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径》十二月二十三日 分享

十二月二十三日 分享

世上有两种人:愿意和人分享和不愿意和人分享的。基督徒应该做哪种人是很明显的。

我们有责任和他人分享物质上的东西。

《路加福音》告诉我们,说民众去到施洗约翰那里,问他说:“我们应当做什么呢?”约翰回答说:“有两个衣裳的,就分给那没有的;有食物的,也当这样行。”(路三10—11)

这里还有另外一种不同的分享:能干的领袖总是把工作和责任分给他人。

我花了三十年才学生这个功课。我是一个什么都要自己新手来做的人,这种做法对自己很不公平,因为人既不是万能,长此以往,势心崩溃。

这种态度对我们的同工也不公平。不给他们负起责任来工作,是剥夺了他们作出贡献的机会,忽略了增减他们工作的责任。

教会里面常常埋怨找不到领袖人才;是不是因为太多的教牧把工作都担在自己肩上,以致没有机会训练他人呢?要是的确有这种情形,应该赶快改进。

若能把我们自己的东西和自己的工作与他人分享,合作团契的精神便油然而生,我们和别人的生活都会变得更快乐。

《花香满径》十二月二十二日 重质不重量

十二月二十二日 重质不重量

《申命记》二十章一至九节是一段非常有趣味的经文。那里开了一张单子,列明哪些人可以免役回家。刚刚建了新屋,或者栽种了新的葡萄园的人,可以回家,恐怕他阵亡,别人去用;刚刚订了亲,还没有迎娶的,可以回家,恐怕他阵亡得太早,别人去娶他的妻子。还有“惧怕胆怯”的人也可以回家,免得他们的怯弱影响到其他的人。

以色列的领袖们很明显地信守重质不重量的原则。这也是我们应该有的原则。

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很少人不迷信统计数字,成为受害的人。要看一个礼拜堂兴不兴旺,我们先问有多少信徒,或者注册的会友有多少。纸上的数目字绝不能说明一个教会兴不兴旺。要找出的不是名单上有多少人,而是真正献身给基督和他的教会的有多少。二者间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的注意力因此应该放在信徒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上。

在任何行业里面,都应该重质不重量。

要是某一种行业人手缺乏,比方说,教育事业,很容易把录用的标准降低,“渗点水”来扩充它的量。可是我们得记住,这世上有一条难以改变的定律;什么事一旦“渗了水”,就很难再回头,只有越渗越多,永无休止。我们宁可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素质。人数少点,可以把教堂的时间减少,照顾到了教学上的质,对儿童有益无害。

在教会侍奉的人选上,也遇到这个问题。

人数虽少,却都是精选的有奉献心的人。侍奉起来,会比一大群毫无奉献心的乌合之众,有效得多。宁可用最优秀的人才,有一两个人就很起作用,好过几十几百不肯把自己摆上的庸材。须知一旦把标准降低,即使做的时候只是权宜之计,再是要提高,永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