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径》六月八日 潜移默化

六月八日 潜移默化

儿童时代所接受的教训和所见所闻永难抹去。耶稣会创立人罗约拉有一句名言:“只要把一个孩子的前七年交给我,以后他在谁的手中我都不在乎。”他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传记作家鲍斯韦尔谈到他和美国哲学家约翰逊某次一道进早餐时的谈话。他们是在英国作家思雷利的家里。约翰逊强调应该注重事事物物的真相,连细微末节都不放过。这是约翰逊本人一丝不苟做到的。约氏告诉人:“训练你的孩子,经常留意这件事。要是分明发生在这个窗口的事,他们讲的时候,却说在另一个窗口,千万别轻轻放过,应该立即查问。须知差以毫厘,失之千里。”鲍斯韦尔认为任何事实的记载,一点点差误的确能谬以千里。思雷利夫人认为这样做未免过分,她说:“一天到晚,除非分分秒秒都留意,把小地方说错的事,何止千百。”

约翰逊博士听了很生气:“夫人,你就应该分分秒秒都留意,因为今天世界上不真不实的事这样多,大部分都不是因为故意说谎,而是因为对事实的大意。”

约翰逊博士是对的,从小就应该教导孩子注重事实。

儿童年幼的时候就应该教导他爱心、体谅和礼貌。

孩子常常看见父母争吵,互相指责、意见不合,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很可能在下意识里认为婚姻生活是一场永无休止的争吵。

对自己所爱的人,我们常常会很不礼貌,这种不礼貌的态度是绝不会用在陌生人身上的。我们把这当作一种权利。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一个基督徒的家庭必须互敬互爱。

儿童年幼的时候,就应该养成他主日崇拜的习惯。

要是礼拜天做父亲的懒在床上一直到午饭才起身。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会在主日去赴礼拜呢?

习惯的力量真是牢不可摧。要主日赴礼拜必须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一天到晚不断把许多观念灌输给孩子,以后不容易抹去,因此应该把正确的、好的、高贵的事物教导他们。

《花香满径》六月七日 听的人

六月七日 听的人

我们说话总有人在听,这是为什么我们说话得十分小心的道理。

我们要是说脏话、丑话、污言秽语,总会有人听见,留在脑海里。

英国十七世纪散文作家富勒很有感叹地说:“我听过一个不干净的笑话,二十年后的今天仍旧记得,可是有多少正正经经的话,说的时间迟得多,却早已忘了。”不干净的笑话会贴在脑里,洗不掉。我们日常的生活可以见证这件事。一个小孩子会把街上听来的脏话(是他不应该听的)脱口说了出来,叫我们大吃一惊。我们说一句话,说出了就收不回。

“世上有三件事是收不回来的:说出了的话、冲力已完的箭,和失去的机会。”

今后我们要是想说不合适的话,得记住:总有人会听得见。

我们要是说好话、真话,说见证主基督的话,总会有人听见。

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天路历程》作者约翰·本仁的故事。有一天,他听见三四个穷苦的妇人坐在门口晒太阳闲谈。他自己那时就是一个好逞口舌、表面虔诚的人。本仁说:“她们虔敬的程度远非我所及,她们讲论重生,谈到上主怎么在她们内心作工,”又讲到:“她们自己的义是何等污秽、亏欠,不能救自己。从我看来,她们的内心充满喜乐,才能说出这种带有圣经话语馨香之气的话来。”本仁的心大受感动。他就是因为听见这三四个穷苦的妇人在大门口晒太阳所说的话,有了生命上彻底的改变。

我们说造就人的好话,斥责恶事,赞扬美事,总会有人在听。我们所说的,应该是能够扭转一个人的心向、抗拒引诱、走上天父的道路的话,这句话会进入他们的内心,经过一段时日,还会记起,成为挽救他们的灵魂的话。

我们知道我们说话,一定有一个人在听,这个人就是耶稣基督。

祂听我们说的每一句话。耶稣告诉我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太二十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