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esplayer url=”http://wellsofgrace.com/biography/intro/chinese/08-prefessor-zhang-ls.mp3″ width=”120″ height=”20″ shadow_color=”grey” title=”捍卫圣道的学者 – 章力生”]
8月 捍卫圣道的学者 – 章力生
章力生(1904-1996)
1904年5月9日,章力生诞生在江苏无锡。先生自幼聪颖过人,被誉为才子。初入复旦大学,后留学法国。年仅二十一岁,即被聘任为教授;二十六岁,为大学院长。
他自青年时即留心国家疾患,写了论土地改革的书,是同类著作中的最早者,深具真知灼见。他为文精简严谨,著论辩析分明,得古文大师章士钊的推重;时人以为他可与当时的政论家戴传贤相比,故有“小戴季陶”之称。戴季陶对他极为欣赏,折节下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见到国家败坏,虽有法制而不能行,认为改革之道,必须救治人心。
1948年,获得工业家荣德生全力支持,在太湖之滨,辟地五千亩,创办江南大学,为全国大学中校园最大最美者。得吴稚晖为董事长,戴季陶为副董事长,因能以破例立案。延聘著名学者牟宗三、唐君毅、钱穆等人,教授阵容为一时之选,企图作为东方文化哲学宗教文化主要基地。
1949年,章先生得印度世界大学邀请,前往讲学。世界大学是诗人泰戈尔所创立。他以为在那里可以连络学者从事东方文化宗教复兴运动,“弘法利生”。谁知政局改变,神阻断了他的路,印度去不成,却在1950年一月,到了印尼的三宝垄。在那里,蒙恩得救。他说:神“从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从大水中拉上来。”(诗一八:16)
他受计志文牧师的邀聘,任印尼玛琅的圣道神学院教授。然后,为追求对圣经真理更深认识,到美国高敦神学院读书。
他多年从政,持守清廉,绝不贪赃舞弊。后来悔改皈主,也绝不募捐化缘。虽然生活清苦,却没有从他口中吐出过有关钱字。到他离世的时候,衣袋中只有三元美金。
章先生重生得救之后,学术界中有人说:从此再不能说中国教会没有学者了。他的归正,与当时的林语堂归正不同。林缺乏悔改重生的经历,仿佛现在所谓“文化基督徒”。章则决然另作新人,有新生命与新生活的见证。
章先生为人为学都极认真,他从来不喜学术灵命之分,也不以自己博学而骄人。
章先生早年从政,奔走讲述救国,没有时间沉浸在象牙塔里面。五十多岁才入神学,能够有这样的成就,叫人有些难以置信。他的秘诀在哪里?我认为有四个字可以说明:
迁。有章先生的一位洋人朋友说:章一生的关键在于“转变”。他爱国爱人,关心转变社会人心为目标;但必须先由改变他自己开始。蒙神的恩典,皈信基督是他生命的转变,然后开始他转变别人的伟大事工。
谦。他尽去骄气,自说是要重作婴孩,年过五十岁,放下教鞭,走出教室,再进入教室,变成受教的人,去到高敦神学院作起老学生来。写信给人常自称为“弟”,以为在主里面是“后进”。他生活起居朴素,而且可称刻苦,一家住在一个房间的陋屋,饮食都甚简单。并且他自说是“最愚拙的人”。当然,这并不是客观的评价;但他自己有这样存意,是非常重要的。
潜。他潜心学习,勤奋不息的读书著书,常说:“要赎回光阴”,以一天当两天用。在神学院修读的时候,校方把图书馆的钥匙给他,好让他不分昼夜,焚膏继晷的尽情阅读。看他写的信,有的注明写于凌晨三时四时。老子所说的“色态”,是喜好表现;章先生绝不喜欢表现自己,才可以沉静的学,才可以听神的信息而领受。好出锋头,求速成的人,绝不能够作学者,也不会是属灵人。
专。他专心以文字事奉,没有什么“淫志”,不是在多方面求取,仿佛想作啥全能人。他有机会作名牧,也可以成立什么机构;但知道主选召他的目的,是为了启迪华人教会,作文字工作,以文载道,立下真理的根基。他就一直的全力以赴,专心忠心绝不旁骛,不求名,不争权,不务利,也不想作官,真是“向着标竿直跑”。
章先生不是那种大喊大叫,也不是跑江湖,宣扬自己的人。他很少谈到自己,谈的时候也是平实,甚至可说低调。他所作的,只是在皈主后四十年的岁月里,不眠不休,锲而不舍,安静的伏案写作,从他笔下,涌流出活水。
他在皈主前,即有著作数百万言。皈主以后,写成中英文专著四五十种。其中最坚实的巨著,有总体辩道学四卷,并有系统神学八卷,内容极其丰富。信仰纯正,而立论分明,纲举目张,华人教会信徒和神学院,更应当重用,作为建立信仰根基之利器,必能获益无穷。
纪念章力生先生百年诞辰,想到不仅先生满有神的恩赐,而且他就是神给华人教会的恩赐。一百年的时间,只产生过这样一个人;但如果能够认识,而接受这恩赐,重视这人的书,比起只重眼前欢,作些没有根,有花无果的工作好得多,将会是为教会百年树人。到那些大喊大叫的人的声音不再听见,到那些以敬虔为得利门路的人不在世上了,到这世代过去,他伏案写作,默默耕耘的效果,将永远存在;他将要在所事奉的主面前,领受荣耀的冠冕,因为他相信神,忠心事奉祂。
本文引自《章力生先生诞世百周年纪念》,于中旻著。
章力生教授主要著作:《系统神学》(八卷)、《总体辩道学》(四卷)、《人文主义批判》、《本土神学批判》、《世界名人宗教观》、《孙文主义之神学基础》、《东方宣道战略》、《世界宣道战略中心》、《永生之道》、《立国之道》、《生命之道》、《救世之道》、《原道》。
阅读更多…[章力生的作品]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esplayer url=”http://wellsofgrace.com/biography/intro/chinese/07-1st_Christian_CaiGao.mp3″ width=”120″ height=”20″ shadow_color=”grey” title=”蔡高 – 受洗于马礼逊的中国第一位基督徒”]
7月 蔡高 – 受洗于马礼逊的中国第一位基督徒
蔡高(1788-1818)
蔡高于1788年出生在一个家道不错的家庭,父亲有些资产,拥有一艘船在南洋与中国之间从事贩运。一次从巴达维亚回航时,父亲与船不幸在南海中遇险沉没,家道因此负债而中落。蔡高在家中排行老二,有一兄一弟,长兄名蔡轩,幼弟名蔡运。父亲死后,债务都算在他们几弟兄头上,甚至十多年后,蔡轩因父债未还清而被人告官,竟至鋃鐺入狱。幸亏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与县官相识,付钱将蔡轩保释出狱。
蔡高自幼体弱多病,故读书时学业并不太好,但书法尚佳。他的脾气亦不够好,经常与兄弟或同学争执。马礼逊於1807年来华后,居于广州十三行。经容三德介绍,蔡氏三兄弟為马礼逊工作。容三德先前在英国学习期间,曾教马礼逊中文。回广州后,又与马礼逊重逢。从1808年2月起,容三德包办了马礼逊与华人之间的事务,负责介绍仆佣和助手并担保其品德行為,马礼逊非常高兴。
1808年3月,蔡氏三兄弟和一名阿定者,还有一名桂有霓(Kwei-Une)者,开始为马礼逊做事。蔡轩担任抄写中文圣经兼教马礼逊广东方言;蔡高负责采买物品等事;桂有霓负责教马礼逊官话,而阿定则担任厨子。
马礼逊要求他的仆佣和助手参加每日在他家里举行的聚会和主日崇拜等活动。每次聚会都由马礼逊祷告开始,接着念一段他翻译成中文的圣经经文,并为听众讲解,最后则以唱诗歌作為结束。有时马礼逊还同他们一起谈论宗教信仰等问题;有时在会后对个别听众加以辅导。时年21岁的蔡高,在受雇於马礼逊五个月后,开始和马礼逊一起用中文祷告。但因蔡高经常与桂有霓争吵,无奈之下,马礼逊在九月下旬就同时辞退了两人。此后蔡高可能是从事刻字印书的行业,因此在两年后(1810年)马礼逊开始委托华人刻字店印刷传教书刊时,蔡高才有能力代理这种需要相当技术的工作。
尽管蔡高在此后几年中不再固定受雇於马礼逊,蔡轩却一直为马礼逊工作。因此蔡高仍和马礼逊关系密切,也继续参加马家的崇拜活动。从1812年10月始,蔡高已在聚会中开始诵读经文,并试图表达自己的信仰感受。他参与祷告,并要求马礼逊教他祷告。家庭聚会结束后,他有时自愿留下来,向马礼逊学习阅读福音书,或听其讲解基督教教义。在同年10月19日的日记里,马礼逊如此写道:”阿高继续以令人愉悦的方式探索。啊,愿上帝打开他的心。今天晚上他再度来参加祈祷、学习祈祷。我向他讲解附录在《耶穌教法》之末的晚祷后,跪下来和他一起祈祷,他立即跪了下来”。
10月30日:”阿高带来几尊偶像给我看,他希望我不要将这事告诉华人,因為他们将会因此而对他愤怒……。他说:’至於我自己,我相信耶穌,而且相信你说的崇拜木头、泥石或其他偶像都是虚幻’。我想过要为他施洗,但是唯恐他的理解仍有不足,信念也只是一时”。
蔡高接触到马礼逊传来的基督福音四年多后,于1812年11月8日晚上,向马礼逊表达了希望受洗的愿望,但出于种种考虑,他希望能秘密受洗。可能当时他对基督教信仰的认识还很肤浅,尚未真心悔罪而接受;或许怕被人羞辱,或担心被官府知道;或虽有信教之心,但品行方面尚无多少改变,因此不敢在众人面前公开自己的信仰;更没有勇气违背长兄之意。其兄长蔡轩虽然长期为马礼逊工作,但因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始终不接受基督教,也不喜佛道两教,只坚持儒家学说是唯一的正道。他参加聚会的理由只是将此视为受雇为马礼逊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总是认真地参与,却与他的信仰无关。
蔡高继续固定地参加每日聚会和主日崇拜,虔诚地早祷晚祷,学习圣经的训诫,并从马礼逊领受教导,省察自己的缺失。1814年6、7月间,蔡高再度表明受洗的意愿,并亲手写下:
“耶穌为世人赎罪,乃佳音也。语言或思想皆无以表达耶穌慈悲善意於万一。今予深信耶穌,且赖其救赎己罪。予有罪及缺失,若不信赖耶穌以赎罪,则将永世悲惨。今吾人既闻赖耶穌能赎罪,便应全心信赖其功。若非如此,便非善人。予非良善,每反躬自问,幼年至今,无能无德无学,今年廿七,未尝作一事以符合上帝令予生存於世为人之美意,亦未尝报答父母戚友恩情。予得抱怨乎?予当寄望一己善行乎?予全心信赖上帝天父赦免予罪,并永求上帝赐予圣灵”。
马礼逊此时虽仍认为蔡高对於基督教教义的理解有限,对有些信仰观点也不甚明了。但见其信仰确实虔诚,於是决定为他施洗。1814年7月16日,在澳门海滨一处陡峭的丘壑,有涌泉流出而人所不到之处,马礼逊为蔡高施洗,由是蔡高成为他日中国千百万基督徒的第一人。
受洗后的蔡高在信仰上更为虔诚。马礼逊在1816年6月10日的信中提到蔡高:”每逢礼拜日,只要蔡高人在几英里范围之内,总会前来参加崇拜活动”。
1817年1月,发生广东地方官员搜查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印刷所事件,容三德、蔡轩和蔡高等人纷纷出走避祸。蔡高等三人偷渡往马来半岛上的马六甲,投靠当地的伦敦会宣教站。马礼逊除了支付蔡高等人的偷渡费用,还给他们留在中国的家庭每家六元和两箱茶叶,同时马礼逊为鼓励蔡高而无息借他两百元,希望他和蔡轩兄弟俩能在马六甲做些生意。蔡高到达马六甲后,成为宣教站的写书手。他和该宣教站的印刷工梁发(1816年受洗)是当时仅有的两名华人信徒,一起参加马礼逊的助手米怜博士主持的礼拜活动。每周二晚上八点,米怜还特别辅导二人,以增进他们对圣经的理解。在米怜眼中,这两人都是”很有缺点但虔诚的基督徒”。可能是蔡高和容三德过不惯南洋的异乡生活,故於半年后返回到中国。
蔡高仍一如既往,每天晚上到马礼逊家中读经和祈祷,在信仰上颇有长进。但在1818年10月10日,马礼逊写给伦敦会的信中说:”我以前曾经施洗的阿高,正患着严重的肺病,此病恐怕即将结束他的生命”。根据伦敦会1819年的年报记载,蔡高于1818年10月逝世,年不过31岁。
至於蔡高的长兄蔡轩,1822年曾写信给时在澳门的马礼逊,要求为其施洗。马礼逊一向认为蔡轩是个自负、寡言冷淡的读书人,如今竟要求受洗,着实令他大吃一惊。但马礼逊可能没有接受蔡轩的请求,因为遍查现存马礼逊和伦敦会的史料,都没有蔡轩洗礼的记录。事实上,尽管马礼逊自1816年起就不再雇用蔡轩,但两人关系一直保持密切,直到1827年初,蔡轩还参加马礼逊的家庭聚会与崇拜。
蔡运则于1818年受雇於伦敦会传教士司雷特,以仆人身份与其前往马六甲,但不久又回到中国。1819年11月,蔡运因受梁发的牵连而遭到官府的追捕,亏得马礼逊将其藏于房中,并趁夜黑之际将其送走,才免遭劫难。1823年初,马礼逊前往马六甲处理米怜死后当地宣教站及英华书院的事务,蔡运与另一名仆人随行。此后他的行踪不明,是否成为基督徒,不得而知。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esplayer url=”http://wellsofgrace.com/biography/intro/chinese/06-1st_Pastor_LiangFa.mp3″ width=”120″ height=”20″ shadow_color=”grey” title=”梁发 – 中国第一位华人牧师”]
6月 梁发 – 中国第一位华人牧师
梁发(1789-1855)
中国第一位基督教牧师从事宣教工作40年,其中大部份岁月是在不断迫害和死亡的威胁下度过的,因那时官府有禁令,传福音常会被判处死刑。梁发于1789年生在广州西南一乡村里的贫困农家。15岁时他前往广州谋生,后来在一家印刷厂当学徒。马礼逊(Robert Morrison)是来中国传福音的第一位基督教宣教士,于1807年抵达广州,六年后他的同工米怜(William Milne)也随后而至。当时的法律禁止公开传福音, 于是他们把重点放在翻译和文字事工上。梁发于1813年开始为马礼逊工作,两年后马礼逊派他去马六甲为米怜做印刷工作。梁发一开始十分敌视福音,后来他发觉福音里有一种能力是他在传统宗教里找不到的,这种能力可以把他自罪中拯救出来。在米怜的带领下,梁发接受了耶穌基督。1816年11月3日米怜为梁发施洗,此时距马礼逊为中国第一位基督徒蔡高施洗不到两年。1819年梁发回乡成亲并开始向乡亲传福音。翌年他带领新婚妻子接受基督,日后他们虽时常别离但婚姻一直很美满。他因传福音常挨打并被处以罚金。后来他不得不留下年轻的妻子,逃往马六甲和米怜会合。米怜于1822年去世,此后梁发回到广州跟马礼逊学习并于1823年由马礼逊按立为牧师。马礼逊于1834年去世,同年梁发在科举考场外散发福音单张时被捕,其后他被迫逃往新加坡。1845年传教的禁令终 于解除了,梁发从那时起大部份的时间都在广州的两家教会医院传福音。他的妻子于1849年归主,他于1855年也随之而去,终年66岁。
梁发在中国传福音发单张时,环境十分恶劣,当时仅有数千人接受福音成为基督徒,但在一个半世纪后中国基督徒已增长至上千万人。他写过二十多篇圣经注释和福音单张,最有名的作品是【劝世良言】。虽然这篇作品被太平天国的领袖误用,但仍造福了许多其他人。P. Richard Bohr教授写道:【劝世良言】是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所写的最完整的基督教教义。另外,福音单张【两友相论】是在梁发与米怜一起在马六甲工作时印行的。Daniel Bays教授称此为中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福音单张,并估计此单张在当时发行了两百万份。梁发参与编写这篇文章的确切情形不为人知,但此单张发行时,米怜来中国五年 只有五年,却写出为中国民众乐于接受的文章,这即足以证明梁发给了很多协助。
梁发对中国的盼望:
我们或许不能在今世见到成果,但我们可以记载福音真道,广为传扬,以盼后人接受福音,归向基督。
阅读更多…[梁发 – 第一位华人牧师]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5月 计志文 – 忠信的仆人
计志文(1901-1985)
计志文被西方的基督徒称作Dr. Andrew Gih,是个有恩赐的佈道家。他长期事奉的岁月有一半在中国大陆度过,另一半在海外的华人教会度过。计志文於1901年出生在上海,1925年王载为他施洗,受洗同年他就开始在伯特利环游佈道团带领传福音佈道的工作。伯特利环游佈道团是从上海的的伯特利教会发展出来的。与计志文一起工作的有林景康和少年音乐同工李道荣、聂子英。1931年4月计志文邀请宋尚节加入佈道团的事工,於是在接下来的两年半,他们的合作有极丰盛的成果。在完成山东佈道工作后,八月份计志文和宋尚节在上海的夏令会上做讲员,参加大会的有1,200多人来自中国各省。佈道团承诺要把福音传至中国最偏远的地区。在大会结束后,宋尚佈立即随佈道团前往东北三省佈道四个月。当时正值日本侵略,时局动盪,但在佈道活动结束时已有三千多人接受基督。在瀋阳和哈尔滨,许多人悔改得救,这些人中除中国人外,也有韩国人和俄国人。佈道团接著又前往中国南方做为期六个月的佈道活动。这一次福音佈道活动,宋尚节为主要讲员,计志文则专门带领祷告会和从事辅导工作。佈道团回到上海后又举办一次夏令会,秋季,他们又前往北京举办佈道会。会后计志文带领另外三个团员前往山西,宋尚节则前往天津和郑州。1933年上半年,他们会合前往中国北部佈道,但当这一年夏令会结束后,佈道团解散了。计志文和宋尚节在长沙分手,就如同保罗和巴拿巴,从此以后上帝在他们各自的事奉上大加使用他们。
伯特利佈道团最活跃时有十个佈道团同时在各地佈道。在四年期间他们在133个城市里举行了3,389场佈道会,有51,659人或决志信主,或重新坚定了对主的信心。抗日战争期间,计志文前往越南和中国西南部佈道,特别注重向学生和儿童传福音。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设立了孤儿院和学校,后来发展为中国佈道会。计志文在1949年把福音事工迁往香港,接下来的十年间中国佈道会已扩展至马来西亚、印尼、澳门等地,开设了孤儿院、学校、神学院和教会。他在1978年退休前移居美国,退休后仍继续写作和演讲。1985年,这位主的忠心僕人安息主怀,身后留下了与他结婚57年的妻子。
计志文谈福音事工:
讚美主拣选了我这世上卑贱的,软弱的,并将劝人与上帝和好的职分赐给我。我既受了这和好道理的託付,不传福音就有祸了。我本无有,不过将这无有都交给主,求主照祂美意使用我。
阅读更多…[时代的工人 – 计志文] [传道人计志文一生的见证]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4月 丁立美 – 中国復兴的晨星
丁立美(1871-1936)
早期生活:1871年10月2日,丁立美出生於山东的乡村。他的父母都是基督徒。丁立美年少时远赴离家乡160英哩的登州(现今的蓬莱)求学,在美国长老会所办的学校读完中学和大学。此后丁立美续读神学。他是滕县华北神学院的首期毕业生。这位年轻传道人的信心很快就遭到试炼。拳乱期间,他被关在牢里40天。这40天内,他遭棍打五次,每次40棍。他被释放后,更是下定决心要把福音传遍中国各省。他有负担要把福音传给学生以建立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教会。他写道:欲求一真实完全自立之会,诚百无一二。我等为此切切伤痛,深知我主教会一日不兴,即我国同胞一日受苦。
福音事工:1908年至1923年期间,丁牧师从事福音佈道事工。隶属於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的中华学生立志传道团成立后,他出任巡迴干事。他的口号是:当趁今世传道於祖国以及天下。在山东和北京的福音佈道会中,有数千人得救。1910年有五个月的时间,他带领了87次佈道会,讲道200次。1919年,他实现了他的誓言,将福音传至中国18个省份。那一年年初,他带领中华国内佈道会首批派出的传道团到云南向苗人传福音。传道团共有六人,在云南工作了六个月。他们在那里和有名的内地会宣教士富能仁(James O. Fraser)相遇,彼此交流并互相勉励。
培训事工:1923年,丁牧师从福音佈道事工转向神学教育。他在华北神学院执教八年,后在中国东北牧会一段时间。1932年,他在天津通圣会建立的圣经学院担任教授。宋尚节在天津带领的一次復兴会中,他率先谦卑地来到臺前认罪,并带领一组人继续復兴会后的跟进工作。他在世最后两年染病在身,於是他在这段时间从事迫切的祷告工作。他随身携带代祷名册,里面记著请求代祷的人的名字。有一段时间他携有三本名册,记载了五千个名字。丁立美牧师於1936年9月22日病逝,葬於天津的英国坟地,身后留下妻子和三个子女。
丁立美十项祷告心得:
1. 祷告让我经歷耶穌的同在,以及与知友相聚。
2. 祷告使我的灵命得滋润,如花蒙雨露。
3. 公义、平安、喜乐就如同三道光,围著我,使我的心得到莫大的鼓励。
4. 经祷告和读经,主内喜乐倍增。
5. 由於祷告,我的讲道也藉圣灵暗中帮助而更加有力。
6. 祷告使我对人爱心增加,世上每个人都可爱。
7. 祷告在信心上增加盼望,使信心倍增。
8. 我一旦犯罪,无论外在的罪或内心的罪,大罪或小罪,在祷告时都会自我责备,必须认罪悔改后方得安息。
9. 经由祷告,眼前的道路开了,万事顺利。
10.祷告网的增强不是我个人的努力,而是每一个人和全体的努力。
阅读更多…[丁立美与大学生的布道奋兴运动]
3月 宋尚节 – 火热的福音佈道家 (mp3)
[esplayer url=”http://wellsofgrace.com/biography/intro/chinese/03-fire-preacher-song-sj.mp3″ width=”120″ height=”20″ shadow_color=”grey” title=”宋尚节 – 火热的福音佈道家”]
宋尚节(1901-1944)
宋尚节於1901年9月27日生於福建的莆田。他的父亲是牧师,他是家中第六子,取名主恩。年少时,他自己改名为尚节。他在美国的大学申请到奖学金,随即赴美求学。七年之内他连续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且赢得许多学术奖,却远离了他儿时的信仰。1927年他就读於一所自由派神学院时得一异象,异象中他蒙主呼召出来传福音,并取名约翰。他幼年时的信仰重新恢復,这个新生的约翰开始放胆为主作见证。学校当局十分惊讶,甚至把他送进精神病院予以监禁。在受监禁的六个月中他把圣经读了40遍。出院后,他立即搭船回中国。回航途中,除了留下一份要交给母亲的博士文凭,他把在美国所获得的毕业证书和各项奖状、奖章都丢入海里以誌他老我的死亡。他回乡不久后,即接受父母的安排娶余锦华为妻,二人育有五个子女。
他先在家乡传福音,三年后迁往上海。接下来的十年中,他通常每天讲道三次,他十分有力的佈道事工遍及全中国和东南亚。他讲话有浓重的福建口音,因此早期佈道时还需要有人为他翻译。他火热的信息使许多教会得到復兴,有成千上万的人流泪悔改,而他自己在讲完道后衣衫总是被汗水湿透。在佈道期间,劳累奔波损坏了他的健康,逐渐恶化的肠瘺带给他许多痛楚。1940年3月他在上海接受第一次手术,但伤口未能復原,於是他又转至气候乾燥的北京疗养。他在天津和北京做的手术都不成功。1944年8月18日他在北京去世,留下妻子和三个女儿。
宋尚节加入伯特利佈道团那一年,佈道团一共旅行了55,000英哩,行经13省,讲道1,200次,使18,000人在听了福音佈道后决志信主。有人估计,到他去世时,有近乎10%中国基督徒是因他的福音见证而信主。他的证道大有能力,感动许多人认罪悔改。他的神学观念对目前中国的教会仍有很大的影响。上帝虽然藉著宋尚节使许多人得以治愈,但宋尚节仍提醒基督徒被圣灵充满并不是有讲方言的恩赐,而是充满爱和圣洁的生活。宋尚节记有详细的日记 -《灵历集光-主仆宋尚杰日记摘抄》《灵历集光-主仆宋尚杰日记摘抄》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字里行间散发着基督的馨香之气;见证着基督的伟大奇妙;唤醒了千万软弱、冷淡、沉睡的心灵。主的仆人宋博士,对主的工作百折不挠,传福音不顾性命,甘背十架至死忠心。他看金银财宝、名利地位淡如水,唯看得着基督为至宝。为救千万的灵魂废寝忘食,争分夺秒;追求圣洁,每日三省;斥责罪恶、不徇情面。他以耶稣的心为心,以神的事为念。主借他行了很多神迹奇事。他的一生虽是短暂的,却在中国基督教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阅读更多…[宋尚节的作品]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2月 席胜魔 – 全人福音事工的拓荒人
席胜魔(1830-1896)
生平:在深入中国内地的宣教士寥寥可数的年代,上帝藉著席胜魔牧师所作的特殊的全人福音事工向世人彰显出祂自己。席胜魔於1830年出生在山西南部靠近临汾的一个小乡村。鸦片战争在他十岁那年爆发。西方国家强行将鸦片销入中国,他少年时就眼看著中国在迅速地衰落。他日后成为儒家学者,态度高傲,脾气暴譟,因病吸食鸦片而上癮。1877年山西闹饥荒,一部份原因就是因为种庄稼的田地被用来种了鸦片。两年之间山西有五百万人饿死,相当於山西三分之一的人口。宣教士前来賑灾,并举办悬赏徵文想藉此机会结识本地学者。当时席是个有鸦片烟癮的落魄文人,但英国宣教士李修善(David Hill)极为赏识他的文章,因此聘请他教授语言并帮忙翻译。他开始读圣经,不久就接受耶穌为救主。紧接著他花了一个礼拜时间戒毒,过程极其痛苦,但终於靠著深切祷告得以戒除。此后他将原来的名字子直改为胜魔。他敬虔地前往宣教士在临汾主持的聚会,然而去临汾的行程需要半天,因此他也常在自己居住的村庄和邻近的村庄带领聚会。他热心学习圣经并且常常恳切祷告。他的妻子是他早期福音事工的一位受益人。他的妻子一开始态度充满敌意,席胜魔就为妻子禁食祷告三天,赶走附身的魔鬼,带领妻子信了耶穌。
上帝交给席胜魔的事工是传讲福音和治疗,而要做好这份事工最重要的就是要儆醒祷告和禁食祷告。凭著深厚的儒学根底,席胜魔积极宣扬基督教并非外国宗教,信仰上帝是回归中国自古就有的敬拜唯一真神的正途。他大力向吸食鸦片的人传福音。在宣教士无法提供他所需要的进口医药时,主回应他的祷告,让他在本地生產所需要的药材。及至1906年时,他已在四个省份设立了45个治疗中心,有30多万人经治疗戒除鸦片。这些治疗中心非宣教士所协办,但席胜魔的宣教事工仍与中国内地会保持密切关係,戴德生曾两次拜访席胜魔并亲自按立他为山西南部的主任牧师。席胜魔的工作需要他经常到外地讲道,有时一出门就好几个月。他曾一度以为他最失败的就是和妻子的关係,然而上帝的爱把他和妻子再度结合在一起。他的妻子於1895年创立了妇女戒毒辅导中心,她是丈夫的安慰也是属灵的伙伴。席胜魔的开荒工作遭遇到许多试炼,他却视这些困难为主给他的加强灵命的机会。由於多年劳瘁,体力耗尽,席胜魔在卧倒病榻三个月后於1896年2月19日归主。
阅读更多…[席胜魔小传]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1月 王明道先生 – 一代神仆
王明道(1900—1991)
王明道(1900年7月25日-1991年7月28日),北京人,十四岁时重生成为基督徒;十五岁时立志当政治家,及至属灵生命日渐成长,他又期望成为传道人。1920年,他顺服神的旨意,放弃从政的意念,竭力追求真理的上帝;因此,他特别取名「明道」,意谓「明证真道」。在他一生的经历中,足可见证他名符其实。中国基要派神学的代表人物。
1900年7月25日,王永盛(王明道)出生在已经被义和团围攻了一个多月的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内(那里躲避了几千名前来避难的中国基督徒)。王明道出生前不久父亲王子厚在避难期间去世。庚子之乱结束以后,其母带着姐弟三人艰难度日。王明道幼年娇纵任性,但性喜读书。1918年入协和大学,一年后因校际争执而辍学。1919年到保定烈士田学校教书。1920年改名王明道。
1921年,王明道因受浸被迫离校回家。1924年开始家庭查经班。此后直到1949年,20多年间,每年有半年时间到外地讲道。
王明道嫉恶如仇,放胆直言。他最认同耶利米先知因为(根据圣经《耶利米书》记载,耶利米在当时的社会里面斥责罪恶,也同时攻击那些假先知。王明道攻击最多最猛烈的,是持自由神学立场的信徒。
他很注重信徒圣洁的生活,而且除了读圣经以外,也应该“读书,读事,读人”,意思就是也要读一般的书,在一般知识要丰富,然后要“读事情”,对发生的事情认真地去“读”。然后要“读人”,就是对一些人的生平事迹,榜样鉴戒,要去读他们。那些过去管理,治理我们的,要留心看他们的榜样,这些是王明道所强调的。
1933年2月19日,王明道借隆福寺社交堂开始设立聚会,4月23日迁至炒面胡同,1935年定名基督徒会堂,到1937年8月1日,才正式在史家胡同42、43号建成的基督徒会堂聚会。
他在教会路线上强调,“教会是重生的团契,所以要生命改变的人,才可以行浸礼”。
王明道认为教会要尽量地简朴,因此他的聚会没有诗班,没有牧师,不搞募捐,不传奉献袋。也不庆祝圣诞节,他认为庆祝圣诞节是没有意义的。不随便请外人来讲道,不参加社会关怀,不参加教会的合一运动。
他主张政教分离,无论是日本统治时代,或者1950年代,三自运动在发展的时候,他都不愿意妥协或加入。1942年10月10日,他正式拒绝参加“华北中华基督教团”。因此他也受很多恐吓跟灾难。
王明道的《五十年来》是他前半生的自传,而这本《又四十年》是王长新弟兄耗费数年心血,将王明道后半生的四十年经历一一述诸笔端。本书内容大部分取材于王明道本人的口述,因作者曾于1990年到上海访问他,并与他同住三周之久,天天听他的讲述,共录了二十盘录音带,作为本书写作的主要依据;因此,本书的真确性应该是毋庸置疑。
从《又四十年》中的记述,王明道的后半生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从五十岁到五十五岁被捕入狱前,这五年是他得胜的时期。他坚持不加入三自会,并经常撰文驳斥他们为「不信派」,并用圣经真理来宣讲福音和建立教会;在在展现他是一位真理的勇士,威武不屈。
(二)从被捕到判处无期徒刑,共有八年,是他失败的时期。因他的害怕而陷入说谎的罪恶中,连自己都无法想象;他在如此困境中依然呼求神的帮助,至终神为他开路,给他领受神话语的应许。
(三)从神的话语临到他一直至安息主怀,共廿八年,是他复兴的时期。过往他曾得罪了神,因为他愿意诚心悔改,向神认罪,因而灵命得以大大的复兴。累积这数十年的人生阅历,他晚年的信息重点就是,要多多认识神、倚靠神和等候神;这是王明道先生给我们最重要的训诲!
王明道先生一生忠心于主的真理,在动荡的中国作时代的先知,传讲福音真理、坚守教会立场、正确解明神的道,实在是中国基督徒的榜样。他的软弱与刚强、受苦与复兴,充分见证神的大能作为。
毋怪乎内地会宣教士赖恩融(Leslie T. Lyall)将王明道先生称为「中国教会三巨人」之一,王明道在中国基督教教会历史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阅读更多…[王明道先生的作品]
The Rev. Frederick Brotherton Meyer (April 8, 1847 – March 28, 1929), a contemporary and friend of D. L. Moody was a Baptist pastor and evangelist in England involved in ministry and inner city mission work on both sides of the Atlantic. Author of numerous religious books and articles, many of which remain in print today, he has been described as The Archbishop of the Free Churches.
Frederick Meyer was born in London. He attended Brighton College and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in 1869. He studied theology at Regent’s Park College.
The Rev F. B. Meyer was part of the Higher Life movement and preached often at the Keswick Convention. He is said to have brought about the closing of hundreds of saloons and brothels.
While in York in the early 1870s F. B. Meyer met the American evangelist Dwight L. Moody, whom he introduced to other chapels, churches, and ministers in England, and by exchange was invited to make several trips to minister in America. The two preachers became lifelong friends.
F. B. Meyer wrote over 40 books, including Christian biographies and devotional commentaries on the Bible. He, along with seven other clergymen, was also a signatory to the London Manifesto asserting that the Second Coming was imminent in 1918.
Meyer began pastoring churches in 1870; his first pastorate was at Pembroke Baptist Chapel in Liverpool, his second at Priory Street Baptist Church in York, 1872. Other churches he pastored were Victoria Road Church in Leicester (1874-1878), Melbourne Hall in Leicester (1878- 1888) and Regent’s Park Chapel in London (1888-1892). In 1895 Meyer went to Christ Church in Lambeth. At the time only 100 people attended the church, but within two years over 2,000 were regularly attending. He stayed there for fifteen years, and then began traveling to preach at conferences and evangelistic services. His evangelistic tours included South Africa and Asia. He also visit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several times. He spent the last few years of his life working as a pastor in England’s churches, but still made trips to North America, including one he made at age 80.
A few days before his death, Meyer wrote the following words to a friend:
I have just heard, to my great surprise, that I have but a few days to live. It may be that before this reaches you, I shall have entered the palace. Don’t trouble to write. We shall meet in the morning.
Books by Meyer:
The Way Into the Holiest: Expositions o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The Secret of Guidance, Our Daily Homily, Christian Living
Read more…[About F. B. Meyer]
12月 迈尔 December – Frederick Brotherton Meyer
迈尔(Frederick Brotherton Meyer, 1847-1929)。这位神所大用的仆人,虽然在他的著作中,经常援引他的经历,他却用种种的理由,数度拒绝撰写自己的生平。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本关于迈尔的中文传略可以提供华人信徒阅读。一百多年来,许多在中国的信徒早已知道,在西方,有一位名叫迈尔的属灵伟人,他既有深刻的属灵经历,彰显了基督的品格和美德,同时他的著作丰盈,多达七十本。而在迈尔的生前,他的书籍也已经售出五百万册。
迈尔于一八四七年四月八日生于伦敦。他们一家人住在克立凡(Clapham Common)广场,在布伦斯贝里教堂(Bloomsbury Chapel)做礼拜。那时在该教堂任牧师的,是当年英国甚富威望的威廉·布鲁克博士(Dr.William Brock)。
迈尔的母亲,对于独生子迈尔的灵性生活非常重视,从小就教迈尔读圣经,一到主日上午,例必全家到教堂做礼拜,晚间全家有家庭聚会。迈尔从孩童起,就每日祷告,与神有面对面的交通。
迈尔五岁时,有一晚在主日晚间的家庭聚会中祷告,在他例常的祷告上,加上一句向神的许愿:”让你的圣灵在我里面作工,使我的心正直良善,正像耶稣基督一样。”不要以为这个许愿只是一个五岁的小孩一时的兴奋,或者一时的灵感。迈尔自从那一主日晚上这样祷告之后,他是每晚做着同样的祷告,一直到他逝世为止。
迈尔年龄还小的时候,是他母亲在家里亲自教他识字,稍为长大后,就被父母送到小学读书。
一八五五年,当迈尔八岁时,他们举家搬到英国南部的城市布来顿(Brighton),迈尔的父母送他到布来顿(Brighton College)学校就读。
在布来顿时,迈尔常随父母去听罗伯逊(George Wade Robinson)讲道。罗伯逊既是传道人,又是举世闻名的诗人。罗伯逊的信息和他的诗歌互相呼应,在迈尔幼年的心灵中引起了震荡。有人研究迈尔的历史时做出推断,罗伯逊的那首《我是属他,他属我》(I am His ,and He is Mine),一百多年来非但感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当迈尔还是孩童时,也感动了迈尔的心。并且是这首圣诗使迈尔的心溶化,引领他归向了基督,得着重生。
一八七三年在约克的五个星期的布道工作中迈尔和慕迪,孙盖同工。慕迪素来擅长发现人才,而这次发现比慕迪本人年轻十岁的迈尔,是慕迪一生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从另一个角度看,当时慕迪尚是籍籍无名,即使在美国本地,也是鲜为人知;正是迈尔把慕迪介绍给英国的教会领袖,大力促使慕迪在英国的布道工作获得成功。
迈尔当年如何在福音工作上扶持慕迪,这时也照样扶持青年弟兄姐妹如宾路易师母(Jessie Penn-Lewis),叨雷(Reuben Archer Torrey),史百克(Austin Sparks)。
迈尔的作品,除了两本自传体外还写了一些灵修书,包括《神引导的秘诀》(The Secret of Guidance),《我每日的祷告》(My Daily Prayer)、《在黎明的门口》(At the Gates of the Dawn)、《敬虔生活指引》(The Directory of the Devout life)、《人生的职责》(Light on Life Duties)、《重返伯特利》(Back to Bethel)、《灵修日引》(Our Daily Homily)。迈尔还写了十个旧约圣经的人物和三个新约圣经人物。迈尔又写了一些解经的书,包括《出埃及记》、《以赛亚书》、《约翰福音》、《希伯来书》、《彼得前书》和《登山宝训》。
一九二九年三月二十八日,迈尔终于被主接去;两个月前,他的爱妻也在同一间护理院被主接去。
阅读更多…[迈尔的作品]
Albert Benjamin Simpson (1843-1902) , founder of The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 was born December 15, 1843 in Bayview, Prince Edward Island, Canada. At an early age he felt the call of God on his life to preach and later experienced a dramatic conversion to faith in Jesus Christ. After discovering a line in Walter Marshall’s Gospel Mystery of Salvation, “The first good work you will ever perform is to believe in the Lord Jesus Christ,” Simpson committed his life to “Jesus Only”—the anthem that also ignited an unquenchable passion in his heart to reach the lost.
He went on to enroll at Knox College (Toronto) for theological training. After graduation in 1865, Simpson accepted a pastorate at Knox Presbyterian Church in Hamilton, Ontario, marrying Margaret Henry the same weekend.
In 1873, at age 30, Simpson left Canada to pastor the Chestnut Street Presbyterian Church in Louisville, Kentucky, and later the Thirteenth Street Presbyterian Church in New York City (NYC). His desire to minister to the flood of immigrants pouring into NYC met with great opposition from the leadership of his church. He eventually resigned his prestigious pastorate and set out to establish the Gospel Tabernacle, a church in the heart of the city, where all—the poor, homeless, sick, and displaced—would be welcome.
Simpson’s ministry to New York’s immigrants caused him to wonder about the unreached masses throughout the world. It was then that he developed an insatiable burden for the worldwide evangelization of lost souls. Single-mindedly focused on this burden, Simpson began assembling like-minded people with a passion for taking the Gospel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He proceeded to hold evangelistic meetings on Sunday afternoons. These gatherings, which then grew to camp meetings and revivals in other locations along the East coast, were essentially the beginnings of The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a society fully devoted to experiencing the “deeper life” in Christ and completing the Great Commission (Matthew 28:18-20). Having also personally experienced a miraculous physical healing, Simpson would go on to coin the foundation of the Alliance’s doctrine—The Fourfold Gospel: Christ our Savior, Sanctifier, Healer, and Coming King.
Simpson was a prolific writer from the start of his ministry, having authored 101 books and countless hymns, periodicals, booklets, articles, and curriculum over his lifetime. His influence went on to move the hearts of missionaries, pastors, and people of all denominations towards spreading the gospel in all lands.
Books by Simpson:
A Larger Christian Life, Missionary Messages, Service for the King, The Challenge of Missions, The Fourfold Gospel, The Gospel of Healing, The Lord for the Body, Walking in the Spirit, Wholly Sanctified
Read more…[About A. B. Simpson]
11月 宣信 November – Albert Benjamin Simpson
宣信(A. B. Simpson 1843 – 1919)是一位着名的希伯来文及希腊文学者、传道人,以及国外布道事工发起人,并且又是一位著述者圣诗写作家,他更是一位敬虔爱主的人。
在一八四三年十二月十五日,生于加拿大爱德华太子岛湾景地方。祖系出自苏格兰长老会,父母都是敬虔爱主的基督人。在一八四七年时,他的父亲将机厂与商业转售出去,举家迁居到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漆咸县附近经营农场。十四岁时,宣信清楚蒙了神的呼召,献己事奉基督,决志成为传道人。他受完了优越的小学教育之後,转升漆咸中学,因为勤学过分,以致神经衰弱,不得不辍学等候身体的康复。在十六岁那么小年纪,就开始教书,藉以得着足够经费来自给供读大学。
在一八六一年,他投入多伦多市的诺克斯学院,该学院如今并入成为多伦多大学之一部。当在学院攻读时期,他取得了多项奖学金与成绩优良奖品,同时在许多礼拜堂讲道,大受欢迎。 到了一八六五年,他毕业於诺克斯学院,被按立,受任为加拿大之安大略省,汉密敦城,诺克斯礼拜堂的牧师。结果,该教会属灵光景极其发达,但到了一八七四年,他因为体弱关系,不得不退而接受美国肯得基省,罗以斯威老城,栗树街长老会的牧职。在该地方,他给众教会燃起复兴之火。
一八七九年,他赴纽约城,任牧职於第十三街长老会。一八八一年,他辞去这发达的教会的工作,转而专向城中没有教会的区域传幅音。他在跳舞厅、戏院、公寓讲道,大奏果效。 一八八九年,他成立『福音帐幕』,作为工作的总部。有些他所引领归主的青年,有志献己为宣教土,宣信为之开设查经班及布道课程。从这一个微小的开头,日後发展为纽约城、奈约克宣教士训练学院,以及其他区域的 圣经学院。宣信之信仰,属於禧年前派,相信基督快将再来,所以,他很热切地要把福音传到世界一切未曾传到的地方,以作为主再来的准备。一八八七年,他发起了『宣道会』,该会中心是要差遣宣教土往普世界被人忽略的地方。
宣道会在全世界有十六区工场,四百多处的教会。在一八九三年,他把全世界宣道会布道区 作了一个总巡视,以後又继续作数次的部分巡视。 他写了许多的属灵书籍,如《先贤之信-四重福音》、《属天的地位》、《列王与先知》、《全然成圣》、《能力的浇灌》 (旧约、新约)、《马太福音讲义》、《马可福音讲义》、《士师记灵训》、《基督的生命》、《神医的福音》、《神医》等,及作了圣诗三百多首,大都满有属灵生命上的供应。 他息劳於纽约,奈约克家中,时在一九一九年十月廿九日。
宣信所建立的『宣道会』,不但注重悔改与重生,而且注重圣灵充满,并神的医治,以及基督千禧年前荣耀再来 – 这些有时被称为『四重福音』。
阅读更多…[宣信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