6.你如何看手分辨“上帝对你一生的旨意”?
第十章 用双脚跳跃
1.写这本书时,我故意把这两个年轻人的经历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虽然有类似的损伤,但他们的反应和结论却甚不同。(请记得布雷恩身体的痛楚比钟尼的强烈得多。)请你用一两句说话,说明布雷恩和钟尼对受苦的结论有何重要分别?你在情绪上最能认同哪一位。布雷恩还是钟尼?在神学上又如何?
2.钟尼讲述人用不同的方法,尝试帮助那些受苦或丧失能力的人。你学到她希望别人怎样对待她妈?
3.钟尼好奇地想:“或者上帝给我的恩赐是要我依赖它。假若我将上帝挤出去,就永远不会到达一个自足的地步。”你曾否经历面对某些处境迫使你倚靠上帝的?请与小组一起讨论。
4.你相信你自己已经历了“丰盛的生命”吗?若不,你缺少什么?
5.你对钟尼说“四五十年的延迟”,有何见解?那个至终得看医治的观念在实际的事情上有没有影响你?钟尼说:我现在知道“得荣耀”的意思是什么。当我在地上死去之后,那时我将会用双脚跳跃。若关乎你的生命,你会怎样完成以下的句子:“当我在地上死去之后,那时…….。”
第十一章 其他见证人
1.正如杜尼耶的发现,又如巴克利先生的证明,受苦确实提供成长的机会,给生命多加几层深度。痛苦或受苦有否为你成就任何类似的意义?
2.鲁益师下结论说:受苦“大致上似乎正在发挥其效用了”。请思想你认识的人,这人必须忍受慢性病的痛苦。你会同意鲁益师的话吗?
3.如果受苦确实产生“塑造灵魂”的功能,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尽力保护自己和儿女不受痛苦?我们怎样可以得出一个平衡?
4.请与你的小组一同读毕登山实训(特别是太五1-10和路六20—38)。世界用什么方法“打击”贫穷人和受苦者?5.请读改编自赫尔威对受苦的“好处”的列表。你要与小组细看这十点,讨论你们有没有学会那个特别的功课。
第十二章 极端的例子
1.在这一章,我承认我内里的性情推我走入绝望之地。你曾否有过类似的试探?若有,你怎样处理它?
2.有些德国路德宗教会的领袖说:“自从奥斯威辛一事发生后,人们不能唱‘……他奇异地统管万有’的圣诗。”上帝为何不干预阻止大屠杀发生?圣经充满着地神迹性的干预,为什么这一次却不是如此?你能想到一些理由吗?
3.你能否与柯嘉丽一样自信地说:“不论坑有多深,上帝的爱却越深?你在哪些方面经历了上帝的爱? ”
4.我在这本书采取的立场,是上帝的眷顾乃前瞻的教义,而不是往后看的教义。我们回应如加路山或大屠杀的事件,不是专注于往后看的问题:“为什么?”反而是专注前瞻性的问题:“为何目的?”。
我们应该感恩,因为我们并非身处这一章所描述的极端处境。唯恐这些问题变得人抽象和非个人化,让我提出一个更常见的例子供你们讨论。
一个名叫杰克的男子正面对究竟与米莎莉还是与苏珊结婚的选择。他为此事祈祷,又告诉基督徒朋友。杰克的牧师辅导他,说他来到人生的分叉路口,他的决定对未来有重大影响。最后,杰克相信上帝对他的旨意是要他与米莎莉结婚。连牧师也同意他作了正确的选择。
但三年后,米莎莉突然与另一个男人私奔,留下杰克和一个六个月大的儿子。杰克崩溃了。他回想与牧师的谈话。他是否选了错误的叉路?正如一些人暗示,他现在是否被上帝赐他一生的”次选”卡住了?请你与小组讨论这个剧情。(我只能提议一点:我们要想象上帝的旨意像一幅张开的街道图,当你每一次转弯时,在你后面的路就被擦去,上帝的眷顾并不容许病态的内省:“假若我不这样做就好了。”相反,上帝的眷顾应许我们不论何事发生,就算无法挽救甚至后果不堪设想,上帝仍然能救赎之。万事都可以为你最终的好处效力。这就是我说上帝的眷顾是前瞻,而不是往后看的意思。)
5.请讨论这句话:“信心意指更进一步相信不幸的事情也是有意义的”。你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十三章复原的探索
1.约翰说:“当一对夫妻遇到危机时,夫妻关系已经存在的问题会被扩大。”请讨论你所认识而曾度过危险关头的人。危机如何影响他们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
2. 你面对受苦者是否感到不安?你是否刻意避开他们?我已经提到我必须克胜的障碍。你的障碍是什么?
3.如果你好像“珍惜今天”小组的人那样,知道自己只有几个月的生命,这样,你的生活会有何不同?
4.请与小组一同读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试看用特别及实际的方法把这一章的信息应用在受苦者身上。
5.我提出四个“复原的探索”,它们将是往后四章的内容基础。你可以在这个领域上加上什么?
第十四章 恐惧
1.请小组的每一个人至少提出三件事令他们产生恐惧的。
2.评估你对痛苦的反应,按照皮特里的尺度,你会是一个增强者、减压者、抑或中庸者?
3.过去的几周,你学到什么功课,助你明白痛苦的目的,因而减轻你的恐惧程度?
4.物色一个人——可以是你的小组成员,也可以是你小组所认识的人——已经历过一段受苦或悲伤的时期。倘若可行,邀请这人与你会晤。问那人谁最能帮助他/她,并其原因。那人认为什么劝告是适合给受苦者的?或者,用安静、无言的态度表达关怀是否更好?
5.你曾否感觉被上帝遗弃?什么能帮助你度过痛苦期?
第十五章 无助
1.我们有时也会觉得无助,你不必等到生病时才有这种感觉。是什么事情容易使你觉得无助?
2.讨论“援助和过度援助之间微妙的平衡处”。你曾否接受过某人过度的援助?
3采取“脑力震荡法”,花几分钟想一想问候卡应该包含什么样的信息。我们实在想向受苦者传达什么信息?
4.如果你的小组有人曾入住医院,请按照库辛土的经历谈论那个经验。一个理想的医院应如何运作?
5.亚特兰大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个原则,钟尼发挥得很好:一个重要的复建步骤就是找一个方法,让受苦者亲自成为牧者。你教会或基督徒小组有没有动员信徒用这样方式作好事?试想离婚的人或有慢性病痛的人,你会用什么特别及实际的方法,使他们成为你小组里的付出者,而不只是接受者?
第十六章 意义
1.按米德韦斯特的一位牧师的批评,基督徒群体在他患了“神经衰弱”时作了什么错事?他希望及需要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
2.这一章提及我们如何将不同的意义加诸在不同种类的受苦上。请与你的小组讨论,人们应怎样回应有以下痛苦的人:
a.癫病症;
b.打曲棍球赛导致受伤;
c.二十四岁患水痹;
d.生孩子;
e.矫正牙齿的金属套;
f.因车祸扭伤颈部;
g. 偏头痛;
h. 膝部手术。
i. 随意提出供讨论的苦境。
3.请你讨论一段难以度过的时光——身体或情绪上受苦,你从这次经历中找到什么“埋藏了的宝藏”?
4.费歇尔提到悲伤的五个阶段,由库布勒罗斯所设定的。当你悲伤时,有没有经过这些或类似的阶段?当你忍受肉体的痛楚时又如何?
5.讨论特罗基舒医生对为何上帝容许儿童天生有严重智障的结论。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第十七章 盼望
1当你生病时,按本性你是容易变成一个“盼望者”抑或“败仗者”?别人曾为你做了什么事去减轻你的痛苦?
2.用自己的话讲出盼望和乐观主义有何不同?
3.思想在你社区或教会中一个长期忍受痛苦的人。他们看来愿意接受帮助,或拒绝帮助?你在他们当中会感觉尴尬吗?
4.有人劝巴巴拉祈求医治作为躲避受苦之法。请读她回应那人的说话。鼓励受苦者向上帝求医治是否错误?如果巴巴拉立刻要你解释她为何仍未被医治好,你会说些什么?
5.请与小组一同讨论马撒的故事。你的教会将会怎样回应像马撒那样的人?
第十八章 他亲自了解
1.上帝本来可以带著彰显他巨大力量的形象来到我们的世界。相反,他却在软弱中来临,成为一个人,并甘愿遭受痛苦。为什么?为什么上帝不带看权柄而来,并除去一切痛苦?
2. “耶稣透过亲身忍受痛苦,使受苦满有光荣。”你同意这句话吗?耶稣在哪些方面使受苦满有光荣?对于一个正在受苦的人,你认为这会有任何实际友真正的帮助?
3.这一章概述了耶稣的生平,有没有与你童年所听见的有冲突?你认为教会“使耶稣有光荣”吗?
4.你或者已经见过这首诗,它是献给一个南部联邦士兵,表达了“转化痛楚”的观念:我祈求力量使我有所成就:他却令我软弱,使我学会顺从。
我祈求健康使我能作更大的事;他却赐我疾病,使我做更好的事。
我祈求财富使我快乐;他却赐我贫穷,使我有智慧。
我祈求能力使我可以被别人称赞;他却赐我软弱,使我感觉我需要她。
我祈求一切东西使我得以享受人生;他却赐我生命,使我享受万有。
我没有得到我所祈求的东西,却得到我所盼望的一切。
我的祈求已蒙垂听。
你同意这首诗所表达的受苦哲学吗?你祈求过什么?上帝赐你什么?
5.重温我从耶稣的榜样中,引伸出来的四个实际应用。你平生有没有经历过任何类似的事?
第十九章 身体的其余部分
1.请你和组员一同读毕罗马书第八章。圣灵用什么实际方法使保罗的人生有所不同?
2. “我们在人类的社会中受苦,是因为我们受苦不足。”你认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对四周受苦的人产生更大的敏感度?我们怎样才不会对有些人麻木,例如对患上慢性痛症的人(包括情绪的痛苦),或对紧紧抓住让别人注意他们的人?
3.请讨论你四周受伤中的人。你怎样帮助他们才不使自己成为庇护者,或带着家长作风?
4.逐一思想你教会内现正受伤的人。列出你觉察到的痛苦:疾病、因死亡而有的悲伤、性虐待、离婚、酗酒。整个小组一起用些时间为名单上的人祈祷。
5.你怎样才可以维持长期关注和服侍每一个这样的人?你能够背负他们的重担而不会把它们成为你的重担吗?
第二十章 外面是全新的世界
1.你教会是否十分专注来生?有些人说这个教义被人误用,而教会应许一个“乌托邦”,只是逃避地上人性问题的方法。但是,圣经确实强调来生的重要性。我们怎样才能保持适当的平衡?耶稣怎样做?
2.《死亡》的影片表明人对将临的死亡有著两种不同反应,当中涉及一个基督教家庭。请你逐一思想你所认识的人悲伤的过程。基督徒的反应和非基督徒的反应有分别吗?
3.讨论用黑板作的例子,是比较今生的短暂和永恒。“如果整个人生有七十年活在舒适中,而上帝容许我们受苦一小时,我们会为这个地上的生命抱怨吗?我们有生之年实在包含了受苦,但是,那个有生之年只是代表永恒中的一小时”。这个解释听起来是否麻木和无感觉?它有没有影响你对受苦的观点?
4.请阅读那个比较出生和死亡的类比。你认为这个类比贴切吗?领会死亡只是导向光明的黑暗通道,会产生什么实际效应?
5.在本章最后部分,当我要结束探索痛苦的问题时(至少按完成本书的意义来说——但它实在并未结束!),我总括了我个人的旅程。我重温这本书的一些中心要点。请你们逐一阅读这些要点,并讨论你们是否同意它们,还是你们同样这样解释。
如果你要写下你对痛苦所学到的知识的一篇结论,你会写什么?请你取一张纸,列出你强烈相信的原则,作为你参与这个小组研究的一个结果。
6.讨论痛苦问题可以变得复杂而遥远,并真的使你远离受伤者的痛苦。请你不要让这事发生。你个人和小组要委身给基督和地的观点。那位负伤的医治者感受我们的痛苦,且渴望医治之。他选择透过袍的身体——塑造你和我——这样做。如果世界要看基督和地的方法,就必须透过我们去看池。讨论并计划你们怎样才能拥有基督对受苦的态度。又求上帝使你们永远对痛苦敏感。这是唯一能够与他的身体联合的因素。
附注
1.挥不去的问题
1. C. E. M. Joad, God and Evil(New York: Harper&Brothers, 1943); 28.
2.没有人想要的礼物
1.R.J. Christman; Sensory Experience(Scranton, Pa.:Intext Educational Publishers,1971),359.
2.同上。361.
3.Maurice Burton,The Sixth Sense of Animals(NewYork: Tap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1972),9.
4.Thomas Lewis, Pain(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42).
3.无痛地狱
1.Ronald Melzack, The Puzzle of Pain(New York: BasicBooks, Inc.,1973), chapterl.
4.痛苦与狂喜
1. Augustine of Hippo,The Confessions of St.Augustine;translated by John K. Ryan(Garden City, N.Y.:image Books,1960),186.
5.呻吟的地球
1. G.K.Chesterton,Orthodoxy(Garden City,N.Y.:Doubleday and Company;1959),144.
2.同上,78.
3. C.S.Lewis, The Problem of Pain(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1962),93.
4.Blaise Pascal,Pensees(New York:E.P Dutton&Co.;1958), 55-56.
5.Chesterton,80.
6. John Donne, Devotions(Ann Arbor, Mich: Universityof Michigan Press, 1959), 108.
7.同上, 141.
6.上帝要告诉我们什么
1.“A Luckless City Buries Its Dead,” Time(June 7,1976).
2. Klaus Kloch,“Is There a Doctrine of Retribution in the old Testament?” in Theodicy in the old Testament,James L.Crenshaw, ed.(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1983), passim.
7.我们为何在这要?
1. C.G.Jung, Answer to Job(Princeton, N.J.: PrincetonPublishing/Bollingen Series; 1973), 15ff.
2. C.S.Lewis, 39-42.
3. John Hick, Philosophy of Religion(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1963), chapter 3.
4. Bernard Seeman, Man Against Pain(New York:Chilton Books,1962),96.
5. Albert Camus; The Plague(New York: Vintage Books,1972), 203.
6. Daniel Defoe, Journal of Plague year(New York:Penguin Books,1966),33.
7.“In Tornados;Some Trust God,”Psychology Today(August 1974),36.
8.Anita and Peter Deyneka,Jr,“A Salvation of Suffering:The Church in the Soviet Union,” Christianity Today(July16,1982):20.
9. David Watson, Fear No Evil(Wheaton, Ill.: HaroldShaw Publishers,1984)7.
8.手臂太短,不能与上帝拳斗
1. Harold Kushner, When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People(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81), 43-44.
2. Frederick Buechner, Wishful Thinking(San Francisco:Harper& Row, 1973),46.
3.引述 William James,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 1936),281.
9.跌伤之后
1. Brian Sternberg with John Poppy,“My Search for Faith,”Look(March 10,1964):79-80.
2.同上。
11.其他见证人
1. Paul Tournier, Creative Suffering(San Francisco:Harper & Row,1982),2.
2.同上,29,37.
3.引述David J.Garrow,Bearing the Cross(New York:William Morrow and Co., 1986),532.
4.C.S.Lewis;108.
5.Monica Hellwig,“Good News to the Poor:Do TheyUnderstand It Better?” in Tracing the Spirit,James E.Hug,ed.(Mahwah,N.J.:Paulist Press),145.
12.极端的例子
1.Terrence Des Pres,The Survivor(New Y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162-63.
2.Bruno Bettelheim, Surviving and Other Essays(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79), 313-14.
3.George Mangakis,“Letter in a Bottle,” Atfantic Monly (October 1971): 253.
4.Viktor Frankl, Man's Search for Meaning(New York:Washington Square Press,1959),103-5.
5.Reeve Robert Brenner, The Faith and Doubt ofHolocaust Survivors(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80),94-95,103-4.
6.EIie Wiesel,Night(New YOrk: Avon Books,1969),44.
7.同上, 8-9.
8.同上,79
9.同上,75-76.
13.复原的探索
1.引述Douglas Colligan,“That Helpless Feeling: The Dangers of Stress;” New York(July 14,1975): 32.
2. Jean Vanier:“Hearts Awakened by the Poor,”Sojourners(January,1982): 17.
14.恐惧
1. Donne, 36.
2. Steven Brena, Pain and Religion(Springfield,Ⅲ.:Charles C. Thomas, 1972), 78-81.
3. Melzack, 29-30.
4. Betsy Burnham,When Your Friend is Dying(Grand Rapids:Chosen Books/Zondervan,1982),71-72.
15.无助
1.Colligan;28.
2.James D. Hardy and Harold G. Wolff and Helen Goodell; Pain Sensations and Reactions(New York:Haffner Publishing Co, 1967), 117.
3. Eric J. Cassell, M.D, The Healer's Art: A New Approach to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New York:Harper & Row,1976),44.
4.Jurgen Moltmann, 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San Francisco: Harper& Row), 142.
5.Norman Cousins, Anatomy of an Illness(New York:W. W. Norton, 1979), 153-54.
6.Benjamin M.and Carol Weir, with Dennis Benson,Hostage Bound, Hostage Free(Westminster/JohnKnox Press; 1987) as excerpted in Leadership(Winter1989):54.
7.Barbara Wolf,Living with Pain(New York:Seabury Press, 1977), 107.
16.意义
1.引述Mark Krum,“The Face of Pain,” Sports Illustrated(March 8, 1976): 62.
2.Donne, 109.
3.Sharon Fischer,“What to Do When You Don’t Know What to Do,” Worldwide Challenge(June l983):20.
4. Henri Nouwen,The Wounded Healer(Garden City,N.Y: Doubleday & Company/lmage Books, 1979); 66.
5.Jurgen Troglsch,“Congenital Subnormality,”in Godand the Handicapped Child(London:Christian Medical Fellowship Publications;1982), 41-45.
17.盼望
1. Armand Mayo Nicholi Ⅱ,“Why Can't I Deal with Depression?”Christianity Today(November 11,1983):41.
2.Colligan,30.
3.引述Nicholi, 40.
4. Bruce Larson, There's a Lot More to Health Than Not Being Sick(Waco,Tex.:Word Books,1981),90.
5.引述Joseph Frank, Dostoyevsky. The Years of Ordeal(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Press,1983),157.
6.Moltmann; Experiences of God(Philadelphia:Fortress Press,1980),7.
7. Bettelheim, 296.
18.他亲自了解
1.Robert Coles,Children of Crisis,Vol.2:Migrants,Mountaineers,and Sharecroppers(Boston:Atlantic Monthly Press,1967-71), 612-13.
2. Dorothy L.Sayers,Christian Letters to a Post-Christian World(Grand Rapids,Mich.:William B.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1969),14.
3. Cornelius Plantinga,Jr,“A Love So Fierce,” The Reformed Journal(November 1986):6.
4.Harry R.Boer,“And a Sword…,” The Reformed Journal(Decemberl 984), 3.
5. T. S. Eliot, Collected Poems 1904-1962(New York:Harcourt,Brace & World),187.
19.身体的其余部分
1.引述Brennan Manning, Lion and Lamb: The Relentless Tendemess of Jesus(Old Tappan,N.J.: Fleming H.Revell/Chosen Books,1986);77.
2. Dorothy Clarke Wilson,Ten Fingers for God(Grand Rapids,Mich.:Zondervan,1989),145ff.
3.Donne, 107-9.
4. Alan Paton, et al, Creative Suffering,The Ripple ofHope(Kansas City, Mo.: 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 Publishing Company, 1970), 17.
20.外面是全新的世界
1. Pascal, 57.
2. Rollo May, My Quest for Beauty(Dallas: Saybrook Publishing Company, 1985), 60.
3. William Raeper, George MacDonald(London: Lion Publishing, 1987), 133.
4. Peter Kreeft, Making Sense Out of Suffering(AnnArbor,Mich.:Servant Books,1986),139.
5.这个类比是贝利想出来的。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