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径》七月二日 书中之书(二)

七月二日 书中之书(二)

英国著名圣经翻译家威克里夫在十四世纪末出版英文圣经,这是最早的一个翻译本,当时印刷机还没有发明,因此圣经仍得用手来抄写。有人要付差不多等于现在五十块美元的代价,才买得到英译圣经中的一卷;有的用一大车干草去换《雅各书》,或者保罗书信中的几章。可见当时要得到神的话语,所付的代价之大。

《大圣经》在一五四○年出版时,英国圣保罗教堂的班纳主教特别在礼拜堂里方便人进出的地方放了六本。群众涌往教堂,都想能读到、听到圣经的话语,弄得主日崇拜都无法进行,礼拜堂外的交通阻塞。人头涌涌,以致班纳主教不得不提出警告,要是这种拥挤的情形不遏止,他会将圣经收起来。

今天的情形是何等的不同。我亲耳听到过英国海外圣经公会制作经理以欢欣无比的口吻,引用一首当年流行的打油诗,说明印刷的圣经比今天还便宜:

圣经,圣经,书中之圣;
皮面精装只卖一镑九先令;
撒但看见通身战栗,
圣经居然如此便宜。
想起十六世纪的英国人那样不惜代价热心阅读圣经,真叫我们今天的人感到无限惭愧。

我们应该让圣经的大能释放出来,覆盖全地。今天的圣经售价已经如此便宜,我们再没有理由来推卸这个责任了。

《花香满径》七月一日 书中之书(一)

七月一日 书中之书(一)

我记得有次参加牛津大学翻译讨论会,我的行装里头忘了带最重要的一件,那就是英文圣经。

我因此跑到附近的一个小镇买一本。我家里各种版本的圣经很多,所以只打算买一本便宜的。
结果我买到的,很可能是最经济上算的一本圣经,我只花了相等于美金二角的代价,购到一本装帧美丽、印刷精美的圣经。在这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版本的圣经,我用最低廉的代价买到了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书。
我开始思想。

我们生活在幸福中,自己却不知道。在古代,圣经是要用手来抄的。主后四世纪,因为重要的古籍都要经人手来抄,所以对抄书的人有一种标准的计算报酬的方法。要抄的书是用英文字的音节做单位来计酬的。每十六个音节构成一个单位,叫做“小行”,这个小行并不同于今天书的一行,而是像《荷马史诗》那种诗体一行诗的平均长度。因此书是按有多少个小行来分类的。不论你怎样抄它,怎样安排它,一本书的小行的数目总是不变的。

六世纪时有一种叫做《清山抄体》的新约手稿,这种抄本把新约里每一本书的小行的总数都记上。四世纪初期,罗马皇帝戴克理先发布了一道命令,规定各种东西的价钱,包括付给抄书的人报酬的计算法。每一百小行付给二十至二十五块罗马钱,一块罗马钱约等于美金二分;因此抄一百小行的人工是大约美金五角二分。

依古代的标准来计算,《马太福音》有二千二百小行;《马可福音》有一千六百小行;《路加福音》有二千九百小行;《约翰福音》有二千小行。换句话说,四本福音书加起来一共有九千一百小行。这样看来,当日要得到一本四福音书的抄书,要付四十八块美元。照这个方法计算,保罗的全部书信的抄写费要花到六十块美元,而现在我只花美金二角买到了全部新旧约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