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股力量:分离与合作 从改教运动一开始,复原教主义便显出分裂的趋势;路德、慈运理、加尔文对许多事情之看法不一致;但也从改教一开始,就已经在努力克服这个趋势,例如路德和慈运理在马尔堡的会谈,虽然没有成功,却也是一次努力的明证。加尔文在他的信件、教导及会议中,成功地为复原运动带来相当程度的合一。 近代在复原派教会中谋求合作的第一次努力,是于1846年在伦敦成立的「福音派联盟」(Evangelical Alliance)。从美国、英国有五十多个福音派团体加入这个联盟,同时也在九个欧洲国家设立支会,这个联盟推动许多合作活动,可惜到该世纪结束时,热诚已经消失了。 复原派教会之间的分裂随着时日而增长,特别是在美国,由于政教分开,以及宗教的完全自由,单单在美国复原教就分成三百多个宗派。 十九世纪末期,整个复原教世界普遍渴望合一,盼望在不同的问题上,各教会能有合一的见证与行动。这种感觉就带出了「教会联盟」与「教会联合」的组成。所谓「教会联盟」(Church Federation)是指在同一个宗派中,各教会为面对同样的问题而组成的联盟。所谓「教会联合」(Church Union)则指两个以上不同宗派联合在一起。 美国各教会对教会合作特别热衷,但欧洲的老教会及亚洲、非洲的新教会也很难投入;虽然这种教会合一运动主要是在复原教团体中,但东方正教也加入此运动,甚至连天主教也表示感兴趣。 这个合一运动成为二十世纪教会最显着的特色。 2.教会联盟的组成 「福音派联盟」事实上是一个由个别基督徒组成的协会,而非各教会的联盟;当这个国际性的联盟解体之际,一个新的教会联盟于公元1908年在美国成立,取名为「美洲基督教联会」(Federal Council of Churches of Christ in America)。这个联会非常活跃,常针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各方面的问题发表文章。复原教会大宗派都加入该联会,现代神学对这个组织有根大的影响。 公元1950年「美国基督教联会」(National Council of The Churches of Christ in The U.S.A.)取代了「美洲基督教联会」,这个新组织除了包括旧组织所有复原教会之外,又加入了希腊东正教会。这个新组织深具影响力,声称代表美国复原教大多数人的意见。 但有一些宗派拒绝加入联会,因为认为他们是现代主义派,而已加入的各宗派中也有许多宗派对该联会深表不满:因为他们没有信仰告白,也不致力于达成宗旨。 这些采取反对立场的基督徒,深觉「正统复原教主义」需要一个强大而合一的声音。因此于公元1940至1944年间,出现了两个组织,它们是「全美福音派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及「美国基督教会议」(American Council of Christian Churches)。这两个组织都同意忠于正统基督教信仰,但在组织上及对美国基督教联会的态度上不同。全美福音派协会于公元1943年举行了第一次大会,参加者不但来自各宗派,也包括基督教机构与个人;而公元1944年成立的美国基督教会议,限定会员必须是与美国基督教联会无关的份子。可见全美福音协会在对美国基督教联合的态度上,比美国基督教会议宽大得多。这两个新组织在文字出版等方面都很活跃,对会员们提供极有价值的服务。 3.教会联合迅速发展 人们对许多事都有不同的意见,对于信仰更是如此,因为宗教问题不仅是普通意见,更是一种信念。教会界对于基要派教义、崇拜方式及教会行政组织等问题,总会因看法不同而分开。 对于基督教界的分门别类,有人以为完全是错误,有人认为并非大错;有人卫护宗派,有人则看宗派为罪恶。 在过去四十年中,一些大宗派的领袖们为教会联合而努力。有些人竭尽己力,渐有成就。然而谋求各宗派联合是一条漫长而缓慢的路。在过去二十五年中,联合的步伐突然加快起来。公元1939年,三个宗派联合起来,组成了「美国循道会」(Methodist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此外「基督教联会」(The United Church of Christ)是由四个宗派合并而成。长老派中有两个大团体最近联合,信义宗也有同样的事,这些宗派联合,无论大小,是联合运动的一些例子。 美国地区以外,也有联合运动。公元1925年,加拿大的循道派、公理派与长老派教会,联合而成「加拿大基督教联会」(United Church of Canada),公元1947年成立的「南印度教会」(Church of South India)」也是包括许多背景不同的教会团体。 除了以上所提的团体外,许多团体也在讨论与其它团体联合的可能性,以致每年联合的名单不断增加。 当联合顺利进行时,有一点不能不谨慎的就是:教会「联合」(Union)必须建立在教会「合一」(Unity)的基础上。有关教义的问题、崇拜问题及教会行政问题必须先解决,不能为了「联合」而避讳不谈,否则这种表面的联合不是真正的合一,也不能为基督的教会带来真正的帮助。 4.普世基督教协会 复原教在合一的努力上最大的工作就是「普世基督教协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的成立。这个协会的成立,要溯源于公元1910年在爱丁堡(Edinburgh)举行的国际宣教会议;虽然这次会议,只是一个宣教会议而非基督教协会,但在聚会中,许多教会看到教会间合作的可行性。 这次宣教会议所产生的冲激,又带出了三个重要的运动:几年后,成立了「国际宣教会议」(The International Missionary Council),继续讨论宣教问题,并服事各宣教机构,为它们提供宝贵的意见。公元1925年在斯德哥尔摩(Stockholm),公元1937年在牛津(Oxford),分别举行了「生命与事奉世界会议」(The World Conference on Life And work),会中讨论教会对社会应有的关怀及行动。公元1927及1937年,又分别在洛桑(Lausanne)和爱丁堡(Edinburgh)举行了「信仰与教制世界会议」(The World Conference On Faith And Order),讨论不同宗派的教义及教会行政问题。 每次会议都发现各宗派之间的差异,但一般的感觉都认为,聚在一起开会有双重目的:一方面讨论彼此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谋求合作的可能。而且大家也看出基督教间合一之路相当乐观。 因此,当公元1937年在举行「生命与事奉」及「信仰与教制」世界会议时,便提出为合一成立一个新的组织。结果是公元1948年所成立的「普世基督教协会」。这个协会的宗旨是将「生命与事奉」及「信仰与教制」两伙世界会议所决定的事,付诸实行,且在有关全世界的事工上促进普世教会的合一。 普世基督教协会第一次于公元1948年在阿姆斯特丹开会,共有三百五十一位代表,来自一百四十七个教会及四十四个国家。第二次大会于公元1954年在伊利诺州爱文斯顿(Evanston)举行。第三次于公元1961年在新德里(New Delhi)举行。第四次于公元1968年在瑞典乌撒拉(Upsaja)举行;除了二百三十五个教会代表外,并有十一个人数少于一万人的教会派代表参加。第五次大会于公元1975年在乃洛比(Nairobi)举行。 这个协会的确为普世基督教会的合一而努力,但仍有不少教会脱离该组织。有些正统派教会不再申请加入该协会为会员,因为担心它会越来越趋向自由派,或变成一个不强调圣经真理的超教会组织;然而也有一些教会认为,加入该协会为会员,是正统派教会的责任;因为这样做至少可以在普世协会开会时,代表保守派发言,使他们听见福音派的声音。在这协会中,一些在宣教工场新成立的教会,地位越来越重要。开会时,每次都有不同意见,但大家仍决定联合在一起;随着时代的演进,继续谋求更进一步的合一。 5.其它普世合一活动 除了上述的联合运动外,在过去一百年中还有一些合一活动,其中之一便是普世信条联盟(World Confessional Alliances)的成立。全世界信仰和组织相似的教会,定期聚在一起讨论和交通,最早出现的是公元1875年开始的「改革宗教会世界联盟」(World Alliance of Reformed Churches),其它类似的组织还有「国际公理宗教会协会」(International Congregational Council)、「世界卫理宗教会协会」(World Methodist Council)、「浸信会世界联会」(Baptist World Alliance)、「世界信义宗协会」(The 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以及「万国基督教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Christian Churches),此外公元1946年的「改革宗普世会议」(The Reformed Ecumenical Synod),也是类似的组织。 罗马天主教一向对复原教不予理会。但近年来,对和复原教之间的交通越来越有兴趣。公元1962至1965年间举行的第二次梵谛岗会议,邀请了复原教观察员列席参加。 这许多普世合一活动的潮流,说明了基督教会已经严肃地考虑到合一的见证。另一方面,也警觉到教会之间长久差异的存在,总之,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教会发展中,普世合一运动可以说是最大的挑战。 研讨问题: 1. 「教会联盟」与「教会联合」的不同是什么?这两种的长短处各为何? 2.教会联合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3.罗马天主教在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及保罗六世时代,乌普世教会合一做了些什么? 4.举办一次座谈会,讨论我们教会应不应当加入普世基督教协会或其它基督教联盟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