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轶事

宋尚节博士之行为、生活、态度、身世等等,为别人听口述或笔记者,概收入此章。其为宋氏自述者,则收入“回想”章(即第二章)

一、宋尚节之所以成名,非因家声显赫,也非因得了博士衔,更非仪表出众,人品超群;相反地:他只是个是外貌不扬的穷传道的儿子,头大额凸,掩以一抹鳍发。看人时眯着(近视象征)一对蝌蚪眼,甚至撇嘴叉手,似乎非常傲慢。不屑与人交谈;其实他最富同情心,无论何人有何难处。他必忠心代祷!所谈的若是灵性问题,他必拨冗给你指导。讲台上的他,时而挥手扬巾,短歌阵阵;时而振臂顿足,大声疾呼;严肃愤慨时令人不寒而栗,幽默恢谐处教你笑不可仰。外人视他为疯子,为怪物,信徒却尊之为神人,为主仆。我以为:他之所以伟大,非因用高言大智宣传神的奥秘,乃因他“不知别的,只知道耶酥基督并他钉十字架”,而且满有圣灵大能的明证。某离职且离道的牧师见证说:“听他唱——归家吧!归家吧!……给他吧两吧,我的心给吧碎了,不得不痛悔归回,重投天父慈怀!”是的,社会的人非看见己罪,即看见神爱,莫不心弦震动,感泣者再。或渭这是感情作用,感情作周焉能改变人生?焉能持久延续?

二、宋氏重生之后。即蒙主选召,改名约翰,意思要(像施洗约翰一样)为天国君王作一名先锋,宣扬救恩福音,领人悔改归主;唤起沉睡信徒,惊醒等候主来。据他说起初是感动施洗约翰的灵感动了他,使他不由自主地痛斥罪恶;后来感动使徒约翰的灵又感动了他,引导他走爱心的道路。他常说:我算不得什么。是各地爱主信徒的代祷托住了我;是圣灵亲自动工,神爱亲自寻找我;是主恩的奇妙,人心的渴慕,才得见神荣。主允许人给拿走了那么多的见证信,又让我的日记和圣经遗失了,无非阻我夸功果作统计,蹈彼大卫“数点百姓干犯神怒”的覆辙!

三、宋氏虽多缺点,(只最大的缺点是性急癖怪,性急易开罪人。癖怪招致误会。例如拒见那些过份崇敬他的人,不重交际等等。)却非常爱主爱人,竭力追求圣洁,讨主喜悦。(以上郑遂蓝记)

四、任何政治家,演说家,都永远不会有宋博士那样超人的能力。前几年和一九六0年上年,在葛培理和史密斯两博士来港前月余,我们就为他祷告;而宋博士呢,以前在国内布道时,只要当天听说他讲道。有的城市几达疯狂的情形:学校停课,商店关门。

宋博士可称为骂人大王。当他叫听众跪下认罪而听众中有的不依时,他就拿起那支指挥唱诗歌的短杠,向台下指骂道:"你为什么不跪下认罪?你偷了母亲的钱不是罪吗?他又指另一个骂道:“你上月考书,偷看同学的数学答案,不是罪吗?”诸如此类骂人,而被骂的,一个个只有痛哭流涕,乖乖地跪下去了。

有一次,宋博士在一间教堂里讲道。当翻译的就是本堂的牧师。在讲道的半途,他突然侧过身,手指着那位牧师的面孔说:“你为何还不肯悔改?你犯奸淫罪,怎配当牧师!”像宋博士这样讲道骂人,我们现在却没有福分再看到了。平日喜欢在台上利用讲道特权骂人的。我们愿意祝福他能从上帝那里得到像宋博士那样的爱心和能力,那我们就也极盼望有福分跪在他面前受骂。这不是说传道人不能骂人,他原有本真道“教训”人,“责备”人的责任,不是绝对不可骂人;而是说,如果不欲因骂人取快,被认为"最劣"的讲道而不荣耀上帝的话,就要少骂人为宜。(吴怀珍:羊群的渴望,见晨光报五十七期)

五、宋博士所讲的道都是十字架的福音。他热爱研读圣经,自他从美国神学院里开始,圣经便与他有了不解缘,是他每天必需的粮食。每天阅读十余章圣经,一直到这神圣的教训溶浸心中。诚然,他除了看报之外,就是阅读圣经了;因此他便能成功地使用他最美的方法逐本逐章的继续讲道。是的,虽然有时他的讲坛也有戏剧性的形容。但总以圣经为准绳,以十字架与救恩为总归。由于他的生活是溶浸在祷告中的,因此在他所有的讲坛上无不带着能力;他的祷告生活是经过锻炼的。每晨四时多便起床,在他的代祷名单中,曾成就了无数的奇事。他往往为着一个初信的人的代祷,竟不厌其详把那人的相片,景况,灵程等尽书于册。他代祷之诚也是神之所以使用他的一大因素。

宋尚节博士可能被认为唐突而粗鲁。然而他是多么诚实的人,他对于虚伪与欺骗全不留情,正如主耶酥在世时对法利赛人的指责一样,他决不像一般教会的牧师等只以奉承敷衍苟且来应付教会中各事的来临。又他从卫斯理的约翰学会了复兴的秘诀。卫斯理认为复兴唯一的标志是认罪和恨罪,宋氏对于指责罪恶的事,也是非常勇敢且认为是必须的实施。他常在会众面前,毫不顾虑地为着某人永远福气的缘故,当面指斥他的错误和罪恶。这正如施洗约翰曾经做过的一样。对于那些混乱我们主的纯正福音的传异端者,博士更是铁面无私替主宣布这佯的人必招沉沦之祸。对于那些寻求救恩的罪人,宋博士劝引他们先去和一切与他们为仇的人和好,向人认完了罪再向神悔改。

宋博士也许有他独特的看法而自立门户另成一宗派,然而他却永不会失去众教会合作兴旺福音的亮光;他绝无宗派成见,因此他足迹所到,都为各教会乐于邀请主领聚会,他借着现成的救会来作工。也与各教会同工合作,他的工作到那里,不但那里无数生灵得到解脱,更随之为教会得到复兴。当他会毕离开一个地方时。那个地方便有无数的人领洗归人教会,而各教会也合而为一而使这复兴成为结实果子。还有,宋博士工作的另一特征。乃是他能使那些得救的人很快地有效地便加入了传福音的队伍里去。通常每三人一组,每礼拜最少一次出外为主作证;在杭州有五十队成立了。在福州也新建立了九十六队的福音使臣,在厦门更建立了一百四十七个福音队;新加坡的大聚会中也产生了一百十一队的生力军。每队超过三人,共有五百零三位主的儿女们起来为主作证。在台中和台南有不少的人以金银钻戒来支持那新建立的二百九十五队的布道事工。不单如此,宋博士更设立了短期的圣经学校,来使这些传福音人员常得充实。使他们常被圣灵充满。达到圣洁的生活,常常抱着为主牺牲的精神。从而把拯救全人类的伟大使命放在他们的肩膀上。(一九五六年十二月灵工报“上帝为何重用宋尚节”)

六、宋博士在美时曾割痔疮,但因出院过早,创口未经痊愈。当布道团同工时。他的痔疮时复发作,脓血杂阵,肿痛难堪,我们曾劝他入院医治。因伯特利医院系同一团体,且医生为本团领袖,也是同工,极其方便。但宋博士坚不肯,因为神借着他的手医治许多病人,若自己仍须假手医生,似乎无词自解。后来在南洋时,因病势转剧,乃返上海,入院割冶,以身体过弱,乃先行输血,然后动手术。经过静养后。身体日趋好转,方期身体康复,可以为主驰驱,时适上海怀恩堂落成,拟举行复兴布道大会,主事者恐非宋博士不足以号召,难得满座,乃再三央求勉为其难,宋博士乃答允,岂知讲了一次,即力不能胜,只好坐着主讲,病势复发,从此不起。

宋博士的生活十分有规律,日常生活除讲道外,大部份用在日记上面,一面祈祷,一面笔记。当他全神贯注时。常用牙咬舌尖。在沉思冥想时,则用指抓两小竹片。一抓一放。此外为托祷者代祷,也费去他许多的时间与精力。至于个人的读经祈祷,系日常功课,自不必提。

宋博士的生活极其紧张,很少休息。有一次,我们在广西桂平县工作时,十分疲乏,宋博士除讲道外。终日闭户。足不出门,我们见他缺少运动,阳光及清新的空气,乃在一个下午会后,强挽之外出,略事散步,使他紧张的神经得以稍为放松。

宋博士对于圣洁的真理,虽然没有精深的研究,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是极其严格的保守圣洁。就如有一次,我们在福建领会以后,乘船回上海,同工五人挤在一间房子里(当然有人要躺在地板上)。这时风平浪静,海不扬波,在几个月紧张疲劳的生活中,有这么一个轻松舒适的享受,实在是十分宝贵的。我们要来五杯咖啡,大家可以一面喝·一面故此谈论神怎样在我们身上施行神迹奇事。想不到忽然间狂风大作,船身摇撼不定,杯里面的咖啡都泼下来。我平素最怕风浪,只好躺下不敢动。宋博士是一个"好海员"不怕晕浪,他说我们应当抽签,看看我们中间谁是约拿。

一九三一年正月二十五日在青岛的祷告会,宋博士正在主讲时,忽然有一队约有五六十人纷纷而来,会众惊奇,后问其故,乃因该市另有一教堂,性质特殊,无论任何奋兴会,有何名人讲道,总不参加。该堂每日早晚另有聚会。然而那早晨正当牧师祷告之际。忽闻天上有声音"为何预备大筵席,你们不吃,反而吃平常的粗点心呢?"该牧师一闻那声音,乃率领会众往宋博士领的祷告会去。其后该堂早晚聚会,暂行停止。都赴奋兴会了。(计志文:文:复兴的火焰)

七、宋博士第一次施手术是在上海戈登路大公医院。施手术者是一位爱主的弟兄张医生。经过时间约三小时。挖去烂肉约三只腰盆,并且脊骨的尾端有二节尾骨已蛀烂了。也一并拉去·当他抬人手术室的时候,我们有十几位兄弟姊妹都在他的房里迫切的代祷。在这里特别提起的是一位杭州布道团张小组,她一直服侍宋博士,作他的看护。管家。保姆,还有在主里睡了的朱维馨先生,他是宋博士唯一的知己(上海布道团的团长),博士一生出外府的接送,与及几次举行全国查经会,都是朱先生代为筹划。记得他曾这样下过决心在主前祈祷说:主啊!你若肯,接我回去。留下我的弟兄宋博士。果然,他这样的祈祷后,不久使应天召了。现葬于上海虹桥公墓。

宋博士由手术室出来时,仍在麻醉期中,面色如纸。第二天,我和林女士(现已在主里睡了的吾乡赵资光先生之夫人)和一二位同乡同道去医院探望他。他己经清醒了,躺在床上,呻吟痛苦,汗如雨下,他连续的祈祷,用唉哼的声音,总是说,主啊!………主啊!……的呼吁着。他向着我说:苏!唱一个歌给我听听吧!我仍是唱“在各各他山上”的那一首,唱至“我要高举主十架,直到在主前见父面,那时听他说忠心仆人,十字架可换公义冠冕。"我们大家唱着这副歌。他好像忘记了痛苦,拍手相和。他在大公医院大约住了一个月之久,又迁回遇园路的私寓。

宋博士的坟墓,在香山饭店旁的高墩上,傍近香山静宜园的园道,墓下有台阶三级。隐含忍耐、等侯、复活的意思。墓道有一小红门,每级周围是山园,遍植小麦有若田垄。墓上竖一石碑,碑上竖一十架,碑面刻着的是"耶稣基督的仆人宋尚节安寝之所";左旁镌字是"我必快来¨,右旁是"主啊愿你快来";后面刻着宋师母和他三位女儿的名字。(蔡苏:怀念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