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 竞
历史一直都在遵遁着不可更改的规律发展,它也可以说是对真理的阐述,因此真理可以剖析历史,反过来历史也可以见证真理。
中国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打着上帝的名义发起的武装起义:起初它很得民心,节节胜利,夺了半壁江山;但是后来却遭惨败,原因很多,比如他们的异端学说等,但其中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其领导者之间互相猜忌、嫉妒、争权夺位,以至引发内讧、屠杀和分裂,做了仇敌所不能做成的事请;不是敌人打败了他们,而是他们内部彼此互相残杀打败了自己。
起义军内部的互相残杀摇动了人们对上帝,对太平天国“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宗旨的信念。正如当时流行的一首歌谣所唱的:“天父(指洪秀全)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包回家转,还是做长工。”信念消失了,其力量也就瓦解了,从此群情惶惑,人心离散。继天京之变后,形势急转直下,就象翼王石达开所说的一样:“自攻自杀,从此元气大伤。”石达开后来也被追杀以至于与“天王”分裂,更使彼此走入穷途末路之中。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就这样悲惨收场,可悲哉,可叹耶!
这些事实证实了《圣经》所讲的:“你们要谨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灭了。(加5/15)”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段历史,用之来警告教会的自相争竞倾扎是很适用的。
在《圣经》中常常提到争竞一词,那么什么叫争竞?它的原文有争战、斗殴的意思,也就是相咬相吞的意思,用中文说就是“同室操戈”、“兄弟阋墙”、“萁豆相煎”。讲白了,就是教会彼此之间的争斗、倾扎,这是在过去的教会及至现代的教会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幼稚的人不敢相信,会问:真的有这种现象?我也只得很幼稚地回答你:真的,骗你是狗熊。要不,为什么《圣经》多处提到这个词?当然,教会这种相煎比起太平天国来就文明多了,是不见血的。
⒈争竞的表现:
同在一地的教会之间很难和睦相处;不同宗派的教会就更加如此,几乎成为仇敌,
人们要么势如水火,你斥责我错误、我斥责你异端;你拆我台、我也拆你台;要么不闻不问、老死不相往来,彼此之间互相封锁、冷战。
有的斗“属灵”,证明他们的领受是最正确的,尽其可能吸引对方的教会的人加盟;
有的赛“恩赐”,看谁更能证明有神同在,比赛谁更能争取对方的人;
有的比资源、势力,如果谁与某个有名的牧师、机构往来,谁就更有影响力;
在各自的讲坛上架设炮台,向别的教会、宗派开火;
到处说另一个教会的闲话,本来只是宗派不同,但就说他们是异端;
离间他们离开自己的教会,来自己的教会。我们彼此逼迫对方时,还以为为主大发热心。我们彼此被对方逼迫时,还以为是为主受逼迫;
警告信徒不许到别的教会聚会、交通——美其名曰:防止领受上混乱,其实好象某些邦会(黑社会)的会规一样。
常常因著信徒彼此来往,听道,就说对方偷羊、抢羊;
常常为争聚会点、工人、信徒撕烂脸皮,彼此都想排挤对方出该地区,同座山雕与许大马棒(《林海雪原》中的土匪)打斗争地盘极其相似。
有一些教会出现了问题、危机,他们不去帮助,反倒落井下石、喝倒彩,又或者装聋扮哑,见死不救;
甚至为了某些争执、为了报复而向政府告发;
…………
教会里到处都听到彼此批评、互相攻击的声音,谗言、挖苦、指责不绝于耳。种种是非闲言都是用“真理”说出来的,流言满天……
争竞的双方恨不得我从你那里挖过来一帮人,你从我这里挖过去一帮人;我恨不得你无处容身,你也恨不得我从眼前消失,争闹之中你咬我一口,我咬你一口,明争暗斗、激战冷战打得难解难分,斗得火红火绿。
这些都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使认识真理的人倍觉痛心,让当事人受到严重伤害,软弱的人因此退后,糊涂的人却越发起劲。
⒉中国人的短处:
中国人最臭名昭著的丑陋,就是窝里斗。打开中国近代史你会痛心地发现:历代以来内战连连,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人与人之间斗得惨不忍睹。中国的近代史与美国整个历史差不多一样长,对比一下我们真的羞家到贴地。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对待外族入侵时,投降派往往得势,签署一个又一个辱国条约,而对待自己的同胞,却异常的“英勇”;
在体育竞赛中,我们的民族长处与短处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凡是个人比赛项目成绩都很骄人,例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等等,但如果是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取胜的项目,成绩就特别差,不说你也知道,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海外华人更清楚,作为独立的个人,中国人的智商都很高,当他一个人做事时,他干得比谁都好;但如果几个中国人协作做一件事,他们之间就会彼此争斗,其合作性就不如日本人和美国人了。难怪美籍华人中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比喻:“下围棋”是日本人的做事方式;“打桥牌”是美国人的做事风格;“打麻将”则是中国人的一贯作风。“下围棋”常要从全局出发,为了整体利益和最终胜利可以牺牲局部某些“棋子”;
“打桥牌”需要与对方紧密合作,针对另外两家组成的联盟展开激烈的竞争;“打麻将”则是孤军作战,要看住下家,防住上家,甚至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 。
我们是一个不懂得合作、又难于合作的民族。这种恶劣性是中国人受到的咒诅之一,它是魔鬼在我们民族品格中播下的恶种,令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反倒落在世界的后头。
因著我们民族的这些丑陋,我们教会不可避免地得到了这份“遗产”,中国的教会恐怕也是“窝里斗”的灾区。了解民族素质的弱点之后,就更应该正视我们中国教会特别喜欢争竞这一弱点。
反思我们的服事,的确有许多丑陋的事为我所熟识:
有一个宗派的人很想在某一地区展开工作,就散布不利于该地区原有教会的言论:或定别的教会领袖的罪,或议论别的教会的问题,或传言别的宗派是异端,甚至散布谣言来毁谤或污蔑对方,直到把别的教会的同工、信徒拉过来,就算他们完成了一件事工,这种以打倒别的教会使自己生存下去;以削弱别的教会,来显露自己的成绩的做法时时发生。
福音派说灵恩派是邪灵,劝人归入自己的教会;灵恩派说福音派是旧皮袋、传统守旧,离间他们离开自己的教会到本派来受造就;家庭教会指责教堂为“大淫妇”,要拉他们出来;教堂则认为家庭教会是异端的发源地、不遵行“顺服在上权柄”的真理、专门离间破坏正统教会,就同政府一齐消灭“异端”。整个大陆教会,好象军阀混战;那些“邪灵”、“旧皮袋”、“异端”、“大淫妇”的说法,只不过是魔鬼为了使我们分争、争竞而递给我们趁手的武器罢了。无论你站在那一派中,你都会觉得自己的一派很有理由,谁知道自己正在分争、争竞呢?
不同宗派的人都想通过分争、争夺的手段来改变对方的观点、或是削弱对方的势力,这种手法其实是异端邪教的手法;实际生活中我们虽然恨恶异端,却喜欢用他们的手法,这岂不象“异端”一样可恶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又说:“所以无论如何,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7:12)。”你不喜欢被人抢夺,那你为什么喜欢抢夺别人?
几个教会同处一地,无论在领受上、方法上总是会有一些差异,相处中也会出现一些误会、矛盾、意见不同等问题。但我们对领受不同、意见相佐的教会在身边就感觉到浑身不自在,视对方的存在好似眼中钉、肉中刺一样,大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之意。
甲、乙两个教会发生了争执。而甲教会有一些特别渠道,能得到许多书籍、师资和其它资源,但因为甲教会对乙教会有意见,就不愿意同乙教会分享,那些书籍他宁愿让老鼠啃坏也不分给乙教会;从远道而来有恩膏的讲员领奋兴会,它也向乙教会封锁消息,即使他们自己主动来也拒于门外;
有一些彼此相处不和的教会,甚至明知道逼迫临近,却只顾自己躲避而不去通知邻舍教会;乐于见到他们被抓,希望藉此机会令对方的教会散了,人都涌入自已的教会里来。
有一些教会因为领受上不同,就看对方不顺眼,不“属灵”,就在该教会中拉出许多人来。有一些教会虽然领受上是一致的,但因为事工上有冲突,就趁另一个教会中有人闹矛盾,便乘机插上一手,把人拉过去。
有些人开拓教会,不是去传福音,栽培新的工人。而是把别的教会的热心信徒、同工“争取”过来,算入自己的成绩。
有的教会,看到别的教会有危机、有逼迫、有患难,就幸灾乐祸,暗暗高兴;有的人打心眼里希望别人的教会出问题,恨不能他们的同工信徒都纷纷过到我们这一边来,好让自己一统天下。
这种种做法里深深隐藏着这样的心思:“我要让你尝尝失败的滋味,看是你对还是我对,我就是使你传不开福音,工人都软弱了,都对你有意见,看你还敢自以为是?哼!”或者“看你这样的光景,就知道没有神同在了,还有什么能耐?咱们比比看吧!”“恨不得这些地盘都是我的,我的工作就好作了,就没有诸多的摩擦麻烦了。”……魔鬼就曾经给我这样的意念,我相信许多人也熟知这种想法。
3. 魔鬼的胜利
“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类。(加5/19,20)”圣经中清楚表明,争竞是属情欲的所为,是魔鬼利用我们的情欲造成的。在《揭露撒但教》一书中我们知道,撒但在阴间就是用争竞的方式来统治的,它们兽与兽之间不是相爱的关系,而是争竞的关系,势力稍逊,就要被吞吃;撒但的祭司之间常常比邪术,败者受死,祭司的地位是从争竞中得来的;我们也可以从武林、黑社会中可以看到这些阴间的翻版。这样,我们就知道争竞是从魔鬼而来的。
这样争竞,可能有一方日渐扩大了,另一方衰微了。于是,扩大的一方会感到胜利了,这是分争的得胜了;一直看对方不顺眼,现在他们衰微了,这一方得意起来,是嫉妒的得胜;长期与对方有矛盾,现在他们衰微了,这一方幸灾乐祸起来,是苦毒得胜了;长期争执谁领受最正确,现在他们终于衰微了,这一方感到舒服,是宗派得胜了;对方散了、荒凉了,这一方觉得无所谓的,是无知得胜了……这是情欲的得胜,是仇敌的得胜了。
有一次,我们教会被某宗派的教会抢去了一些人,我们感到很心痛,非常痛恨他们这种卑鄙的行为,但是圣灵却使我想起,自己也曾经多次这样抢夺过教堂的人,那时我才明白教堂是怎样的感受,他们对我们的做法是怎样痛恨的。经历过这些事我才真正明白《圣经》中有关“肢体”的比喻,才明白什么叫相咬相吞。
每个人的肢体都是不平衡的,右眼可能比左眼弱视几度;右手比左手粗壮;大腿比手臂更粗壮;脸皮比脚掌皮更娇嫩;十个指头有长短……教会中也是如此,各地的教会都是耶稣身体中的肢体,我们承认各教会之间都有差异,甚至差异很大:有很强的,很正确的;有很差的,很软弱的。我们还承认有些教会与政治联盟了,有属灵的淫行;也承认有些教会被传统、宗教捆绑得很可怜;承认有些教会有很多教义上的错误;承认有些教会的领袖有严重的问题等等。但粗壮的右手能对虚弱的左手说:“你既这样软弱,就来我这边吧!”于是狠狠地挖了左手的肌肉来补在右手上,想:“这一下我就更粗壮了,哈哈。”请大家想一想这时候左手有什么反应?整个身体有什么反应?头有什么反应?
我们可以仗著自己教会“更属灵”,或“更强壮”,“更正确”,“更有实力”,“更有影响力”去分裂、肢解另一个教会吗?(参看林前12/23-27)一个右手粗壮,左手伤残的畸形人与敌人搏击时一定会被人打败。
还是举上一个例子:李军长的部队是一支精锐的火箭炮部队,而张军长的部队只是普通的常规部队。李军长早有想扩充军力的想法,他就对张军长手下的炮兵师长说:“你没有看到你们的装备多么落后吗?张军长没有一点现代军事意识,待在张军长那里有什么出息?我们的火箭炮就比你们的土炮强多了,过来吧。”炮兵师长正好想搞搞火箭炮,就一口答应了。于是李军长就把张军长的一个师挖了过来。你说这对吗?能经得起军事法庭的审判吗?况且,这时候,正是开仗的时候,张军长的部队人数锐减,只剩下较弱的步兵师,形成防线上一个簿弱的缺口,敌人的大军就从这里突破,直捣后方。李军长的火箭炮部队虽然人多了,但右翼的张军长全军覆没,失去了右翼的保护,后方的供应线给截断了,张军长也被敌军也打得七零八落。因著这样,前线崩溃了,京都也告急了。你说李军长、炮兵师长将会受怎样的军法处置?
小说《红楼梦》里,贾府上上下下、主子之间、奴婢之间常常明争暗斗,探春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果然,后来皇皇一个贾家大族,就分崩离析,如倾山塌楼一般。我们中国人太丑陋了!这正应了耶稣的那句话:“凡一家自相分争,就必败落。(路11/17)”魔鬼知道,它用外部的逼迫是一时攻不垮我们的,唯有使我们自相残杀才能攻破我们。我们是不是非得要基督教败落了、分崩离析了才肯信这些事实、耶稣的话?非得要看到严重后果才痛哭地认罪吗?那就太迟了!即使万分悔恨也于事无补!
争竞的本质是残酷的,是相咬相吞的;同商业上的竞争一样,都有你死我活,有我无你、舍我其谁的性质。争竞实则上是魔鬼在怂恿我们自相残杀!是与彼此相爱相违背的魔鬼之“道”,争竞的心弄瞎了我们的眼,使我们分不清谁是真正的仇敌。
属魔鬼<━━自相残杀<━━人━━>彼此相爱━━>属神
从这个模式一看就知道,箭头的两边是绝对对立的东西,凡与“彼此相爱”对立的思想和意念,都是属魔鬼的!
4. 整体合一的互补力量
在电视《动物世界》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在非洲草原上,有几只小小的鬣狗正在追赶成千上万的角马,最后有一只体弱的被追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撕裂。令人感慨的是,角马是有两千斤重的庞然大物,而鬣狗只是几十斤重的小动物。角马有成千上万,只要齐心合力,一齐向鬣狗冲去,就会把鬣狗踏成肉酱了。但是,无论是个体或者数量,都占绝对优势的角马却一大群地奔逃,不得不令人愤然感慨——蠢!鬣狗只是几只,但它们团结,就能胜过强大于自己的动物。这画面,生动、形象地解说了为什么二人能够追赶万人的道理。角马都有一种本能∶只要不是追我,我才不管那个被追的。个个都持这种反应,那么就只能各顾各,不能团结了;角马外表虽然是一大群,但却是没有力量的,在团结的小动物面前只是弱者,只有被追赶。很多中国人都有“角马心态”,因而站在被攻击的地位时,常常有角马的表现∶面对的只是少数民族、小日本、“东方闪电”,但却被打得无招架之力!
国民党当时尽管有庞大的军队,优良的装备,但在大陆却节节败退,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军队有太多的派系在彼此相争——争地盘、争势力,失去了一致对外的能力。当我看到电影《南征北战》中,国民党某军长在危急万分的时刻,用可怜的声调在电话里哀求友军:“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请拉兄弟一把……”就感到十分好笑。但张军长为了保存自已的实力,见死不救,眼睁睁地看着友军全军覆没了。当然,没过多久,也轮到他同样的下场。
一个社会的发展,要靠社会各个方面的协作统筹。一个国家教育落后,它的工业必定落后;工业落后,它的农业、商业等也必定落后。兴旺的必定是一同兴旺,衰落也是一同衰落,什么事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为什么教会里倒有巴不得别人消亡自已强壮的歹毒心肠呢?
有一位农民,听说某地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种子,收成很好。于是千方百计买来一些种子。他的邻舍们听说这个消息后,纷纷找到他,向他询问种子的有关情况及出售种子的地方。这位农民害怕都种这样的种子而失去竞争优势,便拒绝回答。邻舍们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种原来的种子。谁知,收获的时候,这位农民的玉米并没有取得丰收,跟邻舍家的玉米相比,也强不到哪里去。为了寻找原因,农民去请教一位专家。专家很快查出了玉米减产的原因:他的优种玉米接受了邻人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
人活着都需要给予和接受,当我们彼此合作、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时候,我们才更有力量,我们的福音事工才能彼此促进。上帝希望人类彼此相爱的实质,就是让我们在互相帮助、互相给予时,享受到神的祝福,以上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教会更应当是这样,它是神设立在人类中实践《圣经》精意——彼此相爱的一群人,它要为世人作榜样,使世人看到,因我们彼此相爱所带来的上帝的祝福,好让他们也来效法。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整体之下的个人与整体是一荣俱荣、一败俱败的关系。地方教会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世上的,而是与各教会同为一个整体,就象人的身体一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教会的同工被另一个教会挖去了,那个教会的许多牧养工作就垮下来,原来软弱的信徒就更软弱了;对外邦人来说,他们会认为是耶稣教的糟糕,他们就不敢相信什么耶稣了,受影响的是整个福音的事工。同一个地方,一个教会软弱了、失败了,实则是整个教会的软弱、失败,都是耶稣的名受到了损害。奇怪,另一个教会怎会感到了胜利?
我们为什么不能善待邻舍教会呢?我们彼此排斥、相争,非但不能得到合作的力量,反而把各自的力量也抵消了。教会真正的强大是什么样的强大呢?——一个军队想加强兵力,不是在内部争抢,而是要俘虏更多的敌人,并把他们转化为自己的兵力;同样,教会的强大,也不是通过内部争竞,而是要使教会天天增加得救的人数,以仇敌作我们的食粮。我们所有的优势、长处都不是向邻舍教会夸胜的资本,我们的夸胜是要向着魔鬼夸胜,而不是向着自己人。
汉朝时有一首民歌,讽喻汉文帝对他的兄弟淮南王不能相容:“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可见这些事连世人都不耻;世上的银行各分行之间,也没有竞争吞拼;我们讲爱的教会之间,却相咬相吞,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教会中了什么邪,入了什么迷惑?这里一定有一个属灵的大迷惑!
一个国家体制的确好,国力也很强,但它就应该把一个落后软弱国家的省份、人民归为己有吗?就应该趁著他们有难,去肢解他们的土地据为已有吗?这样的国家不正是我们所痛恨的列强吗?
世界各国虽然差异很大,强弱悬殊,但他们倒没有象现在的中国教会一样我挖你一省,你占我一城的霸道行为,也没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断绝来往,世界岂不比我们做得更好!这真是咄咄怪事!这里一定有一个属灵的大迷惑!
更可怜的是,连狼都懂得团结的道理,它们随时保持著一群,紧密合作,对于强大的来犯者,就有抵御能力,又有进攻能力。但为什么反倒我们人,而且是对《圣经》背得烂熟的人还不如野兽呢?这不是一个莫大的属灵迷惑吗???
5.争竞的产生:
在人的各种情欲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欲望,就是争强好胜——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强者,比别人强——这是出于自义、嫉妒的争竞心态。
世上的游戏、竞赛大多是依照人的情欲而设计的,如果一个游戏没有输赢,人就会对它失去兴趣;小孩子本来不喜欢劳动,但如果把劳动作为一种竞赛,他们就会全心投入;看世人热衷于各种竞赛,就可知这种“本能”有多么强烈:“赢”的感觉,令人异常畅快;“输”的时候,情绪低迷;争竞得越利害的项目使人越感到刺激,你看球迷在大胜时那种欣喜若狂,大败时却性情暴戾,行为具有破坏力。幸好,人类这种强烈的欲望,能够被引到良性的比赛中去,体育竞赛把世人较劲斗狠的心态较安全地发泄出来了;但如果这种心态被恐怖主义利用的话,你就知道争竞能把世界变成什么样了。
虽然我们信了主,但对这种情欲毫无防避,常常为了某种理由或目的“热心”地把它表现出来——这就是教会中的争竞。从心里搜索隐藏的蛊惑,我发现争竞是出自一种阴暗的心理,是一种下意识的,连自己也不易察觉的心理活动:人们喜欢以成绩、成就,来衡量自己或他人对或不对,衡量神的喜悦程度,或以此来换取神的祝福,总喜欢以成绩、成就为“荣耀”的勋章;我们以为现在成绩的大小,与将来在天上的赏赐是成正比的——在地上取得的成绩越大,在天上的赏赐就越大。
还有一些是出于嫉妒,要同别人争高下、比成绩、比势力。我们喜悦成就感、得胜感、虚荣感。我们的情欲是需要这些来满足的;我们的自义或自卑就是需要这些来满足的,正是这些成就感、虚荣感激发我们去争竞,成为我们争竞的动力。
如果这样的争竞,既能得着将来天上的赏赐,又能满足现在地上的虚荣,何乐而不为呢?
世界上为什么会出现竞争,是因为他们不属于同一个体系。如果是同一体系,利益就是一致的,就不会竞争了。比如,同是工商银行,他们各支行之间是不会互相竞争的。
但在教会中原本同属一个基督,天国的利益完全一致,为什么却产生争竞呢?这是因为当我们处于宗派、归属的分争中时,无形中已把自己宗派的正确性、归属教会的成绩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了,天国的利益反而被忽略;这时候谁比谁更正确、更有成绩、更有影响力,就成为了彼此极力争夺的目标,谁都认为自己最正确,谁都想最有影响力,就使得我们的利益变得冲突起来,这怎么不争竞呢。
在这种争竞心态下,我们为别的教会搞分争、结党、分裂的人提供有力的帮助,甚至大力支持,最后还为他们提供保护——我们特别喜欢听到别的教会有人来说他们教会的问题,说他们领袖的坏话(闲话),我们会带著同情的目光怂恿他说,然后甚至火上加油地说几句鼓励、支持的话,于是这个人仿佛得到了力量,回到自己教会后又闹更大的分争、结党,甚至分裂。一旦这个人分争失败,离开原来的教会,或者一党分裂了出来,他们就有一个“靠山”可以投奔,这个教会也觉得自己的力量得到了壮大。
这样的教会争竞心态,为别人的教会分争、分裂提供了温床,加剧了别人教会的分争、分裂,使别人教会搞分争、分裂的人有持无恐。这都是很普遍的现象。
争竞在隐藏的自义和嫉妒下催化出来的心态,但它在我们平时的情形下只是一种盲目、模糊的状态,并不明显,是非常隐藏的,难以察觉。
这种心理是从那里来的呢?它的源头是从魔鬼哪里来的(罗1/29,加5/20)。魔鬼利用这种心理,扇动人争竞的情欲。
喂!双方住手了罢!停火了罢!这只是魔鬼的欺骗!
不错,成绩有时能成为判断我们或对或错、神同在与否、神祝福与否的尺度,但神要的不仅是成绩,更要的是过程。神的道归纳为就是爱——彼此相爱,就是合一,在合一相爱中建立起来的成绩才是神所要的,正如一对父母,希望儿子学有所成,能赚钱回来,如果这钱是抢来的,就算再多也不能讨父母喜悦,因为父母要的不仅是钱,而是要他学有所成的收获。
上面的例子中,虽然李军长的部队壮大了,但如果元帅知道是怎样来的,他会高兴吗?会得到奖赏吗?神也一样,他不但希望我们有成绩,更希望这些成绩是通过正当方法得来的。
从别的教会拉人使自己的教会壮大,或者用攻击的办法削弱对方的势力,他们在地上的势力的确壮大了,但在天上的城池却宿少了。他们这些成绩都是建立在破坏别人的成绩上的,为了突出自己的成绩不惜牺牲别的教会的利益,这是恶人的心态,是为神所恨恶的。
6.我们怎样杜绝争竞呢?
耶稣“他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听不到他的声音。(太12/19)”他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并且临上十架为我们合一的祷告何等情词迫切。
“骄傲只启争竟(箴13/10)”。不要在心里有想与别的教会较长短、比高低的心态;不要有想比别的教会要好的想法;因为这就是骄傲,要从心里除灭骄傲的野心,除灭独霸一方的事业心,要象耶稣一样,谦卑柔和。
耶稣上十架前表面上没有建立什么丰功伟绩,但他的事奉过程却改变了整个世界,我们将来不是单以成绩得赏赐的,更重要的是要以我们的生命来得赏赐,那还有什么可争的呢?
不要狭隘地看待成绩,以为自己教会的人数增长了才是我们的成绩。不,如果我们教会之间,彼此相爱,彼此协作,使对方人数增长了,也是我们的成绩。我们是一艘渔船上打鱼的几个兄弟,我撒网来你扯网,通力合作,虽然分工不同,力气有大小,但所有打到的鱼都是在同一条船上。我们应视教会的成绩为一体的,因为我们是在同一条船上。
我们看一看人的左右手怎样相处?一般情况下左手比右手要软弱无力一些,提重东西时右手总是提得时间最长,并且任劳任怨,你看右手因此与左手打起来过吗?假如右手烂了,生疮了,被吊起胳膊来,左手这时都是怜悯地帮助右手洗伤口、上药、替它作任何事情,我们见到过左手趁机把右手伤口弄得更大吗?或者在伤口上撒把盐吗?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向自己的左右手学习学习呢?
“惟有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提后2/23)”
“无人传舌,争竞必止息。(箴26/20)”我们对付了心,也要勒住口,象耶稣一样,不喧嚷,没有人听到他论断分争的声音。凡不造就别人,不造就别的教会的话不说。不去私下议论别人、不去批评、不去揭人的短。即使有必要举例子的时候,也不提具体的人名、教会,只说事的本身。多看别人的好处,多讲别人的好处,中肯诚恳地称赞别人的长处。对于别人的短处、错误,不要心高气傲,只要常存一颗怜悯的心,体谅别人的软弱,并且随时准备伸出手去帮助他们。
在听到别的教会有人背后议论、批评自己的教会或自己的教会领袖时,当以合乎真理的方法去面对:应该向那人指出,他说的这些应该在自己的教会以建议的方式提出来,或者向领袖直接说出来,这样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我们还应当为该教会或领袖说遮盖的话,而不宜妄加评论。
总之,我们说完了,他们较为和睦了,就是造就人的,证明我们是属真理的;如果我们说了之后,反而加深了他们的矛盾,使他们更加分争、更加冲突,那我们就有祸了——我们所做、所说的就是离间人,就是破坏别人的教会,这是魔鬼的作为,是魔鬼的儿子做的——因为,那个人在背后说坏话是不对的,更有可能他就是那个教会的搅事分子,他的背后是受魔鬼操纵的,如果我们支持他,就可能不知不觉地帮助了魔鬼,去分争、分裂别人的教会,这样,我们就成为了魔鬼的帮凶、仆人、儿子了。因为经上记着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用反意释经法去看,就明白了:“使人不和的人有祸了,因为他们必称为魔鬼的儿子。”
应当承认任何教会都不完善,总是各有差异,这样要怎样我们才能和睦相处呢?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处草场,我们是各家的放牧人,因彼此相爱而在一起放牧,其中有经验丰富的老人,又有身体健硕的青年;请问牧养得好的老人,会不会看到别人家的羊长得又瘦又弱,就把别人的羊圈到自己家里?当然不会,他反而会无条件地指教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改变方法,直到他放牧的羊群肥壮而生养众多;再请问强壮的年轻人回看到老人无力扳倒绵羊剪毛而袖手不理吗?不会,强壮的年轻人会帮助他剪羊毛、放牧,却不会把他的羊掳为己有。这样的牧场,就能真正体现上帝彼此相爱的目的了。
我相信没有一个教会是想分争、争竞的,调查一下的话就知道,全中国的教会都在为合一祷告,每个门徒、领袖都在说合一、合一、合一。但为什么一到实际情况,就争竞起来了呢?是因为自义——教会之间只看到别人分争、争竞,却没有看到自己也有同样的问题;有人反对分争、争竞,是反对别人同自己分争、争竞,却不反对自己同别人分争、争竞,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合一呢?
我们想合一教会,一定要懂得合一是有先决条件和原则的。
世界上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教会整体的关系同属一个法则。整个世界都是属神的,但为了更好地管理,世界分为许多独立管理的国家;同样,教会整体是属神的,但为了便于管理,神把它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教会,因此教会之间的关系,同国际间各国关系相同;世界各国都有自已不同的政治制度、文化及宗教背景、外交政策和自身利益等,他们比教会间的分歧更大、更复杂,甚至有时是对立的,但他们却比我们相处得好;你看联合国,他们倒能坐在一起谈论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所作所为,比世人不如呢?
世界中的国家之间有更多的分歧,情况也更复杂,他们是怎样相处的呢?他们怎样处理各国之间的分歧,怎样调和民族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又怎样既有分歧,又能保持合一呢?
吸取以前斗争、对立、仇视及两次世界大战惨痛的教训,为了避免重演历史的悲剧,世界各国找到了合一的原则,就是在国际之间建立一个大家认可、又共同遵守的国际准则:各国只要不危及人类生存的权利(即人权,这是国际关系的基础,相当于我们视救恩问题为教会关系的基础一样),大家互不干涉对方的内部政治(即内政),和平共处,互相尊重,平等互利(互相帮助的意思),通过对话,增进彼此的了解、接纳,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国际秩序,避免争端和冲突。
遵重人权是国际关系正常化的前提,违反人权,各国都有权去干涉,这不是干涉内政,也不是分争、不要和平,而是维护正义。和平并不是无条件的,假如大家都遵守了人权,那么各国就可以享受到不被干涉、被尊重等的权利。想要和平,就得遵守国际准则
同理,救恩真理纯正是我们教会之间合一的前提,假如有人歪曲了救恩真理,我们就要竭力争辩,把一些人抢救出来,这不是分争、争竞,而是维护真理,这是《圣经》给我们的权利。
但是,只要我们教会救恩真理是纯正一致的,我们教会之间就应当合一,不再分争、争竞。为了把合一落实到行动上,我们真的要向国际准则学习,整个教会应该建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来消除彼此的分争。
现拟一个“合一宣言”作为各教会关系的准则:
合一的先决条件:救恩真理相同。
只要救恩真理上一致,如何建造教会,如何建造生命,如何祷告,如何敬拜……上存在的分歧,就不要勉强完全一致,互相应该尊重彼此的观点,放下自己的歧见,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也不要用手段去改变别人--只要不是异端,我们都应该接纳对方,在有共同点的地方合作;不要干涉别的教会的内部问题;更不能用指责、批评、定罪的方法,来表现自己正确;合作时,不提有争议的地方,如果有问题,要采取交通、协商、谈判的方式达成一致;
每一个教会的问题,只能在本教会中解决,反对到另一个教会去说;每一个教会听到别的教会同工说自己教会的问题,听的教会应该说使人和睦的话,更不要说三道四、插手别人的教会;每个教会都有软弱面,我们不要用分争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而是要把好的东西见证给他们看,有一日他们看到我们的好见证,就会将荣耀归给神,圣灵会使他们心意更新而变化的。我们要用柔和、尊重、平心静气的交流方法,通过对话,增进了解、接纳,在既有分歧,也有合一的情况下和睦相处;这样,我们在爱中处理分歧,就会越走越近,分歧、误会、摩擦也会越来越少,逐渐就走向同心合意,合一的骸骨就真正建立起来了,等到成为强大的军队,魔鬼彻底的失败就来到了。
这种合一可能是全国性异像的合一,比如开大型布道会、建立福音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也可能是局部地区性的事工合作,如神学院、培训、慈善活动等;可能是人才、资金的统筹,也可能是阶段性的合一:先是初级,如对话、互访、交流、研讨会;后是高层次的合作、合并;这种合一不是你“合”我、我“合”你,而是在平等、尊重中彼此靠拢。更高级的合一是通过查经研讨,消取分歧,最大限度地靠近真理。只有通过肢体的合一才能实现真正的“在真理里合而为一”。
我们教会之间相处,无论大小都应该是平等、公正、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这样是为了取长补短,强者扶弱。任何扶持帮助,都不应该是想从对方那里得益处——把人夺过来;相反,见弱小的教会强壮人数增加,要高兴快乐,就象自己的教会增长了一样,甚至别人超过自己,也要一样快乐,这才是体会耶稣的心肠。
现在,我们这里的教会事工已经发展为国度性的,有1/2以上的事工是成全其他教会(包括其他省份,邻近教堂)的工作,表面上看自己的教会规模、成绩都不是很大,但这里教堂的增长速度却非常快,看到神的祝福籍着我们同心合意的工作临到那些被成全的教会时,我们感到就象自己的教会取得了成绩一样欣慰——这样才符合耶稣为我们合一祷告时的心愿和本意,这也正是圣灵所要的一颗歇力保守教会合而为一的心。
我们要把争强好胜的本能转向真正的仇敌——魔鬼。好让我们有必胜的信心和争战的动力。
默想与祷告:
① 在我的情欲里同样隐藏着争竞的心态,我真的要好好检查一下。
② 我该怎样才能不被魔鬼所利用?
③ 如何在争竞心态上与魔鬼争战?
祷告:
主耶稣,祢有能力、有权柄,却不争竞,反而柔和谦卑,祢是我的样式,我想效法祢,象祢一样;面对争竞祢是怎样对付的,求祢也教导我怎样面对。我一定将争竞的心钉死。就算牺牲利益,失去面子,也愿竭力保守合而为一的心,并且身体力行。
悔改:
尝试与邻近一个关系不太好的教会恢复关系,逐步与所有教会恢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