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历神》02月07日

02月07日

Flash required

没有信心
经 节 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为他吃不是出于信心。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罗马书十四章23节)

希伯来书的作者提醒我们,人若没有信心,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希伯来书十一:6〉。每当神给我们某些启示,祂期望我们能相信祂,并且照着祂的启示调整我们的生活。这里所谓的生活调整是什么意思?生活调整就是相信祂必供应所有的需要,这是祂所应许的〈腓立比书四:19〉。生活调整就是遭遇危机时,仍相信神必使万事互相效力,叫我们得益处〈罗马书八:28〉。生活调整就是身处急迫紧张的重压下,能克服忧虑,因为神教导我们要藉着祷告,将自己所需带到神的面前求〈腓立比书四:6〉。生活调整就是永远不用担心自己是孤独的,因为神说祂永不撇下我们、永不丢弃我们〈申命记卅一:6〉。生活调整就是不管生命发生任何事故,永远不怀疑神的爱,因为祂告诉我们,祂以永远的爱爱我们〈耶利米书卅一:3〉。有时候我们为自己缺乏信心辩护!明知神已经应许我们,却仍怀疑神是否真会改变我们的处境。我们满心忧虑,给自己找藉口:「我就是爱操心嘛!」我们在危难中变得苦毒,辩称:「神不可能把这苦境转变成好事的!」于是,我们一有需要,就急忙地四处请求周围人们的帮助。我们为自己辩解说:「我知道神可以果的需要,但我想我也该尽力而为,以防万一。」神认为这是没有信心。没有信心是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希伯来书十一: 6〉

《花香满径》二月六日 代沟(一)

二月六日 代沟(一)
要是做父母的能够成为子女的朋友,那会多么好。父母与子女之间差不多经常存在一段无法沟通的距离,大家虽然坐在一道却像陌生人一样。

这种距离的存在是有它的原因的。

首先是那不可避免的所谓代沟。

一个是过去,一个是现在,其间存在一些距离。做父母的因为坚持自己的想法,要维持那个“过去”,不能设法填补这个代沟,结果一定要孩子少年扮老成,当然很尴尬。

两代人之间有距离,这是事实。每代不同,不必强求同;要老的去扮年轻,比要年轻的扮老更糟。我们应各自保存自己的特色。

代沟是“权威”这种思想的结果。

很少人愿意听人摆布。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有一段时期,是得顺从父母的教训;可是当孩童问“为什么”的时候,父母的答复通常总是:“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

用这种态度对待子女当然要不得。我们要设法了解子女的出发点,和他们之间有沟通。

做父母的要是蛮不讲理;是对孩子的理智和人格的一种侮辱,我们不能要求他们盲目听我们的话。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好指导、好顾问,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是两代人之间应守的第一条原则。

父母若要成为子女的朋友,他们之间必须有沟通。

现代家庭生活的一个不幸,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彼此越来越疏远,到后来,他们之间甚至连话也很难说一句。这种情形绝对不可以有。

一个孩子,如果他的父母不但是父母,也是他的好朋友,这个孩子一定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