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径》一月五日 时间已到

一月五日 时间已到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四章谈到那些喜欢说话、喋喋不休的人。英国著名圣经注释家古奇在写这一章做的注解里说:“即使明知是来自上面的默示,他也没有权要求人家全神贯注、放下一切来听。传讲上主的信息,应该可以做到非常简洁。我们过份要求别人拿出时间、全神贯注来听,常常不是因为希望人家留意你所讲的道,而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

古奇说话一向温和;相形之下,这段话说得十分严峻。我不敢说,他把虚荣心当作说者的动机究竟对不对,不过有一件事我很清楚:讲道的所以冗长,常常是因为讲者事前没有充分的准备。

演讲有一条不变的法则:无论是演说或讲道,越短越需要事前的准备。因此,演说的人要把话说得精简,必须清楚知道他要说些什么,以及怎样把要说的讲出来。

讲道词很少有不能修短的。耶稣在一两分钟、甚至三十秒钟的比喻里讲的信息,比一个钟头冗长的讲道还多。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在他写的《人类所冀望的虚荣》这本书里面说:“人生如舞台,后浪推前浪。”一个人工作做得很好,没有谁愿意把他赶走;也没有谁愿意恶待人。当我们想到有许多人在一个地方勤勤恳恳工作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甚至五十年,无怨无艾的时候,真是应该心存感谢。但无论怎样,总有时间已到的时候。

我们有时候会觉,生活有点变动总是好的,因为无论是个人、团体或教会,时间一久常常容易变得僵化,因此需要有些新方法,新眼光和新活力。

在教会的事工上,有一件很不幸的事。这就是不能让希望退休的人,在他想退的时候退下来。为什么?因为他在经济上没有能力再做别的事,只好留在原来的岗位上。我希望,我能知道什么时候我该退出舞台。

《每日经历神》01月05日

01月05日

Flash required

仪式或关系?
经 节 他们也不说:「那领我们从埃及地上来,引导我们经过旷野,沙漠有深坑之地,和干旱死荫、无人经过、无人居住之地的耶和华在哪里呢?」(耶利米书二章6节)

基督信仰是一种与耶稣基督愈来愈亲密的关系。它不是一堆信仰教条,也不是常规仪式,更不是消除罪的途径。神所颁发的每个命令,都是为了加深祂与祂的百姓之间爱的关系。神为我们设计崇拜,好让我们能在祂的荣耀光中朝见祂,并且适当地回应祂。然而,对许多人而言,崇拜已经变质,成了「宗教」,只是一个习惯性的聚会罢了。神创立献祭制度,好让我们这些神的百姓能向祂表达爱意。但我们往往献给神一点点的礼物,徒然想安抚神,平静自己的罪恶感。神赐予我们祷告的权柄,让我们能与祂会话,但我们常常有口无心地「念主祷文」,扭曲了祷告的真义。不但如此,我们往往没有静心聆听神的心意,就匆匆退出祷告。神设立诫命来保护祂所爱的百姓。诫命却轻易地变成律法主义的小径,而非与神创建关系的林荫大道。祂用这些诫命来保护我们免受伤害。没有与神相交的宗教活动只是空洞的仪式。耶利米时代的百姓满足于那种没有神同在的仪式。他们对自己的「宗教」好自在,甚至不曾察觉到神并没有同在的事实。我们是否可能在祷告、参加主日崇拜或奉献金钱的同时,却没有经历神的同在?当然,这是可能的!这是许多基督徒可悲的误解。不要停留在那种与耶稣基督毫不相干的宗教生活。神同在的敬拜是迥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