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雅比斯的祷告》说起

林瑞隆/新竹圣经学院院长

近一、两年来,一本名字叫做《雅比斯的祷告》的小书曾经在台湾教会界相当流传。作者魏肯生(Bruce Wilkinson)在这本十分畅销的小书中,藉着《圣经》里一段不很显著的记事,阐扬一种另类的祷告和生活态度。 

这一段出现在〈历代志上〉4章9-10节的记事,提及活在士师时代的犹大后裔雅比斯这个人,他「是他家最受尊重的人」,而他向上帝恳切祈求祝福的祷告内容则包括四大项目:1.扩张个人的境界;2.祈愿上帝常常与他同在;3.保佑个人不遭受患难;4.不受艰苦。其中,第一个项目所提的「境界」具有非属灵的意含,可以指个人治理的疆土、领域,或所拥有的事业、财富等。其余三个项目,直截了当地说,也都是为自己祈福。因此,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讲,这本书所宣扬的祷告和生活态度,就是祈求上帝让个人在生命及事业上能有显赫的成就,不要遭到困苦的挑战而获得可夸耀的成功。这种很特殊的另类祷告和生活态度,可以说是成功神学的一种显影。

成功神学是什么? 

「成功神学」并不是神学的一个主题。本质上,它不像上帝观、基督论、圣灵论、罪论、拯救论、教会论、或末世论等是神学思考的一个题目。它也不像系统或组织神学、旧约神学、新约神学、历史神学、实践神学等神学科目那样,具有特别的神学分支意义和重要性。此外,它和解放神学、民众神学、女性神学、政治神学、生态神学、文化神学、宗教神学、亚洲神学、黑人神学等具有特定主题或地域、族群色彩的特色,可以自成一家之言的神学类型或种别不一样。 

用极简单的定义来看,「成功神学」可以说是站在信仰的土地上,却以某种特殊的眼光、态度和了解看待「成功」或「成就」这一件事;或是说,以基督徒的立场,混杂着俗世普遍流行「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价值观,来看信仰的实在问题。例如,纯粹从外表方面去断定一位基督徒在事业、财富、生活、个人雄心大志上的成功便是上帝的祝福,进而推断他的信仰是美好且毋须质疑的;或是认定一位传道人在牧会上的傲人成就(例如位居要职、有高地位,或牧养之教会的大规模、大数据等)是上帝的祝福,无疑也是上帝所喜悦的仆人,因此他的信仰必定是值得敬重与效法的;进而判断那些未达一定之成功标准或成就的传道人或甚至失败者,他们的表现是一种不荣耀上帝或受诅咒之事,当然也就没有什么信仰上的见证价值和效力。因此,唯有成功才是上主所喜悦的,失败者则显然有负上主的期待和恩典。由这个信念开始,逐渐衍生出鼓励信徒极力追求成功,甚至推衍出唯有成功才有信仰见证的结论来。 

成功与祝福 

成功神学不能说完全没有《圣经》的依据;最主要的依据可能就是实质或物质的祝福这一件事。

《旧约圣经》论及许多受祝福的人物时,确实都很强调他们在物质或数值上让人钦羨的成就,例如上帝对亚伯拉罕、雅各、约伯、所罗门王等信仰人物的祝福,都用数值或数据作为表达的方式,表示这些人物在某一方面的成功。这些成功者是受祝福的人,也是成功信仰的见证者,更是信徒学习的对象。因此,成功神学常常很简约地用回溯或倒推的方式,将个人在物质或数值方面所拥有的成就,等同视为就是上帝肯定这些人的信仰所施予的祝福,忽略了有些人所拥有的物质或数值,可能是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并不代表真正因着虔诚信仰上帝而获得的祝福。所以,单单从「结果」的成败,而不一并考虑「过程」,才去论述是不是受「祝福」的信仰英雄这一件事,其实是很有问题的。同时,因为忽略了「过程」或信仰经历的强调,忘记这些人物所领受的祝福是信仰的结果,而不是信仰的「目的」,常常也导致对信仰之本质的曲解。 

物质上或数值面的祝福本来没有什么不对之处,但成功神学因为只强调成功之结果的部分,忽略这些人物在获得祝福之结果前所经历过的信仰或人生之奋斗与艰苦历程,过度简化地将结果当成目的,导致粗糙地以结果来推断信仰的本质。这就是这种「以成败论英雄」的成功神学之盲点。

成功神学的价值观 

成功神学的基本问题,是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套肤浅的价值认定,强调唯有可见的成就才是上主祝福的荣耀,也才是信仰的好见证,而外表上的失败本身便是一种信仰上的羞辱。成功神学不符合信仰的本质就在这里,因为它忽略了信仰的最终目标是与上帝契合,行走在上帝的道上,而不是为了获得更多傲人的成就或物质上更多的福气。

按照成功神学的价值理念,耶稣基督实际上应该被列入失败者的行列,也会是受诅咒的对象,因为耶稣的生命从头到尾都没有获得什么实质的祝福。他出生在畜牲圈集的马槽,而不是人住的地方;成长在木匠之家,而非富豪之宅;四处传道时居无定所,连枕头之处都没有,而不是风风光光接受招待,投宿旅馆、饭店;传道生活奔波忙碌,连休息片刻都很困难,遑论休闲享受;尤其是,虽受众人景仰,最终却以罪犯之身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的时候几乎众叛亲离,连跟随他二、三年之久的门徒也都四处逃窜,怕被他牵连。这些事实,足以说明耶稣绝对不是一位带有「成功」印记的信仰人物,也没有什么可以见证上帝荣耀的实际证物。可是,上帝却使他复活而高举他。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如果上帝使耶稣基督复活这一件事是耶稣的成功,那么他的成功,绝对和成功神学所说的成功不一样。

成功与基督信仰的牺牲奉献 

耶稣基督的生命说明了成功神学的狭隘,因为它仅就物质面的「成功」,或纯粹从成败的结果,这个单一角度去看信仰的实在问题。成功神学严重忽略了先知以赛亚所传讲上帝智慧的教导:「我(上帝)的意念不是你们的意念;我(上帝)的道路不是你们的道路。」(赛55:8)成功神学也没有成功地把握住使徒保罗强调软弱而非强壮的信仰精神。这种强调软弱而非强壮的信仰精神,使保罗十分乐意做出这样的自我告白:「……除了有关我软弱的事,我不为自己夸口。……因此,我特别喜欢夸耀我的软弱,好使我觉得基督的能力在保护着我。为了基督的缘故,我乐意忍受软弱、侮慢、困苦、艰难,和迫害;因为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林后12:5、9-10)

很显然,基督信仰所认定的价值观念,和一般世人的价值观念相异或甚至相反。如果保罗的话是可信的,那么基督徒绝不被鼓励追求外在的成功,反倒被鼓励要学习基督牺牲、奉献的精神,并且勇于面对苦难和挑战,而这正好和雅比斯的祷告内容与项目相反,也和成功神学信仰所追求的目标不搭调。 

结论:重新思考宗教信仰的意义 

今天,在一个重商、重利过于一切其他价值的社会里,人们易于倾向用数字、数据、外表的亮丽成就论断英雄,对于看不见的价值要嘛不重视,就是不了解。因此,对于追求和重视看不见之价值的宗教信仰精神的真谛(注)无法正确地把握,也不明白关心自己以外的人及事物,且愿意奉献、牺牲和付出,才是宗教信仰的基本精神,反而将宗教当成是个人祈福,让自己获得更多庇祐的工具,与上帝的互动关系也因之十分功利取向,这正是今天宗教信仰的最大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有这样的需求,宗教本身也就常常陷入世俗化市场经营的思考模式,使得宗教转变成一种另类的营利事业,甚至甘愿堕落成为被利用的对象。所以,原本应该极力追求恬静、简朴生活的宗教,反而极力争奇斗艳,追逐闪亮光环,或是争竞起造金碧辉煌的大型建筑,显露傲人的财力、物力和势力。大型寺庙、教堂积极努力成为观光景点,宗教经营变成一种产业;金钱游戏虽不敢明目张胆,却悄悄进行,而且十分热络。宗教领袖也争相扩大自己的山头势力,暗地里互相较劲,忘记应该澹泊明志,负起教化众生的神圣使命,反倒以追求成为最大之权势领袖为职志或人生的终极目标。宗教领袖的堕落,导致宗教的社会教化功能和责任被丢弃一边不顾,反倒助长与提升错误的社会价值观。

宗教世俗化的倾向,本质上可以说是成功神学的一种表现。成功神学所追求的目标,如果就是这些明显可数算的成就,则信仰必将沦为世人人生当中许多没有什么价值,又很无益、无趣的选项中的一个而已。有朝一日,市场萎缩或没有了,宗教也就消失了,而这正是宗教自取灭亡的必然途径。

注: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4章18节这样说:「我们并不关心看得见的事物,而是关心看不见的事物。看得见的事物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是永恒的。」这一段话精确地表达出真正的宗教信仰精神之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