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父亲走过的旅程
纪念先父赵柳塘牧师120周年生辰

“...报福音传喜讯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罗10:15)

先父青年时放弃名利,献身事主,是一位爱神、爱人、爱教会的宣教士,他对建立广西宣道会华人教会有远大目光,有周密的组织和计划。1927年,广西省宣道会华人省联会成立后,他辞去广西梧州建道圣经男院院长职务,专心以祈祷传道为重,投入巡迴佈道开发建立教会(这是他献身的初衷)。他走遍穷乡僻壤及少数民族山区传福音,他认为教会不能长期依靠外助,必要走上自立、自养、自传的道路。

1933年我们随父母走上宣教之路,同行有世泽兄(12岁)、世雄兄(7岁),为要培养我们信靠主过信心的生活。我则留在梧州继续我的学业,父亲安排我在建道圣经女院宿舍(当时建道分为男学院与女学院),能以寄宿对我来说是一件乐事。记得我还很开心的送他们到民船码头,因为,到桂林去乘的是木船。道别后,他们四人乘船逆江而上,河道非常险阻。灕江水急滩多,常常有民船沉没,这次,他们还未到桂林就在兇险的威镇滩上遇险,全船覆没,四人坠入江中,随波逐流。后来,却蒙神奇妙的拯救,化险为夷,使我也不至於成为孤儿。这是我们第一次全家宣教的经歷,神保守祂的儿女,使我们学习信靠神的功课。

1934年我11岁,有幸与父亲同行,踏上宣教的旅程,我们从梧州出发乘汽船到戎圩(这是广西通往各县城的公路车总站),转乘公路汽车途径崇山峻岭,度过红水河,旅程约有半个多月,途径宣道会各堂,计有容县、北流、玉林、贵县(住宿在施天恩牧师的信爱会,蒙他夫妇热诚招待)。然后,转往宾阳、南寧,最后到达桂林,时近春节,喜与多时不见的母亲和兄弟相?。这是我第一次回乡,与素未谋面的姑妈叔伯表兄妹等亲人会面,大家共度春节,初嚐家乡过年的风味和乐趣。世泽兄把自製的腊鸡腊肉给我们品嚐,真是暖在心头。春节过后,我们乘民船沿灕江而下,到阳朔、平乐,小住后啟程到柳州,并在那里住下来。因母亲此次出外是应教会需要而到桂林、柳州、宜山等地的圣经补习所任教,在这里一年多的日子里,我们跟随母亲,可难为了世泽兄,他是我们的补习老师和厨师,闲暇时还到补习所作旁听生,初入厨房真是茫无头绪,神却为他预备了桂林堂女传道李奈,她与我们同用一个厨房,她和蔼可亲,像教孙子一样教他烧饭做菜,养鸡鸭,醃製腊肉腊鸡等,使他一生受用。后来,他在美任大学教授数十年中,常以中国菜宴请中外友人,得到了他们的好评。此段行程使我体会到在广西开荒传福音的苦与乐,而父母的忠诚事主、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榜样。

一. 分秒必争,传扬福音

父亲日理万机,在梧州有几个办公室,分别处理学院和教会事务,以及会见客人。一个办公室在大中路宣道会三楼,是华人省联会的办事处,他的院长办公室则在博爱路建道圣经男院,家中有一室放他的大办公桌。父亲外出时我们三个人喜欢躲在大桌子下玩游戏,那里十分隐蔽,也很安静,不易被母亲发现。我特别欣赏父亲流动的办公室,我与他同行时,他的行李是一对竹箩,内有各类文件,稿件,单行本圣经,中英福音刊物,单张,邮票,信笺,信封等物。父亲说,“舟车旅途是处理文件、审查稿件的最佳时间。”当长途步行时,他又说好处很多,走过高山低谷,空气清新幽静,有充分安静时间与神交通,和思考问题。教会常有难题,在走路时可安静思考对策,并寻得解决的方法。走路还可节省许多车马费,深入农村,瞭解农民的生活,随走随传,派发福音单张,也可锻鍊身体。因此,他以长途跋涉作为在农村传福音的管道,也以此为乐。

这次行程十分紧密,每到目的地都已经是黄昏,他就立即开展工作,在半明半暗的油灯下开佈道会或培灵会,会后商议教会事务和举行祈祷会,互相勉励。我常在睡梦中还隐约听到他们的祷告声。天还未亮,他又起来收拾行装,唤醒我,并叮嘱我吃饱早饭,以便行路。为了节省旅途中的开支,我们只能喫乾粮。父亲那永不言倦的传扬福音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但我忍受不了旅途的颠簸,多时伏在父亲的腿上昏昏入睡。

二. 深入基层,同甘共苦

父亲是在赴美留学途中,蒙神选召,留在广西传福音拯救同胞的。但受到家庭极大的反对。政府亦不同意另派人代替,要他重新考虑。朋友多对他不理解,反而詆毁他。他自知走在一条不易走的路上,他把自己交託神,使他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一切从头开始,不计较别人如何看他,只求取悦於主。

父亲在家的日子很少,每年至少一次到全省各堂巡视及指导工作。广西省是一个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他们大都聚居崇山峻岭之中,山寨林立,语言和风土人情各异;交通落后,是福音的未得之地。进入山区,非走路就不能到达,传福音实非易事。父亲年青时神给他一双能走路的腿。不过,刚开始时,二三十里的路也难一程完成,但经过艰苦锻鍊后,竟可以由罗城行至宜山(侗族地区),计有一百三十里路。

父亲平日的生活艰苦朴素,往农村山区佈道时,身穿粗布衣服,打起脚绑,穿上草鞋,手拿拐杖,背上福音袋,还要提著马灯走夜路。同行者多是佈道员或建道学生,他们天未亮就起床,喫饭后出发,途中祗喫乾粮,到目的地才煮饭喫。他们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多次从平南官圩进入瑶山。另一次到平中,时值春节天气寒冷,步行涉水八九十次之多,偶一不慎会被急流捲走。他也曾与同工组队往新地佈道五六次,不怕风吹雨打,哪怕寒风刺骨,也要在河池长安进入侗族聚居地,传扬福音建立教会。这一切,父亲都不辞劳苦。

三. 忠诚事主,言传身教

父亲在教会和建道圣经学院最艰苦时期,总是走在前面,勇挑重担。1925年,反教之潮云气,外国宣教士撤退到香港,为了解决一些难题,他与其他代表前往香港,途中被土匪绑架,扣押153元钱。老祖母因年迈受惊过度而身亡。这是父亲一生最为遗憾的事情,因为没能见他母亲最后一面(当时世泽4岁,我2岁)。瞿辅民牧师给我父亲很多属灵的教导,他们是很好的同工,在建道创办初期,一切未上轨道,缺乏人才,他知道我父亲有办学经验,信任我父亲,交他整顿学校,建立学制院规之责。当时任校监和院长,实际上样样都要做:要做院长工作,又要授课,并管理学生伙食等杂务,工作十分艰苦,每晚深夜才能睡觉,还遭受不少恶意诽谤,他却处之泰然,以爱心忍受。

1939年抗日战争,梧州人口疏散,建道要搬迁,陈法言牧师派他协助搬迁工作,他把我们安置在他妹夫家中居住了两年。当时有别省的学生留在学院,有家不能归。学院搬到復兴村后,又遇盗贼劫校之险,幸亏早发现,有惊无险,蒙神保守。学院又要搬到靖西,他亦与十多个同学走了几日山路到靖西,并分配他们工作,安慰鼓励他们。因父亲熟识乡间小路常作学生的嚮导,在那段时间,他常往来个学生的工场,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以圣经话语和祷告互相代求,坚固他们的信心。西教士撤离时,他又义不容辞的和华人教师做护校工作,把学生送到安全的地方。

1945年抗战胜利,他大病初愈,即筹备建道迁回梧州復课,及重建教会。1949年西教士撤离广西,他担负起广西宣道会全省工作直到退休。他对主忠诚,忍受苦难,任劳任怨。

父亲办事认真、严肃、正直,每天清晨天未亮,他与父亲就在灯下读经、恳切祈祷后,才开始一日的工作。这是他得力的秘诀(许多时候还禁食祈祷),在工作繁忙时没有忽视对我们的教育,他也是我们的补习老师,不在家时则勤写家书,以圣经话语教导我们要熟背圣经金句,使我在患难的日子得著力量和安慰。父亲薪酬微薄,幸有母亲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在经济困难时,使父亲能安心工作,并每晚领我们读经祷告后才就寝。记得小时候,我们曾在梧州宣道书局做散工,帮补家计。

父亲常教导我们要靠主过信心生活,“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耶和华的,甚麼好处都不缺。”(诗34:10)今天,父母的教导和他们的生活点滴都永远存在我的心中,并一直鼓励著我去走前面的路。一切全是主的恩典,愿一切荣耀都归於三位一体真神!

(作者 赵世咏为赵柳塘牧师的女儿)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