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好弼
Rosewell H. Graves
纪好弼(Rev. Rosewell H.
Graves)于1833年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当他18岁大学肄业后,即决志作一个福音使者,于是一面进入神学院学习神学,一面学习医学,以备将来赴海外宣教之用。学成之后,接受按立为牧师,并接受美南浸信会传道协会之派遣,远渡重洋,奔赴古老的中国传扬福音。
1856年4月,赴广州到第一浸信会教会协助基律牧师夫妇(Rev. & Mrs. Charles Gailard)推展福音工作。不幸的是,在纪好弼到达广州后仅两个多月,就发生了英法联军炮击广州事件,致使广州军民同仇敌忾,仇外之情绪甚烈,使原本举步维艰的宣教工作雪上加霜。在这种形势下要中国人接受福音谈何容易!他们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才得到两个人受浸归主。
纪好弼牧师当时独撑局面,竭力拓展广东和广西地区的宣教工作。他的工作范围不止局限于广州,还逐渐扩展到内地,只身前往肇庆、新兴、高明、广宁等县布道。1862年,他在肇庆建立了第一所浸信会教会。同年,他又沿西江而上,直至广西的门户梧州宣道。三年后,他在梧州开办了思达医院和福音堂。1865年,他到达广西的省会桂林。1868年,他又乘坐简陋、肮脏的帆船,沿东江到惠州宣教。这一时期,广州的教会已经蓬勃发展起来,他所创立的第二浸信会教会增长尤速。1869年4月,纪好弼在惠爱路八约街建立起一座礼拜堂,称为惠爱八约浸信会,
当纪好弼牧师独力撑持两广教会工作期间,宣教事业日见兴旺,但纪好弼个人的生活,却苦不堪言。当时在中国发生了太平天国革命,多年战乱使千万生灵惨遭涂炭;加之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国力衰竭,民不聊生,仇外排教之风日盛。纪好弼曾在梧州、桂林等地多次被驱逐。而美国国内,当时也发生了南北战争,以致美国浸信会差会对其海外宣教士的经济支持全然断绝。两广地区的宣教和教会工作没有了经济来源,甚至纪好弼个人衣食住行,都很成问题。以其个人的博学多才,加之其通晓中文,熟谙中国文化和社会,他完全可以到西国领馆或外商机构谋个差事,过丰衣足食的生活。但纪好弼却甘愿为福音的缘故受苦,跟随主走十字架的道路。他十几年如一日,默默撒种、耕耘,以自己的血汗和眼泪浇灌、培植着教会。
1880年,纪好弼在广州五仙门买地购屋,作为其培训中国传道人之所在,这就是中国浸会神学院的摇篮。随着学生人数逐渐增多,讲授的范围日渐广泛,纪好弼神学院初具规模。1890年,神学院迁往广州一所浸信会礼拜堂上课。1905年,海外传道部拨款5000美元,为神学院修建新校舍。1907年,新校舍落成,那时适逢纪好弼博士来华宣教50周年,于是神学院被命名为"纪好弼神道学校"(Graves
Theological Seminary,后易名为两广浸信会神道学校)。
纪好弼兴办神学院之同时,亦发展出日后著名的教会学校"培正书院"。该校于1890年春正式招生上课,首先废去八股文科目,而倡"策论"之学,并教授英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和卫生常识等课。此即当时所谓"新学",开广东新教育之先河,比政府明令废去八股文之日,还早先行二年。
纪好弼不仅是抢救人类灵魂的牧师,也是位医病救人的医师。他常以医术作为传福音的工具,曾在西南、角石、清远、四会,以及广西梧州等地为贫苦病患者服务,并设立医院或诊所。仅在1868这一年期间,他就医治了5097人。纪好弼是把西医传入梧州第一人,在梧州医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梧州开办诊所17年,是西医传入梧州乃至广西的起点。广州著名的博济医院,亦得其助力多多。1899年,纪好弼被推选为广州医学传道会主席,并且连任此职以终其身,并为中国翻译了大量的西方医学书籍。
1912年6月3日,纪好弼在广州因病息劳归主,终年79岁,葬于广州沙河浸信会坟场中。在其墓前,矗立着一座大理石墓碑,碑上镌有一联:"信徒何止三千众,传道于今五十年";对联的中央镶嵌着纪好弼牧师的瓷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