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特琳 / 华群 Wilhelmina “Minnie” Vautrin
魏特琳出生贫寒,但她却非常倔强。她生于1886年,由于贫穷,她不得不通过打工来完成自己的学业。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大学毕业。大学毕业后,同年受美国基督会差会派遣到中国,担任安徽庐州府(今合肥)基督会三育女中校长。
1919年魏特琳(Vautrin)应聘金陵女子大学,掌管校务,筹建新校园,并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献身社会,为穷苦四邻服务,譬如为邻居妇女开课讲授卫生知识,每周两次为校园四周的贫民看病等。
从1937年8月12日开始,到1940年4月,魏特琳几乎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并每月定期将其邮寄给美国好友,以便她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时事。这份日记,也成为了她对当年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重要记述。。
1937年11月下旬,攻占上海的日军兵分三路攻向南京,就是当年国民政府的首都。12月1日,美国大使馆最后一次召集所有尚滞留南京的为数不多的美国公民,警告他们:“再不撤离,以后我们将无法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魏特琳她四次郑重拒绝了美国大使馆要她离开南京的要求,坚定地表示:“我不能在这个时候抛开中国!”
当时在校教职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西迁办学,一部分留校本部保护校产,救济难民。魏特琳就是留校的人员之一。魏特琳致信美国大使馆,建议设立一个安全区,让那些无法撤离南京的难民有一个相对安全的栖身之地,以躲避战火。她在信中表示:“无论从地理位置或建筑物的牢固性来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作为难民收容所是再合适不过了”。不久,由德国人为主席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立,接着又请求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承认,成立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魏特琳为红十字会委员。在日军占领南京前,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也设立了妇女儿童难民收容所。
1937年12月5日,日军占领南京。尽管金女大校园门口挂着美国国旗与日本大使馆的公告,但是每天都有成批的日军或从校门口强行入校,或爬过围墙入校。因为当时珍珠港事变还未发生,所以作为美国人还是有特权的。魏特琳一会儿守在大门口,拦阻企图强行入校的日军,一会儿又赶到校内其他地方赶走偷爬进墙的日军。有许多晚上她都是和衣而睡,以便能随时起来去应对突发事件。她还组织起巡逻队,日夜守卫校园,保护难民的安全。
不少日兵因此恼怒,拿着血迹斑斑的刺刀威胁她;还有的野蛮地打她耳光。她都忍受了,她自觉地承担了保护万余名中国妇女儿童的重任,她说,金陵女院就是我的家,我绝不离开。
1938年,国民政府授予她奖励外侨的最高荣誉---蓝、白、红三色襟绶---采玉勋章。魏特琳在那紧张恐怖的日子里,殚精竭虑工作了数十个日日夜夜。过度的疲劳与长期的精神压力严重伤害了她的身体,她在此期间的日记中常常写道:“太倦了,倦得连字都写不出来,”“倦得无法思考”。她在救护了许许多多的中国难民与中国妇女以后,于1940年初自己得了严重的精神忧郁症,经朋友劝说后辞职回到美国。
1940年5月14日,她在多方的劝说下离开南京回美国治病。她在日记中写道:“多年来我深深地爱着金陵女大,并且试图尽力帮助她。”她这样说了,也确实这样做了。但是她将不得不离开她无限热爱的这一切了。1941年5月14日,也就是她离开中国一周年的日子,她选择这一有意义的日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在了印第安纳州一间普通公寓里,年仅55岁。在遗书中,她写道,她在中国的传教失败了,与其受精神之苦,不如一死了之。临终前说:“如果能再生一次,还是要为中国人服务,中国是我的家。”她的墓碑上用英文刻着:明妮.魏特林,观音菩萨,到中国去的传教士 。但在最醒目的地方刻下的,却是四个中国汉字--金陵永生。
我们今天如果想看看巍特琳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可以看看
合肥三育女中合肥南门小学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