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梅耐德(Annette E. Thopson)

梅耐德(Annette E. Thopson)于1853年出生在纽约。1876年,为了继母所生的聋哑弟弟能够受到教育,梅耐德进入罗彻斯特聋哑学校成为教师。在那里认识了在中国传教的查尔斯.罗杰斯.米尔斯先生。1884年11月25日,梅耐德远涉重洋来到烟台。

初到登州,梅耐德抓紧时间学习中文,为创办聋哑人学校做准备。她运用美国人教聋哑孩子时使用的方法,短短五周,她就学会了由220个汉字组成的190个句子,令她的中文老师大为吃惊。紧接着,梅耐德着手为中国聋哑孩子编写第一本教材《启喑初阶》。

1887年,梅耐德用美国罗彻斯特聋哑人学校”无声工作者”组织赠送的50美元,开始对外招生,就在烟台北部小城登州(今蓬莱)丹崖山下的一座平房里,催生出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学馆取名”登州启喑学馆”。

开学之初,只招来两名学生:李三元和刘堂凯。梅耐德分别给他们取名为”世界幸运儿”和”第一个”。刘堂凯进步神速,很快就学会书写700个字,认识1330多个汉字,并能分辨出方言在音节上发音轻重的不同。她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每当遇到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或小女孩,但他们的嘴却因聋哑而被紧紧地锁住、他们的心灵得不到丝毫阳光时,我就恨不能抛下所有的一切,对他(她)说’我想帮助你!'”

为了筹资建学,她的足迹遍布欧美与中国16座城市,通过不断写信、宣传演说等,呼吁赞助,购置土地,兴建了教学楼。长期的劳累和忧虑,使梅耐德的身体每况愈下,她患上了神经衰弱症。但即使是在回国休假的日子里,她也一刻没有停止过募捐的努力。她随身携带一百多张描述中国人生活的幻灯片,希望借助它们向外国人介绍中国。她不停地演说,每次总以一句”为了烟台启喑学馆”而结束。

师资培训是梅耐德对中国聋哑教育的一大贡献。面对中国当时40万之多的聋哑人仅有一所聋哑学校的状况,她决定将师资培训作为首要任务。从1898年至1941年间,学校多次组织师资培训班,先后培训教师44人,分别来自杭州、南京、上海、北京、成都、香港等地。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当地聋哑学校的创始人或骨干教师,在全国创建了11所聋哑学校。

学校的育人目标是”让学生且得人生快乐,毕业以后,能写能算,能谋生计,自立自养,不再专靠别人”。围绕这个目标,着重强调语言、文字、工艺等教学。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唇读及语言表达能力,借助当时国外最先进的”贝利字”、”赖恩语音手势”,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大发展。梅耐德曾带聋哑学生到北京督学局考试,到全国巡回演讲,学生看口应答,不但获得了奖牌,也引起了轰动,让全社会对聋哑教育有了更多的关注。 

光绪十三年(1887年)米尔斯夫妇在登州(今蓬莱)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一所聋哑学校“启喑学馆”,经费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提供。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梅耐德将学馆迁至芝罘,在通伸一所客栈中租赁两间小平房;1900年梅耐德用亡夫的抚恤金、贷款和募捐所得经费,在芝罘东山海滨购地17.5亩,建筑一栋二层楼房和数间平房,学馆开始有了自己的校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更校名为“烟台市立启喑学校”;民国卅七年(1948年),烟台二次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改校名为“烟台市聋哑小学”,学校有学生40余人,并附设了东山普通小学。1951年,接收了瞽目学道院和孤女院。
1952年7月,学校迁至静安路,成立了盲生班
1987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学校挂两个牌子:“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烟台市盲人学校”。
2013年4月8日,为了适应特殊教育形势的要求,促进学校办学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经学校研究,上级部门批准,更名为“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
至今仍保留在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院内的烟台启喑学校的教学楼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静安路34号
http://www.yantaiqy.com/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