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上的比喻帮助我们认识神
作者:萧露西(Luci Shaw)
圣经上对神和耶稣基督有许多的比喻。每一个比喻都使我们对神有不同的看见;每一个比喻也强调神不同的范畴或属性。
神是一个王国的君王,祂有子民,也有仇敌。祂是一位有战略、有军队的将军。祂也是一个窑匠,既塑造普通的瓦器木器,也雕琢非常精巧、细致、美丽的艺术精晶。祂更是一位父亲,爱神的子女,也管教他们。
在玛拉基书中,我们看到神好像炼金之人的火,要炼尽我们一切的杂质,就像在熔炉中熬炼精金一样,然后精金的表面,就精纯得可以映照人脸。神要我们成为精金,可以反映出祂的荣耀。
在何西阿书中,我们看到神好像青翠的松树,不论什么季节,长年供给我们树荫和果子。祂也正如那青翠的松树一样,常与我们同在,覆庇、供养我们,使我们更丰美。
神更执着的形像之一,是圣经上所提到的一位情人,或称为良人,他追求一位非常善变的女人。她经常对他不忠,和别的男人在一起,然而因为他不断地追求她、爱她,她终于成了他的新娘。基督徒常常忽略这一点,然而在经上这样直言不讳的性的比喻却十分强烈。
神的另一个形像是葡萄园丁,希望他的葡萄成熟的辛勤栽种者,我们是葡萄,而葡萄藤就是基督徒的团体,使渺小的个人互相聚集在一起,彼此相倚、相交,而圣灵的浇灌就流在每一个人身上。
圣经中也有许多事物比喻圣灵。祂仿佛鸽子、喜乐油、火、水、保惠师,或友善的律法师。祂是一位看不见的安慰者,当我们需要祂的时侯,祂总是在我们身旁。
当然,对基督更是有一系列的描述。祂是生命的粮,祂是掉在地里的一粒麦子,死了,结出许多子粒来。祂(是倾倒出来的酒)是迦拿婚筵上的美酒,是活水的泉源。祂是葡萄树,是房子的头块石头。祂是羊圈的门,同一比喻,角色又换成了祂是好牧人,领着羊通过羊圈的门。
祂是新郎、坚固磐石、先驱者、晨星。祂是狮子--尊贵的、有力的、不受约束的、有金黄色鬃毛的狮子--但祂也是白色的、纯洁、无助、静默无声的羔羊。
在圣经中,神有一些女性化的形像,可是由于和传统所塑造的神的形像不同,以致多被人忽略了。然而经上提到神像一只母鸡,招聚我们这些小鸡在祂翅膀的荫下。神是那喂养者、安慰者、建造者。神是那位因找回失落的钱而欢乐的妇人。若以家庭中的性格描述神,常可突显出祂母亲般的性格。
因为没有了母亲,家还像家吗?
在以赛亚书第六十六章13节,神说:"母亲怎样安慰儿子,我就照样安慰你们。"耶稣也有那种情感,祂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可十14)。如此的亲昵、亲密、温暖和供应正是母亲的典型。
所有圣经上的比喻都是一幅幅的图画。因为神是如此难以言喻,超过我们的想象。所以我们需要借着这些比喻的恩赐,使祂在我们思想可及的范围之内,用言语略略的形容,触及一些皮毛。当我们被有限的思想、身体所局限时,永远不能全然了解神,只能紧紧把握住祂给我们的这些图画。
我认为耶稣是神在世上最好的比拟。祂使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神的模样。耶稣所过的生活告诉我们神了解我们。耶稣是个小镇上的木匠,祂会常觉疲累,在店里忙了一天,耶稣也会筋肉酸痛。然而祂爱众人,当祂朋友死时祂也哭了--祂是如此地有着人的性情。祂生气,祂失望,因为祂看到商人竟在父神的殿中唯利是图满了市侩之气。从耶稣身上我们可以想到神是怎样的神。我们的神并非高高在上,不体恤,未接触人就草草下决定的神。
假如我们不留意圣经上的比喻,就会漏失掉整个属灵的层面。对神只有平面的认识,而非全貌,比喻可使我们对神产生更有趣、更个人化、更多彩多姿的认识。神就是要我们如此地认识祂,因此祂在人的心里放进了想象力。若是我们过分害怕,或轻忽祂,我们就会扭曲自己,那可不是神的本意。假如忽略了圣经上的比喻,我们对神灵里的认识就受到剥夺和削减了。返回目录
生活中的无神论者
作者:威门(David Veerman)
无神论者(atheist)就是不信神的人。怀疑论者(agnostics)宣称他们不知道神是否存在(或说没有人知道神是否存在)。根据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既非无神论者,亦非怀疑论者,多数人相信有神,是"有神论者"。
根据相同的民意调查,却发现我们的信仰和实际生活之间有极大的鸿沟。换句话说,相信神,并没有使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不论我们是否相信神的存在,我们在生活中所表现的却仿佛祂并不存在一般--我们是生活中的无神论者。
如果我们相信有神,我们会花时间和祂在一起,和人谈论祂或和祂说话、敬拜祂。然而主日崇拜的出席率却愈来愈少。
如果我们相信有神,我们人类的价值会反映出祂的价值。可是依照神形像创造的我们,经过战争、堕胎、性犯滥的冲击后。生命崇高的价值已被贬低。我们拼命囤积所能拥有的,却对贫穷的、受压迫的人视而不见。
如果我们真认识神,我们就会定睛在天上,知道死后还有更美的家乡。然而现在,我们的态度却好像那没有盼望之人,我们拼命的抓取各种嗜好、娱乐、玩具、金钱和享受。我们不但自我中心,并且逸乐取向。
如果我们确实认识神,我们会向世人传扬祂的慈爱和公义。可是我们现在却挥舞着武器,保护我们自己,把灯藏在斗底下。
如果我们实在认识神,我们的生命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我们的子女、邻居、亲戚、朋友会看到神在我们里面。
神真的存在,祂借祂的儿子--耶稣基督要和我们有愈来愈亲密的关系。相信基督;相信神;为神而活。返回目录
要圣洁,因为神是圣洁的
作者:箴士卜易士(James Boice)
成圣是件既实际又重要的事。它重要,因为神是圣洁的;它实际,因为神告诉我们要圣洁。然而许多基督徒却不明白"圣洁"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大多数基督徒认为圣洁是一种道德上的尺度,好像一篇论文上的等级一样。不圣洁的在最底下,一般水准的在中间,非常好的人接近最顶端,而除了耶稣以外,没有人是百分之百圣洁的。
这样的说法会产生误导。圣洁包含了伦理道德和公义,但这些并不是圣洁。圣洁的本质是"分别"。
神是完全与世人不同,独一无二。没有人像圣洁的神一样。神的圣洁是多面的,像个三棱镜,同时可反映出许多的颜色。
第一面是尊贵。神是尊贵的,仿佛坐在宝座上的王。"荣耀"正好可以描述这方面的圣洁。凡得以看一眼神圣洁的人,马上被一种不配的感觉击倒。祂是伟大的,我们不是;祂是圣洁的神,我们是有罪的人。当圣经作者试着描述神伟大的圣洁时,他们必须将"圣哉"一词重复三次:"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赛六3)。
第二面是意志。神不是条公式或概念。神是意志,成就任何事情的意志。在祂宣称祂自己是圣洁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也该被尊称为神的时候,祂的旨意便已经完全设定好了。这就是为什么神会在意人怎么看待祂。
第三面是愤怒。神的愤怒不是反覆无常的。它是圣洁的神对罪所产生的自然反应。圣洁的神和邪恶无法并存。我们得知神的愤怒,因为我们是有罪的人。我们的思想和意志都是悖逆神、反对神的。
第四面是公义。神的公义就是神的旨意表现在生活中。祂的旨意乃是要让世界符合祂的道德标准。神的律是显明神公义的一个好方法。
神的圣洁所包含的这四种意义帮助我们了解"要我们圣洁"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利十九2)。这节经文不是说:"要变成神。因为我是神。"它并非论及神的尊贵和荣耀。
它甚至不是说:"要公义,因为我是公义的。"我们不可能像神一样圣洁,但我们的圣洁当与神相称。因为神是圣洁的,与世俗分别的,我们也当圣洁,与世俗划清界限。
这当然是成圣的意义所在。英文圣(saint)和成圣(sanctify)是从拉丁文的圣洁(Sanctus)而来。Holy是古日耳曼语衍生而来;圣和成圣则由罗马语文演变而来,然而这些字背后的意思却都是一样的。成圣就像圣洁一样,意指与世俗分开,归向神。
当摩西立完了犹太人在旷野中所扛抬的帐幕之后,"就把帐幕用膏抹了,使它成圣;又把其中的器具和坛;并坛上的器具都抹了,使它成圣"(民七1)。换句话说,他把这些东西都分别出来。他并没有使这些坛上的石头和金属的本质发生奇妙的变化,他只是将这些东西分别为圣。
要圣洁就是要成圣,要成圣就是要成为一个圣人。为了神的圣工,耶稣献上自己,死在十字架上,与世人分别出来,成为圣洁。祂也希望我们用相同的方式,为了神的圣工被分别为圣。在约翰福音中耶稣为我们的成圣如此祈求:"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约十七19)。
在分别的过程中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知道自己的罪。当神在我们的生命中动工,我们渐渐就明白自己所犯的罪。知道是什么使我们与神隔绝。
第二步是重生。若没有重生的经验,没有人能分别为圣。在约翰福音第三章3节中,耶稣对尼哥底母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第三步是"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太三8)。就是把罪转为信仰。神在我们的心里动工,使我们能向祂的真理敞开。当祂使我们明白所犯的罪,我们才第一次为罪痛悔,而在深切地知道我们的需要之后,我们凭信心把自己转向耶稣基督。
然后活着的不再是我们自己,以后耶稣再为神的圣工把我们分别出来,我们就能开始为祂结出果子来,因此得以在成圣的道路上了。返回目录
神主权的运行
作者:巴刻(J. I. Packer)
对某些人来说,神的主权似乎是个很"硬"的神学话题,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却能实际地看到或经历到神的主权在运行。有时候在神动工时,我们就看到了,有时却需要数年之久我们才能明了。
我之所以能成为理真学院(Regent College)的神学教授,完全是由于神的主动带领。原来我在布里斯托(Bristol)的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研读,理真学院的院长从温哥华打电话过来,当时我并不是很想横渡大西洋去教书,第一个想法是,这个工作并非为我预备的。但是当院长更深入的解释之后,我清楚知道这份工作就是我想要的。我看到神在理真学院为我预备的职位,不但是因我的能力可与他们的期望相符,而且我也正可因此做我这一辈子想做的事。这就是神主动工作,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
在上任途中,再一次看到神的主权运行,我太太先到温哥华买将来要住的房子,她此我更有信心,她相信到了温哥华,房子就会在那儿等着她。果然不错,有间很理想的房子在等着她--就是我们现在住的这一幢。
在这异动之前,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很不错,只除了我们在预备受聘时,似乎还没找到一间适合投身的教会。可是我不知道,早在我们要离开英国的前半年,我在加拿大福音同工会(Canadian
evangelical
clergy)的一位最好的朋友突然被召到温哥华的一间大教会中服事,而那所教会--神带领我们的教会,离我家不过五分钟车程。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那教会就是最适合我们的,一个属灵的家。从这件事上看来,神的主动供应真是十分明显。
这又是一件神主权运行的例子。祂并不挪去我们下决定的权利和责任,而是以供应我们基本的需要来掌权。这表示神的掌权不是在遥远之处,而是介入我们个人的生活。为了避免你们产生错误的想法,我在此要补充一点,那就是不论你们看不看得到,神主权的运行都一样地真实。
神的主权运行并不是说我们就成了机器人,不能自己下决定,并为这样的决定负责。当然更不意味着我们不能自由地把自己交托,或是不交托给其他的人。人常误解了神的主权,他们以为全能的神必然离他们很远,高高在上。
神的主权的意义是神掌管每一时刻,没有一件事情不在祂的旨意、计划之下。祂不远离人,对人也非漠不关心。那位要求我们爱祂的神就是那位爱我们的神。祂使我们有能力自己下决定,在爱中把自己交托给其他人。在祂与我们相处时并不辖制我们的人性。祂不是像对待东西一样地对待我们,随自己高兴把我们弄得团团转。祂个别地和我们每一个人亲近,用祂的道开我们的心,挑起我们对爱对情的反应。这就是神对待人的方式。返回目录
神的主权和人的悔改
作者:巴刻(J. I. Packer)
在讨论到神的主权和个人的悔改时,有两件事必须强调。第一,是你自己的决定、自己的承诺和行动,使你来到基督面前。然而,当你把自己交托给主耶稣,接受祂成为你个人的救主时,你就该跪下来,为神引导你到祂面前,帮助你作出如此的决定来感谢祂。其实一开始你就该感谢神的主动,因为是祂使你回转归向祂自己。每位基督徒都知道不是自己的智慧或良心使他归向神。是神自己使基督徒归向神,因此让我们将颂赞荣耀都归给祂。返回目录
为什么有不好的事发生
作者:青年归主协会编辑群(YFC Editor)
如果神是全能的,如果为了祝福祂的儿女,祂可以做任何事情,为什么看起来,祂好像不祝福你呢?
你不是神"唯一"的孩子。神关心神所有的儿女,不是只关心你而已。若想神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你个人的需要,这真是个幼稚的想法。
神的能力是毫无疑问的--在神凡事都能。然而祂允许困难的事临到我们,为要使我们的性格更加成熟。如果我们要什么,祂就给什么,这表示祂并不是真正地爱我们,为什么?因为有很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对我们没有益处。神要给我们最好的,不是次好的。
艰难的时刻可以塑造人的性格。不能随心拥有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这会教导我们对事物有正确的眼光,也帮助我们更投靠神。
当我们经历苦难,我们就更能够帮助服事别人。当我们能够放下一些自认为必要的东西,而勇往直前,我们的灵性就能更趋成熟。我们常以为"好事"最好就是不要遇到任何难处,或许如我们所愿。但"最好的",是我们的灵命逐渐成熟,能学着如何更倚靠神。神实在是祝福我们的,只不过是以奇妙、想不到的方式。返回目录
认识基督
作者:哈维生(Richard Halverson)
几年前我坐飞机到北卡罗莱纳州开会。在飞机上我刚好坐在一位IBM公司的高级主管旁边。我有个机会向他作见证,谈到认识基督的问题。
最后,他带着一丝沮丧问我:“你老说你认识基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于是我便试着解释。他稍早曾说他要去见一位老朋友,他们从五岁时便认识了,但近二十年都未见面。所以我说:“你刚才提到你要见的那位老朋友,你告诉了我他的名字,但是你认识他吗?”
“当然认识,”他说:“我们从五岁时就认识了,即使二十年不见,我还是认识他。”
“他头发是什么颜色?”我问道。
他想了一会,“记不得了。”他说。
“眼睛是什么颜色呢?”
一阵沉默。
“他多高?”
无可奉告。
“他在那里出生的?”
“应该不是生在北卡罗来纳--我们一直到五岁才认识的,”他说。
“可是你说你认识他,”我继续追问。这时他的答案十分典型:
“我不确定我说了什么,但是我认识他,而且我知道我认识他。”
他知道的是一个人的基本资料,而不是有关那个人的事实。从这一点我便开始与他谈论亲身认识主耶稣基督的意义。
我们夫妇俩有个一岁大的孙女。她认识她妈妈、爸爸、姐姐、祖父、祖母。她可以认出我们,而且她对我们的反应绝不同于对陌生人的反感。但我们如何晓得她认识我们有多深?“认识”这两个字非常伟大,但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能够认识基督,就好像认识人一样。只要你一开始与祂的关系,就是成为基督徒的那一刻,你就可以认识祂。随着在基督里逐渐成长,你会更加认识祂。
我们不能将“知道有关基督的事”拿来与“认识基督自己”相比。我可能知道许多有关林肯总统的事,比林肯的朋友知道的更多。但林肯的朋友却是以一种我无法达到的方式亲自认识他。今天许多极优秀的神学家所知道的基督,远胜过当时祂的门徒,但这些神学家不“认识”基督。
我们要怎样认识祂?我相信除非神先赐人恩典,否则人不能回应神。我相信神的大能,神的拣选,预定的救赎,以及神的呼召--这乃是创世以先神就亲自对我们所发的呼召。
神在我们里面放置了认识祂的渴慕,但我们必须回应神的呼召。例如父母因相信基督而让新生儿受洗,然后父母便应致力于教导、养育孩子成为神家庭里的一分子。到了孩子长大后,能依照神放在他们里面的恩典行事时,他们自然会回应神一直在他们心里所作的工。因此,认识神就是:从成为一个基督徒的那一刻开始,回应神对我们的呼召,无日不如此。返回目录
耶稣:兼具神性与人性
作者:诺曼¨贾诗勒(Norman Geisler)
耶稣有个在天上的父,也有个地上的母亲。祂由人所生,过着人的生活--成长、饮食、睡眠、死亡,所以祂是个不折不扣的人。但祂同时具有神性,且与昔在永在的圣父及圣灵同为一体,故祂也是个完完全全的神。因此,基督虽是一人,却同时具有神性与人性;神则合圣父、圣子、圣灵三位格于一体。
亚他那修(Athanasius)是一位伟大的教父,他说,当耶稣道成肉身,祂并不是减少神性,而是增加人性。所以耶稣并不比神小,而是比神多了一个称号,人。祂肩承了一种新的天性,一种在祂自有永有中并不存在的人性。
这是一个永恒的奥秘。我采用了我所谓的福音派阿伯特(Abbot)及柯斯特洛(Costello)的说法,来解释这个奥秘:在三位一体(Trinity)中存有一个“本质”(What)及三个“位格”(Whos),而基督身上便是存有一个位格与两个本质(one
Who and two Whats)。当耶稣肩承人的形像时,从未失去神的本质,而是同时兼具两种“本质”(Whats)。
我们不妨将神的本质视为一个三角形。最顶的角代表圣父,左角代表圣子,右角为圣灵,而基督的人性就好像一个附在左角的圆圈。因耶稣是神,祂有一个三角形的特形,也因祂是人,也具有圆形的特点,祂同时居住在人性的圈圈中及神性的三角形里。
圣经上的记载都证明耶稣是“人”,所有记载祂的出生经文都证明祂人性的存在。从加拉太书第四章4节我们得知祂是“由女子所生”,路加福音第二草52节则记载祂的成长,在约翰福音第十一章35节,我们看到“耶稣哭了”。祂会感觉饥饿,也受过试探,且死在十字架上。从整个福音书的记载我们都可看出,祂是有情感的。
同时,圣经也向我们显明,祂的确是神。约翰福音第一章1至2节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耶稣也是旧约的主。以赛亚书第四十章3节的预言:“有人声喊着说,在旷野预备耶和华的路”是由施洗约翰来实现的。(太三1-17:可一l-8;路三1-18:约一19-28)
大卫提到神的时候,他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诗二十三1)。耶稣自己也说:“我是好牧人”(约十14)。在撒迦利亚书第十二章10节,主说:“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而从约翰福音第十九章37节我们得知,这经文指的就是主耶稣。
在以赛亚书第四十四章6节记得:“以色列的救赎主,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除我以外,再没有真神。”在启示录第一章17节,耶稣则对约翰说:“不要惧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
此外尚有许多经节提到耶稣说祂是创造宇宙的主(如约一3;西一16)。马可福音第二章1至12节里,耶稣宣告祂有赦罪的大能。约翰福音第五章21节里耶稣说,祂能叫死人复活。在新约里,耶稣好几次接受人对祂的敬拜(约二十24-29,多马呼叫祂是:“我的主,我的神”)。
我们由此得知耶稣宣称祂具有神的属性,且行出神的作为。就因如此,祂接受那只配归给神的敬拜。虽然祂从不亲口说:“我是神”,但祂的言语行为却使人深信祂就是神。
耶稣这种神性、人性的双重本质十分重要,因为事实若非如此,我们就不能得救。若祂不是神,则祂不能为我们到神的面前;若祂不是人,则祂不能与人感同身受。提摩太前书第二章5节说:“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基督必须同时具有人性及神性,才能将神与人联合在一起。
身为信徒,必须在神性与人性上都与耶稣有关联。在约翰福音第十四章9节耶稣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耶稣便是神成人的形像。
我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也就是说儿子在外貌与行动上都与父亲神似。基督耶稣便是神的形像。希伯来书第一章3节说:“祂真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保罗在歌罗西书第一章15节里说:“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
耶稣既是神亦是人。祂与我们一样活在地上,饮食、睡眠、死亡,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祂身上看见神的属性。祂是神,却降卑为人,使我们能与祂认同。因着主耶稣的缘故,神不再遥不可及了。祂真的确配称为“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太一3)。返回目录
定睛在基督身上
作者:黛西(Gary Dausey)
当转眼仰望耶稣,定晴在祂奇妙慈容,在救主荣耀恩典大光中,世上事必然显为虚空。
我们可能都唱过这首歌,却不一定明白歌词里的真理。很多诗歌的歌词很有意义,我们却漫不经心地唱它。同样地,我们常常很难在生活中,很清楚地定睛在基督的身上。
在过去几年里,我发现那些信心最坚强的人,往往是经过试炼而来的。当生命里难以承受的苦难来临,有些人益发显得坚强,有些人则担负不起,甚至跌倒。主要的关键在于,前者转眼仰望天上的神,后者则转向他们自己。
彼得两种情形都遇过。当主耶稣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呼叫他时,他跳出船外,走在水面上。然后他开始起了怀疑,转向他自己,于是便沉了下去(太十四25-31)。
我们当然不见得会在海面上走,但是在我们生命里有些时刻,我们的信心可能也会遭遇到如此戏剧性的试炼。你是走在海面上,抑或沉下去?
在这样的时刻里,我们为什么会转眼不看耶稣?有时候,可能是周遭的人造成的,因为我们将基督祂自己和代表基督的人混淆了。若我们将焦点放在人身上,即使是放在最具善意的人身上,也将要失望。保罗就亲身体验到这点。他写道:“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这是你知道的。其中有腓吉路和黑摩其尼”(提后一15)。“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提后四10)。“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提后四16)。
很显然地我们不应将焦点放在人身上,而应集中在基督身上。在保罗最艰困的时候,他并不是由人那里得到帮助(虽然这些基督徒朋友很重要),乃是从他与神的关系中得到力量。
另一个使我们忘却神的原因,是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问题本身,而未曾花时间寻求解答。简言之,我们需要不断地操练,才能学到这一点。
我可以坐在教堂里,任我的思想游走,或让我所遭遇的问题充塞脑海,并苦思对策。但我常提醒自己,台上讲道的那个人可能整个礼拜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研究,准备他要讲的信息,若我专心听他讲道,我在二十分钟内学到的东西,就是他花了好多个小时去研究和准备的题材。
同样地,我也应该有计划地、规律地读神的话语。这也需要操练才能达成,但所获得的果效却十分可观。我若不让神借着祂的话语(圣经)向我说话,那么祂要如何向我说话呢?神通常借着祂的话语给我们安慰、指引,和力量。我们很容易忽略神的话,但如此一来我们所依靠的,便是自己,而不是主了。
同样的道理,祷告也能使我们定睛于主。在我们的生命里,许多时候愈不容易祷告,往往愈需要祷告。我的意思就是:“愈不利祷告,要愈用力祷舌”(Pray hardest
when it is hardest to
pray)。借着祷告与神交谈、默想祂,可以帮助我们定睛于主。规律的祷告时间可以操练我们,保持敏锐地定睛在祂身上。因特殊需要而起的迫切祷告,可使我们免于机械式的祷告。
希伯来书的作者提醒我们定睛在神身上的重要性,他以赛跑为例,告诉我们,“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来十二1-2)。返回目录
顺服 作者:高尔逊(Charles Colson)
从某一方面来说,做一个基督徒等于做一个没有国籍的人。若你真正相信神,若你真正熟读圣经且以圣经为生活的引导,那么不可避免地你会与世界产生冲突。因你单属于基督,而世上其他的人则忙着把自己给别人,给财富,给各机构,给偶像。做一个基督徒就是虽然身处世界,却与世界有所分别--敢于与众不同。你透过圣经来看每一件事情,而事物在圣经下也显得与以前不同了。
世上的成功代表了权力、影响力、金钱、声望。但在基督徒的世界里,成功的定义却是得神喜悦。这项对顺服的要求可能会促使你做一些与世界所看重的完全相反的事情。
当世上的价值标准腐化时,基督徒采取立场鲜明的反对态度。如此一来便意味着当其余的人舒舒服服地随波逐流时,基督徒必须站稳自己的立场。罗马书第十二章2节说道:“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真正要这么做也许会困难重重,但作为一个基督徒就是如此。
耶稣将基督徒生活的真谛归结为尽心、尽力、尽性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但人要怎样爱神呢?我的第三本书《爱主你的神》(Loving
God)就是试着回答这个问题。有人认为爱神就是要在心里有颗温暖的心,去作礼拜,做善事,读圣经。但主耶稣并不是这么说,祂说的是:“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十四15)。
遵守祂的命令就是要研读并且了解圣经,然后决定完完全全照着圣经上的话去做。我相信这是不可能办到的,生活在现今的世界上总难免会稍有绊跌,但我们却可以努力照着圣经上的话语去行,这也就是成圣的步骤--学习如何顺服神,如何在生活里听祂的命令,也就是不断读经,让圣经完全渗入你里面;也就是明白祂命令的要求,然后日复一日,逐渐在大大小小的事上让神的命令掌管你的生命。
这是一个神与人配合的过程。神赐给人自由的意志去分辨是非善恶,祂也借着圣灵动工来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定。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只盼求神的灵来洁净我们;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无法单靠自己去遵守神的命令。神在我们生命里动工,而我们也必须努力与神配合。
若要我指出美国文化中最能使人不顺服神的事情是什么,那我要说是我们误以为给神的时间便是我们读经、祷告、礼拜天早上作礼拜,及祷告会的时间。这是不正确的。神的时间就是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刻。读经与祷告只是预备自己,顺服神是一件时时刻刻都要做的事情。我们必须与主同住,活在祂里面,而非把祂当成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对象。惟有我们终日“披戴”祂,才能使顺服神成为一种自然的反应。
在应用上,我们每天一开始就应该说:“我今天要遵行神的旨意。”并默想神此时在我们心中的工作,然后祷告、读经。然后在这一天之中都不应离开神。我们不可以在清晨为神留下半小时的时间,然后其余的一天都我行我素。神必须控制我们全天的生活。有可能在早上十点之后我们又与神脱节了,此时便应暂停手边的事,求主再次引领。我们不但用祂赐的心思来顺服神,思想祂的教训,也应在生活里经常寻求祂的旨意和引导。在我们生活中可能会遭遇道德上的抉择,那么就该想想,基督对这个问题会如何处理?只要不断操练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中有祂同在,那么我们定会发现,无论作何决定,都将有基督的影响。返回目录
与基督的形像合一
作者:巴刻(J. I. Packer)
我们是按着神的形像被造的,但至今却已受了罪的污染。创世记第一章到第二章里记载着,人被造时具有神自己的特质--理智、正直、创意、爱心。但是亚当犯罪后,他与我们便都失去了正直与大部分的理性。人的创意也面临无处可去的境况。与神和与人的关系都变得自私自利。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
这么一来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我们必须重建自己,使我们能效法基督(见罗八29)。
效法基督的意思就是在我们心中重新建立起基督的形像,每月在圣灵所结的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上有所长进。这也表示,我们与神,与人的关系都起了改变,能谦卑在神面前敬拜并服事祂,也谦卑在人面前,能服事人。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失去了自我,也不意味着所有的基督徒看起来,做起事来都一模一样。在基督徒的生活里我们仍不失个人特性。像基督,不是指外貌上与基督相似,乃是与基督具有同样的性质与精神。
效法基督样式的人仍然有他独特之处,但是在心志上他(她)会愈来愈像耶稣。我们本当如此。我们是受此呼召--要像基督,而圣经也告诉我们,圣灵确实会在这方面帮助我们。罗马书第十二章2节也说:“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变成主的形状(林后三18)。
在世界上我们不完美的身体正代表了我们不完全的心,我们虽以我们的身子来服事神,但却没有完全地服事祂。当基督再临的时侯,我们的身子都要变化,以配合那更新的心灵,使我们复活的身子完美无瑕地显现出那新心。
“效法基督”同时意味着“有基督的心”(林前二16)。有基督的心就是能在心志、才能、动机各方面都具有复活生命的样式,也就是在外表、行为上都神似基督。借着读经、祷告、聚会,我们可以滋养我们那新的本质,而逐渐学习如何有基督的心,同时透过积极的服事--忠心、有益的见证,我们也会愈来愈像基督。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是自己学像基督,或是基督主动与我们合一?”
答案两者皆是。以弗所书第五章1节说:“你们该效法神”。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先认识祂,才能效法祂。罗马书第十二章2节也说:“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在希腊文里,“变化”一词事实上是一个被动式,也就是说由基督来改变我们的心意。因此,正当我们学着像基督,基督也改变我们,使我们能像祂。返回目录
如何更像基督 作者:毕尔斯(V.Gilbert Beers)
与基督相像就是要看起来像基督,这并不是我们刻意模仿祂的结果,乃是祂住在我们里面的表现。
我们或许可以模仿各种各样的人物,甚至基督,但我们永不可能变成我们所模仿的人物。福音的精义便在于此:我们不必要模仿基督,因神在祂伟大的计划里已使基督耶稣能住在我们心中。祂既在我们里面,就能自然而然使我们像祂。
每年在惠顿学院(Wheaten
College)的毕业典礼上,毕业生照例都会唱一首诗歌:“愿我救主基督之心终日在我里面,以主大爱大能掌管我言语和行为。”看到这些年轻人愿以基督的心指引他们的前途、婚姻,乃至日常生活,对参加典礼的旁观者而言,真不啻是一项很大的鼓励。
但我们要如何接受基督的心志,来引领我们日常生活的言行呢?
第一个好办法,是借着读福音书,以了解基督的作为,和祂做这些事情背后的原因何在。
若有一本英文圣经,其中四福音书里主耶稣讲的话都以红色字体印出,你若只读主耶稣讲过的话,也很有帮助。听其言知其人,这话同样适用于耶稣身上。我建议你不妨买本这样的圣经,然后趁着一次外出旅行的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读主耶稣所说的话,直到你整个心都沉浸在祂的话语中为止。
读的时侯,你可以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1、主耶稣在这里所说的是什么?2、对于那些在西元第一世纪,亲身听到主耶稣话语的人来说,这话又代表什么样的意义?3、这些话又对今日二十世纪的我们有什么涵义?4、这些话对我自己意义又何在?
腓立比书第二章5至11节最能说明什么是像基督。“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这节经文随后继续解释基督无比的心意,为祂所爱的人甘愿舍弃了一切。
这节美好的经文也值得你带在旅途上一遍又一遍地精读,直到你完全吸收了其中的意义。不妨试试用一个周末把这段经文读个五十遍,然后不管是在旅馆里独处的安静时刻,或是在飞机上,等人时,都反覆默想这节经文的意义。
像基督并不意味着全盘模仿祂的思考,也不表示我们要将我们的心与祂的思路完全契合。虽然以上这两点部有其必要,但真正的像基督乃是发自内心深处,乃是让基督住在我们里面,活出祂的样式来。
我们必须确定自己已经邀请耶稣基督住在我们心里,作我们的救主。然后要借着祂的话语和行为来寻求并且明白祂的旨意,最后我们还必须让祂透过我们来活出祂自己。如此一来,我们必然能够真正流露内在的基督。返回目录
如何更像基督
作者:罗伯特(Richard Owen Roberts)
如果我要更像基督,首先我必须知道基督是什么样子。若我不知道祂是什么样子,那就不可能在基督徒的生活上有任何长进。我必须知道祂说过了那些话,祂是谁,以及祂曾做了什么事。
要明白基督是什么样子,我必须精读祂的话语,并让祂的话语管理我的生活。我必须知道祂说过的一切话,且愿意让祂的话语深深地影响我。
我曾细细地精读福音书,并在三乘五大小的卡片上,分别写下主耶稣基督听讲过的一切话语。我尽可能将祂的每一段话再细分成最小的思考单位,并写在小卡片上。我经常反覆阅读这些卡片,把祂讲过有关各种不同主题的话重行组合,然后自问:“我愿意遵守吗?我愿意如此行吗?这些话影响了我吗?这话该如何影响我?”
因此,像基督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白祂说过的话,第二步就是要明白祂是个什么样的人。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应仅止于读四福音书,而要对全本圣经都有充分的了解。圣经上的每一本书卷里都记载了主耶稣基督,祂的地位并不低于神,祂就是神自己,所以,我若明白了神,就是明白主耶稣基督,神在圣经上多处彰显祂自己,例如玛拉基书第三章6节里神说:“我耶和华是不改变的。”这是一个空前的宣告。让我们仔细推敲“不改变的”这几个字。试想一位已经存在了几百亿年的神,从最古最古的过去一直到现在没有一点点的改变。相形之下,人类与神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人时时刻刻都在改变。我们明白了这一点,便可以更清楚地将自己作适当的定位。在学习更像基督时极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明白主与我之间有问等巨大的差异,如此可使我们开始了解基督的威严、能力、权柄,以及永恒。
以赛亚书第五十七章15节说:“因为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要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惟有人察觉他与神之间如此巨大、明显的差别,他才会在神面前破碎自己,而后才能再次复兴。
像基督的要诀在于谦卑。若我既自大又骄傲,则我不可能看见基督。当我有自知之明,我就会看见基督的威严、华美、纯净,以及圣洁,然后我才会渴慕,希望能像基督一般。惟有认识神真正的本质后,人才会谦卑,如此一来则能除去我的傲气与自满。谦卑就是个人复兴的要诀。
我盼望所有基督徒都能彻底而有系统地研读圣经,记录圣经上神向我们提到祂自己的经节。这项工作并非一蹴而就,乃要以一生之久的时间持续进行。
明了了神所说的话语之后,我便研究基督的所作所为。我不辞辛劳地遍读基督的一切作为,不时思考我生命中是否有可引以为鉴之处。若我愿像基督,我必须知道祂曾做过何事。
以传福音为例,若我愿在向人作见证这事上像基督,我便会去了解祂如何接近人群。基督曾在神学院里修过个人布道的课程吗?祂对不同的人传福音时有特定的方法吗?祂是否马上要人决定信主,抑或只讲福音,待时机成熟时人自然会归主?只要研究基督的作为,我自然能晓得该如何行事。
再看看有关逼迫一事。约翰福音清楚地记载,打从基督一开始传福音,重大的试探便屡次来临。若我要在今世这充满邪恶试探的世界中活出基督的样式,我便要在这方面学习祂的行为,作为我自己的准则。
若我要学习如何面对批评,我便研究基督的生平,仔细观察祂如何回应每一个批评祂的人。我一定能再次获益,学得祂所经历的一切,明白如何像祂一样回答批评的言语。
我来到基督面前,仔细研究今日基督徒生活里的每一项应对进退之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想知道的每一件事都在圣经上有详尽的记载。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却还没有开始研究圣经里许许多多的宝藏。
许多人从没有在一天里花上一个小时思考基督的生平,并从其中得到实际有用的帮助。但若我们愿穷毕生之力学像基督,我们就该如此去行。要学像基督,我们必须常记得基督说过的话,基督是谁,以及祂的作为。返回目录
耶稣是主 作者:梅黎尔(Dean Merrill)
当基督徒说:“耶稣是主”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答案要看你思考的时空背景为何。
若你指在罗马帝国统治下最早期的基督徒而言,那么“耶稣是主”无异于一张通往麻烦之境的特快车票--如果官吏决定认真处理的话,因为罗马帝国早就有一个主--该撒大帝了。该撤可不喜欢与一个来自他辖区东部乡下内陆地方的小教师分享他的权力。
约在西元111年左右,一个名叫皮里纽(Pliny)的省长写信向当时的皇帝他雅努(Trajan)请示,以便确定他处理基督徒的方式是否正确:
“我先拷问他们是不是基督徒,对那些承认的人我会重复再问他们两次,同时警告他们可能会被处死。若还有顽劣分子坚称自己是基督徒,我就下令把他们给砍了。
对于那些否认自己是基督徒,或否认自己曾当过基督徒的人,我就要他们跟着我复颂一遍向诸神的祈祷,然后我要他们以酒和乳香对着你的像膜拜一番,再要他们咒诅基督。之后,我想应该可以把他们放掉了。”
不知皇上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如何呢?
“我亲爱的皮里纽,你用的方法真是太好了。”他雅努回信如是说。
不过你也知道,世事变迁,风水轮流转。今天世界上大概没有几个总统或首相胆敢自称为“主”(Lord)。虽然英国仍保有上议院(House of
Lords),但上院没有作决定的实权,它只是由一群富有的绅士们所组成,通常只要对争吵不休的下议院所作成的决定行使同意权就可以了。大家对上院的印象仅止于这些绅士们在正式庆典时所穿戴的长袍和假发。所以,“主”究竟何指,我们几乎都毫无所知了。
欧迪慈(Juan Carlos
Ortiz)原是阿根廷牧师,现居加州。他说:“在西班牙文里,有关‘主’这个字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主’(Lord)就是西班牙文里的Senor,也就是‘先生’的意思。”换言之,罗柏斯先生是街角加油站的老板,罗里柯斯先生是开公车的,耶稣先生是听你祷告的。
“因此,”欧迪慈说,“在西班牙文里,我们失去了‘主’的概念。呼喊‘主’(Senor)耶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涵义。”
“但自从我来到你们这些说英语的人之中,我发现即使在英文中‘主’与‘先生’是两个不同的字,你们也有同样的问题。圣经说耶稣是王,是主,是至高无上的权柄,是一切事情的中心。”(参Juan
Carlos Ortiz, Disciple [Carol Stream, Ill.: Creation House, 1975],pp.11-12)。
但大部分的英语国家都没有君王,也没有至高无上的权柄。例如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政府。
也许最简易的解释是:主就是老板,是那个发号施令,叫我们做事的人。
耶稣?祂是个好人,为我们立下很多的榜样,做了很多聪明事。但祂会向我们下命令吗?是的。惟一的问题是我们究竟是愿意遵行祂的命令,或是要选择不服从祂的话语。每个基督徒每天都要回答的问题就是:祂到底是不是老板?
我太太和我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她们是对方最好的朋友,但可想而知她们俩都不想受对方控制。因此,她们对公正、平等之类的问题非常敏感。
有一天,大概是在她们六岁的时候,汪妲觉得崔西亚控制游戏有点过火,未经协议便片面作了许多决定,于是汪姐忽然回敬一句:“你给我听好--你可不是我的总统!”
许多意志顽强的基督徒不大甘愿承认主耶稣是我们的总统,是我们的老板,是那位告诉我该做什么的人。我们都明白祂永远是个好老板,是个仁慈体贴的好领袖,从不欺骗祂的部属;我们也明白祂始终是为我们谋求好处。
但我们仍然无法将自己完全降服在祂面前。在这样的情形下,不管礼拜天早上我们读什么,唱什么,祂仍然不是我们的主。
当主耶稣还在世上的时候,祂知道祂是老板,所以祂发号施舍。祂不止一次走向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定睛看他,说:“跟从我。”祂并没有拜托或恳求,也没有保证提供什么样的薪水,更没有提供什么交换条件--祂只是下命令。然后不论是马太或税吏撒该或是年轻富有的官都必须作一项决定:我到底该不该跟随这个人?结果,有的人决定跟随了,有的人没有。
决定跟随祂的人当中,有一个人是约翰。几十年以后,约翰在一封信里向我们率直地指出:“我们若遵守祂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祂。人若说我认识祂,却不遵守祂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凡遵守主道的,爱神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约壹二3-5)
没有很多的余地来逃避,对不对?
圣经里充满了老板所下的命令。约翰提醒我们,“祂的诫命不是难守的”(约壹五3)。但是这些是命令,我们必须回应说:“好,我遵守。”或“不,我不要。”就前者而言,耶稣是老板。在后者,则我们认为祂只不过是个老好人而已。
耶稣知道有时我们会挣扎到底该不该遵守诫命,祂深知我们的固执,所以在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28至32节里,祂告诉我们两个儿子的比喻。当父亲叫这两个儿子去葡萄园里作工时,大儿子说:“作梦!才不去呢!”--但后来想想最好还是去吧,于是拿起锄头作工去了。小儿子(很显然是个狡猾的家伙,知道如何应对)说:“那有什么问题,老爸。”--但他却没有去作工。
耶稣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指出说易行难,只有实际的行动才算数。“耶稣是主”这句话要讲很容易,要实际活出来就困难多了。基督徒的生活不仅仅是相信正确的真理,而且更要做出祂要我们做的事情。
我们必须明白,往往我们不能清楚了解为什么祂要我们做某些事--但祂确实知道祂对我们的旨意。在一个多云的暗夜,有个船长正指挥他的船沿着崎岖的岸边航行。忽然他看到前方有朦胧的灯光,便要讯号员以无线电向对方传讯:“请你偏南十度。”
很快地,对方传回来了讯息:“请你偏北十度。”
船长有点气恼,于是又再传讯:“本舰船长命令,偏南十度。”
对方的回应很快又来了:“三等水手琼斯说,偏北十度。”
这下船长可火大了,他吼道:“偏南十度。这里是一艘战斗舰!”
他收到的答复是:“偏北十度,这里是灯塔。”
我们现代的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命令,向黑暗发出吼叫,指挥别人如何生活,如何行事,如何改变。但又有一个声音与其他的命令都不一样,听到的人不大敢确定是否该继续注意这个声音,有些人则公开怀疑。
问题是,众多声音里只有祂清楚明白祂说的是什么。祂是世上的光,有权柄来掌管这崎岖的海岸。祂是主。返回目录
选择最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巴刻(J. I. Packer)
圣经里对于所有基督要我们过的生活方式都有详尽的记载,为了要使我们活出这样的生活,最佳的办法就是熟读圣经,从其中得智慧。
智慧,就是鉴别该做之事的能力,并判断何者为最有效的行事方法。雅各书第一章5节说:“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换句话说也就是祷告,求主赐智慧。
要为主而活,就要清楚地思考所面临的诸问题。每一次都要仔细研究事情的每一个层面,然后求神指引最佳的道路。基督徒的智慧里有项法则,就是永远不要让“好的”东西阻碍了“最好的”。我们的心中应时常问:“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要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才能荣耀檷,并使他人得益处?”
在神面前时常怀这样的心态,并求祂在你走错时拦阻你的心思与意念。“主啊,若是我所做的并不是最好的,请让我知道。”圣灵住在我们心里,当我们走偏时,祂会感动我们,使我们内心感到不安。圣灵会依照圣经的标准,要我们重新考虑,走回正路,或等候神。
从神而来的智慧,会引你到神为你准备的“最好”。只要你留心听主声音,你将学会神所要你过的生活。返回目录
为何我不断犯罪?
作者:巴刻(J. I. Packer)
若一个基督徒有自知之明,他应该知道,我们生命中每天都有该求神饶恕的地方。我们以为早已去除的罪恶却一再显现,使我们倍感失望。我们往往以为已经去除了一项恶习,但不久却又开始重蹈覆辙,或是内心蠢蠢欲动。这真是一场进展迟缓,但却又不得不打的仗。
加拉太书第五章17节说:“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作所愿意作的。”虽然我们爱神,并愿在凡事上服事祂,但所行非所愿,肉体软弱,从来未能如愿地完全服事神。
但神却曾应许,脱去这肉体之后,内心的罪就不复存在。保罗也曾提到身体被赎的事,当我们脱离这血肉之体,就不再与罪相争(参林前十五42-57)。在我们复活的身体里,我们的心将会完全地归向神,然后便可以不受拦阻,没有障碍、矛盾,完完全全地爱神。返回目录
内住的基督
作者:包乐(Luis Palau)
加拉太书第二章20节,是我生命里革命性的一节经文:“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祂是爱我,为我舍己。”
这节经文是基督徒生活的中心,因整个基督教的基石就在于十字架以及耶稣基督的复活。令人惊异的是耶稣活在每一个信祂的人里面,并且使信祂的人都在灵里合而为一。关于这一点,使徒保罗描述说:“这道理就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但如今向祂的圣徒显明了。神愿意叫他们知道,这奥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丰盛的荣耀,就是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西-26-27)。
耶稣在楼房的大祭司祷告里,就预言了这一种关系。祂特别祈求门徒之间能合而为一,就如圣父与圣子的合而为一。“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檷父在我里面,我在檷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檷差了我来!檷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檷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台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檷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约十七20-23)。
许多基督徒因为没有了解耶稣基督活在他们里面(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而失去了基督徒生活里极重要的部分。在我十九、二十岁时,虽然已经信主,却不明白基督住在我里面的事实。我挣扎着试图去顺服祂,试图去为祂的荣耀结果子,却不明白其实我不必靠自己的努力做这些事。我觉得主耶稣远远的坐着,在天父的右边,而我一个人则住在这堕世中。
我很爱神,很想讨祂喜悦,却苦无门路,且缺乏力量。就在此时,加拉太书第二章20节使我豁然开朗,特别是借着伊恩汤玛斯(IanThomas),在玛拿玛圣经书院(Multnomah)的一篇讲道使我明白。汤玛斯先生在他的讲道中,把基督的内住比拟为摩西看见燃烧的荆棘的经历。
摩西颇以自己的背景为傲:他被法老的女儿收养、他所受的教育等等。当他欲以自己的力量把以色列人从埃及人手中拯救出来时,却遇到了挫折,不得不躲到旷野中四十年之久。在这样卑微的处境下,神从燃烧的荆棘里向他发出挑战。神让摩西明白,只要有神在荆棘中,再老的荆棘都可经火不坏。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我就像摩西一样,以为只要靠自己有好的教育、心智和能力,就足以讨神的喜悦、服事神、荣耀神。但是,当耶稣住在我心中,我看见神的大能透过我来作工,于是我的观点起了转变。自此之后,我的事奉渐渐有果效,虽然我传讲的信息一样,但是我开始看见成百,甚至成千的人来归向基督。
这里,有一个相关的问题是:若我在基督里活着,那么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到底是什么意思?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四章10节中说:“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关于这点,耶稣则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十二24)。
这两节经文传达出同样的真理。当我的意念与主的意念相冲突,而我愿意尊主的意念为大,那就是主耶稣的死在我身上工作;是麦子落在土里死了,是背起我的十字架来跟从主。
这好比一只手套,若没有一只手伸进手套里,且开始运动,那么这只手套不过是一块布罢了。手在运动时,手套大可以说:“我刚拿起我的咖啡杯。”但实际上不是手套拿的。就某一方面来说,主耶稣活在我们里面,就像一只手伸入手套中。耶稣基督住在我们里面,使用我们来成就祂的工作。我必须让住在我里面的基督陶塑我、使用我、造就我来依祂的旨意完成祂的事工。返回目录
回应住在里面的主
作者:包乐(Luis Palau)
要如何才能使耶稣基督掌管我们的生命?由祂掌管我们的生命时,我们是否什么事都不必做?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并没有能力活出最完美的生命。
其次,我们必须甘心乐意地顺服神,换句话说,因基督住在我们里面,所以我们可以自由地顺服祂。
关于这一点,罗马书第六章16至18节说:“岂不晓得你们献上自己作奴仆,顺从谁,就作谁的奴仆么?或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或作顺命的奴仆,以至成义。感谢神,因为你们从前虽然作罪的奴仆,现今却从心里顺服了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就作了义的奴仆。
第三,我们必须接受圣灵,成为我们遵行的能力。只要我们打开心门接受基督,那一刻圣灵就进入我们里面。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本身什么都不必做,只是顺顺当当地漂浮着过基督徒生活就行了。圣经上的教导要我们以主动的意志向神说:“主,我要檷在我的生命中作王,我要知晓檷的旨意,我要借着檷所赐的力量来顺服檷。”
神赐给我们顺服祂旨意的渴望,然后再赐给我们属天的力量去顺服祂的旨意。虽然,有时候我们只看见自己和自己的软弱,但因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祂了,所以祂能克服我们的软弱,祂能克服我们的自私、不洁、贪婪等,但首先我们必须将自己顺服在祂的旨意下。绝对不是顺流而下,什么也不做。相反地,乃是要发自内心,与住在我们里面的基督合作。
这一切的结果使我们更像基督。以爱和顺服回应那住在里面的主,会改变我们。要塑造出像基督的品格,往往需要透过顺服,经常意识到与主相交,以及敬拜主的操练。返回目录
与基督同钉在十字架
作者:巴刻(J I Packer)
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就是在基督的死与复活上与祂连结。神的儿子主耶稣超越了时空。祂的钉死与复活绝不仅仅是已过的历史而已。这些事件,今天与我们仍有密切的关系,一如当年基督徒与基督的死与复活有密切关联一样。
“与基督同钉十字架”这-句话出自加拉太书第二章20节。保罗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罗马书第六章6节与这节经文有关:“我们的旧人和祂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我们的旧人”就是那个还没有成为基督徒以前,由罪控制的我。)第三处与基督同钉十字架有关的经文,在加拉太书第五章24节:“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
与基督同钉十字架,意味着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另一方面我们与祂一同复活,与祂的复活联合。祂人性的部分,如今成为我们的部分。祂人类的本能就等于我们人类的本能,以致我们最深处的渴望,就是去爱神、与神相交、荣耀祂和讨祂喜悦,正如耶稣爱天父,讨天父的喜悦一样。我们就是要靠着与耶稣的死与复活连结,才能活出基督徒的生命。
当我们成为基督徒之后,我们就是新造的人。“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我们归向基督后,就明白我们“已经”是新造的人了,加拉太书所说的“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在希腊文原文是用完成式,表示一个过去的动作,于现在显现出结果。
若我成为基督徒,神就在我里面安放了新的生命。旧的我已与祂同钉十字架,新的我与祂一同复活。我已成为一个不同的人--我的里面改变了。因此,我必须活出基督的钉死与复活,治死肉体的邪情私欲,重享与神同活的喜乐。这就是
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的意义。返回目录
顺服的生活
作者:费南度(Ajith Fernando)
今日的世界中,每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可以略为区分成三种。
第一种态度叫自宠(self-indulgence)。持这种态度的人完全不懂牺牲自己。他们的名言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If you want to do
something, go ahead and do it)。”他们对道德大皱眉头。他们说别让试探有第二次机会,第一次就向试探投降!只要觉得好,就做吧。
这是一种有害的生活方式,不是神要我们过的完全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其实否定了真正的人性。一个人不管多么自我放纵,永远不能得到满足。原因是,当人随己意行事时,其实忽略并扭曲了人性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人的道德我与精神我。全世界所有的享乐,也不能填满因否定完全人性而带来的空虚。所以,希伯来书第十一章25节说罪中之乐是暂时的。
第二种态度则恰恰相反,他们否定一切的自我。从一些非基督徒和基督徒的身上,都可以找到这种态度。他们说自我及人类的欲望都是恶的,因此人必须放弃一切自身的享受。对这些人而言,自我牺牲(self-denial)变成了一个目标。
这种态度,同样地否定了人类完整的人性,所以也是有害无益。神赋与我们享受事物的能力,去追求那美好的东西。但罪恶污染了这种能力与欲望,因此要解决这问题,并非停止享乐,乃是要享受那正当的事--神允许的事。喜乐是基督徒很重要的特征之一。早期教会的伟大神学家特土良(Tertullian)曾说:“圣徒都是欢喜快乐的。”那些自我毁灭的人不懂这种喜乐,反而变成了暮气沉沉的苦行僧。
圣经中有关自我的教导,要求人们将自我归顺于基督,让基督成为我们生命的主。基督决不会摧毁那些降服于祂的“自我”;相反地,祂救赎了这些自我,再交还给我们,使我们可与祂共同走上生命的道路。归服于基督的人,一定会放弃那些阻碍他们与神合一的事情。用圣经上的话来说,他将这些事“治死”(罗八13;西三5)。
加拉太书第二章20节,清楚地描述了什么是顺服基督的生命:“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祂是爱我,为我舍己。”照着这节经文的意思来说,我们不再活着,不再控制我们自己的生命,不再是单单依自身的意志思想来作决定;基督现在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主宰。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存在。乃是我们整个人重新以一种经过救赎的形式存在。在我们享受与主相交的同时,我们仍然完全是自己。
在这样的关系中,一切不讨神喜悦的事,都被钉上十架。但我们的老我,仍然经常伴随着那些该被治死的坏欲望出现,所以在顺服的生命中,必须要有自我牺牲。事实上,我们拒绝的是那些对我们有害的,可能摧毁我们生命的东西。对基督徒而言,牺牲一些自我并无害处,反倒像是去除一个恶性肿瘤。
神所救赎的自我,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机器,只会依指示行事,毫无自己的意见。相反地,一个经过神救赎的人,有着积极主动的意志。他选择顺服神的旨意,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自甘心。他明白这些是“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
神创造人之时,所怀的旨意乃是要人活在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中,且与神有美好的交通。所以若一个人向基督顺服,他才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因此,向基督顺服绝非对我们有害,乃是过完全生活的唯一途径。返回目录
圣灵的使命
作者:麦肯纳(David McKenna)
每当我们细想圣灵所负的使命时,我们都会强调安慰、引导、能力和恩赐的赋予、洁净以及成圣,当然这些都是圣灵重要工作的一部分。可是在约翰福音第十六章里,耶稣基督对于圣灵所负的特殊使命,作了详细的说明。
圣灵的第一个使命就是教导。“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祂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约十六13)。从基督所说的再度提醒我们,圣灵所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引导基督徒进入一切的真理。
这种引导是个别的,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发动的。圣灵在我们灵命的成长过程中是与我们生命攸关的;祂将真理教导我们,我们才能活出真理。祂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领域上教导我们,不只着重在某些方面而已;使一切的真理,不论是个人的、实际的、心理上的、属灵的,归纳成一个整体的真理。所以说,祂在我们的生命中作工,引导我们合而为一,如果我们要在这邪恶的地上活出基督徒的样式,这乃是圣灵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特征。
圣灵的第二个功能就是责备。“祂(圣灵)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十六8)。为此,耶稣基督作了更详尽的解说。
圣灵会“为罪”责备世人,“因为他们不信我(耶稣基督)”(约十六9)。圣灵是一支刺棒,是属灵的良知,叫人意识到罪的存在。
在圣灵责备这犯罪的大地时,祂也提醒我们--我们是罪人--这事实。任何人,不论是因世俗的关系,或是属灵的缘故,若对人类犯罪的本性不加重视的话,就会将这福音引入歧途;因为我们的罪恶意识若不醒悟的话,就不能蒙救赎。圣灵提醒我们我们是罪人,却因神的恩典,而得以在耶稣基督里免受刑罚,祂要我们不可忘记,我们是因为神的恩典而使我们在生命上有了重大的改变,绝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作为所致。
圣灵也会“为义”责备人类的犯罪,“为义,是因我(耶稣)往父那里去,你们就不再见我”(约十六10)。这就是圣灵正面的使命,因为耶稣基督始终是公义的,所以圣灵时常责备我们的不义,也将基督的生平竖立在我们眼前作我们的榜样。因此,当我们面临职业上的抉择、生活上的难题或道德上的抉择时,圣灵就会提醒我们,要我们以耶稣基督作榜样,告诉我们在所遭遇的环境中应当有什么样的作为。
还有,圣灵也“为审判”责备人类的犯罪,“是因这世界的王受了审判”(约十六11)。圣灵将一个事实摆在我们眼前,就是这个世界及其一切的行为都要受神的审判。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在这世上为神作工的借口,我们也要为神的救赎作工,我们不可自视过高,因为神在世上的救赎并非我们的专利。我们也要作工,但这须服在圣灵的权??底下。
最后,圣灵“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约十六13)。除了是教师、使人知罪者外,圣灵也是未来的预言家,将神旨意这大幅图画展示给我们看。这个以自我为中心、自我陶醉的世代,最大的罪就是以短期利益、惟我独尊为生命观。只要我觉得什么是现在有利的,什么就是现在对我最好的,就是采取行动的依据。
基督徒就是要成为天生的乐天主义者,因为圣灵已将一件事实摆在我们眼前,那就是一切都在神的手中,祂的旨意自古以来一直有效。在以色列人被流放到巴比伦时,耶和华借耶利米的口告诉以色列人说:“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耶二十九11)。
所以说,圣灵有三个独特的使命:一是教导的使命,二是责备的使命,三是将神自古以来的旨意这大幅图画展示给我们看的使命。祂在我们的生活中作整合的工作。祂责备我们的罪,将基督的义教导我们,并提醒我们这个世界已受到审判。祂是我们盼望的创造者。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