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的八位传教士


忻州位于太原府之北50哩,三面环山,北面是著名的五台山,城东有牧马河流经,为一片冲积平原,约有15,000人口,为山西省北部的大城。

忻州基督教会早年是由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设立的。1883年,时在太原的李提摩太赴忻州布道后,即请浸礼会总会派人到忻州设立教会。18年初,5牧师来忻州传扬圣道,有来自山东的信徒赵夏云同工,福音传至南张村、庄磨镇、刘家山一带。1887年,邸松牧师(赫伯特.狄克松)从太原来忻州医疗传道,不久德牧师回国述职,邸牧师就此负责教会的工作。1896年,教会在忻州北地建立支会,马牧师(威廉斯.麦可拉奇)同年来忻州协助圣工。至1899年,南关村、奇村、庄磨镇已有浸礼会支会,需要更多的传道人员,总会又于同年先后派来燕教士(西尼.恩纳尔)和任教士(女,贝茜.雷诺)。十几年来,邸牧师培训了十余位本地传道人和助手,与英国传教士们合力兴旺福音。

在忻州传教士中,邸牧师夫妇是最年长的,但他们殉难时还不到45岁。邸牧师早年失怙,是在伦敦孤儿收容学校长大的。还在少年时代,他就立志要将福音传给远方的异族之民。经过三年大学训练,又经过两年的医药和外科训练,他被浸礼会派往刚果传教,但两年后他因四肢麻痹而被送回英国治疗。康复后,医生不准他回刚果,他就申请到中国来。邸牧师和身为护士的未婚妻威廉斯小姐于1884年年底结婚后,转年春天就来华宣教。前两年在太原传福音,后来邸牧师夫妇到忻州医疗传道,圣道深入人心,教会兴旺起来。

马牧师是苏格兰人,十六岁信主后,就积极参与教会的事奉。一次,他听到来华传教士回国述职时作的巡回演讲,中国就成为他魂牵梦绕的国度。大学毕业后,他成为英国浸礼会的传教士,1896年秋天来到中国。他以能向这世界上最广大的民众传福音为上帝给他的特殊恩典。而马牧师的太太克拉娜,从小就梦想成为传教士到异国他乡去传福音。她的父母先是不能理解她,认为是女孩子不现实的奇想;但成年后这个愿望更加强烈,父母也就转而支持她了。她与马牧师在上海结婚之前,已经在中国传教几年了。马牧师夫妇殉道时,都是三十出头。

任教士来华的时间最短,才九个月,她却为此准备了很久。在向浸礼会申请成为传教士之前,她是家乡教会的主日学老师,每一堂课她都精心准备。后来,她又接受了传教士的训练。真诚且助人为乐的任教士已经开始随着邸牧师的太太,走村串户,向妇女们传讲福音和永生的道理。三十岁的她,传教生涯刚刚开始就结束了。

燕教士也是忻州传教站的新鲜血液,他来华的时间只比任教士早了两个月。他和任教士都还在学习山西官话的阶段,在十里不同音的山西,这尤其重要。燕教士的灵性相当的好,他在任何境况中都能信靠顺服的祷告见证了他的信仰。殉难时,他才二十九岁。

另两位和忻州教案相关的传教士是恩牧师(托马斯.安德伍)夫妇。恩牧师与马牧师年龄相仿,两人同年结伴来到山西。英国浸礼会在山西有两个传道站,一个在太原,一个在忻州。恩牧师留在省城,马牧师则到了忻州。恩牧师的未婚妻怀特小姐(汉妮.安德伍)也于1898年来到中国,与恩牧师成婚,同心合意地传扬福音。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对恩牧师的太太所知不多,只知道她自幼为孤儿,成年后献身于传道的圣工。

庚子年六月初一(1900年6月27日),在新任山西巡抚毓贤的怂恿下,义和团在太原烧医院、毁教堂,抓捕传教士。当时,恩牧师夫妇刚好从太原府来忻州看望马牧师,躲过了那儿发生的义和团事变。六月初三,忻州传教站获悉太原传教站被毁的消息,邸牧师决定大家到忻州西南偏远山区的刘家山去避难。自此,八位传教士们(见图1)开始了长达二十七天的逃亡。六月二十五日,传教士们藏身的山洞被义和团发现了。六月二十九,传教士们被官兵捆绑着押回忻州,在大牢达两周之久。七月十五日鸡叫以先,在城东门瓮圈内,传教士们被伏兵乱刀砍死。次日,传教士被掩埋于东城墙脚下。1901年办结教案时,将传教士墓迁葬于南门外西南一公里处,南关红塘沟南梁的宽阔高地,即“洋人坟”现址。1910年,英国浸礼会主席麦卡尔潘恩立忻州耶稣教浸礼会圣徒殉难碑于传教士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