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径》十二月十一日 变质

十二月十一日 变质

“百合花要是腐烂了,气味比败草还难闻。”

这真是人生的悲剧。本来是最好的事物,会败坏到变成最不堪受的东西。

试以希特勒所看重的四大美德做例子来说明。

对国家的爱。

爱国是很高贵的事,可以对国家的爱可以变质到高抬自己的民族,以世界的主人自居,看不起其他一切的人。对国家的爱也可以变成白人至上主义,以致看不起其他的种族。爱国心可以变成征服他人土地的欲望,养成对权力的贪求。爱国可以导致用暴力和强权来宰割他人的野心。

面对逆境的勇气。

有勇气面对逆境,能使人不畏艰苦。但是同样的勇气,可以让人变得顽固,变得自私,形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反而看不清环境,不能脚踏实地的去面对它。

忠于领袖。

忠于领袖应该是很值得赞扬的美质,可以保罗发现对领袖的忠心让哥林多的教会分裂,因为信徒分门别类,说是属矶法的、属阿波罗的,或都属保罗自己的,对一个领袖的效忠能成为破坏和分化教会的力量。

因此在教会里面所要求于信徒的,不是对自己领袖的效忠,而是对我们的唯一的领袖的忠心。这位领袖就是耶稣基督,对祂的忠心应该高于一切。

为了达成目标,甘心服从。

要达到伟大的目标,一定需要大家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可是常常会变成只是为了服从而服从,失去了要服从的目的,就好像禁欲主义能变成只为了禁欲而禁欲。

服从也好,纪律也好,要不是为了去达到高尚的目标,就会变得毫无价值。

最好的事物很容易变成最坏的东西,这件事真应该让我们警惕。要防止这种悲剧发生,唯一的办法是让耶稣基督成为一切的中心。要是能让祂作中心,其他的都能走上正轨。

《花香满径》十二月十日 耶稣的怒气(二)

十二月十日 耶稣的怒气(二)

耶稣不喜欢重制度而不重人。

耶稣有一天在会堂里,传统的犹太人静静地站在一旁,要看耶稣会不会医治一个有病的人,因为那天是安息日。耶稣怒目看着祂周围的人(可三1—6)

凡是看重神学的系统或者教会行政的系统却不爱上主、也不爱自己同胞的人,耶稣非常讨厌。今天教会的一个大毛病,就是时时抱住制度,反把天父放在一边。这,一定会让耶稣生气。

耶稣不喜欢一切的剥削。

这正是耶稣要洁净圣殿的原因(可十一15-19)。在约翰的记载中,我们看见愤怒的耶稣,拿着鞭子,把那些做买卖的人赶出去(约二13—17)兑换银钱的人,用不合理地高的兑换率来剥削到圣殿里朝拜的人。在殿里买一对鸽子要付出比外面高过几近二十倍的价钱。耶稣愤怒是因为有钱的人凭借既得的利益来剥削穷人。

引起耶稣愤怒的是什么呢?是虚伪、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是看重制度胜过上主和人、是为了私人的利益剥削人。保罗说:“生气却不要犯罪。”对像这一类的事,生气是必要的,也是一种美德,不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