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星期五先生

1924年,巴黎

  1968年,英国运动史学家梅尔文·沃特曼写道:“在事情过去40多年之后,埃里克·利迪尔的成功仍像神话一般。如果有人曾被奥运会竞争的严酷考验激发出灵感,那个人就是埃里克·利迪尔。” 他居然能够成功,真是大爆冷门。也许埃里克·利迪尔在1924年巴黎400米赛跑时最让人惊讶的一点,是他在众选手中拔得头筹的事实。这是一个人在最为关键的时刻爆发出最大潜力的故事。当然,赛事证明,这不是一个神话。

  第八届奥运会原定在阿姆斯特丹举行,后在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的要求下,改址到巴黎。他希望法国当局1924年做得要比1900年更出色一些。1924年7月初,来自44个国家的3000多运动员将汇聚于巴黎。田径赛在哥伦布运动场(Colombes Stadium)举行。哥伦布运动场始建于1909年,后扩建为可容纳约60000人的体育场馆。田径赛道不同寻常,长500米。这就意味着跑1500米只需要绕场三圈就可以了,而跑400米则只要绕一个弯道。法国一开始想为运动员设一个奥运村。但在比赛期间,这点没有贯彻实施,运动员们被安置在主场周围散布着的房子里。英国总部设在共和国广场(Rue de la Republique)上的现代饭店(Hotel Modern)。在我收到的一封哈罗德的亲笔信里,哈罗德称他与埃里克·利迪尔没有真正地对过阵。有趣的是,他还说埃里克·利迪尔与道格拉斯·洛尔同场赛跑400米,而据我所知,这在任何一部奥运会历史书里都没有提到过。

  7月5日(星期六),奥运会开幕式在体育馆举行。第一项田径赛是100米赛跑,第一轮和第二轮比赛都是在第二天(星期日)举行。代表英国参赛的是哈罗德、威廉·尼科尔、沃尔特·兰杰利和兰斯洛特·罗伊。哈罗德和尼科尔在分组预选赛中顺利出线,获得了在星期一参加半决赛的资格。而兰杰利和罗伊则没有通过第二轮分组预选赛,被淘汰出局。在第二轮分组预选赛中,哈罗德彰显实力,跑出平奥运会纪录的10.6秒的成绩。在那个星期天,埃里克·利迪尔则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他没有到体育馆,而是去了巴黎的苏格兰长老教会(the Scots Presbyterian Church)。但他星期一去了体育馆,亲眼目睹哈罗德在100米决赛中夺得金牌,取得了伟大胜利。哈罗德由此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欧洲人。

  在《烈火战车》这部影片中,有一幕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埃里克·利迪尔在比赛的那个星期天敬拜仪式上“朗读经文”的形象。剧作者将这段经文(所读经文选自《圣经·以赛亚书》第40章)与赛事的片断有机地搭配起来。当他念到这一章最后三节(2931节)的时候,效果尤为强烈:“疲乏的,他赐能力;软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这大致根据在奥运会的第二个星期天(7月13日)埃里克·利迪尔在巴黎苏格兰教会(Scots Kirk)讲道一事而虚构的情节,不过,这节经文的确选得恰到好处。在那一幕里,属世抱负和更高追求两者的对比摆在我们面前。那精疲力竭半路摔倒的运动员的画面从反面表现了一种难以避免的徒劳无功。而所念的《圣经》经文,则显明了一种更为重要和持久的目标或者意义,在这些“等候耶和华”的人身上可以看到。事实上,这是该片强而有力的中心部分。可以看出埃里克·利迪尔如何排列自己的优先次序,而且在其中没有丝毫专横的律法主义。顺便说一句,在影片中有一个小错,片中哈罗德在100米决赛之前告诉奥柏瑞·曼特古(Aubrey Montague),他在半决赛中被查利·帕德克(Charley W.Paddock)给“耍”了,因此落于其后。事实上没有这回事。哈罗德在巴黎的所有100米比赛中都取胜了。在同一幕里,哈罗德提到在200米比赛中“一败涂地”。但实际上200米赛跑在100米跑结束后才开始,不过,他在200米决赛中“一败涂地”倒是事实。

  200米的第一轮和第二轮比赛安排在7月8日(星期二)。这是埃里克·利迪尔在奥运会上的第一个比赛项目。除了这个苏格兰人之外,哈罗德、尼科尔和汤姆·马修斯曼也代表英国参赛。

200米比赛

  在第一轮第三场势均力敌的预赛中,埃里克·利迪尔以22.2秒安然胜出。两个半小时以后,他在第二轮第二场预赛中以第二名出线,顺利进入半决赛,第一名由澳大利亚优秀选手E.W.卡尔(E.W.Carr)获得,成绩为21.8秒。与此同时,尼科尔(22.6秒)和 哈罗德(22.2秒)赢了第一轮预赛,而马修斯曼则在第十三场预赛中落在美国选手乔治·希尔(George L.Hill)之后被淘汰出局。尼科尔在第二轮第一场预赛中仅次于查利·帕德克(美国),位居第二,而哈罗德则以22秒成绩在第四场预赛中获胜,他们与埃里克·利迪尔一起入围半决赛。英国队这次表现出色。

  第二天,埃里克·利迪尔等着参加200米第二场半决赛。他刚刚看到哈罗德在第一场半决赛中以第三名出线而进入决赛,第一、二名分别是美国选手杰克逊·斯考兹(Jackson V.Scholz)(21.8秒)和希尔(落后75厘米)。在那场比赛中,尼科尔落在第六名,因此被淘汰出局。现在,埃里克·利迪尔面对的是一场目前为止他最为重要的顶级赛事。同列者有伟大的美国选手查利·帕德克,他是20.8秒世界纪录保持者(创于1922年),还有一位美国高手贝叶斯·诺顿(Bayes M.Norton)、法国人安德鲁·摩洛(André Mourlon)、在业余运动员协会胜他一筹的霍华德·金斯曼(南非)以及100码世界纪录保持者加拿大选手西里尔·考菲(Cyril H.Coaffee)。在这场激烈的赛跑中,帕德克只比这个苏格兰人领先

  一米,而诺顿则落后一米半,位列第三出线进入决赛。

  人们欲先睹为快的决赛在约一个半小时以后举行,这成了美国与英国之间的较量,因为所有四位美国选手都入围决赛,而英国则有两位入围。诺顿在内道,哈罗德在第二个跑道,希尔在第三道,斯考兹在第四道,埃里克·利迪尔在第五道,帕德克在外道。帕德克起跑不错,他一心想要雪洗100米赛跑中第五名之辱,很快跑在最前面,在大部分的赛程都处于领先地位,直到最后几步才被斯考兹迎头赶上,后者以逼平奥运会纪录的21.6秒成绩领先30厘米获胜。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埃里克·利迪尔一开始在第五位,最后冲刺他超过了希尔和诺顿,最后名列第三。铜牌是他的了!他只落后斯考兹一米半。而疲惫不堪的哈罗德落在最后一名(22.3秒)。

  由于埃里克·利迪尔在奥运会比赛中后面的表现备受称赞,所以他在200米赛跑中的成绩有些受忽略。在《烈火战车》中,如上文所述,只对该赛事略提了一下,但没有提到埃里克·利迪尔也参加了这场比赛。在受到早晨大雨影响的跑道上,他的成绩比第一眼看上去的要好。如果埃里克·利迪尔在巴黎所赢的只是这场比赛,他也可算是表现不错,可以得到如潮好评。

    200米决赛,另一个特殊视角的照片,照片清楚地显明,斯考兹险胜帕德克,而埃里克·利迪尔则处在第三的位置上

  毕竟,之前只有两位英国选手在这个项目上拿到奖牌,一位是威利·艾泊嘉(Willie Applegarth)(第三名,1912年),另一位是哈里·爱德华(第三名,1920年)。这样看来,这是埃里克·利迪尔跑得很好的一次比赛,他的对手是美国人,要是当时设施和天气情况更好一些,他所跑出来的成绩应比他在英国跑的任何一场比赛成绩都要好。

  400米比赛

  在巴黎,200米与400米赛跑之间没有间隔,因为400米预赛的头两轮紧接着当天200米决赛之后进行。由于埃里克·利迪尔是唯一一位同时参加200米与400米赛跑的选手,因此,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这样的安排会让他在长一些距离的赛跑中跑得更快呢,还是会拖他的后腿?我认为,这赛事安排对他有好处。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这将会证明他是否有足够的耐力。这点当然会受到考验,但是,在400米比赛中,他决定从一开始就快跑,这很有可能是受益于在200米比赛中要保持速度这一点。其他国家的选手自然不知道埃里克·利迪尔会跑400米,因为他们对他这个距离的赛跑情况知之甚少。不管怎样,他很少有机会与其他运动员在国际上交锋,若是如此,他们就会熟悉对手的风格或者长处。

在那个年代,严格地说,440码没有被完全界定为短跑,而且很少有国际选手在重要比赛上面连着跑200米和400米。这点鲜为人知。1912年,美国人查尔斯·里德帕斯(Charles D.Reidpath)在斯德哥尔摩的200米比赛中排在第五位(22.3秒),在400米中获胜(48.2秒)。事实上,人们在巴黎奥运会上所见的400米奥运纪录就是里德帕斯当年创下的。但是跑400米的选手中没有人的速度像埃里克·利迪尔那样平均。埃里克·利迪尔到巴黎参加400米赛跑也许有两个优势:一是跑道长度为500米,由于只要跑一个弯道,在他看来,就像是一场拉长了的200米赛跑;另一个可能的优势是,他缺少经验。他是一位聪明的赛跑选手,教练也很睿智,但在很大程度上,他的确还只是初出茅庐。除了在脑子里既定的、随着比赛开展而有的那些想法之外,他可能几乎没有什么“策略”或赛跑计划。他的主要武器就是纯粹的速度。他既可以在一开始就用它来建立遥遥领先的地位,然后再接再厉,把这个地位继续保持下去;也可以先收敛一些,最后快速地冲刺,奔向终点。他的冲刺是出了名的。不管怎样,他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在他自己所说的见证中,他信靠上帝,不是相信自己必胜无疑,而是相信自己能很好地尽到应尽的责任。有一次,当一个记者问埃里克·利迪尔,他在400米赛跑上成功的秘密是什么,他把这点做了简要概括。他回答说:“我在400米赛跑上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在头200米,我尽全力去跑。然后在后200米,在上帝的帮助下,我跑得更努力。” 在头200米快跑,这是当时反主流反正统的跑法。在后面,体育界将在埃里克·利迪尔巴黎400米赛跑中,看出一种与主流截然不同的方法。

  在他获得200米铜牌后第二天,埃里克·利迪尔又回到田径赛场上,参加400米公开预选赛。“因为埃里克·利迪尔第二天以47.6秒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熟悉G.K.切斯特顿[译者按:G.K.切斯特顿(G.K.Chesterton)为一位作家,一本著作名中有“星期四”,因而被称为星期四先生,准确资料待考]的美国人亲切地把他称作‘星期四先生’”。 韦伯斯特把这个称号用在埃里克·利迪尔身上显然是犯了一个错误,因为这很明显应该用在帕沃·努尔米(Paavo Nurmi)身上,这个人在星期四的几个小时之内赢了1500米和5000米赛跑。 因此,我们应该把埃里克·利迪尔称为“星期五先生”!不过,埃里克·利迪尔在以50.2秒的成绩轻松胜出第一轮第十四场预赛之后,在同一天的第二轮第四场预赛中仅次于荷兰人艾德兰·波林(Adriaan Paulen)(他后来成了国际田径联合会的主席),位列第二,顺利入围半决赛。波林49秒的成绩值得一赞,而埃里克·利迪尔只慢了0.3秒,而且跑得轻松。但是,他很快就清楚地了解到,如果要在那个项目中拿到奖牌,需要做到何等地步。在几分钟之后的第六场预赛中,瑞士选手约瑟夫·英巴赫(Joseph Imbach)以48.0秒的奥运会纪录险胜瑞典选手尼尔斯·恩达尔(Nils Engdahl),引起了一场轰动。尽管埃里克·利迪尔很自如地入围,在那个时候,他还没有任何能够比得过那样的速度的征兆,而且美国人还没有一展身手呢!

  第二天(7月11日)的第一场半决赛精彩绝伦,美国的霍雷肖·费奇(Horatio M.Fitch)在激烈的决战中击败英国选手盖伊·巴特勒(Guy Butler),创造了47.6秒的新奥运会纪录。而位列第二的巴特勒也打破温德姆·霍斯韦尔在1908年所创48.4秒的英国纪录,将之提升至48.2秒。那场半决赛中的第三名是加拿大人大卫·约翰逊(48.6秒)。就在几分钟后,参赛选手们一字排开,第二场半决赛开始。在这场比赛中,黑马埃里克·利迪尔爆出冷门,跑出个人最佳成绩48.2秒,获得第一名。他在第二道上,赢得有点轻松,这肯定让他的对手紧张了起来。这确实是他超越自我的一个巨大进步。很明显,没有几个人能料到他能发挥出那样的潜力。他正处于最佳状态。这场比赛中的第二名是英巴赫(48.7秒)第三名是科尔德·泰勒(J.Coard Taylor)(49.0秒),后者就在前一个月的美国奥运会选拔赛上以48.1秒的成绩赢了费奇。但埃里克·利迪尔的这场赛跑也根本不能预示在2小时45分钟之后的决赛上会发生那戏剧性的一幕。

400米第二场半决赛冲刺时的一张珍贵照片,显示出埃里克·利迪尔轻松地领先于瑞士选手英巴赫(左)

  我们已经提到,在巴黎的400米赛跑只有一个弯道。这就意味着,比跑两个弯道的400米比赛来说,有0.2或0.3秒的优势。第一个200米几乎完全是直道。很清楚,这个为奥运会刚刚铺设的跑道不是特别好跑。赛跑跑道用绳子隔开。这项措施在1908年奥运会上那场声名狼藉的400米比赛后就开始普及。在那场比赛中,温德姆·霍斯韦尔声称被一位美国决赛选手犯规碰撞。这几乎造成一起外交事件,不仅仅因为除了霍斯韦尔之外,其他三位决赛选手全都是美国人!最后,霍斯韦尔破例单独重跑决赛,这结果并不能让人满意。在那种环境下,他跑出了50.0秒的佳绩。这位苏格兰人大步奔跑在一条用绳子隔开的跑道上,人们为他喝彩,但是,对于他们而言,这场景有些让人难过,对霍斯韦尔本人来说也是如此。以这种方式获得金牌,在奥运会田径史上绝无仅有。这真可耻,因为他当时状态绝佳,刚在半决赛中跑出了48.4秒的奥运会纪录。不过,用绳子隔开跑道的做法也有弊端,1924年决赛中不幸证明了这一点。这是在类似比赛项目中最后一次使用绳子来划分跑道。

  下午约6点半,400米决赛选手一字排开,准备开赛。女王卡梅伦高地人第二御军团(the 2nd Queen's Own Cameron Highlanders)的管乐队当时在赛场上,奏起了“勇敢的苏格兰”(Scotland the Brave)。没有理由相信这对那位苏格兰赛跑选手会有什么鼓舞作用!而这对其他人的影响就更难说了!不管怎样,关于跑道,战略性的内道为约翰逊所占,紧靠内道的是巴特勒,英巴赫在第三道,泰勒在第四道,费奇在泰勒外面一道,而最外面的是埃里克·利迪尔,他还是在赛场上最没有经验的选手,不过,在短跑速度上肯定是最快的一位。在这些选手中,英巴赫29岁,年纪最大。最年轻的是约翰逊,比埃里克·利迪尔小三个月。所以埃里克·利迪尔也是赛场上最年轻的两位选手之一。外道被认为是无任何优势可言的位置,对一位没有经验的选手而言尤为如此。在外道的选手得自己定步调。他没有更外边的选手在前做调速参考。但是,埃里克·利迪尔并没有担心这些。他将跑一场自己的赛跑。F.A.M.韦伯斯特中校( F.A.M.Webster)注意到了在这次决赛前的一件小事,这表明了埃里克·利迪尔对竞争对手的某种态度,也表达了他对其他赛跑选手的尊重:

  就在发令员上场之前,埃里克·利迪尔回身走向其他选手,与每一个对手握手。这引出了《每日新闻》(Daily News)的大嘴巴法兰克·达特纳尔(Frank Dartnell)的一句俏皮话。“在这里,”他问道,“你知道他对其他小伙子说了什么吗?不知道!那我来告诉你!他说:‘再见了,某某某,待会儿灰尘大得很,我一溜烟地跑,你连我脚跟也看不到!’”之后事实就是如此,不过,我很确定埃里克·利迪尔在做这有魅力的举动时,并没有说过那样的话。

  这的确是有魅力的举动,而且那个场合通常以过度严肃为特征,这一举动让人耳目一新。这些竞争者毕竟都是人,而且祝你的对手比赛顺利是件好事。而今在顶级国际比赛中,这种精神已荡然无存,这真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现在这举动会被认为是示弱,至少在心理上是如此,不过在埃里克·利迪尔这里,却半点也没有显出在他的竞争精神中有软弱之处,这正是他的优点之一。若说有什么比赛项目从某种程度上还有这种精神留存,那就是田径十项全能比赛了。

  顺便提一下,有一件纸条逸事。在举行400米决赛的那天早晨,埃里克·利迪尔在英国队总部收到了一张便条,是一位随队按摩师写的。D.P.汤姆森讲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

  “今天,”一位写信给我的人在1945年10月8日写道,“我看到了一本标题为埃里克·利迪尔的书,就买了下来。我很感兴趣,因为我是在1924年(7月)巴黎哥伦布体育场负责照顾埃里克·利迪尔和其他赛跑选手的随队按摩师之一。我很喜欢埃里克·利迪尔,在他参加400米决赛的那天早晨,我递给他一张纸条,这纸条在那本书的第二十四页有所提及。恐怕我没有引用你书上写的那句话。我写的是:‘那本古书上说: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祝你成功。’然后我在上面签上了名字。

“在巴黎共和国广场的现代饭店,我把纸条递给了他,他说:‘我到体育场后会看的。’我看着他开始比赛,与每一位对手握手。我们说:‘他是向他们告别呢。’因为他一定会轻松地跑过他们的。在更衣室里,在我和他自己的教练为他按摩的时候,他为那纸条的事谢了我。我按摩的是左边,至今还记得他有一颗多么伟大的心。”

  这是埃里克·利迪尔在那些与他接触的人心目中的印象。那句所引用的话出自旧约《撒母耳记上》第二章第三十节:“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这指的是他不在星期天赛跑的决定。对我而言,这便条似乎要比《烈火战车》所作的错误诠释分量更重、更为感人。在影片中,杰克逊·斯考兹这一角色把纸条递出。斯考兹自己除了在比赛中和埃里克·利迪尔打了几个照面之外,别无其他的交往。让埃里克·利迪尔在跑步时握住那张纸条的想法是好的,有象征意义,却有失真实。事实上,在决赛那一幕里,有些镜头中埃里克·利迪尔手里捏着那纸条,有些镜头里则没有,这使影片有失连续性。就好像埃里克·利迪尔得要有个小“符咒”来与片中萨姆·穆萨比尼给哈罗德的“护符”相对应一样,而那也是剧本中另一处有点出格的情节。那张便条给这位年轻的运动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后来证明,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一周后,在爱丁堡麦凯豪华餐馆(Edinburgh's Mackie's Restaurant)为他举行了一次庆功晚宴,作为对各人讲话的回应,埃里克·利迪尔提到了那张便条。他说,收到那张便条也许是他在奥运会上最为享受的一件美事。这纸条让他有些惊讶,而且“他很高兴地发现,还有很多人和他抱有同样的观点”。

  回到400米决赛上来:发令员枪声一响,他们开跑了!在一开始,埃里克·利迪尔就飞奔起来,很快居于领先位置。他让人惊叹的短跑速度全放在了头200米上,在这段距离中,他跑出了史无前例的22.2秒的成绩(非官方记载),虽然或多或少,头200米是直道,这成绩确与他在短些距离比赛中赢得第一轮的预赛成绩相同。他似乎以短跑比赛的速度在跑,因此很多有见识的观众认为,如果这就是埃里克·利迪尔的策略,那这策略真是荒谬绝伦。但是,随着比赛的进行,埃里克·利迪尔似乎可以将这一速度保持下去,或者换句话说,保持速度不大幅下降。英巴赫不幸在弯道绊到了跑道间隔绳,摔倒在地上,没有完成赛跑。而就在这个苏格兰人内一道的费奇,在弯道上赶上了一些距离。埃里克·利迪尔还是遥遥领先。在最后的50米处,他甚至还把领先优势拉长了一些,并且在美国冠军前4米处碰到终点线,这使欢呼加油的观众惊愕不已。这是一场勇气非凡的赛跑,他跑步的方式有如神助。“我在看台上观看了这场决赛,”在10年后,哈罗德回忆道,“埃里克·利迪尔在外道。起跑后,他像着了魔一样,跑得飞快。他一开始的速度快得有点可笑,我们都预计,到终点直道时,他会垮掉。但是他好像保持着这样的速度,一直到终点。他以47.6秒的新奥运会纪录,领先好几码夺冠,而身上的每一条肌肉似乎都超时工作,支持着他疯狂地冲向至高的胜利。” 一个同时代记者略为夸大地报道到:“埃里克·利迪尔今天为英国夺取了400米赛跑金牌,而这也许是人们在田径跑道上看见过的最为戏剧性的一场赛跑。”这位记者接着说,“这场比赛就是一个人的比赛,正是利迪尔所设定的速度把其他人甩在身后。”他对埃里克·利迪尔的表现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他感到“有了埃里克·利迪尔的赛跑,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在终点线前拍摄的400米决赛冲刺的照片,埃里克·利迪尔在触线,其他选手从左往右:霍雷肖· 费奇、科尔德·泰勒(摔倒在跑道上)和巴特勒

  这是一个绝佳的成绩,埃里克·利迪尔以创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的47.6秒获胜。 他超过费奇的距离也是这个项目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在第一轮半决赛中,费奇被看好,最有夺金机会,其次是英巴赫和巴特勒,这两个人都跑出48.0秒的成绩。然后就是费奇的同胞科尔德· 泰勒,他在6月14日美国奥林匹克预选赛400米赛跑中以48.1秒赢了费奇。有人可能期望他夺冠。这样说来,在这次决赛中,埃里克·利迪尔就是一匹“黑马”。不过,他可是一匹横扫赛场的“黑马”。看到埃里克·利迪尔那种“起跑”方式,其他选手一定有些不安。而且他在赛程的第二部分,并没有减慢速度,回到他们中间,这肯定让他们更为惊慌。霍雷肖·费奇(19001985)留下了一篇他巴黎之行的回忆录:

埃里克·利迪尔在起跑时如脱弦之箭,第一个冲在前面,因为他在外道,所以一开始在领先位置。他在第一段路程上的速度真是可怕,但我跟上了他的速度。他只在我前面两米处。我听见其他选手都在我们身后。我知道决斗将在我们两人之间展开。

  在弯道,他的速度没有变。我不相信一个人能够以那样的速度跑完全程。记者们预计比赛将在我和那个瑞士人(英巴赫)之间进行,因为我们两人都打破了世界纪录。但是埃里克·利迪尔就像着了魔一样,斗志昂扬,头向上仰。

  在我们进入最后阶段时,他仍领先我两码。我知道我能够赶超这段距离。我的冲刺总是不错的。

  距终点线还有100码了,我竭尽全力向前跑,但是埃里克·利迪尔也尽力保持优势。忽然,就在我们身后,英巴赫跑鞋绊到了绳子,在跑道上停了下来。

  我记得教练告诉过我,“在你最累的时候,就把手臂摆高一些。”我还不累,但就是不能跑得再快一些了。每一秒钟,我都期待着这个苏格兰人速度慢下来,他全程都在冲刺,这技术不同寻常,因为大多数的教练都相信,一个选手是不可能在400米做全程冲刺的。

  埃里克·利迪尔势头没有变弱。我们很快就到终点了。我拉近了一点,但他紧上几步,我们又回到同样的差距上。离终点只有20码了,我再次冲得靠前一些,但是埃里克·利迪尔把头向上仰得更为厉害,集中全身的力量,像子弹一样向前飞奔。

  当他碰到终点线时,我绝望地最后一跃。这差距太大了。我在世界冠军的这个宝座上(世界纪录保持者)只坐了两个多小时。

  在费奇的回忆录中有一些小错误。他说到“我跟上了他的速度”和“冲得靠前一些”有一点歪曲事实!还有他“绝望地向终点一跃”这一点,也很难说是确切的。事实上,在埃里克·利迪尔越过终点时他远在4米之后(0.8秒)。巴特勒最后获季军(48.6秒),但是可怜的泰勒似乎是带着一些轻伤上场的,在终点15米处摔倒在赛道上。他奋起直追,最后第五位到达终点,加拿大的大卫·约翰逊在第四位(48.8秒)。用现在的话说,埃里克·利迪尔把全场给镇住了。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说埃里克·利迪尔势头不仅没有减弱,还“看上去跑得更快更有力量了”,这是有点夸大其词。可能看上去像是那样,但实际上埃里克·利迪尔速度放慢了很多,后200米用时是25.4秒。

  正如罗伯特·奎克坦因在他那本颇有权威、关于单圈赛跑 历史的书中所写的那样:“对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来说,全速跑约100米,一口气足矣。而通过呼吸换气,吸进的氧气能够让一个优秀赛跑选手保持最高速度至250米。在那个限度之后,不可避免

  在400米的弯道上,埃里克·利迪尔很好地保持着领先位置

  地就会达到缺氧的极限,在这一点上,通过呼吸能得到的氧气不能满足运动所需。因此,选手若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在那个时候就不得不大大地放慢速度。”这就是说,在400米终点处减速最少的人最强。奎克坦因评论道:“早在19世纪,440码赛跑就被定义为‘最难跑的项目’。甚至在我们这个时代,仍旧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时候它被称为‘死亡之跑’。” 与埃里克·利迪尔在巴黎的表现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他根本没有降速,他的减速比其他决赛选手要少!

  埃里克·利迪尔在巴黎的400米成绩异常优越。很明显,对于一个没有经验的赛跑选手来说,外道位置非常不利。实际上,看上去就是这样。但是,在那场400米比赛中,有几件让人惊奇的事,至今那些田径评论员都没有注意到。一件怪事是两位决赛选手英巴赫和泰勒绊到了跑道间隔绳。有人说这两位选手可能都是运动损伤的受害者。但是,这“间隔绳”一点也不紧,甚至有可能“随风摇摆”。如果一个运动员跑偏,偏到一定地步时,就很容易“绊”在绳子上。从这场比赛的照片和纪录片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埃里克·利迪尔远离内道,完全是在自己的赛道上奔跑。这就是说,他在边上跑的长度可能超过400米,这就使他的成绩更加让人难以置信了。重要的是,他的那场赛跑还是很守规矩的,虽然他在最后阶段把头向上仰。

在决赛中,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特点是,这两个外道状况比田径场地的其他部分要好,人为因素使然。在400米决赛之前的那个星期四,进行了1500米和5000米的决赛,这点也许有很大影响。可以看出,内道——很有可能一直到第四道,都比外道要凌乱一些。如果这是事实,那么就可以说,400米项目中两个外道位置对于费奇和埃里克·利迪尔都算不上不利因素了!但是,他们还是得要跑完全程,而且你肯定想到了,那些内道选手能够很好地定出自己的速度。无论如何,埃里克·利迪尔从起跑时就用全速奔跑这一点似乎把全场都给征服了。而那一天,他只是简单地在做自己的事情。

  埃里克·利迪尔在赛跑中表现出了世界级运动员所具备的坚韧不拔和极佳的执行能力。他把这场比赛当作是加长的200米来跑,这多多少少有些史无前例。他几乎是在无意间给短跑介绍了一个新概念。在此之前,惯例上所规定的是一种“定速”赛跑。埃里克·利迪尔在巴黎改变了这一概念。《爱丁堡晚间快讯》(Edinburgh Evening Dispatch)继续把故事给讲了下去:

  埃里克·利迪尔……做好了自己的计划,在他们还没有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之前,他就跑得远远的了。他要做的,是一件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全速跑完400米。在六个人进入直道的时候,埃里克·利迪尔只领先1码,他奔跑着,就像是一台完美的机器。费奇跟在后面,然后是并列着的巴特勒和约翰逊。

  还有30码,埃里克·利迪尔领先3码,然后,把其他人甩在后面,就好像他们是新手一样。埃里克·利迪尔没有丝毫犹豫。他完全按照自己的风格来跑,面带微笑,头微向上仰,手臂摆动与他腿部跑动合拍搭调,冲到终点的时候,他与费奇的距离几乎有6码长,巴特勒在费奇身后半码处。英巴赫一拐一瘸地走着,垮掉了。约翰逊在第四位,而渴望到达终点的泰勒,却摔了个四脚朝天。

  这位作者继续写下去:

  我看过很多不同寻常的赛跑,见过其中世界级的胜利者,但还从来没有一场比赛中的获胜者,展示过像埃里克·利迪尔那样的力量和完全的信心。鸦雀无声的观众席上掀起了一阵惊呼声,而在叫喊声稍微安静下来之后,扩音器里宣布,埃里克·利迪尔不仅获胜,而且还以47.6秒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

  顺便提一下,显然没有人提到他在这场比赛之后——实际上,是在两场高质量的比赛之后,精疲力竭或者痛苦不堪。这也恰恰表明他在那一天身心状态有多么好。

  时隔45年之后,著名美国教练佩顿·乔登(Payton Jordan)和巴德·斯宾塞(Bud Spencer)在提到埃里克·利迪尔在1924年

  埃里克·利迪尔与霍雷肖·费奇在400米比赛后握手

  奥运会上那场比赛的成功时,直截了当地说,他“突破了约定俗成的440码赛跑技巧”。 接下来,他们就为美国教练当时没有马上采纳这点,致使这个项目一直落于人后而扼腕叹息。这件事值得一提,因为这一视角把埃里克·利迪尔那场伟大的赛跑放在了这个项目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顺便说一句,一直到1936年,这都是欧洲的最佳成绩。在1936年,古德费伊·布朗(Godfrey Brown)在比利时奥运会的400米半决赛中才跑出47.3秒的成绩。

  这场赛跑的纪录片显示,埃里克·利迪尔在比赛结束时并没有精疲力竭、浑身散架地倒在自己教练怀中。他在赛后非常精神,双手叉腰站着,对着摄影师露出微笑。没有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没有像《烈火战车》所拍的那样被同行的英国人抬起来,也没有任何发奖牌的仪式。事实上,奖牌是在7个月后由奥运会组织者通过邮寄送达的!不,埃里克·利迪尔性格谦卑,在拍了几张照片之后,他宁可“匆匆地离开欢呼着的人群”。而这是苏格兰运动迷们在奥运会赛场上的最后一次欢呼,直到1948年,他们才有机会在温布利(Wembley)体育场 的100米决赛上,为出奇制胜的阿里斯泰尔·麦科克代尔(Alistair McCorquodale)叫好,当然,值得喝彩的还有(1980年)莫斯科的艾伦·威尔斯(Allan Wells)。

    埃里克·利迪尔获得的巴黎奥运会400米赛跑的金牌

  剩下的是两场接力赛——4×100米和 4×400米,在7月12日和13日——奥运会最后一个星期六和星期天举行。两场决赛都是在星期天。那个星期天,埃里克·利迪尔也没有出席。他去了苏格兰教会,替那里的赖特牧师(Rev.T.H.Wright)讲道。可以说,大家都非常想念他。在那场4×100米接力赛中,英国四人队落在美国队之后,获得银牌。在4×400米接力赛中,英国队获得铜牌。如果埃里克·利迪尔参赛,成绩会不会更好些?也许会吧。7月19日——接下来的那个星期六,美国奥运会赛跑队和代表大英帝国的队伍之间进行了一场接力赛,其中包括4×440码接力项目,这或许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大英帝国队将由三位英国铜牌优胜队队员和埃里克·利迪尔组成。人们格外期盼这场比赛的到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