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 言

 
《吕氏春秋》里有个故事: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引水浇地,就得跑到老远老远的地方。因此,家中长年有一个人在外面专管打水。后来,他家打了一眼井,那个长年在外打水的人也回来了。家里人很高兴,逢人便说:“我们家打了这眼井,等于添了一个人。”有人听讹了,就添油加醋地传起来:“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来!”这话越传越远,全国都知道了。后来,一直传到宋王的耳朵里,宋王就派人到丁家查问。吓得丁家的人连忙解释说:“这是哪儿的话呀!我们是说挖了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力,就象添了一个人,并没有说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呀!”

是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知一些谣言是从那里冒出来的,而且无足而疾,一会就满城风雨了,真是害死人。

一些谣言是完全无中生有;有一些是夸大得好似神话;还有一些是歪曲走样;另有些是性质与事实完全相反;甚至有些恶毒得无以复加,令人瞠目结舌——事情怎么会这样?

⒈谣言的产生

谣言是什么?谣言是透过闲话不断传递的错误的、虚假的消息,以致造成毁谤和污蔑。第一个人背后说人时是说闲话,听者再向第三个人传递就变成传舌,如此不断反复,闲话就质变为谣言。因谣言的产生经过无数的传递,较难查出它的内情,将它平息,所以它对人和教会有很大的毁坏力。
谣言的来龙去脉是怎么样的?谣言的发起,有几种可能:

(1)一种是故意散布假消息,而从中获利。

这是商战中常见的一种手法。在我们那里有两个啤酒厂:一个是著名品牌,另一个是新起之秀。新起之秀为了抢占老牌子的市场份额,就散布一个虚假刑事案新闻:警方最近在某啤酒厂的大型储酒罐里发现一具浸泡多时的尸体,并且从这个储酒罐生产的啤酒已流入市场……一时间,酒徒们吓得大吐不止。

在我们教会里,故意制造谣言的人,可能是为了别人看好自己或自己的团体,散布一些不利于他人或另一个团体的讲论。这些谣言往往是从嫉妒、苦毒、偏见、自义……中产生的,这种故意制造出来的谣言其实就是造谣和诬蔑。什么?教会都是些得救的人,心中有耶稣的人,怎么会有这么丑恶、残忍的事?这有什么出奇,这些事《圣经》都曾经记载过的,在保罗、使徒牧养的教会都曾经非常普遍,更何况我们现在?

有一个同工甲,在事奉中常与同工乙有言语上的冲突,到最后双方势如水火,不肯一同事奉,后来不知为什么,教会里流传了一则关于乙的生活作风的流言诽语,乙又有口莫辫,只好从事奉中退了下来。几年后,甲的作风问题显露了,被教会处理了,后来从别人的揭发中,才知道散布乙的谣言的正是甲,因为乙常指正他的问题,他不想同乙同工,就想把乙搞下来。

谣言是从人的嫉妒苦毒里发出的,嫉妒苦毒的表现之一就是毁谤污蔑。教会里有时就是这么残酷,嫉妒杀人,谣言更是杀人!

(2)从论断中产生的错误传闻。

这种谣言同上一个相同,第一个传出时已经是错误了,但不同的是,前者是故意的,后者却不是故意的。
 
① 在推测中得出的错误结论

有些人传舌时,喜欢“夹叙夹议”的:“我觉得他这个人……”“可能当时他想……”“事情肯定是这样这样,要不怎么会……”,用“合情合理”的想象、猜测、推理去补足事情的细节。这样就会误导听的人,使听的人不知不觉就把它当做了事实传了出去。

有一个海外牧师,对中国教会有极大的负担,他倾尽全力,包括时间、精力、财物,来帮助内地各个教会;他走遍了中国的大部分省份,进出中国犹如过马路一样频繁,他尽心竭力、费尽心血地去奋兴弟兄姊妹的生命,关怀弟兄姊妹的生活,后因环境艰苦和疲劳过度,甚至两次晕倒不醒人事。他为神国的事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因出门的时间多,在家与孩子、妻子相聚的时间就少;因奔波劳碌,头发过早地白了、掉了。他对中国这份热切的爱,在他家乡那边却无人理解、无人看到。于是有人闲谈时说:“你看他的心全不在这里的,大陆有什么吸引他的呢?”另一个说:“能吸引一个男人的心还能有什么呢,还不是……”另一个人紧接着说:“听说中国北方的姑娘很漂亮,恐怕他在那一边也有一个家吧?” 他们觉得这个推理再合理不过了,觉得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就这样,谣言慢慢开始漫延,虽然人们都不敢当面说,但看眼神就知道是这回事;后来他感到他的家乡无人再支持他的事工,无人再相信他对中国的热情,开始到处遇到阻力。想想看,对一个倾尽全力事奉神的人来讲,这是多么大的打击。更可怕的是,淫乱的谣言,对于一个牧者来说,是最致命的攻击,许多人都会因此而趴下的。感谢神给他力量,几年后这件事也得到了澄清。

后来人们还常常提起这件事,从中得到不少感慨:不知是从那来的鬼话,他的事奉足足拦阻了几年,唉,我们人总被自己的言论所骗。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谣言:这个谣言最早是从一个人的心里开始——“看他的心全不在这里的,大陆有什么吸引住他呢?听说中国北方的姑娘很漂亮,恐怕他在那一边也有一个家吧?”这两个人对牧师的热心不理解,就用小人之心去猜疑,又用自己“合乎情理”的推测,使牧师“热心于中国”的疑点合理化(论断),然后通过闲话表达出来,众人不知不觉又在传舌中散播出去,这样就形成了谣言。

 
② 视觉发生的错误:

医学上证实:人在一定的时间里,所看到的东西只是相对的印象。例如:在五秒钟内看一簇花,我们所看到的朵数与实际的数目有出入。又证实人的视觉有盲点、也有错觉。有一次,一位牧师的妻子在理发店等候理发,趁这空闲,她想写点东西,就手拿着白色的圆珠笔托着腮思考起来,这时,刚好有个姊妹从理发店前面经过,往玻璃墙里一看,正看到师母拿着一只白色的东西在嘴边,以为她在抽烟。后来教会里就传出这样的谣言:说师母在教会之外偷偷抽烟。生活中还有许多张冠李戴、认错人的事,可见我们的视觉是不足完全信赖的。
 
③ 加入自己的想像、误解:

有一个传道人,一次进饭店吃饭,刚刚坐下,前一轮摆满桌的碗碟还没有撤去,恰巧这时有个弟兄在在外面的玻璃墙看到他,就以为(想像)他一个人吃了一大桌。于是有谣言不胫而走,说这个传道人是个贪吃好喝的传道人,乱用教会的奉献等等。这传道人不知这谣言从何而起,弄得他有口莫辩,洗也洗不清。

又有一个海外牧师,由于常到中国来,而他的家乡是热带国家,因此他在大陆穿的许多衣物不便带回家乡,就交给一个弟兄保管。而另一个弟兄看到这个弟兄从牧师那里一袋袋衣服往家里拿,又不便问,但从心里去判断,认为这个弟兄独占了牧师给的衣物,然后到处讲论。这样,这个论断就成为了谣言流传开来。

(3)从人的多言多语中产生的误传。

这种谣言原本出于真实正确的话,但在传舌时发生变乱,无意中产生出谣言。

箴言说:“多言多语,难免有过。(10/19)”说明无论是人还是人使用的语言都有他的局限性,这使得语言本身可能包含着谬误、曲解、误会等错误。这些错误,往往是在很多人参与传言的“多言多语”中产生的。
  ① 记忆的错误:

我们的记忆力是存在一个比率的问题,我们人凭记忆来传述某件事时,都不可能完完本本的,即使是高科技的数码转换,都存在信号的损失,电子音响转换也有失真的比率。我们人听某件事的时候,当时可能只记得90‰、80‰,过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一个月……比率就下降到50‰、40‰,甚至更低。

心理学证明,我们的记忆有不少是不可靠的,会失真、模糊,并且因潜意识的作用,会幻化、补充、扭曲,以达到自我保护。

如果我们仅凭着这些残缺不全的记忆去复述一件事,便可能带着人的想象去弥补模糊的记忆。那么被复述的事件,与它本来的面目就会大相庭迳。

  ② 听觉的错误:

每一种方言都有同音近音的词,稍不留神就听错。有一次一个姊妹说某人很重,这个姊妹的地方口音“重”和“蠢”很相近,另一个姊妹也听得不太清楚,就传给某人:“某姊妹说你很蠢”使得某人与那姊妹莫名其妙关系冷漠。

有一些不同方言的人交谈,也会因为南腔北调而听错,闹出误会来,这是常有的。有一个北方顾客到南方商场买一个产品,服务员给他说明是“处理的”,但这服务员普通话说的不好,说成是“去你的”,引起顾客极大不满,到商场经理里去投诉,使服务员受到冤屈。

人所讲的话都会带着个人的好恶和感情色彩,说的人可能都不自知,把一件事述说出来,不同的人用词褒贬,语气不同,在听的人听起来,事件的性质就不同,这就是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有一个人夸赞说:“王姊妹穿著很讲究,打扮得好似明星一样(赞赏的)。”但听的人没有听出夸赞,反而觉得是嘲讽,她可能会听出这样的意思:“王姊妹穿著很挑剔,打扮得好似卖艺的一样,哼(鄙视的)。”这样,听的人把这意思传给王姊妹时,和原意走了多少样就可想然知了。

  ③ 人各样的质素——语文的局限、理解的局限、口才的局限……人种种的弱点也容易造成误会以至于产生谣言:

姑且算你公允正直,没有恶心、论断,但因着人本身许多的局限性,也可以使说的和听的发生错误,以至产生与事实不符的流言飞语、谣言传闻。

参与传闻的人,本身就很复杂:有心不在焉,听了一半,或少听一半的;有理解力低下,张冠李戴、颠三倒四的;有语文水平低下,用词不当,辞不达意的;有说话性急,说漏、混乱、讹说的;有些是听错、误解,郢书燕说;有些根本就是说谎,虚词诡说;有些则是不经之谈的谗言;笨嘴笨舌,含糊其辞的有之;吞吞吐吐,言不由衷的有之;喜欢夸大,言过其实,大吹法螺的有之;道听途说、信口雌黄、加盐加醋的有之;好发议论,舐皮论骨,强作解人的有之……最后归根到底,就以讹传讹了。这样,许多复杂的人用有缺陷的语言传达许多的话,那怎么不发生错误呢?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先向第一个人说:“我戴著一条链子,上面挂著一个狮子。”这么传下去,二十、四十个之后,你问最后听到的人是什么意思的话,他就会说:“他带著一条锁链,后面牵著狮子。”整个意思都变了。本来是很现实的话,变成了神乎奇神的话,而且完全失去了本来的意思。这证明人受各种语言、听觉、人的弱点的局限,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误会。

在六十年代,那时没有电视新闻,新闻只是政治新闻,没有关于社会生活的新闻,因此一些消息都只能在传闻中传播。现在我们具体剖析一桩传闻是怎样发生发展成为谣言的:

A:(向B)今天我在广西路上亲眼看到一桩车祸,血都溅到我的裤脚,那个死去的人象向红一样的身材,斯斯文文的。(原样)

B:(向C)今日广西路上有一桩车祸,血都溅到人的裤脚上,死者好象是向红。(理解错了)

C:(向D)今日广西路出了一桩特大车祸,血流满地,几乎到了人的裤脚,听说死者有一个好似是向红。(夸大)

D:(向E)昨日江西路出了一桩特大车祸,血流满地,几乎到了人的裤脚,向红也在其中。(没有听清楚)

E:(向F)向红在昨日江西路被车撞死了,是一桩特大严重车祸,血流满地,几乎到了人的裤脚,起码有上百人被碾死,我想肯定是司机发了疯。(加上自己的见解议论)

F:(向……)前日江西路有个发了疯的司机见人就撞,撞死了百多人,血流满地,浸到人的裤脚,可怜的向红也被撞死在其中。(信口雌黄)
 
这样,每一个人都走一点样,传到最后,就变成了切头切尾的谣言。

这里有人会问,明明都是人传舌的过失,与灵界有什么关系呢?

“魔鬼”这个词在希伯莱原文中有一个意思就是:造谣者。这样就透露出谣言的真正的发起者是谁。魔鬼第一句话就造谣,他把神的话中“一定死”,偷偷作了细微的修改,变成“不一定死”。因此,人在传舌时,它会偷偷搅扰我们的舌头、听觉、理解力,利用我们里面的恶:刻薄、苦毒、论断、夸大来成就他的工作,它利用我们的软弱、过失,不按《圣经》的教导去做,任意传舌。而我们被利用了也不知道。

其实我们传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魔鬼参与扰乱。传舌就给魔鬼有造谣的机会!你还敢传舌吗?

(4)有时是以上各种原因的综合结果,有因人各样弱点无意造成的和故意恶意造成的

例如:上两个世纪基督教初传入中国,在许多地方建立了教堂、学校、医院、孤儿院等。有一个乡村因为贫困,许多人溺婴、弃婴,于是一个外国修女在那里建起了孤儿院。外国人长的很象中国古书中描绘的的鬼魔:尖鼻、凹眼、两眼发出青光。这样,一个高大、尖鼻、蓝眼、黄发、从头到脚都裹著黑布的女人,在这个古老的乡村,就被看成一个可怕的怪物,如同看到鬼一般,被称为“洋鬼子”;她所在的孤儿院自然就成为一个神秘怪异的地方。因为贫穷人所弃的婴儿,多是有病的、残疾的、怪胎的、饿坏的等等,因此孤儿院死亡率很高。于是乡里人就传说这个地方是鬼窟,很邪。使得一些好奇大胆的少年人常去偷窥;想想看他们究竟在做什么?

他们本身就带著十九世纪中国封闭乡村的那种落后文化、蒙昧意识和迷信偏见,当他们从窗缝心惊胆战、模模糊糊地偷看,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那个世纪的人,尤其是中国乡村的村民,简直没有“吻”的概念,当他模模糊糊看到一个穿黑衣的女人低头吻婴儿时,就象看到(其实是想象)一个鬼在吸血;当他看到修女用听诊器放到婴儿胸口上的时候,就象看到用器械挖婴儿的心;当他们看到修女用注射器向婴儿的肌肉扎下去,婴儿一声尖叫,叫声在西式高大的建筑物中回荡,吓得他们从高高的窗台上掉下来,这时你问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一定回答说是看见了杀婴。这样,乡里就开始传说这孤儿院是一个吃婴儿的鬼怪窟,专吸婴儿的血,吃婴儿的心脏,所以才死那么多婴儿,又说残废、怪胎而缺少器官肢体的,也是吃去的云云。以至于发展成一种恐吓∶若有小孩哭闹,大人就会这样唬他:“不要哭,再哭就把你扔到鬼娘那里去!”无论多闹的小孩,立刻就必止住了哭声,屡试不爽。可见这种谣言多么深入民间。

这时候的乡民们似乎找到了基督教建立在该地的原因了:世上哪有这么平白无故的好事?原来他们只不过想吃中国人的小孩,怪不得他们打老远来到这里,怪不得他们又出钱又出力,怪不得他们每天有那么多孩子要埋,怪不得古书中有吸血鬼,怪不得他们那么象鬼……他们终于找到了全部答案,似乎完全合情合理、完全符合逻辑。

这些谣言正迎合这片古老的土地对基督教的敌视,因而就有更多添盐加醋的谣言出自巫婆、政客的口中,成为宗教敌视和排外的理由,后来针对基督教的义和团的暴动,就是在许许多多这样的谣言中酝酿起来的,直到现在还常常听到类似的谣言。

这些谣言,综合了人性的软弱和丑恶:里面包含着愚昧、迷信、偏见、错觉、误解、局限、论断、传舌、恶意中伤等劣性……可见组成谣言的复杂成份中有魔鬼大量的工作。我们谁敢说没有这些劣性?这些劣性就在你我传舌时,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成为了谣言。

⒉传舌是一种情欲,为魔鬼所利用:

箴言说:“传舌人的言语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26/22)”人有喜欢传舌和喜欢听传舌的嗜好,这是出于人情欲的本能。无论是城市中的大街小巷、还是农村的村头巷尾,我们都能够看到这种普遍的现象:说的和听的,都好象在吃著什么美味,鸡啄不断地说,看他们眉飞色舞的样子,仿佛多么有滋有味似的。谁知道这“美食”,已经被魔鬼加上毒药。

魔鬼单靠自己是不能造谣的,它一定要找人同工。我们在药老鼠时,会抓住老鼠的弱点——在它喜欢吃的东西上放上毒药;魔鬼比人更狡猾,它很会利用人喜欢的美食——传舌,在其上放入毒素,人传言时渗入的苦毒、偏见、恼怒、浮夸、错觉、说谎、论断……等人性的弱点,魔鬼都会加以利用。尤其是它会极力鼓动人喜欢传舌的情欲,使用那些沾染着误解、歪曲、中伤、毁谤毒汁的谣言,毁坏教会,陷害领袖和信徒,来破坏人与人的关系,伤害人的心灵、甚至毁坏人的生命。

3. 谣言的危害

“无人传舌,争竞便止息。(箴26/20)”可见,教会里许多分争、争竞都是传舌惹的祸,都是谣言带来的混乱。

不少传道人苦恼于许多谣言总是无穴来风,刮得阴风阵阵,令人寒噤。谣言令人头痛,却又常常无法找到源头,无从澄请,甚至令一些传道人不明不白便背上黑锅,就算浑身是嘴都说不请,只好含恨退出事奉;有些人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来。

有话说:“人言可畏”,又说:“长舌妇,毒如蝎。”箴言说:“乖谬的嘴使人心碎。(15/4)” 它是最能被仇敌利用的伤人利器。有多少人在这些流言飞语中,一生抬不起头;多少人伤心欲绝;甚至许多蒙了不白之冤的人,因此而自尽。因此又有一句俚语说:“谣言不是凶器,但可以杀人。”足可见谣言的阴险毒辣。

三十年代两个著名的影星周旋、阮玲玉就是被谣言杀死的。在义和团进行的大杀戮里,有多少传教士、基督徒死在那些被蒙骗的人手里。基督教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中国老百姓的事,是什么使他们对基督教这样怨恨,这样愤怒呢?就是谣言!

谣言对教会的事工有极大的破坏力。

有一个教会做光碟事工,是输送到全国教会的。他们出钱出力,为推动媒体福音事工不遗余力。但不多久闲言碎语就传开了,成为恶毒的谣言——“他们在神的殿做买卖”等,气得该教会的同工颤抖,只好停止不做。现在我常听到不少教会叹息缺乏光碟,就想,魔鬼真的如愿以偿了,因它知道媒体的利害性,最想破坏的当然是这媒体事工。而说的人,怎会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这种毁坏后果是难以估量的,正所谓“天知道”了。

“耶稣又对门徒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就是把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丢在海里,还强如他把这小子里的一个绊倒了。(路 17:1,2)”

谣言就是一种“绊倒人的事”,因此,我们在传舌的时候,我们好象就是谋杀一个人,不是一般的谋杀,而是严重的谋杀——把磨石绑在那个人的脖子上,然后把他抛到海里,比报纸上见到的谋杀更加残忍。

谣言总是会带来恶果的,只不过被传舌的人忽略罢了。如果有一件事因谣传而发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一个人绊倒、或使一个教会分裂、涣散了,或使本来该年应有一百或者更多的人得救,却只有了五十、三十个人得救,那么就等于谋杀了五十人、七十人或者更多;如果在一条河(湖)里,有五十、七十或更多死尸捞出来,每一个人的脖子上都栓着个大磨石,那将是何等震惊的谋杀案,定会轰动世界。一个光碟事工,一年能做多少光碟?就算二十万吧(比起世界的生产量已经少得可怜了,只是为了作比如而设罢了),一张碟,平均能放几十次,一次能看十个人,那么一个碟就能影响几百人;看的这几百人中就算只有一个人信主吧,那么二十万张碟就能使二十万个灵魂得救了,这样,破坏了这个事工,等于杀害了多少人呢?这一切只不过是做在灵里的,我们杀的是灵魂,暂时看不到死尸罢了。每一个传舌的人,都没有直接看到最后的结果,因而我们每个有份于传舌的人,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是参与了最残酷的谋杀,但每一个有份于谣传的人,都将要受到杀人罪的审判!

建造很不容易,但破坏却非常地有效;种一棵树要十多二十年,但要把锯倒,十多二十分钟就可以了;要建两幢美国迈哈顿双子星楼,不知当年用了多少时间,但一个爆炸,短短的时间内就使它们倒塌了。

基督教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百姓的事,教会为中国百姓出人出力,建了多少学校,多少医院,多少孤儿院,多少慈善机构,送来了科技、医疗、教育、奶粉、面粉……做了那么多,但一个谣言,就把教会所做的善事全部抹杀了。

谣言在灵里所起到的就是这样的作用,它只需短短的时间,就能把十年二十年建造起来的东西摧毁:有一个教会,经过十年的艰苦建造,已有一定的规模了,但后来就垮在小小的谣言里;有一个弟兄,神建造他、预备他好多年了,成为一个难得的好领袖,但不知从何来的谣言,他不得不退下来,而且这个谣言形成为一个网,把他逼到一个死角,被完全废去了“武功”;前面曾经说过被故意散布谣言中伤的一个姐妹,几年来她负出了多少的爱,与弟兄姊妹建立了深厚感情,但一朝就给破坏了……如此种种的事,屡屡发生在我们周围,令我们多么痛心,也令我们感到失望:我们仿佛在打着一场徒劳的仗,几乎看不到希望,这样辛辛苦苦去做几年、十年,一个谣言轻易就拆毁了;多少年建立起来的感情,一下子就毁于一句谣言。多么令人愤慨!
教会涣散之后,传谣言的那些人多么高兴,他们说:你看,不是神建造的神必拆毁;传道人倒下了,传谣言的那些人多么舒畅,他们终于说中了:就是嘛,不合神心意的人就是不亨通;呜呼,魔鬼终于如愿了,它把一个恨之入骨的堡垒打垮了,把一个视为眼中钉的“大将”打垮了,我们中竟有许多人与魔鬼一同高兴、一同喝彩。他们拆毁一个教会,绊倒一个领袖,竟还以为自己正在事奉神!

真是愚昧!多么令人痛心的愚昧!这么多的愚昧充斥在中国教会中。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但谣言却难以找出它的头绪,这就是魔鬼最狡猾的攻击手段,使人沮丧却又束手无策。

4.谣言的效应:

听信谣言,有四种可能性:

(1)听起来很真实,合情合理。用自己的判断作根据,却不以事实作根据;

(2)传的人很可靠,是可信赖的朋友,把“相信”建筑在软弱、不义的“人”身上,也表现出听的人不公义,偏听偏信。

(3)没有鉴别力,随声附和。事实上,每个都人有一种缺陷: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不察究事实,耳朵软人云亦云,这是人认识方面的局限性决定的。

(4)这类人很有鉴别力,不容易轻信,但很多人都这么说,他就不得不信了;正所谓“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本无其事,因传的人多,大家就信以为真。这就让魔鬼有机会造成“众口烁金”的效应,可见流言足以耸动视听。
为什么有些谣言明明错得荒唐而可笑,人竟偏偏会相信呢?这真是咄咄怪事。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有一日他母亲在织布,突然有一个人走来告诉她:“曾参杀了人啦”,但曾母纺织如常,因为她最了解儿子的为人,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的。就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的。”但一会,又有一个人来说:“曾参杀了人啦。”曾母仍然不信,纺织如常。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说:“曾参杀了人啦。”曾母这次就慌了,掉下织布机,爬墙逃走了。事后查明,杀人的是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

战国时期,魏国太子要到邯郸做人质,魏王派最受信宠的大臣庞葱陪同前往。临行前,庞葱问魏王说:“陛下,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说:他看到一只老虎走入了京城,你信不信?”魏王说:“不信。”庞葱又说:“如果过一会,又有一个人这样说,陛下你信不信?”魏王说:“寡人会将信将疑。”庞葱继续又问:“如果你再听到第三个人这样说呢?”魏王就说:“那我就会信了。”庞葱感慨地说:“本来京都是繁华之地,老虎不可能走进来,是明白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是有三个人都这样说,就使没有发生的事情,变成了好象是真的一样。”

庞葱临行前这样问魏王,是有其因由的,他知道,他离去后,必有小人在他背后说他坏话,这样说多了,就会产生效果的,所以讲了这番活。然后他对魏王说:“现在陛下信不信任臣仆?”,魏王说:“信任。”但庞葱接著说:“现在你虽然信任,但日后你听到几个人对我的毁谤,你就会相信他们了。我离开后,请记住我的话,相信我对你的忠诚。”但后来很不幸,几年后,魏王就听信了几个小人的谗言,庞葱的下场就可想然知了。

这样我们就可知道,人有一种“三人成虎”、“众口烁金”的效应。

魔鬼不怕你不信,它知道只要说的人多了,就算很荒唐,你也会信的,它太了解人的弱点了。历史有无数的事实说明,谎话被不断重复之后,就成为人人都相信的“真理”,被许多阴谋家所利用,希特勒、四人帮就是这样做的。谣言的效应就是这样产生的,对于它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则是难以估计的。
我们教会曾经存在过一些问题,其实是其它任何教会都有的、极为平常的问题:人的旧生命和语言所产生的矛盾。但却有一个谣言传开说:“这个教会要散了”。起初只是一两个人说,但后来就传开了,使得不了解属灵真相的人,开始人心涣散,教会好象也真的出现要“散”的迹象,这就是谣言引起的效应——我们多说事情是怎样,就会相信事情是怎样。

5.我们怎样才能杜绝谣言呢?

“愚昧人的口自取败坏,他的嘴是他生命的网罗。(箴18/7)”可叹无知又软弱的人呀,我们怎样才能脱离这取死的网罗呢。

(1)要听信句句定准的话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谣言呢?就是因为传舌的人太多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传舌呢?就是因为相信传舌的太多了。传舌的人相信别人的传舌是真的,于是他才会也去传舌。

人很喜欢从不正确的渠道得到消息,喜欢道听旁说,喜欢小道消息,喜欢打听别人的私隐。不但信徒这样,教会与教会之间也是这样,事情在非真理中运作,故此有些中伤一个教会的谣言能传遍大半个中国。如果我们喜欢打听、喜欢偏听,魔鬼就会来满足我们的私欲,非真理的就一定是属魔鬼的。我们要追寻真确的东西,一定要以合符真理的方式去听、去了解;对不真确的东西要厌恶,就要除掉喜欢打听小道消息的情欲。

什么才算得上真实呢?就是一件事已被两三个以上的人(或物)见证了,句句定准,核实为确凿无误时,才算为真实的。以上我们听信传舌的四个标准都是荒谬的。只有按马太福音18章15-17节的规矩来得到消息的来源,才是真实的,凡不按这个规矩传递、探听消息,都有可能得到虚假的消息,除非是经过教会调查,句句定准,公开处理了,我们才能接受这个事实。

过去我是做记者的,知道新闻的真实性在于一个记者从现场、当事人、目击证人中去采访,从而得到第一手资料,其实这正是按着《圣经》的原则去操作的。试想,如果记者的资料是从传说中取得的,那么他的消息还有什么可靠性呢?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

对于别人的耳食之谈,无论听到多么象事实,只要未经证实,就不要相信,也不要妄加评论;即使有时听到人们异口同声地说,仍然要不臧不否、存而不论,到此为止。如果你感到有责任,就去调查,同当事人核实,如果证实是谣言,你就有责任去辟谣。这样才能除灭魔鬼的作为。

相反,如果我们参与这些传言,无形中就成为了魔鬼的话筒。这里面的恶,就可能利用你的语气、用词、夸大、听觉、理解或者你所不知的苦毒、怨恨等等的弱点,作成它要作的工作。闲话、论断尚且逃不脱神的追究,更何况从这些发展开来的谣言呢!

“不可随伙布散谣言,不可与恶人连手妄作见证。(出23/1)”如果你去传舌,就是为前一个人的闲话见证为真的,而实际上闲话往往是失实的,这样,你就作了假见证。

十戒中有一戒是:“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就是不要说未经证实(即有可能是假的)的东西,因为这样可能陷害了别人。犯十戒是很严的罪,而这一戒是最多人犯的。

谣言是从心中论断以闲话的方式传播的,在闲话里,添加上论断、误解、谗言……传开了就是谣言。因此,我们最好先要从论断、闲话中开始断绝。
既然知道我们这么败坏、无知、偏心、偏听、不公义、有缺陷,我们还敢乱传舌吗?箴言说:“你要除掉邪僻的口,弃绝乖谬的嘴。(4/24)”“禁止舌头是有智慧。(10/19)”古训有讲:“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这同圣经“勒住舌头”如出一辙。

(2)起来制止谣言

禁止自己去讲,也要留意怎样来听。我们不但不参与传舌,当我们听到闲话时,还有责任劝阻对方不要这样说。

有话说:“谣言止于智者”。据说有一次有人问苏格拉底道:“苏格拉底先生,你可曾听说——”

“且慢,朋友,”这位哲人立即打断了他的话,“你是否确知你要告诉我的话全部都是真的?”

“那倒不,我只是听人说的。”

“原来如此,那你就不必讲给我听了,除非那是件好事。请问你讲的那件事是不是好事呢?”

“恰恰相反!”

“噢,那么也许我没有知道的必要,这样也好防止贻害他人。”

“嗯,那倒也不是——”

“那么,好啦!”苏格拉底最后说道:“让我们把这件事忘却吧!人生中有那么多有价值的事情;我们没功夫去理会这既不真又不好而且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了。”

的确,我们在交通时,有许多有益的事可谈:教会有什么地方可以作得更好,商量着就可以变成很好的建议;谁有可喜的变化、谁有一些优点,可以成为自己学习的榜样;邻舍教会有什么消息,我们可以学习或者去帮助……有太多造就性的话不谈,谈这些是是非非干什么?

“大张嘴的,不可与他结交。(箴20/19)”有一些嘴唇不洁的人,我们要象看到麻疯一样,惟恐躲之不及,要远离他。
 
即使我们看完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仍然可能受著传舌的情欲和“三人成虎”效应的律蒙蔽,仍然可能听信遥言,象魏王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可惜的事啊!
 
默想和祷告:

1.人的本性有许多败坏和软弱,原来都是被蒙骗、被利用了,这多么可怕。
2.我也是个软弱、败坏人,所以我要百般的警醒。

亲爱的主啊,帮助我胜过这些软弱和败坏。我宣告,我不传私下的闲话和传闻,我要按真理说话,我决意将我的舌头放在圣灵的管治之下,说与人有益、造就人的话。阿们!

悔改:

如有可能,对教会现在流传的传闻去作调查,假如是谣言,你有责任去辟谣,将来可得主的称赞。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