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珍姑娘
(Miss M. Olive Atkinson)
1902 ~ 1932
女性很多时候在中国宣教上都是男性的附属品,很多我们看见的宣教士,都是男性是牧师,女性是师母;男性很多总是医生学者,女士总是护士老师等等工作。宣教士好像很多时候都是在外地订婚以后,抛下未婚妻到了中国,然后再她来中国,然后就因为水土不服,这些宣教士妻子很快就去世,就好像马礼逊的太太一样。但是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开始不同的女性加入在宣教事工之中。到了1950年代,更多信心差会的女性会单独到了外地传教,而不是以夫妇名义来传教。
金宝珍姑娘(Miss M. Olive
Atkinson))于1902年3月24日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市(Toronto),早年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她于1920年信主后即乐于向人传福音,并有志于作宣教士到印度去。但当她在祷告中寻求神的带领时,神却明确地指引她去中国。1925年4月,金宝珍加入中华内地会。同年10月15日,她乘船离开加拿大温哥华,于11月3日抵达中国。
金宝珍先进入江苏扬州语言学校学习中文约半年之久。1926年4月下旬,她被分派到四川彭山宣教站工作。当时该宣教站宣教范围涵盖800平方哩,却只有内地会宣教士云登夫妇(Mr.
& Mrs. Gilbert Vinden),带同一位男传道和一位看门的老婆婆而已。
金宝珍到达四川时,正值中国内战频仍之际。战争造成物价上涨,商品奇缺,以及连年饥荒。1926年9月在四川又发生了"万县惨案",因英国轮船撞沉民船而被当地官府扣留,英国炮舰轰击万县城,造成一千多间民房和商店被焚毁,五千余军民死伤。"万县惨案"令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反帝情绪高涨,直接威胁到外国侨民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英、美等国领事馆下令撤侨,特别要求那些身在内地省份工作的宣教士撤退到沿海一带城市。1927年2月,有60多位宣教士撤退到上海,在撤离途中,金宝珍与来自澳洲的内地会宣教士韦显明(Norman
J.
Amos)相识。韦显明于1924年11月初抵达中国,当时在四川的合江宣教。在上海等候期间,二人相处日深,彼此情投意合,遂订定终身,并于1927年8月17日在上海完婚。
1928年4月,韦显明夫妇重返四川。因当时金宝珍已有孕在身,不宜随夫远去合江,况成都又有设备完善的医院,故留在成都待产。同年9月4日,他们的长子保罗(Paul
Norman)出生。
1929年下半年,他们被差派到成都西南约40哩的邛州宣教站工作。当时整个宣教站只有他们二人,而且要重建被破坏了的宣教站,重新争取当地人的好感,其劳苦与艰辛可想而知。幸好邛州离彭山和成都不是太远,方便他们与附近地区的宣教士联络和来往。1930年初,韦显明联合举办了为期12天的帐幕布道大会,取得很大成功。
在其后的两年中,韦氏夫妇的大女儿海伦(Helen Irene, 1930年2月9日)和次女以斯帖(Esther Olive,
1931年4月15日)先后在成都出生。金宝珍一方面担负起照顾丈夫和儿女的责任,一方面还要在宣教工作上为丈夫分忧解难,同心协力见证神。1932年元月,韦显明再次邀请邛州附近的宣教士联合举办帐幕布道会。他们分工合作,韦显明等宣教士负责布道,韦师母等人则负责带领妇女和儿童聚会。虽然时值寒冬,但十天的布道会中,每晚都有200多人参加,进一步打开了这一带的宣教之门。
1932年3月,韦氏夫妇将宣教站迁入邛州市中心的一座新福音堂。启用新址时,他们连续举办了十个晚上的布道会,每个夜晚都挤满了人,好些人不得不站在街上听道。因为新宣教站位于商业区繁华地段,故此他们有机会向更多的人传福音。
1932
年7月,韦师母搭乘公共汽车时遭遇意外,几乎丧命。日后她曾作见证说,经历这次死荫的幽谷后,她坦然面对死亡,心里再无半点的惧怕。不久霍乱流行,韦师母在成都不幸感染上霍乱病毒,虽经两位医生和一位护士极力抢救,但12小时后,即在1932年9月3日清晨,凶恶的霍乱还是夺走了她肉身的生命,离世时她刚满30岁。她在中国从事宣教和服务将近七年,便息了地上的劳苦,与主同在了。遗下她的丈夫和一子两女,当时长子仅四岁,小女儿只有一岁半。
熟悉金宝珍的内地会四川的副监督董辅仁(John R.
Sinton)追述她时,认为她有过人的观察力,信仰坚定,是非分明,对生活充满乐观。那些与之相处过的妇女们对金宝珍的去世尤为悲痛,因为她经常与她们分享神的话,在生活上关心、帮助她们。就连一个对她存有敌意的佣人,最终也因她的爱心,悔改接受主耶稣基督。
今天邛州教会,就是在邛崃的基督教堂
彭山基督教会---在今天四川彭山县的基督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