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受恩教士M.E.
Barber
1866-1930
毁碎于主胸怀,「失」后之「得」,
「有限」投于「无限」﹗
从此其他船只都要看见;
「破损」﹗「毁碎」﹗带进祝福连连﹗
毁碎于主胸怀 。
(节录自和受恩教士所写的诗歌《破碎》)
和受恩教士是英国人,出生于英国南部苏福支那(Suffolk)的比森豪(Peasahall)。二十一岁那年,在宣教大会中,她回应了戴德生牧师从遥远的中国所发出的呼唤,立志宣教。《破碎》是她所写的一首既感人又有属灵深度的诗歌,是她的代表作,亦是她生命的写照。
神在人身上要作的是破碎
1899年,和教士被派到中国,在福州仓前山圣公会所办的陶淑女子中学里任教。因她有美好的生活见证,吸引了许多学生围绕她,她便将福音传给她们,又栽培她们成长。可惜,事奉引来嫉妒,有同工诬告她十大罪状。她所属公会的委员会在没有告知她谁是原告、控罪又是什么的情况下,要求她收拾行装,回英国去。她心里很不好受,就在神面前流泪祷告,申诉着自己并无犯错,却被革除;此后她的名誉、她的人格、她在人面前所受到的鄙视,叫她如何面对呢?她愈是这样想,心里的骄傲愈发叫她不罢休,要争个水落石出。
当她安静下来后,主教训她说:「你是属于我的,那诬告你的,也是属于我的。我是头,你们俩都是我的肢体。看看我的手,拇指受伤,与中指受伤,在我看来,有什么分别?都是叫我痛。是你受伤也好,是他受伤也好,都是叫我难过。你又何必要相争呢?你又何必要辩明呢?这些都叫我蒙羞,这些都叫我痛苦。我的孩子,安静吧!」
结果,她顺服下来,悄悄离开福州回英国去。当她的罪状被送到英国差会总部时,她本想保持沉默,不为自己申辩,但负责的会督对她说:「我现在奉主耶稣的名,靠着主所给我们的权柄,我吩咐你把真相说出来。」她才道出原委。
事情虽然解决了,但她应否回中国去呢?有两年多的时间,她在等候主的引导。这时她认识了大卫潘汤(D. M.
Panton)1,得到许多属灵上的帮助,并影响她一生要「作一个等候主回来的人」。后来,她在开西大会(Keswick
Convention)2遇见她的上司莫尔主教,得他劝勉说:「你应该靠着神的旨意,你要回去。」
她终于在四十二岁时,再到中国。这一次,没有差会在后方支援,没有钱财在背后支持;陪伴她的,只有小她二十岁的外甥女黎爱莲(M. L. S.
Ballard)3;她本人则以诗篇二十三篇为产业—她要单单仰望主,相信主会负责她的一切。
她乘船返回福州时,船一驶进闽江口,她便看到左岸罗星塔附近的白牙潭,景色宜人,心里感到这是神预备的地方。她决定在那里定居,就租下了房子。
神的破碎,仅是个开始
白牙潭是个荒凉偏僻的临海地方,和教士所租住的,是几间建在小山坡上的简陋木屋,与她第一次来福州时所住的花园洋房比较,简直是天壤之别。
和教士与黎教士在这里过着孤单清静的生活:没有其他同工同心,没有争取人的同情,没有受人一文钱的帮助,眼目只单单仰望主。曾有「新神学派」4的弟兄,看见她们过着贫穷的生活,就主动奉献金钱给她们,又说了几句劝她不要太迷信的话;也有从外国来的弟兄,关心她们的生活和经济问题,建议她们做点生意,从中国买点丝、茶叶和刺绣等,寄到国外出售赚些钱,作带职的服事,也好为主作工。和教士纵然急需金钱的支持,但为着所持守的属灵原则,都一一婉谢了。
有一天,她俩的口袋里已没有钱,但有几笔支出已到付款限期,奇妙的神便借大卫潘汤电汇了一笔钱给她。她收到汇款后就写信问弟兄,为什么要寄钱给她,并且还是电汇呢?弟兄回覆说他也不晓得,只是按祷告的领受去作而已。和教士宁可像以色列民天天在旷野捡拾吗哪;又像以利亚在干旱的基立溪旁等候神差遣乌鸦叼饼和肉给她。她相信只要履行忠心为主的责任,主就会负责她的需要。
神借破碎让人认识自己的有限
和教士体会到人的有限,实在拦阻了神的工作,唯有甘于被主破碎,让主使用,神的无限才会释放出来。虽然她们没有差会支持,又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地方,却仍努力地为主作工。她们不单常常祷告仰望主供应生活所需,还有一个看似遥远的梦:得着贫穷、落后的中国归向基督。她们专一为这事祷告了十多年,结果,神为她们的事奉开路。
在福州的仓前山,有一个大复兴,有几百人信主得救,甚至人们亲自拿着凳子赶去赴会。神更兴起了一群年青人,还有姊妹特别受到感动,搬到白牙潭,与她们同住同工。为了培育这群年青信徒,和教士时常安排造就聚会,以一周或半个月的时间、每日三堂,举行查经课程,参加者一边学习,一边要做笔记、抄录诗歌等。
和教士只传耶稣和他钉十字架的福音;她更劝诫同工要分别为圣,脱离世俗与罪恶;又对男女信徒的相交有极严格的限制。然而,她很爱护真诚爱主的信徒,对他们极为尊重,视为珍宝,又称他们是「因信主,作为我的真儿子」。她会毫无保留的,将数十年来从主所获得的恩赐和亮光,教导他们,好叫他们受了感动,愿意撇下一切,终生事奉主。
曾经有一位弟兄,将刚写好的诗拿到她面前,冀望得着她的称赞,竟反被浇了一盆冷水。她直指弟兄的生命未成熟,说:「诗像奶与蜜一样,是生命的流露,都是经过学习、受过主的对付而来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又有弟兄信主后立志出来为主作工,和教士就问他:「你是不是为神出来呢?但是,主要你作什么呢?」弟兄说:「他要我出来为他作工。」她说:「若果主不要你出来作工,那怎么办?」弟兄说:「他一定要我作工。」于是她就读了马太福音第十五章有关分饼的经文,然后问他:「圣经是怎样说的呢?」弟兄回答:「当初主把饼和鱼放在自己手里,经过祝福,就变成许多了,能使四千人吃饱。」(参太十五32-38)和教士接着郑重地说:「所有在主手里的饼,主都擘开了才分出去。没有擘开的饼,是不能起变化的,也不能养活人的生命。」她又说:「弟兄,请你记着,多少时候,我真的像饼那样对主说:『主啊,我奉献给祢。』心中却偷偷的想:『主啊,奉献是奉献了,但千万不要把我擘开。』我们总是盼望饼仍旧摆在那里,还是那样好看,不用被主擘开。但是每一块摆在主手里的饼,没有不被擘开的。」
和教士对他们一方面是严厉的,但另一方面却充满着爱心和关怀。有姊妹原本在中学教书,后来蒙主恩召,要专心出来事奉神,过信心的生活。她第一次来到白牙潭,参加查经聚会,和教士了解她的难处,就即时将身上的银钱塞给她,虽然金额不多,但姊妹对这份爱心的流露,已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神将有限变无限
和教士也是个充满信心的人。有一次,她一连四天病在床上,钱没有了,同工也不在身边,她就问神为什么她会生病,主清楚的给她看见这不是出于神,而是仇敌的攻击,她就对主说:「如果我错了,就可以病下去,如果是撒旦的攻击,就病不得。」她祈祷后就立刻起来写了一首诗,之后就起床作工,病竟不药而愈了。
1930年2月底,她患了小肠炎,躺在床上。身旁的姊妹为她按摩,帮助她减轻头痛,但她觉得稍有好转时,就不住为许多同工代求。姊妹问她为何如此,她回答说:「你们几位同工,是我常常记在心里的,我有负担,要为你们祷告。」大约十馀天后,她就主怀安息了,葬于白牙潭山巅的一座外国人公墓里。
和受恩教士去世后,除了留下她的诗歌和见证外,更让我们看见:在一个有限的生命里,若愿意被神破碎,神就将他的无限,释放出来,成就主工,带来连连的祝福。
注释:
1.大卫潘汤(D. M. Panton)是当时英国基督教杂志《黎明》"Dawn"的主笔,是一位非常认识圣经预言并明白得胜真理的人。
2. 开西大会(Keswick Convention)是一个属灵奋兴运动,始于1875年。由圣公会的克福弟兄(T.D. Harford-Batters)和贵格会的威尔逊弟兄(Robert Wilson)创办,一年一度在英格兰的坎布里亚郡的凯西克(Keswick, Cumbria)举行聚会。
3. 黎爱莲教士(M.L.S.
Ballard)是和受恩教士的外甥女,亦是她的同工。在和教士安息主怀后,曾按她未圆的心愿,结集她创作的诗歌,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诗歌集。黎教士继续在白牙潭工作至1950年才回英国。
4.新神学派是十九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基督教思潮,认为可借着办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来改造社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西方教会都认为行不通而放弃了,但在中国华南地区的教会却依然盛行。
- 胡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