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吕振中牧师

吕振中牧师

吕振中(1898.4.13-1988.3.10),祖籍福建省南安县水头村朴里镇,生于基督教家庭,是一位牧师、神学教师和圣经翻译家,以一人之力从原文翻译了吕振中译本。 吕振中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获文学士学位。之后,到北平燕京大学宗教学院读神学。1925年毕业,获神学士学位。回福建后,于闽南圣道专门学校(后来改名为闽南神学院)执教,并担任副校长职务,他在闽南神学院执教共14年。

1940年2月,吕振中离开闽南神学院,带领全家到北平,在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开始翻译圣经工作——把新约圣经由希腊文直接翻译为中文。1946年6月24日,《吕译新约初稿》由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出版。本书以英国牛津大学苏德尔所编的希腊译本(Souter’s Text)为根据,用直译的方法,尽量表达原文每字所包含或代表的意义,并尽量保持原文之结构。

为了翻译圣经,1946年吕振中牧师远赴美国纽约协和神学院继续深造,获授神学硕士学位。之后更到英国康桥大学,威斯敏斯德神学院进修一年,进修希腊文、希伯来文等译经学问。其后又往英国入剑桥西敏斯特学院进修,1948年在伦敦,受英国长老会伦敦区会按立为牧师。

1949年3月,吕振中牧师在英国圣经公会的赞助下,赴香港继续他的译经工作。于1952年修订新约译本,1970年底吕译《旧新约圣经》出版,历时30年终告完成。由于这个译本圣经采用从希腊希伯来原文圣经保持原文结构逐字直译,所以对于深入研习圣经涵义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不懂希腊希伯来语的人。但是也正因为是直译,所以这个译本圣经的语言词句给人感觉较生硬枯燥,很少文采,甚至有时觉得拗口;相比之下,广受欢迎接受的《国语和合本新旧约全书》圣经译本就很有文采,言语生动,读来很有美感。所以,把这两种译本的圣经对照着读是很有益处的。

吕振中译本圣经一般人很少能够得到,因为这个译本圣经印刷发行量极其地小。吕振中译本的价值,就在于它忠实地从希腊希伯来原文圣经直译。直译所特有的准确忠实,是意译所不能达到的,这也使它获得了相应的名声。为了表彰吕振中的贡献,香港大学于1973年授予他荣誉神学博士学位。

吕振中牧师于1983年移居新加坡,安度晚年。1988年3月10日逝世,享年90岁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 - 12月 基督徒革命家 – 孙中山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esplayer url=”http://www.wellsofgrace.com/biography/intro/chinese/12-sun-zs.mp3″ width=”120″ height=”20″ shadow_color=”grey” title=”基督徒革命家 – 孙中山”] 12月 基督徒革命家 – 孙中山 孙中山(1903-1986) 孙中山先生被誉为现代中国的国父,许多书籍都记载了他勇敢的一生。这篇介绍并不是要为他做生平摘要,而是要叙述在他长年的基督信仰的生命中所经历的三件事情。

信主:孙中山出生于广束一小乡村。母亲敬畏当地的神祇,因此为他取名“帝象”.1879年,住在夏威夷的哥哥带他到当地的教会学校读书。在这所学校,他有了唱诗歌的喜奸并养成了读圣经的习惯。1882年他要求哥哥允许他受洗,未能如愿,随后他被送回中国。回到家乡后,在一个传统节日,他毁坏了村中供奉的神像以示众人这个偶像是无能的。因他这大胆的行为,他被村民赶出家乡。他去香港就读一所教会学校,这个学校要求学生精通中英文。孙中山跟一位中国牧师区凤墀学习国文,还和一位美国宣教士喜嘉理(Dr.Charles R.Hager)成为朋友。孙中山告诉喜嘉理他已信主但尚未受洗。喜嘉理在教导他圣经一段时间后于1884年为他施洗。喜嘉理写道:“他立即为基督做见证。他的信心火热,在短时间内他就带领了两位朋友信主。当时只有很少人信基督,许多人都怕被人认作基督徒。”孙中山还随同喜嘉理去澳门旅行宣教,甚至带着喜嘉理回到他不久前被赶出的家乡。

献身:孙中山受喜嘉理的影响,也做了医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失败惨重,此后他全力投身于政治活动叫896年清政府派人在伦敦绑架了孙中山,打算把他送回中国处死。上帝用这段监禁使孙中山在灵命上大大成长,为此孙中山曾写信给两位在香港的良师益友作见证。给区凤墀牧师的信中,他写道:“弟身在牢中,自分必死,无再生之望。……弟此时唯有痛心忏悔,恳切祈祷而已。一连六七日,日夜不绝祈祷,愈祈愈切,至第七日,心中忽然安慰,全无惧色,不期然而然,自云此祈祷有应,蒙神施恩矣。”他写信给喜嘉理说:“上帝救了我……现在我对上帝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强……这全是上帝给我的恩典。”

见证: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肝癌在北京逝世,终年58岁。临终前,他对他的独子说:“我本基督徒,与魔鬼奋斗四十余年,尔等亦要如是奋斗;更当信上帝。”依照孙中山家人的要求,在全国为他举行国葬之前,他的家人先为他举办了基督徒的追思礼拜。后来出任过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是孙中山的连襟,他述说了孙中山临终前的情形。当时孙中山握住孔祥熙的手:大声说道:“你是基督徒,我也是基督徒。我要告诉你我的领悟;我想你能明白。上帝差遣基督到这个世界拯救世人,上帝也差遣了我到这世界上做我当做的工。”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 - 11月 余慈度 – 女布道家和教会复兴的先驱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esplayer url=”http://wellsofgrace.com/biography/intro/chinese/11-female-preacher-yu-cd.mp3″ width=”120″ height=”20″ shadow_color=”grey” title=”余慈度 – 女布道家和教会复兴的先驱”] 11月 余慈度 – 女布道家和教会复兴的先驱 余慈度(1873-1931) 余慈度是位女布道家和教会复兴的先驱,也是最早脱离西方差会的经济支持,完全“凭信心生活”的传道人之一。她所创办的“查经祈祷处”,即后来的江湾圣经学校,以及每年冬、夏二季的查经培灵会,都为中国教会培训出不少称职的传道人。她所结的属灵的果子,在二十世纪中国教会复兴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904年,余慈度放弃行医,开始凭信心全时间事奉主,她是中国教会最早放弃西方差会的供应,而完全凭信心生活的传道人,在当时教会全仗赖西方宣教士供应的情况下,这是个很重大的决定。1907年冬,她经历了一次圣灵充满后,便投入复兴的大潮中去。她把1908年称为蒙神呼召的新阶段,她的布道范围遍及南方各省。1909年5月,她出版了中国教会史上最早的一本《奋兴布道诗歌选集》。在1910年代末,中国教会复兴运动形成了“北有丁立美,南有余慈度”的局面。

余慈度的教育和培训事工为许多教会增添了力量,也为中国教会预备了不少领袖人材,特别是当时普遍缺乏称职的女传道人。1910年12月,她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布道协会在汉口召开的大会,并担任妇女工作的专题演讲。

造就、复兴了一批现代名闻中外的传道人和教会领袖,如王载、王峙、倪柝声、计志文、周志禹、蓝如溪、石美玉,以及赵世光等。

多年的劳累奔波,使余慈度积劳成疾,晚年时再不能承担过多的工作。1931年春,当中国新生代布道家从她手中接过宣教薪火,继续传递下去的时候,余慈度终于摆脱多年疾病的缠绕,在上海得享永久安息。她虽然死了,却因信,仍旧说话(参来十一4)。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 - 10月 车金光 – 第一位中国为基督信仰殉道者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10月 车金光 – 第一位中国为基督信仰殉道者 车金光(约1800-1861)

原来没有人能想到车金光会成为在中国第一位为基督舍命的人。在广州东面40英哩的博罗有一个祭祀孔子的夫子庙,车金光50多岁时还在庙中做守庙人。1856年初有两位香港来的基督徒拜访他,他们向他传福音并留给他一本圣经。他们於五月份再度拜访他时,他就要求受洗。为表明对新信仰的心志,他用凿子凿毁了祭祖牌位。车金光在香港结识了何进善牧师和苏格兰宣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他们觉得他可能是为了找工作才信主,因此不太愿意为他施洗。车金光却仍然坚持要受洗。一个下大雨的夜晚,车金光在祷告会结束后在门外等候理雅各。大雨淋在车金光的头上身上,他告诉理雅各说,如果理雅各不为他施洗,上帝会为他施洗。理雅各为其诚意所感动,於是为他施洗。此后车金光返回博罗开始做巡迴福音佈道。那时清廷正与英法联军打仗,因此谁要是与洋教有关联就会有危险。车金光在回到博罗数月后即被逮捕,但这次官府在没收他的书籍后就把他释放了。在排外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理雅各仍决定在博罗为伦敦会购置房產。1861年10月理雅各把房 产的钥匙交给车金光。理雅各离开博罗后不久,车金光即被抓走,遭折磨数天后,终因他拒绝放弃信仰於10月16日被斩首。

贡献:车金光每年都回香港报告他的工作情形。1861年5月理雅各和几位宣教士赴博罗为101位接受福音的信徒施洗。许多信徒做见证时说,他们信主不仅是因为听了车金光所传的福音,还因为有感於他充满爱和圣洁的生活方式。理雅各由车金光陪同在中国境内旅行数週,亲眼见到车金光所遭到的敌视。有一次车金光被人殴打,他不愿去告状,反说:我祇愿天父能怜悯他们。车金光殉道后,理雅各极力要求满清政府和英国政府追究,但得不到回应。这时英国政府正在帮助原是对手的满清政府打击太平天国的乱民,因此两国政府都不愿处理任何宗教纠纷。虽然如此,中国第一位殉道者的鲜血,使得日后有上千万人蒙了救恩。

车金光遗言:

我怎能不认那为我而舍命的基督呢?

车金光遗言:

我怎能不认那为我而舍命的基督呢?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 - 9月 王载 – 弃官传道的著名布道家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9月 王载 – 弃官传道的著名布道家 王载 (1898-1975年)

福州人,著名基督徒布道家,有”中国慕迪”之称;中华国外布道团主席。王载博士幼年生于福州的一个大家庭里,人口虽多,却无一人是基督徒。九岁的时候,他把别人送给父亲的一本漆布面的圣经,用作集邮簿,并不阅读。十四岁去上海读书时,跌断左腿,在医院疗养期中思考人生问题,对于人的来源,是由猴子变成?抑或由六道轮回?这些解答都不满意,所以索性追求享乐。

后来他到山东烟台海军学校攻读,待遇虽不错,却使他大胆挥霍,喝酒看戏,赌钱,有时还写信回家索取金钱,他这样的沉迷罪中竟不自知。烟台海军学校毕业以后,又去吴淞海军学校深造,接着便在军舰上服务。

弃军传道

王载生于非基督徒家庭,是新婚妻子潘少容引领他归向基督。 1917年,王载前赴南京海军学校就读,参加名牧高师竹(贵格会)、贾玉铭(长老会)及孙喜圣等的查经班。 1920年1月19日,时正严冬,他在厦门鼓浪屿海边受浸。 1921年,王载辞去海军军官,专门传道。开始在福州「子园」主持聚会。但他并没有任何差会支持,只凭信心生活。不接受固定的薪给;不借贷;不题捐;不将自己的缺乏告诉人或暗示人;自己还要奉献。甚至将自己的三张毕业证书烧掉。

一九二一年,他在江贞军舰担任大副工作的时候,读到以赛亚书五十二章11、12两节:“离开吧….要从其中出来….各要自洁。”他知道这正是神对他的呼召,他乃毅然放下海军的前途,专门传道。他既未受正式的神学训练,又没有任何差会支持,只凭一腔热诚,与对神的信心,跟随信心伟人的脚踪,和一班比他年轻的人,手里拿着铃,背着一箱福音单张和小册, 去露天布道。他走到哪里就传到哪里,常常身上穿著写了“「信耶穌得救」、「人人都是罪人」等类显著字句的衣服,以吸引人注意。他们摇铃,唱诗,走过热闹的街市,以浅显的道理传福音,收效颇大。 很像约翰卫斯理当时的情形。所以现在叫“走方宣教者”就是他随走随传。

后来他和一班比他年轻的人:倪柝声,弟弟王峙(后来“圣经报”的主笔,也是有名的传道人),吕宋的缪绍训,新加坡的陆忠信,来到香港的魏光禧等人,成立了“基督徒聚会处”,就是从王载家里开始的。王连俊亦辞去海军官职参加事奉。

初始时,他们只是一小群人聚会,不久,他们在福州仓前山的十二间排租了房子,有了固定的聚会地点后,”基督徒聚会处”正式成立。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差会背景,完全由中国基督徒自发的教会,不隶属于任何宗派,因此他们可说是中国自治、自养、自传教会的先驱和典范。此后,他们在一起同工五年之久,宣教工作大有成效,发展很快。除宣教外,他们亦十分注重个人属灵的敬虔生活,”不读圣经,不进早餐”之语,即是王载为后世教会所留下来的一句名言。基督徒聚会处的兴起,使福州成为中国现代教会史上一次极有影响的福音运动的发源地。

1925年,可能因教会的发展方向问题在看法上有一些不同,比如教会的组织,王载认为应该跟西方宣教士合作。王载和倪柝声发生了分歧,以致两人分开,按各自的恩赐和领受继续影响著中国乃至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教会。此后不久,王载扩展了自己的布道地域,不仅限于福州,也远赴香港等地巡游布道。1928年,来自加拿大宣道会的传教士翟辅民牧师(Rev. R. A. Jaffray)在香港与王载恳谈,希望他能去南洋诸国布道,因翟牧师内心一直对居住南洋的土著和华人怀有宣教的使命。在翟牧师的建议与恳请下,王载于1928年冬开始了他南洋宣教之旅,足迹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群岛,以及东婆罗洲等地,最后经香港返国。王载此行坚定了他和翟辅民向南洋诸国宣教的信心,故于1929年,他们与黄原素、赵柳塘、吴济华和刘福群(William C. Newbern)等人,共同发起组织了”南洋布道团”,在行政与经济上独立,由王载担任主席,并将该机构总部设立于广西梧州,全力推展对南洋诸国的布道工作。

1929年10月,王载先后到上海、杭州、青岛、济南和北京等地主领奋兴布道大会,向各地教会传递资讯,以唤起中国基督徒对南洋宣教的责任感,各地反应十分强烈,纷纷捐款支援。由此,南洋布道团已成为完全由中国基督徒支援的差传机构,故此该团更名为”中华国外布道团”。这是第一个中国教会面向海外宣教的差会。

第一个中国差会

1928年,在宣道会的翟辅民牧师的促成下,王载到南洋进行宣教工作,先后到过安南、新加坡、爪哇等地,也到过香港、广洲,主领培灵会,并北至蒙古、满州,西至西藏边界传福音。当时的印尼华侨只忙于生意打算盘,不明白真道。在王载到达时,因为有一位舞蹈明星也去听道,报上居然刊登:“宗教与舞蹈”,他们说:“因为华侨生活孤单寂寞,现在有王先生来讲天堂属灵的事,又有一位舞蹈家来献艺,也非常难得,所以对之都感欢迎。”这真令他啼笑皆非,这正是世人的写照。

1929年回来后,在广西梧州成立「南洋布道团」,他担任负责人。这是第一个中国差会。后来由于一方面南洋有极大的需要,另方面他看到中国教会不应当一直是受而不施,所以他把以前组织的“南洋布道团”改为“中华国外布道团”,他自己来往美国,澳洲,香港等地,为主宣劳。 此后四十多年,他马不停蹄,前后到过三十餘国。直到在世的最后数年,始定居於美国加州。

他讲道有一个特色就是每次讲道,不超过三十分钟。讲道长容易,其实讲短最难因为你讲短,又要言之有物,又要令人有供应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像宋尚节的讲道常常都很长,因为圣灵感动他,然后指责罪恶。所以通常聚会都要二,三小时是很平常的。王载通常不超过三十分钟,但是一个布道家三十分钟能够让人信主就需要很高的功力。

未读圣经,不进早餐

他早年传道的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不读圣经,不进早餐”(No Bible, No breakfast)这一句话后来在中国也有很大的影响。意思就是说早餐之前先读圣经,不要先管理吃饭的事情,这当作一种勉励就是要认真读圣经。

这时他已经订婚,未婚妻在美以美会的华南学校读书,她听美国安汝慈教士讲道而信主,就写信劝他去礼拜堂听道,他心里不高兴,回信时只敷衍几句。在他们举行婚礼时,女方坚持用基督教的仪式,他虽不反对,心里却抱定不管牧师怎样讲,都以不闻的方法来应付。哪知神借着他妻子领他归信耶稣。

婚后第一个礼拜日,他与妻子一同往礼拜堂聚会,牧师所讲的,他全不明白,但对于散会前所唱的圣诗,却深受感动。心想拜菩萨的人,没有一个愿与阎罗王相近,而基督徒则愿与耶稣相亲,相信这位神一定是十分和蔼可亲的。招待人员在散会后与他握手时,他的妻子请他们为王载祷告,说他还没有信主。他心里暗暗发笑,以为信不信在于自己,难道别人的祷告能使我相信吗?

在路上他想起:自从一八零七年英国宣教士马礼逊把福音传到中国以后,基督教在中国创办了学校、医院、孤儿院等许多慈善事业。从果子认识树,他想耶稣一定是一位好人。再进一步,他想到世界上伟人虽多,却不拣其他英雄作历史的纪元,反以耶稣的降生作时代的分隔线。王载相信他不只是一位好人,更是他切想认识的一位。

殊不知这正是神听了别人(尤其是他妻子)的祷告。她介绍过去在学的一位教师领他查经,由新约开始。及至他读到登山宝训中“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的时候,顿悟到自己内心的不洁,而耶稣为他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又复活,他遂接受他作救主。从此他便爱读圣经,一生的生活事业,都靠它指引。神开了他的眼睛,他便以“未读经,不吃早饭”作座右铭。

王载讲道精辟,妙趣横生,也极为感人。最后于一九七五年在美国息劳归主。他的弟弟王峙牧师在安息礼拜中,用“主拯救他,主选召他,主使用他,主保守他”这四句话,作为主对他,他对主的一生总结。

阅读更多…[王载的作品]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 - 8月 捍卫圣道的学者 – 章力生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esplayer url=”http://wellsofgrace.com/biography/intro/chinese/08-prefessor-zhang-ls.mp3″ width=”120″ height=”20″ shadow_color=”grey” title=”捍卫圣道的学者 – 章力生”] 8月 捍卫圣道的学者 – 章力生 章力生(1904-1996)

1904年5月9日,章力生诞生在江苏无锡。先生自幼聪颖过人,被誉为才子。初入复旦大学,后留学法国。年仅二十一岁,即被聘任为教授;二十六岁,为大学院长。

他自青年时即留心国家疾患,写了论土地改革的书,是同类著作中的最早者,深具真知灼见。他为文精简严谨,著论辩析分明,得古文大师章士钊的推重;时人以为他可与当时的政论家戴传贤相比,故有“小戴季陶”之称。戴季陶对他极为欣赏,折节下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见到国家败坏,虽有法制而不能行,认为改革之道,必须救治人心。

1948年,获得工业家荣德生全力支持,在太湖之滨,辟地五千亩,创办江南大学,为全国大学中校园最大最美者。得吴稚晖为董事长,戴季陶为副董事长,因能以破例立案。延聘著名学者牟宗三、唐君毅、钱穆等人,教授阵容为一时之选,企图作为东方文化哲学宗教文化主要基地。

1949年,章先生得印度世界大学邀请,前往讲学。世界大学是诗人泰戈尔所创立。他以为在那里可以连络学者从事东方文化宗教复兴运动,“弘法利生”。谁知政局改变,神阻断了他的路,印度去不成,却在1950年一月,到了印尼的三宝垄。在那里,蒙恩得救。他说:神“从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从大水中拉上来。”(诗一八:16)

他受计志文牧师的邀聘,任印尼玛琅的圣道神学院教授。然后,为追求对圣经真理更深认识,到美国高敦神学院读书。

他多年从政,持守清廉,绝不贪赃舞弊。后来悔改皈主,也绝不募捐化缘。虽然生活清苦,却没有从他口中吐出过有关钱字。到他离世的时候,衣袋中只有三元美金。

章先生重生得救之后,学术界中有人说:从此再不能说中国教会没有学者了。他的归正,与当时的林语堂归正不同。林缺乏悔改重生的经历,仿佛现在所谓“文化基督徒”。章则决然另作新人,有新生命与新生活的见证。

章先生为人为学都极认真,他从来不喜学术灵命之分,也不以自己博学而骄人。

章先生早年从政,奔走讲述救国,没有时间沉浸在象牙塔里面。五十多岁才入神学,能够有这样的成就,叫人有些难以置信。他的秘诀在哪里?我认为有四个字可以说明:

迁。有章先生的一位洋人朋友说:章一生的关键在于“转变”。他爱国爱人,关心转变社会人心为目标;但必须先由改变他自己开始。蒙神的恩典,皈信基督是他生命的转变,然后开始他转变别人的伟大事工。

谦。他尽去骄气,自说是要重作婴孩,年过五十岁,放下教鞭,走出教室,再进入教室,变成受教的人,去到高敦神学院作起老学生来。写信给人常自称为“弟”,以为在主里面是“后进”。他生活起居朴素,而且可称刻苦,一家住在一个房间的陋屋,饮食都甚简单。并且他自说是“最愚拙的人”。当然,这并不是客观的评价;但他自己有这样存意,是非常重要的。

潜。他潜心学习,勤奋不息的读书著书,常说:“要赎回光阴”,以一天当两天用。在神学院修读的时候,校方把图书馆的钥匙给他,好让他不分昼夜,焚膏继晷的尽情阅读。看他写的信,有的注明写于凌晨三时四时。老子所说的“色态”,是喜好表现;章先生绝不喜欢表现自己,才可以沉静的学,才可以听神的信息而领受。好出锋头,求速成的人,绝不能够作学者,也不会是属灵人。

专。他专心以文字事奉,没有什么“淫志”,不是在多方面求取,仿佛想作啥全能人。他有机会作名牧,也可以成立什么机构;但知道主选召他的目的,是为了启迪华人教会,作文字工作,以文载道,立下真理的根基。他就一直的全力以赴,专心忠心绝不旁骛,不求名,不争权,不务利,也不想作官,真是“向着标竿直跑”。

章先生不是那种大喊大叫,也不是跑江湖,宣扬自己的人。他很少谈到自己,谈的时候也是平实,甚至可说低调。他所作的,只是在皈主后四十年的岁月里,不眠不休,锲而不舍,安静的伏案写作,从他笔下,涌流出活水。

他在皈主前,即有著作数百万言。皈主以后,写成中英文专著四五十种。其中最坚实的巨著,有总体辩道学四卷,并有系统神学八卷,内容极其丰富。信仰纯正,而立论分明,纲举目张,华人教会信徒和神学院,更应当重用,作为建立信仰根基之利器,必能获益无穷。

  纪念章力生先生百年诞辰,想到不仅先生满有神的恩赐,而且他就是神给华人教会的恩赐。一百年的时间,只产生过这样一个人;但如果能够认识,而接受这恩赐,重视这人的书,比起只重眼前欢,作些没有根,有花无果的工作好得多,将会是为教会百年树人。到那些大喊大叫的人的声音不再听见,到那些以敬虔为得利门路的人不在世上了,到这世代过去,他伏案写作,默默耕耘的效果,将永远存在;他将要在所事奉的主面前,领受荣耀的冠冕,因为他相信神,忠心事奉祂。

  本文引自《章力生先生诞世百周年纪念》,于中旻著。

  章力生教授主要著作:《系统神学》(八卷)、《总体辩道学》(四卷)、《人文主义批判》、《本土神学批判》、《世界名人宗教观》、《孙文主义之神学基础》、《东方宣道战略》、《世界宣道战略中心》、《永生之道》、《立国之道》、《生命之道》、《救世之道》、《原道》。

阅读更多…[章力生的作品]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 - 7月 蔡高 – 受洗于马礼逊的中国第一位基督徒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esplayer url=”http://wellsofgrace.com/biography/intro/chinese/07-1st_Christian_CaiGao.mp3″ width=”120″ height=”20″ shadow_color=”grey” title=”蔡高 – 受洗于马礼逊的中国第一位基督徒”] 7月 蔡高 – 受洗于马礼逊的中国第一位基督徒 蔡高(1788-1818)

蔡高于1788年出生在一个家道不错的家庭,父亲有些资产,拥有一艘船在南洋与中国之间从事贩运。一次从巴达维亚回航时,父亲与船不幸在南海中遇险沉没,家道因此负债而中落。蔡高在家中排行老二,有一兄一弟,长兄名蔡轩,幼弟名蔡运。父亲死后,债务都算在他们几弟兄头上,甚至十多年后,蔡轩因父债未还清而被人告官,竟至鋃鐺入狱。幸亏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与县官相识,付钱将蔡轩保释出狱。

蔡高自幼体弱多病,故读书时学业并不太好,但书法尚佳。他的脾气亦不够好,经常与兄弟或同学争执。马礼逊於1807年来华后,居于广州十三行。经容三德介绍,蔡氏三兄弟為马礼逊工作。容三德先前在英国学习期间,曾教马礼逊中文。回广州后,又与马礼逊重逢。从1808年2月起,容三德包办了马礼逊与华人之间的事务,负责介绍仆佣和助手并担保其品德行為,马礼逊非常高兴。

1808年3月,蔡氏三兄弟和一名阿定者,还有一名桂有霓(Kwei-Une)者,开始为马礼逊做事。蔡轩担任抄写中文圣经兼教马礼逊广东方言;蔡高负责采买物品等事;桂有霓负责教马礼逊官话,而阿定则担任厨子。

马礼逊要求他的仆佣和助手参加每日在他家里举行的聚会和主日崇拜等活动。每次聚会都由马礼逊祷告开始,接着念一段他翻译成中文的圣经经文,并为听众讲解,最后则以唱诗歌作為结束。有时马礼逊还同他们一起谈论宗教信仰等问题;有时在会后对个别听众加以辅导。时年21岁的蔡高,在受雇於马礼逊五个月后,开始和马礼逊一起用中文祷告。但因蔡高经常与桂有霓争吵,无奈之下,马礼逊在九月下旬就同时辞退了两人。此后蔡高可能是从事刻字印书的行业,因此在两年后(1810年)马礼逊开始委托华人刻字店印刷传教书刊时,蔡高才有能力代理这种需要相当技术的工作。

尽管蔡高在此后几年中不再固定受雇於马礼逊,蔡轩却一直为马礼逊工作。因此蔡高仍和马礼逊关系密切,也继续参加马家的崇拜活动。从1812年10月始,蔡高已在聚会中开始诵读经文,并试图表达自己的信仰感受。他参与祷告,并要求马礼逊教他祷告。家庭聚会结束后,他有时自愿留下来,向马礼逊学习阅读福音书,或听其讲解基督教教义。在同年10月19日的日记里,马礼逊如此写道:”阿高继续以令人愉悦的方式探索。啊,愿上帝打开他的心。今天晚上他再度来参加祈祷、学习祈祷。我向他讲解附录在《耶穌教法》之末的晚祷后,跪下来和他一起祈祷,他立即跪了下来”。

10月30日:”阿高带来几尊偶像给我看,他希望我不要将这事告诉华人,因為他们将会因此而对他愤怒……。他说:’至於我自己,我相信耶穌,而且相信你说的崇拜木头、泥石或其他偶像都是虚幻’。我想过要为他施洗,但是唯恐他的理解仍有不足,信念也只是一时”。

蔡高接触到马礼逊传来的基督福音四年多后,于1812年11月8日晚上,向马礼逊表达了希望受洗的愿望,但出于种种考虑,他希望能秘密受洗。可能当时他对基督教信仰的认识还很肤浅,尚未真心悔罪而接受;或许怕被人羞辱,或担心被官府知道;或虽有信教之心,但品行方面尚无多少改变,因此不敢在众人面前公开自己的信仰;更没有勇气违背长兄之意。其兄长蔡轩虽然长期为马礼逊工作,但因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始终不接受基督教,也不喜佛道两教,只坚持儒家学说是唯一的正道。他参加聚会的理由只是将此视为受雇为马礼逊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总是认真地参与,却与他的信仰无关。

蔡高继续固定地参加每日聚会和主日崇拜,虔诚地早祷晚祷,学习圣经的训诫,并从马礼逊领受教导,省察自己的缺失。1814年6、7月间,蔡高再度表明受洗的意愿,并亲手写下:

“耶穌为世人赎罪,乃佳音也。语言或思想皆无以表达耶穌慈悲善意於万一。今予深信耶穌,且赖其救赎己罪。予有罪及缺失,若不信赖耶穌以赎罪,则将永世悲惨。今吾人既闻赖耶穌能赎罪,便应全心信赖其功。若非如此,便非善人。予非良善,每反躬自问,幼年至今,无能无德无学,今年廿七,未尝作一事以符合上帝令予生存於世为人之美意,亦未尝报答父母戚友恩情。予得抱怨乎?予当寄望一己善行乎?予全心信赖上帝天父赦免予罪,并永求上帝赐予圣灵”。

马礼逊此时虽仍认为蔡高对於基督教教义的理解有限,对有些信仰观点也不甚明了。但见其信仰确实虔诚,於是决定为他施洗。1814年7月16日,在澳门海滨一处陡峭的丘壑,有涌泉流出而人所不到之处,马礼逊为蔡高施洗,由是蔡高成为他日中国千百万基督徒的第一人。

受洗后的蔡高在信仰上更为虔诚。马礼逊在1816年6月10日的信中提到蔡高:”每逢礼拜日,只要蔡高人在几英里范围之内,总会前来参加崇拜活动”。

1817年1月,发生广东地方官员搜查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印刷所事件,容三德、蔡轩和蔡高等人纷纷出走避祸。蔡高等三人偷渡往马来半岛上的马六甲,投靠当地的伦敦会宣教站。马礼逊除了支付蔡高等人的偷渡费用,还给他们留在中国的家庭每家六元和两箱茶叶,同时马礼逊为鼓励蔡高而无息借他两百元,希望他和蔡轩兄弟俩能在马六甲做些生意。蔡高到达马六甲后,成为宣教站的写书手。他和该宣教站的印刷工梁发(1816年受洗)是当时仅有的两名华人信徒,一起参加马礼逊的助手米怜博士主持的礼拜活动。每周二晚上八点,米怜还特别辅导二人,以增进他们对圣经的理解。在米怜眼中,这两人都是”很有缺点但虔诚的基督徒”。可能是蔡高和容三德过不惯南洋的异乡生活,故於半年后返回到中国。

蔡高仍一如既往,每天晚上到马礼逊家中读经和祈祷,在信仰上颇有长进。但在1818年10月10日,马礼逊写给伦敦会的信中说:”我以前曾经施洗的阿高,正患着严重的肺病,此病恐怕即将结束他的生命”。根据伦敦会1819年的年报记载,蔡高于1818年10月逝世,年不过31岁。

至於蔡高的长兄蔡轩,1822年曾写信给时在澳门的马礼逊,要求为其施洗。马礼逊一向认为蔡轩是个自负、寡言冷淡的读书人,如今竟要求受洗,着实令他大吃一惊。但马礼逊可能没有接受蔡轩的请求,因为遍查现存马礼逊和伦敦会的史料,都没有蔡轩洗礼的记录。事实上,尽管马礼逊自1816年起就不再雇用蔡轩,但两人关系一直保持密切,直到1827年初,蔡轩还参加马礼逊的家庭聚会与崇拜。

蔡运则于1818年受雇於伦敦会传教士司雷特,以仆人身份与其前往马六甲,但不久又回到中国。1819年11月,蔡运因受梁发的牵连而遭到官府的追捕,亏得马礼逊将其藏于房中,并趁夜黑之际将其送走,才免遭劫难。1823年初,马礼逊前往马六甲处理米怜死后当地宣教站及英华书院的事务,蔡运与另一名仆人随行。此后他的行踪不明,是否成为基督徒,不得而知。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 - 6月 梁发 – 中国第一位华人牧师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esplayer url=”http://wellsofgrace.com/biography/intro/chinese/06-1st_Pastor_LiangFa.mp3″ width=”120″ height=”20″ shadow_color=”grey” title=”梁发 – 中国第一位华人牧师”] 6月 梁发 – 中国第一位华人牧师 梁发(1789-1855) 中国第一位基督教牧师从事宣教工作40年,其中大部份岁月是在不断迫害和死亡的威胁下度过的,因那时官府有禁令,传福音常会被判处死刑。梁发于1789年生在广州西南一乡村里的贫困农家。15岁时他前往广州谋生,后来在一家印刷厂当学徒。马礼逊(Robert Morrison)是来中国传福音的第一位基督教宣教士,于1807年抵达广州,六年后他的同工米怜(William Milne)也随后而至。当时的法律禁止公开传福音, 于是他们把重点放在翻译和文字事工上。梁发于1813年开始为马礼逊工作,两年后马礼逊派他去马六甲为米怜做印刷工作。梁发一开始十分敌视福音,后来他发觉福音里有一种能力是他在传统宗教里找不到的,这种能力可以把他自罪中拯救出来。在米怜的带领下,梁发接受了耶穌基督。1816年11月3日米怜为梁发施洗,此时距马礼逊为中国第一位基督徒蔡高施洗不到两年。1819年梁发回乡成亲并开始向乡亲传福音。翌年他带领新婚妻子接受基督,日后他们虽时常别离但婚姻一直很美满。他因传福音常挨打并被处以罚金。后来他不得不留下年轻的妻子,逃往马六甲和米怜会合。米怜于1822年去世,此后梁发回到广州跟马礼逊学习并于1823年由马礼逊按立为牧师。马礼逊于1834年去世,同年梁发在科举考场外散发福音单张时被捕,其后他被迫逃往新加坡。1845年传教的禁令终 于解除了,梁发从那时起大部份的时间都在广州的两家教会医院传福音。他的妻子于1849年归主,他于1855年也随之而去,终年66岁。

梁发在中国传福音发单张时,环境十分恶劣,当时仅有数千人接受福音成为基督徒,但在一个半世纪后中国基督徒已增长至上千万人。他写过二十多篇圣经注释和福音单张,最有名的作品是【劝世良言】。虽然这篇作品被太平天国的领袖误用,但仍造福了许多其他人。P. Richard Bohr教授写道:【劝世良言】是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所写的最完整的基督教教义。另外,福音单张【两友相论】是在梁发与米怜一起在马六甲工作时印行的。Daniel Bays教授称此为中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福音单张,并估计此单张在当时发行了两百万份。梁发参与编写这篇文章的确切情形不为人知,但此单张发行时,米怜来中国五年 只有五年,却写出为中国民众乐于接受的文章,这即足以证明梁发给了很多协助。

梁发对中国的盼望:

我们或许不能在今世见到成果,但我们可以记载福音真道,广为传扬,以盼后人接受福音,归向基督。

阅读更多…[梁发 – 第一位华人牧师]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 - 5月 计志文 – 忠信的仆人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5月 计志文 – 忠信的仆人 计志文(1901-1985) 计志文被西方的基督徒称作Dr. Andrew Gih,是个有恩赐的佈道家。他长期事奉的岁月有一半在中国大陆度过,另一半在海外的华人教会度过。计志文於1901年出生在上海,1925年王载为他施洗,受洗同年他就开始在伯特利环游佈道团带领传福音佈道的工作。伯特利环游佈道团是从上海的的伯特利教会发展出来的。与计志文一起工作的有林景康和少年音乐同工李道荣、聂子英。1931年4月计志文邀请宋尚节加入佈道团的事工,於是在接下来的两年半,他们的合作有极丰盛的成果。在完成山东佈道工作后,八月份计志文和宋尚节在上海的夏令会上做讲员,参加大会的有1,200多人来自中国各省。佈道团承诺要把福音传至中国最偏远的地区。在大会结束后,宋尚佈立即随佈道团前往东北三省佈道四个月。当时正值日本侵略,时局动盪,但在佈道活动结束时已有三千多人接受基督。在瀋阳和哈尔滨,许多人悔改得救,这些人中除中国人外,也有韩国人和俄国人。佈道团接著又前往中国南方做为期六个月的佈道活动。这一次福音佈道活动,宋尚节为主要讲员,计志文则专门带领祷告会和从事辅导工作。佈道团回到上海后又举办一次夏令会,秋季,他们又前往北京举办佈道会。会后计志文带领另外三个团员前往山西,宋尚节则前往天津和郑州。1933年上半年,他们会合前往中国北部佈道,但当这一年夏令会结束后,佈道团解散了。计志文和宋尚节在长沙分手,就如同保罗和巴拿巴,从此以后上帝在他们各自的事奉上大加使用他们。

伯特利佈道团最活跃时有十个佈道团同时在各地佈道。在四年期间他们在133个城市里举行了3,389场佈道会,有51,659人或决志信主,或重新坚定了对主的信心。抗日战争期间,计志文前往越南和中国西南部佈道,特别注重向学生和儿童传福音。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设立了孤儿院和学校,后来发展为中国佈道会。计志文在1949年把福音事工迁往香港,接下来的十年间中国佈道会已扩展至马来西亚、印尼、澳门等地,开设了孤儿院、学校、神学院和教会。他在1978年退休前移居美国,退休后仍继续写作和演讲。1985年,这位主的忠心僕人安息主怀,身后留下了与他结婚57年的妻子。

计志文谈福音事工:

讚美主拣选了我这世上卑贱的,软弱的,并将劝人与上帝和好的职分赐给我。我既受了这和好道理的託付,不传福音就有祸了。我本无有,不过将这无有都交给主,求主照祂美意使用我。

阅读更多…[时代的工人 – 计志文] [传道人计志文一生的见证]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 - 4月 丁立美 – 中国復兴的晨星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4月 丁立美 – 中国復兴的晨星 丁立美(1871-1936)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 - 3月 宋尚节 – 火热的福音佈道家 (mp3)

3月 宋尚节 – 火热的福音佈道家 (mp3) [esplayer url=”http://wellsofgrace.com/biography/intro/chinese/03-fire-preacher-song-sj.mp3″ width=”120″ height=”20″ shadow_color=”grey” title=”宋尚节 – 火热的福音佈道家”]

宋尚节(1901-1944)

宋尚节於1901年9月27日生於福建的莆田。他的父亲是牧师,他是家中第六子,取名主恩。年少时,他自己改名为尚节。他在美国的大学申请到奖学金,随即赴美求学。七年之内他连续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且赢得许多学术奖,却远离了他儿时的信仰。1927年他就读於一所自由派神学院时得一异象,异象中他蒙主呼召出来传福音,并取名约翰。他幼年时的信仰重新恢復,这个新生的约翰开始放胆为主作见证。学校当局十分惊讶,甚至把他送进精神病院予以监禁。在受监禁的六个月中他把圣经读了40遍。出院后,他立即搭船回中国。回航途中,除了留下一份要交给母亲的博士文凭,他把在美国所获得的毕业证书和各项奖状、奖章都丢入海里以誌他老我的死亡。他回乡不久后,即接受父母的安排娶余锦华为妻,二人育有五个子女。

他先在家乡传福音,三年后迁往上海。接下来的十年中,他通常每天讲道三次,他十分有力的佈道事工遍及全中国和东南亚。他讲话有浓重的福建口音,因此早期佈道时还需要有人为他翻译。他火热的信息使许多教会得到復兴,有成千上万的人流泪悔改,而他自己在讲完道后衣衫总是被汗水湿透。在佈道期间,劳累奔波损坏了他的健康,逐渐恶化的肠瘺带给他许多痛楚。1940年3月他在上海接受第一次手术,但伤口未能復原,於是他又转至气候乾燥的北京疗养。他在天津和北京做的手术都不成功。1944年8月18日他在北京去世,留下妻子和三个女儿。

宋尚节加入伯特利佈道团那一年,佈道团一共旅行了55,000英哩,行经13省,讲道1,200次,使18,000人在听了福音佈道后决志信主。有人估计,到他去世时,有近乎10%中国基督徒是因他的福音见证而信主。他的证道大有能力,感动许多人认罪悔改。他的神学观念对目前中国的教会仍有很大的影响。上帝虽然藉著宋尚节使许多人得以治愈,但宋尚节仍提醒基督徒被圣灵充满并不是有讲方言的恩赐,而是充满爱和圣洁的生活。宋尚节记有详细的日记 -《灵历集光-主仆宋尚杰日记摘抄》《灵历集光-主仆宋尚杰日记摘抄》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字里行间散发着基督的馨香之气;见证着基督的伟大奇妙;唤醒了千万软弱、冷淡、沉睡的心灵。主的仆人宋博士,对主的工作百折不挠,传福音不顾性命,甘背十架至死忠心。他看金银财宝、名利地位淡如水,唯看得着基督为至宝。为救千万的灵魂废寝忘食,争分夺秒;追求圣洁,每日三省;斥责罪恶、不徇情面。他以耶稣的心为心,以神的事为念。主借他行了很多神迹奇事。他的一生虽是短暂的,却在中国基督教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阅读更多…[宋尚节的作品]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 - 2月 席胜魔 – 全人福音事工的拓荒人

有影响力的中国基督徒简介Profiles of Famous Chinese Christians

2月 席胜魔 – 全人福音事工的拓荒人 席胜魔(1830-1896)

生平:在深入中国内地的宣教士寥寥可数的年代,上帝藉著席胜魔牧师所作的特殊的全人福音事工向世人彰显出祂自己。席胜魔於1830年出生在山西南部靠近临汾的一个小乡村。鸦片战争在他十岁那年爆发。西方国家强行将鸦片销入中国,他少年时就眼看著中国在迅速地衰落。他日后成为儒家学者,态度高傲,脾气暴譟,因病吸食鸦片而上癮。1877年山西闹饥荒,一部份原因就是因为种庄稼的田地被用来种了鸦片。两年之间山西有五百万人饿死,相当於山西三分之一的人口。宣教士前来賑灾,并举办悬赏徵文想藉此机会结识本地学者。当时席是个有鸦片烟癮的落魄文人,但英国宣教士李修善(David Hill)极为赏识他的文章,因此聘请他教授语言并帮忙翻译。他开始读圣经,不久就接受耶穌为救主。紧接著他花了一个礼拜时间戒毒,过程极其痛苦,但终於靠著深切祷告得以戒除。此后他将原来的名字子直改为胜魔。他敬虔地前往宣教士在临汾主持的聚会,然而去临汾的行程需要半天,因此他也常在自己居住的村庄和邻近的村庄带领聚会。他热心学习圣经并且常常恳切祷告。他的妻子是他早期福音事工的一位受益人。他的妻子一开始态度充满敌意,席胜魔就为妻子禁食祷告三天,赶走附身的魔鬼,带领妻子信了耶穌。

上帝交给席胜魔的事工是传讲福音和治疗,而要做好这份事工最重要的就是要儆醒祷告和禁食祷告。凭著深厚的儒学根底,席胜魔积极宣扬基督教并非外国宗教,信仰上帝是回归中国自古就有的敬拜唯一真神的正途。他大力向吸食鸦片的人传福音。在宣教士无法提供他所需要的进口医药时,主回应他的祷告,让他在本地生產所需要的药材。及至1906年时,他已在四个省份设立了45个治疗中心,有30多万人经治疗戒除鸦片。这些治疗中心非宣教士所协办,但席胜魔的宣教事工仍与中国内地会保持密切关係,戴德生曾两次拜访席胜魔并亲自按立他为山西南部的主任牧师。席胜魔的工作需要他经常到外地讲道,有时一出门就好几个月。他曾一度以为他最失败的就是和妻子的关係,然而上帝的爱把他和妻子再度结合在一起。他的妻子於1895年创立了妇女戒毒辅导中心,她是丈夫的安慰也是属灵的伙伴。席胜魔的开荒工作遭遇到许多试炼,他却视这些困难为主给他的加强灵命的机会。由於多年劳瘁,体力耗尽,席胜魔在卧倒病榻三个月后於1896年2月19日归主。

阅读更多…[席胜魔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