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年的祭坛

1807年的献祭

1807年9月7日

傍晚,一艘来自纽约的商船(Trident“三叉戟号”)从南海驶进珠江口。甲板上,伫立着一位表情庄严、神色刚毅的英国青年。他就是25岁的伦敦传教会的宣教士马礼逊牧师(Robert Morrison, 1782-1834)。夕阳已沉落,暮色苍茫的海面上,漂泊着无数只渔船;渔船上,烛光摇曳,香烟袅袅,供奉着泥塑木刻的偶像。马礼逊看见了渔船上的烟火,心情愈加沉重。商船越过两侧的船只,缓缓驶进广州码头。岸边的喧嚣声愈来愈甚……在摇橹声、呼唤声、卸货的吆喝声中,马礼逊,来自西方的第一位新教宣教士,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注1)

马礼逊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基督徒世家,幼年得救,于教会中成长。1804年,22岁的马礼逊爱神、渴慕神,为神的国度“心中焦急、如同火烧”,甘愿舍弃世界荣华,背负十架跟从基督。遂申请加入伦敦传教会,拟远渡重洋,传福音至时拥3亿5千万人、且均未听闻福音的远东大国—中国。数年装备之后,1807年1月8日,马礼逊在伦敦按牧。同年1月31日,他先乘船西去;79天的航行之后,于4月20日抵达纽约。5月12日,从纽约再次起航,9月4日到达澳门,9月7日抵广州;第二次航行时间为117天。在纽约上船时,船长知道他是去中国的宣教士,就笑他:年轻人,你能改变古老迷信的中国吗?马礼逊回答说:我不能,但我相信神能!

两个世纪前,蒸汽机船尚未问世。从伦敦到广州的航行,辗转大半个地球,历时大半年时间;途中,经历风暴、酷热、疾病等各样艰难。然而,更艰难的是他到达中国之后的流泪撒种。抵中国七年之后,马礼逊牧师才带了一个人归主。1814年5月14日,他为第一位归主的中国人蔡高施洗。当天,马礼逊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祷告﹕愿蔡高是未来中国福音大丰收的第一个果子,是百万中国基督徒中的第一人!(注2)

1834年8月1日

,马礼逊在澳门去世,葬于澳门基督教墓地。当年,他以必死的决心来到中国:他“判了自己的死刑、好让神来做工”;他告别了自己的故土,也写信给父亲说﹕地上永诀、天国再见!27年后,他长眠于斯,以自己的生命,在中华大地上,筑起了一座献给上主的祭坛。

此后,无数蒙神呼召的宣教士,在中国把自己的生命献在了祭坛上……

米怜(William Milne,1785年——1822年),继马礼逊之后的第二位来华宣教士,同样是英国人,同样属于伦敦传道会,于1813年来华。原本宣教差会认为他受教育程度不高,去中国宣教“不够资格”;然而,有神的呼召在他的心中,米怜的回答是:“你们如果觉得我没有资格的话,那我去中国可以作任何的工作。”他说:“我去洗衣服,去烧饭,我来服事

马礼逊博士,让他可以专心地传教,我愿意作任何仆人的工作。”(注3)米怜在中国事奉9年后,积劳成疾,于1822年6月2日逝世,时37岁。

澳门基督教墓园里,马礼逊的墓碑旁边,安息着另一位为中国舍命的宣教士﹕台约尔(Samuel Dyer 1804–1843),戴德生的岳父。他曾写道﹕“任何拦阻我为中国而死的意念,都会令我极其难过!”1843年临终前,他说﹕把我埋葬在中国,愿以我们的坟墓赢得中国归主!(注4 )

如果说,台约尔是“鞠躬尽瘁、死而不已”,他的女婿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 1832–1905),著名的内地会创始人,却是巴不得把“千条生命”都献给中国!—不,不是中国,乃是基督!是基督呼召戴德生献出“千条生命”!基督的爱,在中国人还是罪人的时候,就在十字架上显明了,也借着祂差派的仆人使女的生命见证出来了。

戴德生所创建的内地会,在19世纪的下半叶,曾拥有1296名宣教士;他们传福音的佳美脚踪,遍布中国内地,从千里平原,到万仞高山,到几乎无人光顾的穷乡僻壤,到大山深处的寂寥远村……

1900年的庚子教难中,186位新教宣教士、数千中国基督徒殉难。祭坛下,回荡着殉道士的遗言﹕(注5)

我们是为主和中国而活,也为主和中国而死! ─ 林牧师(Rev.Carl Lundberg, 1867-1900)

我并不为来中国而后悔,唯一遗憾的是,我做得太少!─ 艾师母(Mrs. Elizabeth Atwater,1870-1900)

一百年后,人们将怎样看我们在这里付出的生命和劳力呢?─
毕翰道牧师 (Rev. Thomas Pigott,1847-1900)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关闭了通向世界的门。铁幕隔断了东方宣教之路,却无法拦阻圣灵的工作﹕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圣徒走上了祭坛,献上了生命……

中国的大地上,一粒粒麦子,就这样落在地里死了。

祭坛上的滴血,浸润着严冬的土地─血沃的土地中,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当年殉道士以鲜血播下的种子,今日已经发芽、开花、结果,福音之花已经开遍中华!

生命季刊 第45期 2008年3月

注释

1. 本文关于马礼逊资料来源﹕Memoirs of the Life and Labours of Robert Morrison, By Eliza A. Mrs. Robert Morrison, Samuel Kidd, Robert Morrison Published 1839, Longman, Orme, Brown, and Longmans. 马礼逊抵达广州的描写见该书第152页。

2. 200 Years in China Today by John Piper May 12, 2007 from Web: Desiring God, God-centered resources from the ministry of John Piper.

3. 见维基百科全书(http://zh.wikipedia.org/wiki),米怜辞条。

4.“带着爱来中国”(To China with love),戴绍曾作,为戴德生家族六代人事奉中国的见证,powerpoint file.


5. 殉道士的资料及遗言见《回首百年殉道血》(大型图表),黄锡培作,2007年,美国中信出版社及海外基督使团出版。

6. 有关在云南事奉的宣教士富能仁(J. O. Fraser,1886-1938)及高漫(Carl Gowman 1886-1930)、李崇德(Francis Fitzwilliam 1902-1940),见《舍命的爱》,黄锡培着,2006,美国中信出版社及海外基督使团出版;及《傈僳的使徒﹕富能仁》,于中旻着。

7. 见《2007夏天﹕23名韩国基督徒在阿富汗》,《生命季刊》总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