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汉学家 - 理雅各(James Legge)


  虽然理雅各与耶稣会不是同一个宗派,民族也不同源,这位才华横溢的苏格兰人、基督教新教教会的教徒,却称得上是利玛窦的继任者和追随者。在利玛窦之后大约300年,理雅各用毕生的精力来研究中国。他花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把中国最重要的、被称为“中国圣经”的中国古籍翻译成英文。他对中国研究的贡献在西方是无与伦比的。

  一位与理雅各同时代的中国著名学者,曾经描述理雅各翻译古籍的细致谨慎程度,可以概括为“中国古籍中的精华”。一位评论观察员这样写到:“他在翻译中国“圣经”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功,要远远大于他的传道工作”。他的译着是至今中国文明核心文化的最权威的英文版本。也确实要感谢这位英国学者,因为这本书许多地方依赖于他的学术成就,并广泛引用他的论点做的参考文献。

  理雅各不是一位只会咬文嚼字的、研究枯燥无味的历史作品的学者。像耶稣会的前辈一样,他首要的、最大的热情,是把耶稣基督的救恩带给中国人,他研究中国古籍,是他认为了解这些知识,对他传讲福音很有帮助。完成这些译着以后,理雅各描述他的研究工作,“……我们在人们中间传道,应该具备足够的理解力,这样才能巩固我们不断取得的成果”。

  上文提到的与他同时代的学者,评价理雅各的学术追求:“翻译中国古籍只是业余时间从事的第二工作,他主要目的是传播上帝的福音”。在理雅各的追思礼拜上,因他对中国人的爱,受到中国人的颂扬。

  他赢得了中国人的感情和信任,很少有外国人做到这些,他爱中国人,中国人也理解他那质朴纯真的爱。这也是他独到之处,他临终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是从病床起身,用他特有的古式的礼貌来问候一位出身寒微的、官品又低的年轻人,他这样做,唯一的动力是这位年轻人的血管中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

  像来中国的耶稣会的传教士一样,理雅各通过对中国古籍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所敬拜的唯一真神上帝,和基督教里的敬拜的上帝是同一位。像耶稣会的传教士一样,理雅各也受到攻击,他为自己正确的观点进行辩护,与批评家进行长时间的、激烈的争吵,他们的争论是如此的激烈,有下面的记述:

  他爱中华民族,他绝对忠实和崇敬他们信仰当中一切真实和良善的地方。他曾进行过的最激烈、最长久的争执,是因为某些传教士对中国古老信仰根源的见解与他不同。表面上看,汉语中有没有一个词语可以用来翻译关于上帝理念的。但问题的根本是,他们本身是否知道上帝存在的理念。而理雅各坚持认为他们知道上帝存在,难道他不是凭借爱心和知识来断定这一点的吗?”

  理雅各在1815年12月20日出生于苏格兰,他学业出众,早年就展示他的潜力。在牛津大学金学院,他多次赢得学生奖学金。当他在金学院读书时,他的生活中一次次展现他性格的力量。他得到一份助教的工作,这份工作使他在学术的增进方面有一个辉煌的未来,但是这一工作要求他加入苏格兰教会,这是国家教会。理雅各的父亲曾经很积极地支持独立教会运动,理雅各说:“假如我只是为了那些暂时的利益,遵从父亲的愿望,而没能转向这个科目,对我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人生的开端。”理雅各说他如果不加入国家教会,就不能使他攀登学术事业的阶梯。不到两年,理雅各从上帝那里领受了做传教士的呼召,他进入神学院,改变他一生的事业。

  1838年,理雅各23岁时,加入了伦敦差会,第二年,和他的新婚妻子经海路出发,经过了大约一年的旅行,几乎跨越了所有的大陆,于1840年到达了马来西亚的马拉卡。在那里两年多的时间里,理雅各,除了完成他的首要任务学习汉语以外,他还兼任英华学院的院长,这所学院由伦敦差会创办的,目的是要为中国培训传教士,并负责经营学院的一个出版社。出版社的创立,开阔了前往中国的先锋传教士马礼逊的视野,马礼逊的计划是教育和训练中国的信徒,使他们能够向自己的国民传教,那么外国的传教士就可以有时间,创经营学校、医院、诊所、技术知识的团体,这些都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

  为了能够达到这一双重的目的,出版社印制中文圣经,宗教小册子、双语字典和语言课本。在马礼逊死后的六年,理雅各接管了出版社的管理工作,这个出版社已经营了半个世纪。他很出色地继续马礼逊的工作,采取马礼逊的方法。他也一样作了传教士,献身于神学事业。他们同时认识到提供教育机会的价值。

  1843年,理雅各和他的家人定居香港,在那儿他创建的联合教堂,在香港依然存在。理雅各是那的第一位牧师,在那儿服侍了30多年,因此他被称为“联合教会之父”。理雅各致力于为中国学生创办学校,让他们在英文和汉语方面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他同时还协助香港的教育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都对香港社会具有几十年的影响。理雅各对城市的贡献,并不局限于他所工作的教育领域,在社会服务的其他领域的成就也是被公认的,曾经作出过巨大贡献。1865年他离开香港时,香港政府赠送给他一个精美的证明书,上面写着:“香港政府将这个茶杯和咖啡的托盘,赠送给理雅各博士,因其对香港公共事业无私的奉献和无偿的回报”。更重要的是,正是在香港他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上午工作。后来被他描述为“15年以上艰苦努力的学习”。

  在一本传记中记载,理雅各意识到“打开中国的钥匙,在于对中国经典著作的认知。这些著作影响着中国人整体的行为规范,包括他们的思维、信仰和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政府体制。”

  理雅各在他的文章之中写道:“谁了解中国,那他也一定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必须“精通中国经书,并且……通过中国的历代圣贤,对中国思想领域做了全面的调查”。在他的晚期,他主要致力于中国古籍的翻译工作,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人的思想。他刻苦学习汉语,就像几个世纪以前的利玛窦一样,上帝恩赐给他学习语言的天赋及惊人的记忆力,常常引起他同事的嫉妒。他的一位同事曾经回忆说:“他的大脑可以很轻松地记住大量的单个的或复杂的汉字,这些字曾经吓退无数个想学习汉语的人,但对他来说这却是一种乐趣,因为他很轻松地记住它们。”尽管这样,直到他在香港居留了15年以后,在1858年他打算开始出版他的译作,下一步他不但要寻求资金,还要安排诸如笔墨纸张之类的问题。所以直到1861年第一卷书的第一版才开始印制。理雅各一共完成了8卷书的翻译:

  四部儒家作品《书经》、《易经》、《孝经》和《礼记》

  一部道家作品《道德经》

  两部其他作品《佛都记录》和《太上感应篇》

  浪漫派爱国诗人屈原的长诗《离骚》

  他在香港居住了三十多年后,回到了英国。1876年他被任命为牛津大学的首席汉语教授。1897年,他在伦敦去世时,仍在翻译楚辞的第九章。

摘录《热爱中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