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恩典的看法
杨腓力(Philip Yancey)

-----------------------------------------------------
问:恩典如何强力的吸引我们的心,并美化的思想?

答:
身为作家,我每天在文字堆中打滚。我把玩文字,倾听它们的弦外之音,把它们剖开,并试著把我的思想塞入其中。我发现文字会随岁月而腐败,就像陈年老肉。它们的意义腐朽了。我们以 Charity (慈悲)这个字为例,当英皇钦定本圣经 (King James Version) 的译者要表达最高级的爱,他们决定用「 慈悲」 (Charity) 这个字。今天们听到的却是轻蔑的抗议:「我才不要你的施捨(Charity)!」

也许我一直重复提到「恩典」,是因为它是上帝所赐尚未被蹧踏的一个神学名词。我称「恩典」是「最后且最好的字」,因为我发现每一种有关恩典的英语用法,多少都含有原来荣耀的成分。「恩典」这个字就像一座巨大的地下蓄水层,构成西方文明的基础,提醒我们所有好的事情并非靠我们自己努力挣来,而是倚靠上帝的恩典而来。即使到今天,不管世界如何漂浮起起落落,西方文明的根源仍伸向恩典之泉。

恩典含盖福音的精髓,就像一滴水滴能含盖太阳的形像。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各个阶层都渴望得到恩典;这也难怪诗歌「奇异恩典」会在作曲后二百年登上畅销曲排行榜前十名之内。


问:耶穌是如何提到恩典?

答: 这个世界并不谈恩典。每件事都要看我表现如何而定。耶穌的国度正好相反,每个人不是看他的表现而是看耶穌的作为。祂已经为我们付出重价而嬴得上帝的接纳。耶穌引进遍满恩典的世界: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神降雨给义也给不义的人,鸟儿免费地食用种子而无须耕种或收割,不起眼的山边野花兀自绽放著。像一个外国旅客注意到本地人所忽略的景緻,耶穌看全地都是恩典。然而耶穌从未分析或定义「恩典」,祂几乎不提这个字。相反地,祂藉著所说的比喻故事,告诉我们何谓恩典。

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的核心意义,结局总是好得出奇,或说太好了以致必然是真的。

浪子回头的故事是耶穌所讲一系列故事(失羊、失钱、浪子)的第三个。每个故事都在强调失丧者失落的感觉,说明重新发现的悸动和欢乐气氛的结局。事实上耶穌是说:「你想知道当上帝是什麼滋味吗?当有人悔改信靠我,我觉得我正在收覆曾被失丧的人类所放弃的最宝贵產业。」对上帝而言,这就像一生之久的探索。


问: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恩典?

答: 恩典无处不在,就好像你透过镜片看东西,却忽略了镜片的存在。至於,上帝赐我眼光使我能看见围在我四周的恩典。我身为作家,我觉责无旁贷地,要使这些被没有恩典生活的基督徒所破坏的字眼恢復生机。

我开始的几本书,是与保罗‧班德医师(Dr. Paul Brand)合作的。他大半生都在南印度炎热乾旱的地区度过,服务痲疯病患,很多都是贱民。在这片土壤,班德医师竟然体会并且传扬上帝的恩典。我也是从像他这样的人领受了恩典,因而知道何为恩典。

我发现,如诗篇说,神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

恩典免费临到那些没资格领受的人,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回想自己以前的光景:忿恨、受伤、愤怒;是教会与家庭生出的无恩锁链中的硬心单身汉。如今我藉著一些小事学习吹奏恩典的音符。我这 么作,因为清楚无疑,我所经历的医治、饶恕、美善,是单单出於上帝的恩典。我渴望教会也能成为上帝恩典的文化代言人。

撰稿:朱莉‧艾温(Julie-Allyson Ieton)/译者:陈世英

返回[杨腓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