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灵卓 Jackie Pullinger
一个在香港很特别的地方,叫九龙寨城公园,这个地方很特别,在九龙于1860年割让给英国的时候,是清政府驻军的地方。但是随着清政府灭亡,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犯罪天堂,英国管不着、香港管不着、中国政府也管不着。于是,这个地方最有名的是毒品、妓女、艳舞,无牌医生、三教九流的人都在那个地方;警察不能进入,所以大部份逃犯都住在其中。
但是有一位来自英国的二十岁少女,她叫潘灵卓。她本来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但是她愿意为神宣教,点算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张去得最远又最多国家的最廉价船票,她甚至连香港是一个什么地方也不知?就只身越洋来港。难怪香港移民局怀疑她是妓女,几乎拒绝她入境,以下是当时有趣的对话:
“你住在那里?” “我还没有地方住。” “你的朋友呢?” “我在这里还没有朋友。” “你在那里上班?” “噢……..没有,还没有工作。” “你的家人在那里?” “全在英国。” “你的回程船票呢?” “啊……..我没有回程船票。” “你身上有多少钱?” “大概6英磅(约100港元)。” “不够啊!香港是非常贵的地方,这些钱不够三天。”移民官怒道。 “我认识一个人,他是警察。”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潘小姐想起母亲的干儿子。
结果移民官一面把护照塞回给她,一面恼怒吩咐她入境后马上找工作。
在香港落脚后,潘小姐找到一份小学全职的音乐教师,星期日在教会担任司琴。偶然机会之下,另一位宣教士董师母(Mrs. Donnithorne)邀请潘小姐义务协助她在城寨开办的教会小学教授音乐和教会司琴。这次偶遇,成为潘小姐日后半生人在香港的工作,服侍城寨青少年人和吸毒者。
接触城寨时间长了,潘小姐发现城寨本身已经是一个罪恶的温床,恶性循环的系统,代代相传。城寨的青少年是最受忽略的一群,因为升中学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念完小学就到塑胶工厂干活,日以继夜辛勤工作,得到的工钱却少得可怜,结果受不了工厂剥削就辞工,然后离家出走。他们既无一技之长,往往黑社会成为他们的归宿。
潘小姐不甘心,在无任何资源下,她在城寨借用董师母小学一间课室开设一所青年中心,平日晚上和周未全日开放。但是,青少年中心曾经被人破坏,甚至将粪便涂满整个中心。这些打击她都能承受,最令潘小姐难过的事,她致力将青少年人带到教会,可惜教会其他的会友都抗拒他们,甚至拒绝为一些有心接受信仰的年青人受冼。
由1966年至城寨被拆掉改为公园为止,潘小姐始终如一服侍这群在九龙城寨中的人,她发自心底以耶稣的爱去接纳他们。 有人问她,她和一个普通做社会福利的人有什么分别,她说:
“社会工作守则之一,是避免放太多感情在个案身上,强调一种工作性关系(working relationship)。但我觉得要是我不将感情倾注在人身上,倒不如索性不帮人算了。对我来说,他/她们不是我的个案(client),是我的朋友,我与他们的关系是一种委身(commitment),如同我所作的一切委身给耶稣。”
今天,潘灵卓还是住在香港,负责一些戒毒工作。如果你希望看看她的事迹的话,可以到香港九龙寨城公园,了解以往的景况,但那个地方已经变成了一座公园,但其中还有一块石头,叫潘灵卓石,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他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