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劳士Verent John Russell Mills
微劳士牧师(Rev. Verent John Russell Mills)一九一三年五月十二日生于英国,有一次,母亲流泪的祷告改变了他的一生。十八岁中学毕业后,本想当工程师,但神呼召他到中国宣教。虽然父亲极力反对,仍带着一本圣经、两套衣服、一双鞋、口袋里只有五元五角,就毅然上船,前往全然陌生的中国。
十月二十八日来到目的地--广东省的观瑶。新居是一艘舢板,所在的河,就成了他洗澡和如厕的地方。差会安排了一位八股先生教他中文。经过五个月的强记,勉强可与本地人交谈,当然发音不准,笑话百出。
与家人分开了六个月的微劳士,写了一封信给未婚妻爱玛小姐:“我在中国很孤单,除非你来中国,否则我无法支撑下去。”爱玛小姐就毫不犹疑前往中国,成为南中国小渔村里第一位外藉新娘。蜜月期就在派单张的生活中渡过,因为他们的座右铭是:“事主为首,工作次之,家庭第三。”
舢板地方太小,容不下二人,于是租了一间小屋。屋子地下是泥土,屋顶是用禾草铺盖的,全屋一个窗也没有。微牧师于是亲自动手,在墙上开窗,并将屋子的里外扫上灰水。这事竟使全村哄乱起来,大家以为屋内住了两个“番鬼”,随时会有鬼怪从屋里出来,对他们不利。直至微牧师出来保证,村内如有任何不吉利的事发生,责任全归在他身上,那时村民才平息下来。
清连镇是一个转捩点。初期的宣教工作极其困难,人们拒绝接受福音。直到有一夜微牧师从睡梦中被吵醒,看见一个赤裸的人躺在地上,满身鲜血,全身抽筋,口吐白沫,他来不及想到中文该怎样说,就用英文,奉耶稣的名把鬼赶出来。那人不再抽筋,并清醒过来。次日,整条村都听闻这神迹。微劳士牧师立刻把握机会,向村民传讲福音。每日都有三百多人来听福音,且有多人信主。其中白湾村县长还带领全村信主。一九三六年就在那里成立了第一间教会。
此外,微牧师领导清远市居民筑堤坝,组织清远福音乐队,并用自己作的中文诗歌布道,足迹遍及整个广东省,到处建立教会和训练信徒成为牧者。他在广东省建立九间教会,又创辨了福音圣经学校(Evangel Bible School)。
一九三七年,日军封锁了往四邑一带的去路,截断那地区的粮食和药物支援。满有爱心的他就组织了中美救援协会(Sino-American Relief Committee),在首次会议中,有人问他,经济从何而来?他就用毛笔写了一个“信”字。他只身前往重庆向各救援组织求助,并通过电台向美国华人筹款,当他再返回四邑时,已筹得$618,700,000。他向中央政府购米,雇用一千一百名苦力,攀山越岭把米运到四邑,设立了二十一个救济站,每日供应一万四千人的饭食。
战争带来无数的孤儿。微牧师一个一个的把他们收留在用空置的学校和祠堂改成的“儿童收容所”不久,“儿童收容所”已爆满,但他从不拒收,只要求工作人员多加一双筷、一碗水。为避免日军耳目,孤儿院要搬迁,孤儿要腰携米袋,攀山涉水,年纪太轻、自顾不暇的,微牧师就三个三个的放在篮子里,用竹竿挑着他们前行。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军投降,救援机构逐一撤离中国。收容所粮食中断,他叫所有儿童为他祷告,自己则前往广州,遇见一友人,建议他去函美国人创辨的中国儿童基金会(China’s Children Fund)。两星期后收到电报回覆,答应收容七百名儿童,每人每月可得二元的资助。为了运粮方便,他索性把孤儿院迁往广州。 一切安顿好后,微牧师为着儿童前途设想,开始训练他们谋生的技能,同时,又安排早会、晚祷,供应他们灵命上的需要。
一九四七年九月,微牧师获委任为中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区域主管。他先在华北联击了四十二间孤儿院,帮助了五千一百一十三名孤儿,继而展开在韩国和日本的工作。
微牧师一生以信心过活,从蒙召到中国,建立教会,筑堤防水,救济饥民,并冒生命危险,拯救孤儿性命,最后发展全球儿童福利工作,这一切都是信心生活的实践。
白湾基督教堂在清远清新县,始建于1937年,近年经改善维修,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建筑别具特色,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现设有礼拜堂,识字班,招待所等,逢每周星期天有很多基督教徒在此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