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争
所谓分争,就是本来同属一个体系,但互相之间有冲突、矛盾而发生的争闹。它发动的根源就是人的自义:双方都说自己是最正确的、最好的,都指责对方不对、不好;它在态度上表现为一种恼怒、忌恨、苦毒、怨言;以论断、闲话、争吵、谣言作为分争的武器。
1.分争的种类:
①教义上的分争:
魔鬼常利用人对一句经文“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理,竭力地争辩。(犹3)”的错误理解,而挑起人们分争的情欲。因为有这一句经文,我们的情欲就更加膨胀,就放胆大骂起来。领受上稍有不合,就大骂对方假基督、异端。
保罗曾尖锐地指责论断、分争、辩论的人,认为那些好“争辩言词”的人,是“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提前6/4.提后2/23);又说:“我愿男人无忿怒,无争论,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提前2/8)”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圣经自相矛盾吗?保罗要同犹大唱对台戏吗?不是,其实保罗其实也是一个好争辩的人(徒9/29,11/2,15/2,
17/2、17,18/4、19,19/8、9,26/2),在使徒行传传中保罗至少七次与人大大地争辩:这些争辩都只是围绕一个主题:“本著圣经与他们辩论,讲解陈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又说:「我所传与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徒17/2,3)”保罗又自称“我是为辩明福音设立的(腓1/7,16)”这说明保罗与犹大是一致的,都为福音竭力争辩的。
“一次交付”是什么意思?我从前第一次传福音给人,总不会传什一奉献、敬拜祷告、圣灵充满、恩赐事奉等吧?对,我们第一次传的一定是耶稣,这才是福音,才是“一次交付圣徒的真理”。这句话前面是:“论我们同得救恩的时候”,很清楚“一次交付圣徒的真理”是有关救恩的。这句话的后面更清楚,要竭力争辩的是对那些“不认独一的主宰我们主耶稣基督(犹4)”的异端,所有歪曲主耶稣属性的理论,才是异端。
什么叫福音?就是“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笫三天复活了。(林前15/1-4)”
只有在耶稣基督的生、死、埋葬、复活、替我们赎罪等有关救恩的真理上,我们可以争辩。我们也一定要争辩,我们要向一切歪曲、否定救恩的异端邪说竭力争辩,拼死抵挡,这是无可商量的。
但无关福音、无关得救的,如礼仪(如关于洗礼、蒙头)、祷告(如关于方言)、敬拜(如拍手、跳舞)、恩赐(如关于预言、医治)、“三自”等问题,我们都不应当去争辩以致分争。我们可以将我们的领受、立场宣明出来,但不要彼此排斥。
分争的人最喜欢用的杀手锏是定人异端,因为这样往往容易取“胜”,最能显出对方是无可辩驳的错误,更显自己的绝对权威,这一招最容易置对方于死地。异端本身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最常喜欢用这一手法,定别人教会为异端,我们分争,乱指人异端时,用的恰恰就是“异端的手法”。
但我们要知道,在教会的历史里,异端不是个人、或个别教会去定的,而是众教会透过会议、或共识去定的,只有在救恩真理上严重歪曲了,才可以定为异端,而对其它真理的不同理解,只是领受上的分歧,不能动辄就伸出指头指责人“异端”,钉人十字架,判人死刑(异端是一种死亡理论,是不能得救的)。
很多人都说不要分争,但我们却听到他自己也一样分争,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分争,他自己正在分争的时候,却以为在维护教义呢。
我们因着某些教义,各自形成壁垒。刚才还好好的交通,一旦知道彼此在某些教义上不一致就吵翻了。
当我们以为自己在维护什么教义的时候,谁知已经被魔鬼利用而毁坏了“合一”、 “彼此相爱”的教义,孰轻孰重?这真是掉了西瓜,捡了芝麻。
有一家人,打好了地基(基督),就想按图建房了,大哥认为门窗要用木做,二姐认为要铝合金,小弟认为地板应是花岗石,小妹认为应用柚木……他们争持不下,就打起来,还往死里打,这家人可笑不可笑?
②派别、归属的分争:
在初代教会的时候,己经出现了这种分争:“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林前1/12)”
这是人从有关领受上有分歧而分门别类发展起来的分争,和和从领域上、权柄上归属谁管而产生起来的分争,后者有点似罗得与亚伯拉罕的仆人的分争。
讲“我归属哪一个教会”本身并没有错,每一个信徒,理应归属在一个固定的教会里;人的理解能力有长短、有局限,必然会出现不同观点的团体,被称为宗派,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宗派的存在,是一种现实。但是,如果把归属、宗派当作鸿沟,将教会割裂、隔离开来,就是犯了严重的罪——分争!
人是很喜欢自立为王的生物,即便不能在大范围内自立为王,也一定要在小范围内自立为王。于是世人就用军阀割据来实现;教内人士就用宗派、归属作为疆界,把势力范围圈起来。本来都是王的土地,我们只是在其中一小块上有份于管理,但我们却把这些管理范围看成是自已的,把不属自已的看为异己、另类,既是异己,就必有争斗,这是必然的。因此军阀与军阀就打起来;宗派与宗派、归属的这方与归属那方就争斗起来。
“我是属保罗的”意思就是“我比你属亚波罗的更为正统”,于是瞧不起“亚波罗派”的人;“我是属亚波罗的”意思就是“我是亚波罗牧养的,我只听从亚波罗的,就是保罗来也管不著”。这样就排挤了保罗,脱离了使徒的管治。并且这样的归属,也限制了彼此的往来,将基督的身体因人的名割裂了开来,使得我们好象归入的不是基督,倒好象归入了那人的名了。所以保罗接著说:“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
这样划分派别、归属,都会有很好的理由:可能使教会领受上单纯,不受其它异见干扰;可能使奉献不致于流失;可能更易于操纵教会,不受其它教会影响……或者还有其它更好的理由,不管怎样,如果我们为这些利益划分势力范围,我们就会陷入到哥林多教会的罪里。
出于人多好的理由都不能成为真理,法利赛人要洗手才能拿饼吃,这个习惯是很好的,但如果非要人人去遵守,那就把人的道理等同了真理,就犯了大罪!
只要不是异端,大家就都是属神的教会,就是一家人,就是一个肢体,就应该有圣灵的交通,就应该血脉相连。因人认识上的局限,我们会在观念上有差别,但这些差别只能在彼此接触、交通中显出谁对谁错。
有一句话说的好:“真理越辩(辩别)越明。”只要我们不是用分争,而是认真查考讨论,自然真理就会向我们显明。今日就因为有太多的“好心”人,为了保卫真理,为了使教义纯一,用宗派、归属将基督的身体割裂开来,隔断了往来、交通,让许多人听不到其它声音,使得本来神要复还的真理,许多人迟迟不能听到。这些人把真理看得太脆弱了,不堪一“听”似的。其实真理就是真理,他能在众多学说、理论、声音中高高地屹立,就是因为它敢于面对各样学说、理论、声音的挑战。我们不想让信徒听到不一样的信息,我们为什么还让他们活在这复杂危险的世上,为什么不召他们都上山修道,让他们听不到世上的声音,岂不更安全、更单纯?的确,在世界,或在其它教会问题的交通上,会搀杂一些不纯的成份,但我更相信真理具有洁洁的功能。初期教会还没有新约圣经,教会对神的旨意有更多不确定的说法,即使这样,保罗也没有限制教会与教会之间的往来,倒教导他们要乐于接待远人,在圣灵里有所交通。
一个指头了生疮,身体会怎么办?会因为怕疮浓传入身体而把指头砸断吗?不会,这时候需要的是调动身体上的流通(交通)——流通的血液会带来抗体,并将抗体送到患处。如果身上有热痱,就把皮肤分离出去;脸上有暗疮,就把肉削去,如果身体是采用这样分离的手法,我们从小到大,到现在还剩下什么?在神的创造里——人的身体其实已经包含了很多属灵的律的,所以教会可以比喻为人的身体。我们对自已的身体尚且不这样分离,为什么我们要对基督的身体要这样呢?
天主教时期,主教们想使教义保持纯一性,就不准别人翻译《圣经》、不准未接受过神学训练的人看《圣经》,生怕有人阅读后生出其它教义来.但如果没有辩别比较,我们怎么知道原来的教义是否正确?天主教的做法反而使人陷入一个盲点,让人自以为是。今天也一样,不比较谁知道“付代价”得救正确,还是“因信称义”正确?不比较,谁知道洒水礼和浸礼哪个更合符《圣经》呢?
有一个乡下人,从来没有见过正规的穿西装的样子,有一日他也学人打上领带穿西装进城,进到城里看见人穿西装的样子,才知道自己错漏百出:领带打错了、穿著唐装内衣、挽高了裤管、穿著解放鞋……正确是从比较来的,比较是从接触交流来的。
真理总是成为主流的。
③因误会、摩擦的分争:
人的品格不完全、行事方法不完全、生理上有局限,所以常常会看错、听错、想(猜)错等,并由此产生许多误会和冲突;可以肯定地说,在这个世界里,是无法避免的,是一种现实。
不管是人还是教会,相处中总避免不了误会、矛盾和摩擦,所以我们才需要爱、需要真理、需要行道。用一句话来说,真理其中一个功用,就是用正确的行为规范去避免或解决彼此间的误会、矛盾、摩擦,以达到彼此相爱的。如果分争比真理还更能够解决问题,我们还读《圣经》干什么?分争带来过彼此相爱吗?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之间无论有多大的误会、矛盾和摩擦,都不能成为分争的理由,无论你多么无辜,曾经被误会、被诬告,只要你是用分争的方法去为自已说理、为自已辩护就是犯罪,就是与真理背道而驰。
2.分争的起因:
㈠看不见自已眼中的梁木━━即自义。
总是往别人的痛处骂,却从不看自已错在什么地方,觉得自已才是对的。
先容我讲一个寓意的小品:
在一个监狱里,有几个囚犯在争吵:
小偷指桑骂槐地说:我这个人说话直来直去,我从来不去玩阴谋骗人家的东西,也不会明火执仗去抢劫人家的财物,更不会穷凶极恶去杀人,我最憎恨这些坏人,我真为这些人害臊。干我们这一行,是“高技术含量”的专业。
诈骗犯针锋相对地还骂:偷人家的东西多么卑鄙,当然抢人家的东西更可恶,什么事情都可以往明处说嘛,要人家主动愿意给你嘛。人不愿意给,还硬要人给,多羞耻。有人说我嘴吧会说,会说也是人的才干,是人的素质嘛。
抢劫犯理直气壮地指斥:什么事都要讲光明正大,躲在阴暗角落里,搞诡计,那是人性的丑恶。什么事都要做到明处,拿东西也要明著拿,才算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嘛。前年我在巴士上还狠狠揍过一个耍流氓的小子。
强奸犯豪情万丈地教训:人为财死那没意思,反正我这人不贪人家的钱财,不劳而获是最可恨的,上次我还揭穿了一个在街作枚演戏的骗子。人应该勇敢去追求爱情,为爱而不惜牺牲。
杀人犯更是振振有词:我这个人呐,一不偷,二不抢,三不骗,四更不会去强奸妇女。上次我就将一个在街上偷人钱包的人扭送到派出所。是不是啊,做人嘛,怎么能那样无耻呢?做人就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敢作敢为的英雄好汉。
我们人与人之间、教会与教会之间、宗派与宗派之间的争吵纷争,从天国的角度来看,同这些囚犯争吵的无异,我们都执著别人的短处,却标榜自己的长处,这是多么滑稽、多么荒唐的啊。
的确,最坏的坏人也有优点——杀人不眨眼的李逵也有极其孝顺的一面;最好的好人也有缺点,摩西也会犯错。每一个宗派或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一个宗派或人都有自已的短处。个人或宗派都喜欢把自已的长处放大来看,这样就把自已的短处遮住了;而把别人的短处放大来看,就又把别人的长处遮住了。这样,我们就常感觉到自已和自已的教会、自己的宗派特别好、特别优越,其滑稽之处尤似那些囚犯。
“他是自高自大……从此就生出嫉妒、分争……(提前6/4,5)”
这就告诉我们,分争是从自义发展而来的;人总偏向于自已的想法——“认为”、“觉得”,因而固执地相信自己才是对的。我们总喜欢争论谁对谁错,就是因为从本性上来说,人总“觉得”自已是对的、是正确的、是最好的。
另外,分争者以卫道士自居,喜欢把自己打扮成神的发言人,用自义的批评来代替神的审判。分争者因要拿出“竭力争辩”的架势,又以为自己代表着“正统”的声音,往往态度狂傲,用词嚣张,全无温柔、谦卑的样子,使得争辩的双方,都脸红耳赤、青筋爆突而大伤感情。分争时,我们表面上正在保卫某些教义,实际上却是在破坏真理,破坏“合一”和“彼此相爱”那最大,最重要的真理。
难道我们以为会因着争吵保护某些教义而得到将来什么奖赏吗?
㈡分争是情欲——自义、自夸、谣言、毁谤、争竞、狂傲……的结果(加5/19)。
我们从前以为,领受上的分歧、宗派门户之见、相处之间的摩擦是分争的原因,但这是错误的;事实上人的理解力有高低上下之分,不可能人人都能达到观点一致,也不可能在根本上消除歧见,正如不可能取消小学、中学,只要大学一样;只要有软弱和犯错误的人,误会和摩擦就是不可避免的,宗派观念和领受上的分歧也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如果这些是分争的原因,那么分争看起来就似乎永不止息了。
其实分争是起源于人类的一个卑劣本性——争强好胜。男人喜欢打架、战争,女人喜欢吵架、扯头发。历史、社会似乎就是这样写成的。
世人喜欢争强好胜,好勇斗狠,常常争闹斗殴,大打出手。而在教会里我们知道,我们再不能象从前一样拿刀拿棒在街头上打斗了。于是我们只好看在上帝的份上收敛一下,把这些好斗的本性尽情发挥在口头上:武斗不行,就文斗呗,总之得让情欲好好满足一下。为了满足情欲,人就得要寻找一些分争的理由,为的是使得分争起来能够理直气壮。于是就为教义分争、为宗派、权柄分争、为误会矛盾分争。
事实上并不是领受上有分歧就必然产生分争,看一看世上有许多学术理论的分歧,为什么却不见别人也闹轰轰呢?其实分争只不过是情欲为我们找到了一个籍口,就使我们以为分争是因为意见分歧的缘故,这样就把情欲在当中作祟的原因给掩盖了,是魔鬼蒙骗了我们。
在《未日决战》里,雷克乔纳透过异像把基督教界内分争的情形刻划得昭然若揭:
偶然有软弱的囚犯跌倒了,当他一倒在地上,其他囚犯就马上用剑去刺他,甚至在他们未死之前,其他基督徒囚犯还默许地在旁观看,偶尔还会用剑再剌一下。
这些囚犯惟一得到的食物,就是秃鹰吐出的秽物,凡拒绝吃的就会愈来愈软弱,直到倒地不起。而吃下去的人就会一时变得强壮些,但却是得著恶者的力量。……邪灵就会开始扭曲圣经的话,来使苦毒、控告……等等合理化。
当真理的箭射中他们(被邪灵骑著的基督徒)时,他们并未觉醒或受伤倒下,他们却反而变得愤怒,使得骑在上面的邪灵也变得更大。……受伤的人是如此气愤,以至于他们就威吓、赶走想帮助他们的人,却对秃鹰(邪灵)既温驯又服从。
当有基督徒被控告或毁谤的箭射中时,就有苦毒或愤怒的邪灵飞过来栖息在那支箭上,然后它就开始排泄,把毒液洒在基督徒身上。当有二、三个这类邪灵来骑在基督徒身上,加上原有的骄傲或自义,这些基督徒就会开始转变,成为那些邪灵具有的扭曲形象了。
我们对软弱的教会、犯罪的信徒、跌倒的领袖横加指责、背地批评、孤立排斥时,我们以为是在“替天行道”;我们用讲台、用《圣经》、用自己认为正确的理由去攻击别的教会、别的领袖时,还以为是为“教义”挺身而出呢!在我们激动自己身上的骄傲、自义、苦毒时,还以为这是从神来的恩膏呢!——我们越这样做,越觉得有力量。
分争往往夹带着毁谤、中伤和莫须有之词,看看大街上泼妇怎样骂街:“你这个臊货,每日故意打开窗户,存心就想勾引我丈夫,还播音乐,你这装腔作势的狐狸精……”有一个宗派指责接受圣灵充满的教会是邪灵充满,他们偷偷把接受圣灵充满的教会赶鬼的场面摄录下来,作为圣灵充满的伪证,然后断言讲方言的是邪灵充满,是魔鬼的方言,是地狱的记号……这样的栽赃陷害,毁谤中伤完全是魔鬼的伎俩。
如果我们不知道分争有多么丑恶,就看看街巷里泼妇骂街的嘴脸吧。小时候,我隔壁有一家人,常常吵闹,撕打,砸东西,爆出歇斯底里的声音,这家人丑态百出,成为街坊的笑谈,遭到众人的鄙视。我们在分争时,由于当局者迷,是看不到自己的丑态的,而外邦人却看得清清楚楚,也如看泼妇骂街一样。我曾经听到他们这样说:“你们现在这样争争吵吵,将来到天堂在一起时,岂不吵得更利害?我们才不稀罕你们的天堂呢。”
连世人那样不好的德行,都不耻于分争,那么从天国看我们在地上的分争,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在不少基督教国家的议会、国会里,许多不同党派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已的观点,他们显得这样大度、宽宏以及和平。但在中国,不要说大陆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只讲台湾的“国会”,它常常成为拳击擂台,就足以知道中国人的“斗争精神”是闻名于世的,是世界民族林中的一大奇观。有人曾经在欧美的教会走访调查过,发觉华人的教会比其他教会有更多分争。
中国人的弱点就是喜欢分争、容易分争。因此,中国教会要正视自己的弱点。
3.分争对教会的拆毁
分争不仅丑恶,更是败落的原因。
耶稣说:“凡一国自相分争,就成为荒场;凡一家自相分争,就必败落。(路11/17)”这我们都耳熟能详的。
我们不举战争破坏力的例子,这是众人皆知的。我只举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过的文化大革命来说,这场政治上的分争,带给我们多么惨重的灾难,是史学家也难以评估的:它使一个国家的工业、农业、商业、教育等国民经济被破坏到破产的边缘,无数人在种种的争斗中断送了前途、青春、精力、乃至生命,其中各种原因死伤的人以千万计,许多人都经历了在精神、肉体上难以忍受的巨大创伤。其后果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几代人,达十数亿之众。
你看真理的严峻性就在于此,它可不是用来轻描淡写地抒情的,是关乎生死祸福的事。魔鬼绝不跟你开玩笑,谁要是进入了分争的圈套,真理说要成为荒场就必成为荒场,要败落就必败落,从来没有第二种可能。
在雨花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日本人的残暴,但我却更深地思考:为什么小小的日本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如此恶劣地逞凶呢?回想历史我发现,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几次被少数民族征服都是在内乱、内战的时候:例如五代十国女真族占去大半个中国,后来又被蒙古族全部征服;李自成与明朝斗得两败俱伤,却使满族人渔翁得利,轻易地占领了全部河山;当国共两党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日本人长驱直入……我们在指责人家侵略的时候,为什么不想一想是怎么给人家侵略的?在我们的历史里,好象从来就没有“谈判”这个词(这个词显然是近代从西方引入的),我们从来都是用争斗的方式解决问题,动不动就斗、就争,喜欢内斗、分争,这是我们民族的丑陋特性。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民族有大和民族的素质,人数又九倍十倍于日本人,怎会能被他们侵略?我们为什么不自检一下被欺负的原因?如果我们不如此反思历史,来改变我们民族的素质,历史就会不可避免地重演。
今天,中国诺大的基督教会,却被少数异端、邪教侵蚀,“东方闪电”对于我们,其形势就如小日本面对大中国一样;作为统称的教基教会不错是很大,但统一的“东方闪电”对付分散分争的地方教会,无疑却是一个凶猛的势力,他们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就象猛兽对付庞大却又各顾各的牛群一样,所以如果教会之间继续分争下去就会汲汲可危了。
中世纪时期,天主教内部的分争导致其分裂成东西教派,后来东西教派分争得利害,同时残酷逼迫小教派,那时候他们就抵御不了小小的、新兴的回教的进攻,使得天主教失去了亚洲大片的福音土地,差一点连在欧洲都站立不住了,这是非常惨痛的教训,今天“东方闪电”就是想走回教的老路,我们要警醒了!!!
魔鬼不必要亲自拆毁什么,它只要一些顺从情欲的人就够了——他正是利用我们分争的“热情”去摧毁教会。并不是因为日本人、回教、“东方闪电”本身有什么强大的力量,而是因为真理说当我们进入分争时,就进入了“荒场”、“败落”这个因果的律里。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令人心情悲痛沉重,才知道分争的代价是那么巨大;同样,看完天主教分争的败落史,更使人悔恨痛心;如果联系中国教会与“东方闪电”的争战形势,不就更加不寒而栗吗?我们看历史应当与世人不同,他们只看到惨痛的结果,可我们知道,我们不但要承担惨痛的现状,更要面对神审判的惨痛结果;如果我们因为看到大半的教会落在“东方闪电”里而感到沉痛的话,那么我们面对的神的审判时将会是怎样的哀哭切齿?
了解了以上的事实,你还敢闹分争吗?
4.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分争呢?
<1>我们得谦卑承认,我们并不一定绝对正确。
不论你多么有权威,但比起曾被提上三重天、得到神重大启示,写《圣经》的保罗,你算什么?保罗尚且谦卑地承认:“如今仿佛对著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原文「如同猜谜」)(林前13/12)”,我们岂不应该更加谦卑吗?对铜镜观看,我们只能看到人大致的模样,至于小的细节(如毛孔、皮肤),就模糊不清了。因此,除了在救恩的真理上,其余对《圣经》的理解不一定要强求一致;求大同、存小异,“远避无知的辩论(多3/9)”,正是《圣经》的教导,也就是说,《圣经》允许我们在福音以外的真理上,持有不同的看法。事实上,除了救恩真理外,许多其它神学观点,都随着时代的前进,有不同的发展和更新。尊重别人的观点,就是谦卑地承认自己的看法未必绝对正确。不要轻易去定人的罪,否则我们就是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事实上,各种宗派(教会)的观点,都有各宗派(教会)的长处,当然也有短处,但我们不要只强调自己的长处,而攻击别人的短处;相反,要多察看自己的短处,发现别人的长处。古人讲:“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2>另外就是“柔和”
在《怨言》里我们说过,从态度上就可以知道,它的源头从何而来,凡不是温柔和平的态度,都是从魔鬼而来的,分争的罪在于它的态度不对。假如我们想在一些分歧上取得一致,我们应该采取心平气和的方式,而不应该采取争辩的方式。因为,只要我们在救恩的认识上相同,我们就是一家人,这时最重要的真理是彼此相爱、合而为一,凡为了争论其它真理,而破坏了这条真理的都是错的,其结果都会得不偿失。即使是同一宗派,同一教会,要使每个人对每一节经文的理解尽都相同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通过查经探讨也不能达成一致的理解,那么我们有可以保留各自观点权利,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身上,双方仍然可以在爱里相交,在相同的地方合作。
<3>要宽容、忍耐和包容
只要在救恩真理上相同,在其他真理上有分歧的,比如敬拜的方式、礼仪(蒙头、洗礼)的方式、祷告的方式和圣灵充满等,都是些如何建造教会和生命的真理上的分歧,应当宽容、忍耐和包容。这就好比一家人在对于如何养生的看法上有分歧,家庭成员会因此吵闹分争吗?不会,家人可以交流养生之道,家庭成员会尊重别人的看法,不去免强,他们仍然是亲亲热热;当然,正确的养生观点自然健康、强壮、长寿,不正确的观点自然显出他的弊病来:可能多病、虚弱、甚至短命。多病虚弱的自然会向健康强壮的学习,因此在一家人中,错误的观点总会向正确的方面靠拢。
而教会因为彼此之间没有很好的交通、往来,相互的不理解、不谅解又大大加增了彼此的分歧和误解。“倘若你看到弟兄有什么不对,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著了你的弟兄;(新译本,太18/15)”这个“去……指出他的错来”就是面对面的接触、交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分辨谁对谁错。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各自的讲台或书籍上大放厥词,所采用的就是“背后议论批评”的方法,这是用论断、讲闲话的方法让信众觉得自己是对的。
罪的方法,只能产生罪的行为;凡是用论断、讲闲话的方法,就一定产生魔鬼的作为!分争就是在背地里(各自的教会里)发议论,才引发的,如果我们彼此能好好接触和了解,许多误会是可以消除的;如果我们(至少在领袖层面)能面对面查经、研讨,许多分歧也是可以解决的;剩下来的,就是需要我们包容、保留的。分歧不可避免,但分争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谁都想让自己的信众相信自己系统内的信息,以免引起混乱,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了保持教会教导上的一致性,让信徒有纯一的领受,在教会管理上,对还没有能力分辨的信徒,要求他们在自己重生的教会里受栽培,不鼓励他们到别的教会聚会,避免他们无所适从,不利生命的成长,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教会的领袖、同工、成熟的门徒是有分辨力的,因此教会之间应该是有来往、交通的,我们之间可以交流成长的心得,为的是使双方有机会研讨《圣经》;即便有谁因接触了对方而接受了对方的领受,也不必大惊小怪,都是在耶稣基督里,并非什么异端邪说。教会如果因为不同的归属、宗派,而断绝来往、交通、合作,就成为分争了。
经研讨《圣经》后,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为正确的,应该怎么办?
面对有争议的教义(领受),我们应该只在自己教会内部查经,而不能一厢情愿地去对不能接受的教会宣扬,试图改变别人。即使我们已确认某些教会不对,某些教义不对,我们只能在本教会内就事论事,不能直接、具体指名道姓地说人家不好;我们当效法耶稣,他责备法利赛人、撒都该人时,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批评有代表性(法利赛人)的错误,他针对的不是个人,而是他们的“酵”——他们背后所代表的犯罪势力。因此耶稣与他们仍然有爱的关系,甚至到法利赛人家中吃饭,与尼哥底母谈道;法利赛人也来请教耶稣,甚至是撒都该阶层的议士约瑟出面安葬了耶稣。
对有分歧的教会或人,我们可以不认同他们的观点,但我们一定要认同他们是一家人,仍应该有爱的交往。
为避免彼此分争,各教会应自律不随便收别的教会的会友,我们不要通过拉信众的方法来改变对方;在合作时,也应尊重对方的领受,未经同意,不提有分歧的问题,只有在彼此的关系发展到“爱”——能够凡事包容、凡事接纳、凡事忍耐等的深度上时,才是研讨分歧的成熟时机,透过心平气和,友好的气氛来查经研讨,才有希望在观点上接近,才有可能最后消除歧见,达成领受上一致。
请想一想,我们能够通过与世人隔绝,而使他们能认识到福音是真实的、正确的?我们要消除他们的错误观念,让他们接受正确的真理,不就通过与他们接触、谈论,才使错误的观念改变过来?真理的合一同样是这样,只有通过肢体的合一,才能实现真理的合一;也只有通过肢体的合一:共同查经、研讨、交通,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一,否则,只是一空话。我们空喊口号多年了,就因为我们指望先在真理上合一,然后才来肢体合一,正如我们指望世人自己信了耶稣,我们才跟他们接触一样,是本末倒置的次序,使合一怎么不成为一个空想呢?
魔鬼害怕我们在真理上合一,所以要拦阻我们肢体的合一。
即便这样,我们还是不可能期望教会都有一致的看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教会之间的分歧呢?
科学界也有各种不同的学说和理论,他们是怎样处理这些分歧的呢?虽然他们有争论,但他们有来往、有交流,他们一般采取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的方式,在会中平心静气地听取不同的学术观点;各学院之间也常互访和砌磋交流,他们通过交流,发现自己学术上的漏洞或偏差,然后加以改进、使其学说更加完善。这样看来外邦人倒比基督徒更会行真理了,我们岂不该羞愧吗?
教会为什么不能这样呢?尽管有分歧,我们还是可以以圣灵为联络来和平共处:在合作的时候,各自放下歧见,不提有意争论有分歧的部分,而是在共通的地方同工。如果已经达到可以彼此切实相爱的程度,就开一些研讨会,在柔和、友好的气氛中交流、研讨各自宗派的心得,领受等等,这样岂不是比我们现在分争要好得多吗?
不要高举分歧中的领受,不要因为领受不同就闹分争,如果因为这些就不能在一起聚会,就不能彼此认同,这就好比说这个问题比主耶稣、比爱(神就是爱)更大,就好比说:只要你不象我这样祷告、这样敬拜,就算你信耶稣,我们都不能成为一家人,我不能爱你、包容你,只有象我这样祷告、这样敬拜,才是一家人的条件。分争的罪的性质就是把自己的观点看得比主耶稣更重要。
为了争输赢,争谁对谁错,不惜破坏主内弟兄的情谊,这是多么愚蠢的争闹。其实在耶稣基督里谁对谁错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爱,是彼此融洽的关系。如果为争谁更正确,而把关系弄僵,那就得不偿失了,这正是蠢人所为!
谨记:“远离分争,是人的尊荣,愚妄人都爱争闹。(箴20/3)”
默想和祷告:
1.分争的情欲与圣灵的工作在我肉体之中孰强孰弱?
2.我应该在哪些事上悔改纷争的罪?
3.今后与我观点不同的人和教会怎样相处才能彼此相爱、才合符《圣经》?
4.我应该怎样与人分享自己的领受又不引起分争?
5.今后我还得在这方面探讨。
天父啊,我是败坏的罪人,我有祸了,将来怎样面对祢呢?我口唇不洁,又活在不洁的民中;我怀有属地的、属魔鬼的分争情欲,被魔鬼利用。今日教会支离破碎、荒凉破败,都有我的责任,求主赦免。今后我立志要做一个使人和睦的人,将分争中的自义、苦毒除去,阿们。
悔改:
尝试向邻近的教会表达你们的友善,与他们有所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