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June – Aiden Wilson Tozer

Born April 21, 1897,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of western Pennsylvania, Aiden Wilson Tozer influenced his generation like no other individual.

During his lifetime, Tozer, as he preferred, earned the reputation of a twentieth-century prophet. His spiritual gifts afforded him a degree of insight regarding biblical truth and the nature and state of the evangelical […]

6月 陶恕 June – Aiden Wilson Tozer

6月 陶恕 June – Aiden Wilson Tozer

如施浸约翰成为主耶稣的先锋,为他预备道路。陶恕也是在历史中荒凉期间,是所神兴起来的一位先知。他因着有一颗单纯渴慕神的心,得以听见神那隐秘的声音,并看见他的荣面。这个深刻的属灵经历,使他有权柄和勇气,在这邪恶堕落的世代,单独地为神作见证,一生忠心地事奉神。他弃绝一切的理学、传统知识,只谨慎地以圣经中神纯正完全的话为根基。他不倚靠任何力量,只倚靠圣灵的能力。

在他一生中,他热切地与神相交,在圣灵的引导下来解释神的话语和旨意。由于他清心的追求,他发现了不少隐藏的真理。在他的信息中,为了维护纯正的真理,往往直接地指出许多这世代的不义与掺杂,而成为二十世纪的“愤怒的先知”。

但在这荒凉的世代,他那充满了对神渴慕的信息,正供应了不少属灵饥渴的圣徒,使他们得以饮于活水的泉源。

1915年,他十八岁生日快到时,陶恕得救了。那经历就像当日保罗往大马色的途中遇见主一样。当时他身在闹市的街角,与一位年长的露天传道人一起。那人所说的话中肯有力。他说:“你若不知道怎样可以得救,只要呼喊神,说:‘主阿,怜悯我这个罪人!’”于是陶恕回到家里,躲在楼上,内心开始挣扎,与神接触、摔跤。

结果,他从房间出来时,已是个新造的人了。跟着他在亚克朗的恩典循道会聚会,然后在弟兄会里受浸。他重生得救的过程似乎是一瞬间,其实在这之前,神已作了相当长久的预备;譬如借着他的祖母玛嘉烈,经常向孙儿们讲述神,也借各样的环境翻松土壤,把生命的种子撒到他里头。

得救后,圣灵的工作改变了他的生命。他的心窍开启了,并且主所给的恩赐,也逐渐在他身上显露,家人和朋友都能看见他的改变。不过这只是他属灵旅程的开端,要走的路还长远呢!他的性格需要经过主的磨练,恩典与知识,还需要不断增长。圣灵的果子成熟,必须待以时日。渐渐,他年轻时愤世嫉俗的态度除掉了,对主信心日坚。以前专好争吵辩论,现在也变得比较仁慈体贴了。

陶恕一得救马上为主作见证,跟弟兄姊妹一同在街上传福音,又召开祷告众会。起初他只凭一股火热,不等候圣灵感动,就跑去挨家挨户按门钤,邀请人到他家里聚会。

陶恕自己动笔写的书共有九本,目前美国基督徒出版社 (Christian Publications)出版的陶恕书目约有四十本,其中的三十本,是出自他的讲道记录,也有的是将他在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编集成书。

陶恕出版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传记,即一九四三年出版的《展翅》(Wingspread)。《展翅》亦即宣道会创办人宣信 (Albert Benjamin Simpson)的传记。

陶恕于一九四七年,推出他创作的第二本书——《容我的百姓去》(Let My People Go),这本书是翟辅民 (Robert Alexander Jaffray)的传记。

陶恕在《容我的百姓去》的序言里,曾谈及基督教传记著作的重要性。陶恕说:“在圣经之外对基督徒信心生活贡献最大的可能是传记。令人注意的是圣经本身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交代先知们族长们和君王们的生平和事工。写到他们的所是、所为和所说。写到他们如何祷告、如何劳苦,和如何受害最后如何得胜。”

一九四八年,陶恕整个晚上没有睡,他的话语从里面源源不绝地涌出来,他几乎来不及把这些灵感记在稿纸上。第二天早晨火车到达麦亚伦时,整本书《渴慕神》(The Pursuit of God)也就写毕。

《渴慕神》出版之后,陶恕登时成为美国卓越的基督教作家。读者们争先恐后地抢购这本书。这本书成为二十世纪的先知书。

《渴慕神》虽然是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在火车上写成草稿的,但是这本书的腹稿是陶恕长期跪在神面前祷告之后,从神直接领受的。难怪这本书带有先知锐利的洞察力,同时蕴藏了无比的力量和祝福。

在《渴慕神》一书中,陶恕这样写着:

“我们渴慕神,唯一的原因是他先把那种寻求他的心愿,放在我们心的深处。我们的主说,如果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由于是他先吸引我们,因此我们不能夸口自己的功劳。 渴慕神的心是出乎神,但是我们这方面的回应就是紧紧地追随他。当我们寻求他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他的手中,因他说过,他的手扶持着我。”

陶恕写这本书时,内心经过挣扎和争战,几乎每一行字都是在祷告中和默想中渴慕神的结晶品,当年这本书风靡全球,时至今日该书仍读之有益。《渴慕神》这本书已被译为阿拉伯文、阿美尼亚文、中文、荷兰文、德文、希腊文、印度的古吉拉特邦文 (Gujarati)、印地语 (Hindu)、日文、坦桑尼亚的奇素古马文 (Kisukuma)、朝鲜文、印度的马拉奇文 (Marathi)、葡萄牙文、罗马尼亚文,和西班牙文等。所有这些译本的总销数无法准确估计;能够掌握到精确数字的只有英文版本,销数早已超过一百万册。

[…]

May – Charles Haddon Spurgeon

Charles Haddon (C.H.) Spurgeon (June 19, 1834 – January 31, 1892) was a British Particular Baptist preacher who remains highly influential among Christians of different denominations, among whom he is still known as the “Prince of Preachers.”

In his lifetime, Spurgeon preached to around 10,000,000 people, often up to 10 times each week at […]

5月 司布真 May – Charles Haddon Spurgeon

5月 司布真 May – Charles Haddon Spurgeon

1834年6月19日,司布真出生于英国艾赛克斯郡的凯维敦(Kelvedon)。他的祖先是荷兰清教徒,1568年避难来到英国。祖父是英国独立教会(Nonconformist)的牧师,司布真7岁以前与祖父同住,并喜欢上了本仁约翰(John Bunyan)的《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据说,他一生读了《天路历程》一百遍。 经历重生

C.H.司布真生于一八三四年六月十九日,有荷兰清教徒血统的他自幼就大受清教传统的影响。他的父亲终日奔忙在福音工场上,他早年是与敬虔的祖父和祖母一起生活。这一对老人毕生时间都用在事奉上帝的工作上。司布真六岁时就在祖父家中的阁楼里发现了《天路历程》一书,从那时起一直到他离世归主他一生中读的次数最多的除了《圣经》以外就是这本《天路历程》。可以说他自小就浸淫在清教徒的精神之中。他七岁才回到自已的家中,父亲常常外出而他的母亲(Eliza)对他的帮助实在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他的母亲每天召聚她的儿女一同祷告敬拜上帝。

这些早年的经历虽然没有给他永生的确据,却为他的悔改归正以及日后的事奉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十五岁时他经历了真正内心的挣扎和黑暗,有半年的时间他活在一个心灵痛苦的光景中。这种挣扎在每一个清教徒的见证中差不多都可以看见,当然其中较著名的见证要数本仁·约翰所写的自传《丰盛的恩典》(Grace Abounding to the Chief of Sinners)一书了。

一八五零年一月六日,一个大雪纷飞的主日早晨,他无意中来到一个小小的教会(Primitive Methodist Church)。因交通受阻,那天传道人迟迟没有到来。牧师未能赶到,大家等了很久,乡村的一座小教会里的公众聚会推选一位平信徒讲道,他既没有受过训练,又没有准备,临时推举上台,心里求神赐他信息,这位看来是个鞋匠或裁缝样的人走到讲台前打开圣经向大家宣读了以赛亚书四十五章22节的话“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他的讲解非常简单:除非你仰望基督,没有其他的方法……只要仰望他!望他!望啊!望他!

当日司布真立时感觉天光照进黑暗挣扎的心灵。只要仰望上帝!好像以色列人在旷野仰望铜蛇一样,在上帝面前人无法做什么事来换得上帝的恩典,而上帝的恩借着赐给人的信必大大临到上帝的儿女身上。那是他真正清楚得救的时刻,也是他走上事奉上帝的道路的开始。

初期的侍奉

十六岁时他有了第一次讲道的经历,那是一次在他自己意料之外的机会。当时他并不知道与他同去聚会的弟兄不是讲员,他是在一个充满了内心的战栗和事奉上帝的兴奋中开始了他第一次毫无准备的讲道。那是在一个并不知名的小镇Taversham。

但当上帝预备好了他的器皿之后,必将宝贝放在这器皿中供应那个时代的需要。司布真虽然年幼,却满了上帝的大能。他不知道别的,只知道宣讲耶稣并他钉十字架的信息,因为这十字架的信息,使他出黑暗入光明,他也要让更多的人与他一样享受在光明中的自由。

他的事奉很快得到大家的注意和认可。三年以后,就是他十九岁时,他收到了来自伦敦的牧会邀请。不过当他收到邀请信之时,他向一位同工说:“这封信一定是寄错了,不会是我的,定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人。”然后他回了一封信请他们查一下一定是写错了地址。结果他得到了New Park St. Baptist Chapel的再次邀请和解释。就这样,一个年轻而生长在乡下的圣徒走进了当时繁华而历史悠久的大都市——伦敦,从而把上帝的真道与复兴之火再次带回了伦敦。

那个有一千二百人的会所因为这个年青人的到来几次改建,虽然扩大到四千五百个座位,但最后还是不敷使用,只好租用伦敦可容一万到一万二千人的音乐厅来聚会。人们从各处来听道,他们实在从司布真的信息中看见了上帝的恩典,很多人悔改,在基督里找到了生命的平安。

这个年青人的事奉有个特点:就是真理的严谨、准确与火热的祷告。这是传道人实实在在要效法的,特别是我们现在的传道人,今日教会中反智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特别在有些人公开发表了一些新神学派的言论之后。很多的圣徒不是为真道极力争辩,反而是采用了逃避的路线,一心放在灵性的火热实为神秘主义的狂热上面,而放弃了上帝托付的捍卫真理的责任。结果更是因宗教的狂热而授人以柄,令教会受到圣徒本身带来的更大的伤损。

司布真每次准备讲章,都是经过祷告确定信息的题目之后,请他的助手到他的书房中把所有相关这个题目的资料找出来,放在他的案头。他则进行系统有条理的查考,并总结出他要宣讲的信息的精华。这是他准备的过程。他不像那些自信有灵恩的传道人毫无准备地走上讲台,而是经过多方的查证、长期的深思而精炼出来的上帝的信息,但是还不止这些。

有一次一位朋友从远方慕名而来,当他听见司布真的讲道之后大受感动,于是想方设法见到他,并向他请教他属灵的能力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而司布真则把他带到他讲道的礼拜堂的地下室,那里有几百人正跪着向上帝祷告,求主加力量给司布真,并求主释放被撒但所捆绑的罪人。司布真告诉那位朋友说:“这就是我属灵能力的来源,是因为有很多人为我祷告,托住我。而且不是我一个人独自面对属灵的争战,而是全教会一同争战,所以我们自然在上帝面前大得能力。”

司布真的妻子

一八五六年一月八日,司布真与苏珊娜(Susannah Thompson)结为夫妻。这对爱侣成为极好的同工。司布真生活在乡间,朴实无华但举止难免粗俗,而且他所受的教育有限(他为了事奉了放弃了在大学里面深造的机会,所以十九岁时事奉已有果效)。但上帝为他所预备的妻子却是一位生长在城市,谈吐文雅而学问渊博的女子。她给与司布真的帮助,使他日后的事奉更严谨、更有影响。

他们结婚十二年后,苏珊娜的健康因病而大受影响,几乎成为废人。她天天盼望康复可以起来分担丈夫的工作,但是却一直没有起色。她于是祈求上帝让她能够用其他的方式来支持司布真的工作。于是她发动了赠书基金(Book Fund)的工作。从一八七五年开始,将司布真的讲章印成册子免费寄给各地的传道人,使司布真的信息广传于全国。二十年内,她寄出二十万本以上的书籍,供应了很多人属灵的需求。

而因着妻子苏珊娜的帮助,也使司布真成为一名多产的作家,他一生前后出版了一百三十五本书。这一对主忠心的仆人使女,使那一代人恢复了真实火热的信仰。但是不仅如此,因为司布真的作品的出版,直到今天仍然使人得到供应。目前翻成中文的作品也不少,很有司布真神学架构代表性的要算《都是恩典》(All of Grace)一书了。这本小书中清楚地把改革宗的信仰表达出来,使人知道在上帝面前所依靠的只有上帝的恩典。

不久前在国内基督教协会出版的《清晨甘露》和《静夜亮光》(译自司布真的Morning and Evening)是两本不可多得的具有严谨神学思想的每日灵修作品。相信上帝一定会使用这本书造就帮助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

司布真的烟

说到司布真,这是一位曾经吸烟的传道人。

在国内一个传道人若是吸烟,那他几乎可以失去他传道人的资格。但是在司布真的时代烟草好像今日的茶或咖啡一样是一种时兴的消费品。因为在当时还没有发现烟草内有对人身体有害的尼古丁。所以可以想见,在那个时候吸烟并不是什么生活的问题,没有人会注意这些事,就像今天没有人注意你是喝红茶或花茶一样。不过司布真后来却戒了烟,但不是因为健康的问题。

有一天当他在店铺里买烟时发现烟商的广告牌上这样写着“这是大布道家司布真最喜爱的香烟品牌”。这则广告深深刺痛了司布真的心,他知道他是上帝的仆人,怎么可以成为商场上的招牌呢?这实在有损上帝的荣耀。因为这则广告的原因,他戒掉了吸烟的习惯。

从这件事上我们会发现在他的生活中一切都是以上帝的荣耀为中心。这一点上是今日很多注重名气、影响力的传道人所不能相比的。这也是那些以教会社交场所、洽谈买卖之地的基督徒甚至传道人好好反思的问题。我们是像司布真一样忠心为主呢?还是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既要天国的福份又要世上的好处呢?

司布真于一八九二年一月三十一日归主,五十九岁。他虽然在基督里息了一切的劳苦,但他仍然向我们说话,他的话语仍然满了力量,使人回归上帝的怀抱。让我们效法他的脚踪,成为主恩典福音的见证人。

阅读更多…[司布真传记和作品]

April – Jonathan Edwards

Jonathan Edwards (October 5, 1703 – March 22, 1758) was a preacher, theologian, and missionary to Native Americans. Edwards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o be America’s most important and original philosophical theologian, and one of America’s greatest intellectuals.

Edwards’s theological work is very broad in scope, but he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is defense of Reformed […]

4月 爱德华滋 April – Jonathan Edwards

4月 爱德华滋 April – Jonathan Edwards 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是美洲殖民地和美国最伟大的神学家和哲学家,1703年十月五日,生于康涅提克州的温莎(Windsor)。他的父母都是出身于清教徒后代的家庭: 父亲是牧师;母亲是北翰堡屯(Northhampton)第一教会牧师司陶达(Solomon Stoddard)的女儿。 他自幼在家受虔誠的宗教教育熏陶,在十三岁,入耶鲁(Yale) 大学。1720年毕业,继续在校研读神学。

在十七岁时,爱德华滋得到重生的经验。 他读到提摩太前书第一章17节:“但愿尊贵,荣耀,归于那不能朽坏不能看见,永世的君王,独一的神,直到永远,阿们。”他想到将永远享受那样一位神的同在,心中无限喜乐。

1722年八月,那个不足十九岁的青年,还在耶鲁修读神学,受聘任纽约苏格兰长老会的牧师,到1723年五月。1723年一月十二日,爱德华滋“庄严的向神奉献自己”。 而且记下:

“我将自己的生命和一切所有都奉献给神;将来凡事都不自己作主;凡事都不自己行动。我庄严许愿,要惟独以神为我的整个生命和喜乐;在盼望和生活上,决不以别的作为生命的一部分;且以神的话作为我服从神的规范;应竭力抵挡世界,情欲,魔鬼,直到此生尽头。”

那年,获硕士学位(MA)。次年,留在耶鲁任教。不到二年,即于1726年,因病辞职。

1727年,爱德华滋受邀为他外祖父的助理。 同年七月,与撒拉.彼伊本(Sarah Pierrepont)女士结婚。 两年后,司陶达牧师以八十五岁高龄去世。 爱德华滋继任为牧师。

司陶达信仰纯正,讲道有能力,可算福音派信仰,也传扬悔改赦罪的道。 不过,许多年来,他主张一种于圣经真理不合的“半途信约”(Half-Way Covenant):虽然明知某人未得救,也接受守圣餐,以为可以造就他,引他重生。这样,信与不信的界分就混杂了。以致信徒反应淡漠,大多数是不冷不热。但司陶达的声誉很好,新英格兰大多数教会,都接受他的观点,形成风气,以为可以增加信徒人数。

年轻的爱德华滋,和当地其他的教牧,感觉到教会昏睡的情形,对人的灵魂极为关心。 在1734年,他在教会讲台,开始强调传扬福音的重要。 起初,没有显著的影响,但他努力不懈。 在年底以前,看见圣灵奇妙的动工。几年内,翰浦屯附近的村镇,有相当多人皈主,呈现复兴觉醒景象,他的会众有三百多人承认基督的名。 爱德华滋自少年时就长于逻辑分析,表现出深谙科学的治学方法;现在他用于对属灵现象的观察和报导,结果成为一本书,是神希奇的作为纪实(Faithful Narrative of the Surprising Work of God),于1737年,同时在伦敦和波斯顿出版,到1738年末,已经再印了许多版。此书被普遍传诵,为“大觉醒”作了准备。 他观察到,起初是人关心罪行的败坏,以后就注意到罪心的问题,而有深刻的悔改。

在1737年,爱德华滋事奉上的重大转变。 有一次,他照着平常的习惯,乘马到林中祷告默想。 他说:

“我在异象中,看见神子耶稣基督,是那样的荣耀,奇妙,伟大,完全,圣洁,祂满有恩典和慈爱,温柔而谦和。祂的恩典平静而甜蜜,伟大充满天上。基督是那样的超奇完美,超过言语所能形容,足以涵盖所有的思想和观念。我想,如此继续约有一小时之久;在那段时间中,大部分我流泪并放声大哭。我不知如何形容,只能说感觉灵魂灼热,倒空并消没;躺卧在地上,又完全被基督充满;用神圣清洁的爱爱祂;信靠祂,为祂而活;事奉并跟随祂;全然的成圣并成为清洁,有神圣属天的清洁。我有多次大致相同性质的看见,并且有同样的效果。

我也有许多次经历真神第三位的荣耀,作成圣的工作;这神圣的运作中,把神圣的光和生命输送给灵魂。 神的圣灵显现出无限的神圣荣耀泉源和甜美:能够完全的充满灵魂,浇灌甜美的交通,像太阳的荣耀,甘甜而喜乐的注入光和生命。 […]

March – Oswald Chambers

Oswald Chambers – (1874-1917), Scottish Protestant minister and teacher

Oswald Chambers was a prominent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Scottish Protestant Christian minister and teacher, best known as the author of the widely-read devotional My Utmost for His Highest.

Chambers was born 24 July 1874 in Aberdeen, Scotland to devout Baptist parents. He accepted Christ in his […]

3月 章伯斯 March – Oswald Chambers

3月 章伯斯 March – Oswald Chambers

章伯斯(Oswald Chambers)被誉为“近代奥秘派”(Modern Mystical)的使徒,是近代神兴起的一位先知和属灵的导师。他是一位进入圣所的使徒,他所传讲的信息是从至圣所宝座前所发出真理的光。神兴起他教导祂的儿女竭力进入至高之处,有人称他为近代的劳威廉(William Law),因他运用神的道如同两刃的利剑,刺入人心的深处,使人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被辨明,在创造我们的面前赤露敞开 (来五12) 。劳威廉为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面授的属灵导师,也是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属灵的启发者,经慕安得烈的整理、介绍,劳威廉的信息供应了近二百年的历史。所以,章伯斯和劳威廉都成为教师中的教师,牧人中的牧人。他们的信息是专为全然奉献者所预备的,为要为神预备金、银、宝石的器皿,以便收存在天上的宝库中。

像美国印第安人的使徒大卫布莱纳(David Brainerd)一样,离世时只有二十九岁;苏格兰圣洁的传教士享年三十多岁;亨利马廷(Henry Martyn)三十一岁;章伯斯在世服事主的时间也不长,享年只有四十三岁。但后人为他的一生评语,就是:“虽然生命短暂,却成就了永远的事奉。”

虽然章伯斯在神面前巨大惊人和震撼的属灵经历,使他成为神火焰的先知,但其背景却是近三十年的预备。首先,他生长在敬虔的家中,他的父亲是一位浸信会牧师,夫妻是在司布真(C.H. Surgeon)手中受浸。

1874年7月24日 ,他生在英国的亚伯丁。十几岁时,他们搬到伦敦南门。由于他喜好艺术,毕业于肯斯敦美术学院,有二年之久旅游于各大洲。其后,他父母与司布真同工,这段期间,在街道的路灯下,他把自己生命都完全奉献给主。不久,他受浸,就加入里兰浸信会。

将近三十岁时,他记载近二十年他属灵生命成长的重要时刻,他受到他父母影响的首先是是听了他母亲在神面前为她儿女的祷告。其次,他看见他父母生命和生活上的荣美形像,以至在他走神呼召的路上,成为美好的榜样,没有一点绊跌的缘由。

从1906到1910年,他成为旅行的先知的职事。没有自己任何的计划,只有神手的引导。他与日本那卡达牧师有美好的交通和同工。他在英国、美国及日本造就了许多宣教士。 1911年,他成为圣经训练学院的专任教师。1915年至1917年,他加入青年会在埃及的工作。1917年11月15日 ,被主接去,就息了自己的工作。

章伯斯生前,并没有自己的写作。他属灵的信息,都是他在圣经学院中上课或助谈中,他妻所记下的笔记。虽然在外面的服事上,他并没有人数众多的信徒、宏伟的教堂和广大的福音事工。但是,从一个微小的,只容纳二十五人全宿的小圣经学院,从课堂上章伯斯所发表出来的属灵的信息和亮光,却照亮了近代的信徒,而其影响力也愈来愈强,以致成为千万信徒每日阅读属灵经典之著作《竭诚为主》(My Utmost of His Highest)一书,该书也成为所有宣教士属灵生命和事奉的指引。

《竭诚为主》为现代英文属灵书中最广泛流传的一本书。章伯斯的信息是直接进入保罗书信的真义,是他个人真实的启示和经历。关于基督的生命和事奉,有简明的阐释。可与二十世纪先知陶恕(A. W. Tozer)相比拟,陶恕的信息注重警诫教会,而章伯斯的信息就注重对工人的指导。他把历代属灵人的信息,用经历上的话说明出来。例如重生得救、奉献、十架同死、蒙召和事奉。他的信息严举和谨慎、透明和刺入,有如古时众先知的信息。

阅读更多…[章伯斯传记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