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径》十月二十日 镜子

十月二十日 镜子
对着镜子看,可以有许多种反应。

对着镜子看自己,难免会顾影自怜。

希腊神话中的纳克素斯,是个不大关心别人却非常爱惜自己的美少年。有天,他望见清水池里自己的影子,开始自怜自爱。他整天对那镜子看个不休,终于憔悴而死,变成了水仙花(水仙花的英文就叫做纳西塞士Nacissus)。这个神话所要告诉我们的,是自怜自爱会招致灵魂的死亡。一个人要是觉得他目前的样子最好,就不愿意改变。对不想改变的人来说,他的灵魂是死的。

对着镜子看自己,难免会顾影自问。

有张著名的漫画,画了一个小人物,坐在庞大的书堆上,对着镜子望。书本上面写着:历史、哲学、生物、神学等等。这个小人物当然是饱读诗书的有学问的人。他看见镜子里面的自己,一脸迷茫;在他的头顶上画了一个大问号。他什么都懂,就是不懂自己。

我们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大谜。

对着镜子也可以根本不看自己。

我们常常不愿对自己作检讨,因为怕面对现实。但这是于事无补的。诚实的自我检讨,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事。

我们应该常常“照照镜子”检讨自己。

《花香满径》十月十九日 慈爱不断增加

十月十九日 慈爱不断增加

这世上有些人能有今天的地位,几乎完全是基督教会为他们争取来的。

首先是儿童在社会上的地位。

沃克博士在他的近著《新时代要有新心灵》里面提到一块碑石,树立在靠近曼彻斯特城的一个煤矿村,是为了纪念一次塌矿惨剧而建立的。碑上写着:“一八三二年,主基督可怕地来到这座由克拉克拥有的煤矿场,召走了下面所列的各人去见他们的创造主。”然后是一张死难者的名单,一共有二十三个人。

我们希望今天不再会有人把矿场的灾难说成是主基督来到的结果。除了这一点之外,叫人震惊的,是在这次塌矿事件中死去的二十三人,个个都是九岁以下的儿童。他们当时都在那暗黑的矿坑里面工作。

这种事在今天至少不可能发生,因为我们开始注意保护儿童。

其次是工人在社会上的地位。

亚里斯多德说得很坚决:“主人与奴隶之间,决无共同的地方。奴隶只是活的工具,就像工具是没有生命的奴隶一样。”罗马学人瓦如的看法也同样坚决。在他给罗马人写的谈农业的论文里面,他把农业分成三大类——会说话的,不会说话的,哑的。会说话的工具包括奴隶;不会说话的指的是牲畜;车辆等等运输的工具属于哑的。因此奴隶和畜生、车辆之间的不同,只是奴隶会说人话。

十九世纪英国慈善家沙夫茨伯里一生为工厂工人、矿工生活的改进而努力,人家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因为我认为我所工作的对象跟我们一样是同一位主所造;同一位救主所救赎,同样可以进到永生里去。”

还有女儿在社会上的地位。

基督教没有建立前,无所谓尊敬女人的骑士精神,基督徒的和非基督徒的社会之间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妇女地位的差异。

我们最起码可以说:什么地方有基督信仰,就没有谁把活人当作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